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 蔡禮旭老師主講 (共一集) 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2006/10/7 檔名:52-171-0001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先生、女士,大家上午好。在一次求雨的儀式當中,一位牧師領著大眾祈雨,因為已經很久沒有降下甘露來,來了非常多的村民、居民。就在祈雨的儀式進行當中,這位牧師突然直視著底下的一位小女孩。他對大眾說,他對這個小女孩的一個舉動感到非常感動,因為在所有祈雨的眾人當中,只有這個小女孩拿了一支雨傘來。這個牧師很感動,因為這位小女孩堅信只要用我們至誠的心,就可以讓上天降下甘露來,因為至誠的心可以感動天地。而我們至誠的心也可以感動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可以感動一切的神靈,來護佑著我們,來加持著我們。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一分信心,一分對於所有神聖、所有聖賢所教導的道理的堅定信心,因為信心是成就一切事業、成就一切事情,最重要的基礎。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遵從古聖先賢的教誨,就能夠達到幸福和諧的人生。因為所有神靈、所有聖哲人的教誨都是真理,而真理是亙古不變的,只要我們依教奉行就一定能感得殊勝的果報。
佛陀教誨我們,人生的苦都是從求不得來的,都是從自私自利來的。只要我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為自己求的心,能念念為家人、為人民,甚至是為一切眾生著想,那我們就能夠離苦得樂。我們環顧現在整個社會、世界的現象,這些結果其實根源都是因為自私自利造成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才延伸出自私的行為和性格、習慣,最後造成不好的命運。所以一個人錯誤的思想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一個家庭的家風、思想,也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命運;大到國家、民族的命運,也都決定在思想的正確或者錯誤當中。所以再複雜的事情也有個源頭,而源頭就是思想。中國人有句老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看到現在的家庭狀況,以前依照古聖先賢的教誨,一個家風可以綿延一千年、二千年,甚至更久都不衰。
在宋朝,有位名臣范仲淹先生,他的家道至今已經超過一千年,他的後代子孫預估可能已經超過一百萬人。他們都是以他的人生,依照聖賢人的教誨,印證了真理,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能夠不斷的行善,他的德行跟福分會庇蔭他的後代子孫。所以以仁慈待人,那是最正確的真理。當他仁慈待人,種下了這個種子,所感得的結果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所有的人對他都是感恩戴德;「敬人者,人恆敬之」,他對一切人恭敬,也感得一切人對他的恭敬。范仲淹先生那分仁愛之心,讓全國人民對他非常的愛戴,他還在世的時候,就