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踐行八榮八恥榮辱觀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6/9  中國山東慶雲  檔名:52-176-0001

  尊敬的諸位領導,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中國話常說「有緣千里來相會」,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也有來自許多不同省分的同胞,一起到慶雲來參加這個會議。而和諧的狀態在我們慶雲已經是做得非常的扎實,落實得非常的好。已經有十九個省市的同胞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相處得相當的好,甚至於不同的宗教也在這裡相當的和諧。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當地的領導,以及我們當地的人民,有這分包容的心,有這分成就他人、幫助他人的這種人生態度,才能讓慶雲已經呈現如此的和諧。更重要的,我們慶雲縣希望能成為全國和諧社會的示範縣,只要有好的榜樣出現,整個中國,以至於全世界,華人也好,或者是各國的人士,現在共同的目標都是建設和諧的社會。我們能經營和諧社會,那就是對自己的國家民族,以至於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因為要成就任何事情,信心最重要。

  和諧,家庭也好,社會也好,國家也好,都是共同的願望。但是我們冷靜思考,在這幾十年來,國與國的衝突多不多?我們打開報紙,每天都有戰爭、衝突。有沒有努力?相當努力,你看聯合國成立已經第三十六個年頭,會是愈開愈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是愈來愈大,但是衝突卻沒有因此而減少。前不久,泰國發生政變,才六十年的歲月,泰國的政變發生了四十多次;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政變都沒那麼多次。所以中國人的世界能夠維持五千年大一統的局面,在全世界看來那是奇蹟,中國文化在世界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我們面臨目前國與國有這麼多的衝突,再看看社會當中,家庭裡面,情況也不是很理想。我們現在看到父殺子、子殺父,君臣關係,領導跟被領導的關係,也都多有矛盾。在整個歷史的長河來看,這些現象基本上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是看不到的。我們冷靜來看看,父殺子、子殺父,這個在清朝時代幾乎是完全沒有的。有一件兒子殺了父親,震動了全中國,皇帝下旨,總督、巡撫(巡撫是管省的,總督是管好幾個省)記過,當地的縣長撤職查辦,先免掉他的職位,等候審判。為什麼他縣裡面的人民犯罪,他必須被判罪?因為我們都了解到,各地的政府叫父母官,照顧人民的生活,還有教育好當地的人民,這是一個地區的長官他們自己認定應盡的本分。所以「父母官」,在整個歷史的長河都是這麼樣稱呼的。

  因為在這個地方出現了大逆不道的人民,這官員有職責,所以縣長撤職查辦。而還在城牆,每個縣都有個城牆,還把城牆去掉一個角,要讓全縣的人民記住,「你們這個縣出現一個大逆不道之人」,這是你們全縣的恥辱,你們要引以為恥。為什麼全縣要引以為恥?因為整個社會風氣是所有的人的影響。假如這個縣裡面出現了孝子,那所有的人會被他感動,會跟著效法學習。

  你看我們山東的孝子特別多,為什麼?因為孝子的榜樣特別多。一有榜樣出現,「人之初,性本善」,都會跟著效法。有一位孝子叫田世國,他就是山東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尿毒症只有兩種方法可以治療,一種就是用透析法。透析法,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再重做一次,做完以後身體很不舒服,而且不可以喝水。人可以好幾天不吃飯,可是不喝水可難受了。因為母親得了這個病,她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全家人都能體恤到母親不能喝水的難受,所以絕對不在他母親的面前喝水,也不在他母親的面前吃水果。這是體貼入微,深怕自己喝水、吃水果,增加了母親心裡的難受。所以我們看到這些孝子,他的心都特別的柔軟。母親雖然在病中,都可以深刻感覺這些親人、孩子們的體恤。他的母親都已經病到這個樣子,但是只要她的孩子回來了,他的母親一定到市場去把最好的,她孩子最愛吃的食物、最好吃的食物買回來,親手煮給她的孩子吃。

  一來是透析的方法可以治療,二來就是要換腎臟。看到母親這麼樣的辛苦,田世國還有他的弟弟、妹妹就商量,應該讓母親能真正身心恢復健康,唯有一種方法,就是換腎臟。兄弟確定了要捐腎臟以後,三個兄弟姐妹爭著要捐。你看,這一幕兄弟的孝心,兄弟的團結,真是感動天地。不只他們兄妹三人要捐,連田世國的太太也要捐。所以我們中國人講,娶個好媳婦可以旺三代,其實豈止三代,一個好的太太就會教出聖賢的子弟,家道可以承傳百年、千年不衰。

  諸位朋友,我們稱我們的另一半叫太太,這是有中國文化的含義在其中。因為周朝出了三個聖人,女聖人,周朝太王的太太叫太姜;太王的兒子王季,他的太太叫太任;王季的兒子周文王,他的太太叫太姒。太姜、太任、太姒三個女聖人,教化出了周文王這樣的聖人,還有周公、武王好幾個聖人。所以,周朝是我們全中國歷代朝代當中綿延最久的,八百多年。那不止是旺三代,旺了世世代代。所以諸位朋友,以後稱另外一半要稱什麼?要稱太太,愈稱太太就愈賢德,就提起我要跟三太學起。所以我的家風也要承傳多久?少說也要有八百多年,因為一個人學習最重要的決定關鍵是志向,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諸位朋友,您曾經想過您的家道要承傳幾百年不衰的舉手。好,我知道,我很懂大家的心境,你們不舉手是因為你們在效法我們老祖宗謙虛的態度,所以你們有想也不敢舉手。我們要很冷靜,我們跟我們的祖宗,我們跟我們的子孫,是一體,是分不開的。今天假如沒有我們祖宗的智慧、祖宗文化的承傳,諸位老師,我今天坐在前面有沒有這麼莊嚴的唐裝可以穿?這也是我們文化的產物。假如這幾千年的文化沒有承傳下來,我現在可能跟非洲的土著差不多,可能我的樣子就不是很能看。跟我們是不可分的,所以文化重要。

  而我們要冷靜的思考,假如我們不承先啟後,那我們的後代會變成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很多家長講:孩子自自然然就會好。哪有這麼好、這麼輕鬆的事情?人不學,不知道理,沒有教,怎麼會?所以,要繼承祖宗的智慧、德行,下一代才會比上一代更強。假如不承傳智慧,那一代會不如一代,我們要有警訊。

  剛剛這個問題要給我們深思,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家道要承傳多久?為什麼全世界四大古文明,現在只剩一個國家,哪個國家?從你們的回答當中,感覺不到一種自豪、一種使命。只剩哪一國?中國。是不是我們的老祖宗跟其他這些古文明的先人們站在神明的面前抽籤,誰抽到好籤,這個民族就不用斷?是不是這樣抽出來的?絕對不是。諸位老師,一個人的命運,以至於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民族的命運,絕對沒有運氣可言。所謂的運氣,那是我們看不懂道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人尚且不可能,更何況是一個民族,甚至於是綿延五千年而不衰,那決非偶然。假如沒有祖宗時時想著千年萬世的子孫,那是不可能傳得下來。人真正明白到這些道理,對祖宗的感念之心就生起來。所以中國特別強調孝道,強調感恩,強調祭祖,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唯有厚道、感恩的民族才能綿延千年不衰。

  我聽說我們山東,尤其在除夕的日子裡,都是上百的家族們,上百人一起祭祖。在祭祖的祖庭兩旁掛了「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諸位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當一個人不懷念、不感恩祖宗的時候,他是忘本!一個人忘了本,他人生就折福了,他人生就得不到貴人的相助,誰想幫助忘恩負義的人?而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我們的孩子們、下一代,縱使資質不是很優厚,不是很卓越,但是不得不讀經書,懂人生的道理,懂做人的態度。因為假如做人的態度不懂,這一生有再高的學歷、再好的才能,可能還是一事無成。因為假如做了作奸犯科的事情,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做人的道理不能不學。經書不可不讀。這些經句,對我們的家、對我們社會的未來,都有相當深遠的啟示。我們感念祖宗,我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的來看看,我們的下一代目前的情況如何?你看,人生要承先啟後,老祖宗這個「孝」字,是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一代綿延一代;下面一個子,代表下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所以未來無終。我們跟祖宗、跟下一代是一體不可分。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思想正決定著我們後代子孫的命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人生不得不謹慎這一點,不得不有使命開創世世代代子孫的福分。

  我們在今年的過年,在安徽廬江辦了個講座,有來自我們祖國各地的同胞們一起來學習,北到蒙古,南到海南,東到山東,西到新疆,都來學習。相信這分好學一定得到我們祖宗的庇蔭,祖宗的欣慰。像在新疆、在廣西、貴州一帶的這些朋友們,他們怎麼來學的?坐火車坐三天,聽了三天課,又坐火車坐三天回去,這個精神相當不容易。坐了三天,身體很疲憊,但是一到我們的教育中心,看到牆上好的教誨、格言,馬上拿起筆來抄,完全忘了疲憊。到了宿舍,因為房間裡面也掛了格言,所以還跪在他們的床上繼續抄寫這些教誨。所以我們工作的人員看到這一幕,感覺相當受教育、受感動。這些學習的狀態、心境,都流露出我們炎黃子孫愈來愈明白到祖宗智慧的可貴。

  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所謂國家將要興盛,都會有好的徵狀出現,好的徵狀在哪?在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家,跪在床上抄祖宗的教誨,好的徵兆在我們慶雲縣放十一大假的時候並沒有出去玩,而是全心全意提升自己的思想、智慧,要造福子孫,要為全中國做最好的和諧社會榜樣。民族復興的徵兆,也在我們胡主席提出「八榮八恥」的教誨,而八榮八恥就是我們整個中國文化教誨的核心所在,所以這些徵兆都出現了。諸位朋友,你們後代子孫的命運,也在我們當下的思想觀念當中在開始變化,諸位朋友,你們感受到了沒有?

  就在過年的這場課程當中,有一個范仲淹的二十七代子孫,來跟我們一起探討、學習。當這位朋友走上台來說「我是范仲淹的後代」,底下響起一片掌聲。不只響起了一片掌聲,有些人禁不起內心的感謝、激動,因為我們所有炎黃子孫都接受了范仲淹的教誨,所以他們很激動,不只鼓掌,還站起來,還給他深深一鞠躬。你看,一個祖宗的德行庇蔭了他的後代。有沒有一個人站上去,然後對著大眾說「諸位朋友,我是秦檜的後代」?你看他講完會怎麼樣?罐子、玻璃統統都飛過來了,他得拿個雨傘上去才行。我們再冷靜想想,您這一輩子有沒有遇過秦檜的後代?有的請舉手。秦檜的後代,你們有遇過?絕對沒有,這個道理值得深思。

  人生的真相都在祖宗的經典當中。《易經》當中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修德行善的祖宗,他的後代子孫可以綿延長久。你看大舜,堯舜是我們民族的榜樣,你看大舜的孝心,他的父親、他的繼母對他這麼樣的苛刻,甚至於還要陷害他。但他完全包容,甚至於不斷的反省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不夠徹底」,感動了全國,最後也感動了他的父母。這分孝心、這分德行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而他的子孫到現在已經四千多年不衰,諸位朋友,我們胡錦濤總書記就是大舜的後代,你看四千多年了,都還庇蔭著後代子孫。諸位朋友,我是周文王的後代,謝謝大家。我相信,我們在這裡學習中國文化的時候,我們這些祖宗冥冥當中都在護佑著。大家不要再調查了,我已經幫你們調查好了,你們要不是堯舜禹湯就是文武周公的後代,我們都是聖人的後代。

  但是「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當我們做不好的時候,我們的後代可能到我們就斷了。所以「其斬焉無後」,一個人連後代子孫都沒有,那是因為德行太薄了。所以你看秦檜沒有後代了,不只他沒有後代,甚至於跟他同姓的這些親朋好友不敢姓秦,都去改姓。你看,一個人的行為會殃及後代,連自己同姓的人都被我們影響。有個讀書人到了杭州岳王廟,到了岳飛(岳王)的墳前說了一句話,他說「人自宋後少名檜」,中國人到宋朝以後,很少人用秦檜的檜字來取名字。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哪個朋友用檜字來取名字的?所以,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我到了墳前,「愧姓秦」,因為他姓秦。他走到了岳王的墓前,連自己姓秦都覺得很慚愧,「我到墳前愧姓秦」。你看,我們跟後代子孫是不是一體?是一體。

  所以諸位朋友,德行是父母的,德行是我們後代子孫的,好的德行光宗耀祖,大孝顯親,好的德行庇蔭後代;不好的德行,污辱祖宗,又殃及後代,甚至於到最後絕子絕孫都有可能。因為《易經》就告訴我們,「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些道理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能真正認知到,就可以造福後代。

  我的爺爺他沒有念過書,因為他們那個時代,連三餐溫飽都不容易,更何況到學校念書,在經濟上、在時間上都不允許。我的爺爺沒念過書,他自己覺得很遺憾。一個為人長者、為人父母者都有一種心境,我人生的苦難,我人生的挫折、錯誤,希望能給下一代一個好的教訓、好的啟示,不要讓這個不好繼續發生在後代的身上。這是一個為人父母、長輩都會有的心境。我的爺爺他因為沒有讀書,他很遺憾,沒有接受文化,他就希望他的後代不要重蹈他的覆轍。

  後來,我的父親他們小學畢業了要念初中,經濟上很困難。我的二叔公、三叔公,他們就讓孩子不要念書,有的就別念書了,一起來幫他工作,這樣他家庭的負擔就輕了。而我的爺爺就很堅持,一定要讓我的父親、讓我的叔叔、姑姑他們都能接受好的教育。你看,這是我爺爺的一個堅持,一念而已,但是卻影響了他後來的子孫。我父親已經六十五歲了,但是他們那一輩出了三個大學生,一個博士,一個高中生,在我們那個鄉里也算是家庭這後面發展得還挺不錯的。所以你看,一念的堅持。到我們這一代,我是學歷最低的,我大學畢業是學歷最低的;我是長得最矮的,我所有的堂弟統統比我還高;而且我是長得最醜的,他們各個都比我帥。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那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們。所以我們都對我的爺爺感恩、感謝,緬懷他當初的這分心念,造福了我們後代的子孫。

  因為我們的祖宗時時想著要造福我們,我們才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經歷五千年而不衰的民族,沒有祖宗的這分慈愛,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文化。祖宗發明了文言文,因為智慧的承傳,假如只有透過言語,那傳不下來。怎麼說?比方我們今天離開故鄉到南方去工作,經過了二、三十年又回到家鄉來,跟鄉親父老談話的時候就會有個深刻的感受,有些話還得解釋一下才比較能領會,有些新的說法可能我們都聽不懂。所以語言經過二、三十年就會有一個小的變化,經過二、三百年,就有大的變化,甚至於已經快聽不懂了。所以二、三百年都快聽不懂了,更何況是幾千年,那就更搞不清楚了。

  祖宗看到了這個重點,所以他發明了文言文。講話、溝通的語言可以改變,但是承傳文化的文字不變,寫文章的方法不變,用文言文。因為有文言文的發明,我們現在可以直接跟堯舜、跟孔老夫子學習,沒有障礙。我們今天打開《論語》,我們在跟誰學習?諸位朋友,跟誰學習?跟孔老夫子學習,那都是孔老夫子的教誨,還有孔老夫子的行持,他的風範給我們。唯有一分至誠的恭敬心,對聖賢人、祖宗的孝心,幾千年沒有障礙。

  我們看到孟子離孔夫子已經近百年了,但是他卻是學孔夫子學得最有成就的,亞聖孟老夫子。諸位朋友,我們只要有這分至誠的心,我們也能把孔夫子的智慧承傳下來。所以文言文是祖宗的恩澤,這個方法可以承傳千年不衰,而且更重要的是承傳下來的是人生的真理。真理不會因為時空而改變,這是我們要能深刻去體會;會因為時空改變的,那個不叫真理。真理是可以超越時間跟空間。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來思考一下,五千年前需要孝順,五千年之後要不要孝順?需不需要?當然要。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有錯誤的觀念,新的就是好,舊的就要去掉,這大錯特錯。因為新的東西,還沒有證明是真的、還是錯誤的。我們現在遇到外國的東西,都是新的,馬上就在那裡炫耀,首先自己去做,深怕別人笑自己跟不上時代。在這個時代要冷靜,新的東西,它還沒經過時間跟空間的印證,那不見得是真理,甚至於是誤導我們人生的思想都有可能。

  人生需要冷靜,我們打一個比喻,這也是事實。有母親看了西方這些書籍之後,她說教孩子從小讓他懂得理財,會經營自己的財富,這個聽起來也沒什麼錯。但是中國話講「知所先後」,你先教什麼、後教什麼特別關鍵;你的先後順序教錯了,那叫顛倒。這麼一顛倒,他做人也顛倒了。這些顛倒的現象,在目前的家庭社會當中,可謂屢見不鮮,太多了。

  我們冷靜看看,在我小時候,吃飯時間都是我跑出去叫爺爺奶奶吃飯。尤其我爺爺喜歡交朋友,常常今天到這兒,明天到那兒,跟人家下棋、談天,都是我去叫我爺爺吃飯。我已經跟爺爺有默契,他可能禮拜二在哪,禮拜三在哪,我都知道。所以當我去找到爺爺,遠遠的跟爺爺說「爺爺,吃飯了」。當這一聲叫爺爺吃飯的聲音傳出去之後,有一個很微妙的現象發生了。不只我爺爺聽了以後,露出燦爛的微笑,整條街上所有聽到的這些長輩、這些朋友們,統統都露出微笑。為什麼?因為這種天倫之樂,所有的人看了都會生歡喜心。我們祖孫兩人歡歡喜喜回家裡來吃飯。接著,誰先上桌?你看這先後順序重不重要?爺爺先上桌,孫子幫忙放筷子、盛飯給爺爺吃,學到什麼?學到敬老、學到禮貌。

  現在的社會現象不是這樣了,現在誰叫誰吃飯?爺爺奶奶必須花九牛二虎之力去找到孫子,找到以後,要像請小祖宗一樣拜託回來吃飯;回來以後,還得餵他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在那跟他馬拉松賽跑。所以諸位朋友,假如這樣教下去會教出什麼後代來?不可顛倒了。教育絕對不是在學歷上面,我們都還以為他拿個大學畢業,他人生就沒問題了。為人父母者要有智慧看得深遠,不然孩子沒學到做人處事的道理,我們的後半輩子就很煩惱了。有了好的孩子,你中晚年心情愉快,可以遊山玩水;沒有好的孩子、好的下一代,甚至於要進棺材以前,眼睛還沒閉上,都還在那裡提心弔膽,牽腸掛肚。這些如何把下一代教育好的智慧,都在我們老祖宗的經典當中。《弟子規》這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綱領所在,裡面就提到「或飲食,或坐走」,吃飯也好,走路也好,誰先?「長者先,幼者後」,這先後順序不可顛倒。

  我們今天非常引以為榮,你看我的孩子大學畢業,碩士畢業,博士畢業,但是有高的學歷,他必須要再有德行的基礎,他這個學歷才有意義。所以是先教孝道才行,不然孩子的高學歷很可能成為你人生的諷刺跟遺憾。

  有一個大學生在讀書的過程,打了一通電話給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農民,生活也不容易,告訴他的父親他生病了,必須要有一千二百塊錢當醫藥費。他的父親一聽到,為人父母都很緊張,都很疼愛孩子,聽了之後很緊張。因為孩子去念大學,他們是傾全部的財產,都是負債狀況來栽培、支持,結果又要籌一千二百塊,對這整個家庭來講是非常大的負擔。他的父親趕快出去跟親朋好友借錢,親朋好友看到他都有點緊張,因為之前也借過好幾次了,所以看到他都有點閃閃躲躲不敢再借。後來繞了整個鄉鎮,借到多少?借到三百塊錢,還是不夠,回到家裡很無奈。

  剛好爺爺在,爺爺看到這一幕也不忍心,自己的孫子生病了。就跟他的兒子交代,指著旁邊那口棺木,鄉下的老人家都把棺材本先準備好。他說這樣好了,你把我的棺材本拿去賣了,可能可以夠。兒子就把老人家的棺材拿去賣掉,這樣就籌夠了一千二百塊,去拿給他自己的孩子。又怕錢丟了,自己坐了車趕到市區大學裡面去。結果到了學校找他兒子,不在,他就請教他兒子的同學,說我的兒子現在在哪間醫院?他的同學覺得很奇怪,就對這個同學的父親講:你的孩子又沒有生病,他是跟著他女朋友去拍藝術照。所以這一千二百塊幹什麼的?是去玩樂的。而這一千二百塊居然是父親奔走了整個地區,是他爺爺把棺材本賣掉。你看,在孩子的心目當中,玩樂是第一位,虛榮心是第一位,提不起孝心,提不起對父母的那分感恩心。這樣的孩子縱使讀到博士,我們的人生能幸福快樂嗎?「你這樣做多傷父母的心!」結果他的孩子回答:又不是我這樣做而已,同學們都這樣。代表著現在的大學生寫信回去不是關心父母。

  有一個南京的家長,他寫了一篇文章告誡所有為人父母者,不要再重蹈他的覆轍。他的孩子為了要給他拿錢,連繳費的繳費單兒子都偽造,那都是從小把他慣壞了,寵壞了。孩子寫給他的信洋洋灑灑,非常的潦草,但是有一個字非常清楚。你們怎麼都知道?你們沒接過這樣的信吧?而且那個「錢」字在一封信裡面出現了好多次。所以該是我們冷靜的時候,我們應該教出什麼樣的下一代?而教出好的下一代,是對家庭、社會,以至於對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貢獻,那是真正熱愛祖國,那是真正服務人民。

  他的父親聽到他這麼說,一點羞恥心都沒有,不認錯,還找理由。我們冷靜看看,我之前是教小學的,孩子犯錯,第一個反應不是慚愧反省,而是找理由。比方說他們吵架了,我對著學生講:你怎麼可以罵人?學生馬上反應:老師,他也有。我說:老師問你什麼?你看,第一個反應都是找藉口。諸位朋友,我們的孩子第一個反應沒有羞恥心,都是找藉口,這是結果,有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上行下效。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自己沒做好榜樣,不能怪孩子。今天爺爺、奶奶講買瓶醬油,講了一個禮拜、二個禮拜,醬油都沒出現。一回來,孩子也在,奶奶說:醬油呢?我今天太忙了。孩子從小沒有看到知錯能改的榜樣,他只學到什麼?找藉口。

  諸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我們最不容易跟誰失信?最不容易跟長官失信,跟領導。跟領導失信,我工作都沒了。最不容易跟客戶失信,因為跟客戶失信,賺不到錢。最不容易跟女朋友失信,為什麼?假如失信就追不上了;但是一娶到手就開始失信了,這個信是真的假的?所以女同胞要冷靜,要看準了。不失信於妳,那個不重要,不失信於他的父母,那才是他真實的人格態度。現在很多的領導他很有智慧,他提拔下屬都提拔什麼下屬?先看看他孝不孝順,那才是真的。所以我們要做好榜樣才行,要以誠實、守信為榮。誠實、守信不是給別人做,不是給孩子做,不是給下屬做,不是給學生做,而是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那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諸位朋友,我們今天學八榮八恥,因為我們跟這麼多的同胞做交流,很多人聽完課之後,都會跑過來跟我們說:「剛剛這堂課,假如我的先生來聽,不知道有多好!」「剛剛這堂課,假如我的婆婆來聽,不知道多好!」「假如我的兒子來聽,那就太好了!」所有的人都要來聽,就一個人不需要聽,你們知道誰不需要聽?就是自己不需要聽。整堂課就在那裡想「太可惜了,誰應該來接受教訓」,就自己不要。這樣能不能讓人服氣?唯有自己做到,這種德行自然感染你的單位,感染你的家庭。

  所以教育,你看這個「教」字怎麼寫?中國字是全世界最高智慧的文字,除此一家,別無分號。你看我們剛剛講的孝字,什麼是「孝」?上一代跟下一代一體,念著祖宗、念著後代叫孝。教育的教,在小篆裡面,左邊是兩個ㄨㄨ,一個小孩,右邊是一隻手拿個樹枝。兩個ㄨㄨ什麼意思?父母畫第一個ㄨ,老師畫第一個ㄨ,孩子自然模仿學習,畫第二個ㄨ,那個小孩就時時在跟著父母、跟著老師學。我們看到整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六歲以前,孩子開口閉口第一句話是什麼?我爸爸說,我媽媽說。從孩子這麼純樸的言語當中,我們看出來,誰對他的影響最大?父母。這個時候你把孝道演出來,自然他就學會了。

  現在很多的家長很苦惱,都在那唉聲嘆氣,說我都已經講到口沫橫飛,講到沒話講了,苦口婆心,他就是不聽,就是教不來。反而很多很優秀的、對社會很有貢獻的這些年輕人,人家去請教他的父母,你是怎麼教孩子的?他們都說:我不會教,我沒文化。這種現象很普遍。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傑出的後代?因為他們不是用嘴巴教,他們是用他們的德行、風範在教。他每天盡心盡力侍奉父母、侍奉公婆,孩子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父母的厚道,父母處世的誠信、處世的勤儉,統統流露在生活點點滴滴當中,而不是用嘴巴講。反而只講不做,孩子看了不服氣,所以講愈多的教得愈差。

  所以,做到了再說,這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這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那個叫騙人。我們從小這樣騙,騙到最後,他總有一天火山爆發,那就跟我們起衝突了。而我們從小都是風範,都不騙他們,從小對父母都是一種尊敬,一種效法學習,怎麼可能會跟父母有衝突?怎麼可能會有所謂的逆反?不會。幾千年的文化,從來沒有教出逆反的下一代,結果我們居然在短短的三十年、五十年的歲月,教出了一代一代會逆反的後代。從這裡我們要冷靜,「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剛剛這個故事,為了去拍藝術照,居然讓自己的家人如此的奔波難受。當這個孩子講到我的同學都這個樣子,他的父親講你真是禽獸不如。諸位朋友,一個孩子沒有孝心、沒有廉恥、沒有誠信的態度,這句罵人的話就已經不是罵人了,就會教出禽獸不如的後代。

  有個計程車司機,有一天晚上載著一個客人要橫渡黃河大橋。這個客人第一次來到黃河,很激動,我們都是黃河的子孫,都飲著黃河水長大,是我們文化的搖籃。這個司機先生就陪著客人在黃河堤岸坐下來。沒有多久,這個計程車司機放聲大哭,就哭起來了。這個客人很驚訝,他怎麼哭得這麼難受?就問他。這個司機就說,說他辛辛苦苦的勞動,盼著望子成龍,什麼好東西都給他的孩子。常常給他的孩子雞腿吃,自己捨不得吃。有一天他生病了,他的太太把那支本來要給孩子的雞腿就要拿給她先生吃。就在雞腿要拿過來,先生都還沒接到的那一瞬間,他讀小學的孩子給了他太太一巴掌,啪就下去了。他的兒子對著他們兩個說:那個雞腿是給我的!

  宋朝《資治通鑑》這本歷史書,《資治通鑑》是宋朝司馬光編的,花了十九年。你看,我們的祖宗都可以盡一生的努力,用智慧來成全我們的人生。以歷史、以這些經典來啟發我們人生,那真正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所以,誰是最有福分的人?肯接受聖賢人、接受祖宗教誨的人,他最有福;不只他有福,他的後代都有福氣。《資治通鑑》告訴我們,「愛之不以道」,你愛護你的下一代,不用正確的道理、正確的智慧來教他,「適足以害之也」,你反而是害了他一輩子。

  現在很多人在研究,說我們下一代中了病毒,中了什麼病毒?貪吃、貪睡、懶惰、脾氣大,然後玩物喪志,一喜歡什麼就不可自拔。現在多少的孩子一進入網咖,進了網咖,幾天不出來;出來的時候,都是人家把他扛出來的,昏倒了。你看,你不用正確的方法教他,出來是這樣的下一代,又非常的傲慢。這是值得我們冷靜的地方。

  我們的祖宗教出什麼?教出來的是五歲的孩子,在晉朝有個小孩叫范喬,在他兩歲,他的祖父要去世的時候,把他用了一生的硯台,以前讀書人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都帶在身上,把他的硯台拿給他兩歲的孫子。對著孫子講: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看到你長大成材。范喬到了五歲的時候,他的奶奶把爺爺這段話告訴他。一個五歲的孩子拿著爺爺給他的硯台放聲大哭,這個硯台還留著他爺爺手上的溫度、溫暖,還留著他爺爺對他的期許。你看五歲的孩子這麼有孝心。而他對他的爺爺如此孝順,更何況是自己的父母?他的父親得了精神病,三十六年的歲月,他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朝廷數次請他出來當大官,他都不願意,因為盡孝是做人的本分,他兄弟兩個照顧他的父親三十六年。雖然他沒有出來當官,而他的德行卻教化了全天下的人,這分孝心震撼了全國,這是最好的貢獻。

  有一年的除夕,有鄰居因為家裡窮困,跑到他們家來把他們家的樹砍下來。剛好他出門看到了,鄰居一看,自己是在偷東西,就很緊張,他馬上裝作沒看到,就進門去了。偷去的人自己心裡就很慚愧,都已經看到了,他還不怪他,後來就自己拿回來要還給他,給他道歉。結果范喬馬上就說:你是因為家裡貧窮,現在又是除夕夜,天氣那麼冷,你是為了給父母取暖,所以你趕快拿去,不要有掛礙。他那分孝心不止孝順自己的父母,還延伸到對一切父母的尊重、對一切人的那種愛心。

  在漢朝的末年,六歲的陸績接受袁術的邀請吃飯。看到了母親最喜歡吃的橘子,放了幾顆在自己的衣袖裡面。因為這個小孩很有禮貌,陸績要回去的時候就跟袁術行禮,這麼一行禮,橘子掉下來了。袁術一看,很奇怪,你怎麼又帶在身上?六歲的孩子說:因為我的母親特別喜歡吃,所以我要帶給母親吃。你看一個六歲的孩子念念不忘父母,親所好,盡心盡力的去做到。這樣的孩子,你一輩子還要擔心他讀書嗎?擔心他工作嗎?他一定時時想著要有好的表現,讓父母放心、寬慰。所以孝心能提起,這個孩子一輩子都不用擔心。

  九歲的黃香,「冬則溫,夏則凊」,冬天的時候怕父親冷,進去暖被窩;夏天的時候怕父親熱,幫父親搧涼蓆。這是用中國文化教出來的孩子。而我們冷靜看看,不用中國文化教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一個七歲的孩子對著他的父親講,「父親,你死了以後,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你看他不是想著父母會不會冷、會不會熱,他也不是想著父母喜歡吃什麼,他是想著父母趕快死,那錢都是我的。一個初中的女孩子,讀到一句《論語》,上面寫著「父母在,不遠遊」,父母在的時候,不可以跑很遠的地方,讓父母擔心;「遊必有方」,你到哪裡去,縱使真的不得已要走遠的地方,要時時讓父母了解你的狀況,他才會安心。結果這個女孩就跟老師講,她說:父母在,不可以走遠,那我的父母到底什麼時候死?不然我都不能去到處玩。

  以前的讀書人是忘了自己,只想到父母。你看在周朝,孔子的學生子路,他背著白米這麼重的東西,走了幾百里。百里負米,背回來孝敬父母,看著父母在那裡吃白米飯,他非常的快樂。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到楚國當大臣,跟著上百匹的車馬,吃的都是鐘鳴鼎食,菜都有好幾道,他吃不下去。他說我的父母不在了,沒有辦法孝順,吃這麼豐盛的食物,比不上我當初走百里路給父母吃的飯,比不上那個飯香。這是孝子的心聲。所以我們要冷靜,要用對的方法教出好的下一代。

  有一群村民,他們遇到了旱災,所以召集起來要祈雨,祈求上天下雨,村裡面的領導負責來帶大家祈求上天降雨。就在大家會集起來祈雨的時候,這位領導就指著底下的一個小女孩,因為這個小女孩也參與了祈雨的活動。所有的人也很驚訝,為什麼?這個領導指著這個小女孩說,這個小女孩讓我很感動。大家統統目光都集中到這個小女孩的身上,接著領導就說了,「今天是祈雨,只有這個小女孩帶了雨傘來」。諸位朋友,所有的人都去祈雨,只有一個小女孩帶了一枝傘來,代表著誰相信會下雨?那其他的人來幹什麼?半信半疑。一個人連信心都沒有了,能不能把事業做起來?能不能把家庭承傳千年不衰?信心是根本。

  這個小女孩是誰?這個小女孩就是我們。我們今天來祈求什麼?祈求和諧慶雲,祈求和諧的中國,也祈求和諧的世界。唯有我們這分至誠的孝心、至誠的信心,一定可以感動天地,感動我們的祖宗來庇蔭著我們。所以我們相信,我們深入中國文化,深入八榮八恥的教誨,家庭以及社會國家的興盛、和諧,就是指日可待。好,我們先休息十五分鐘,我們課程再繼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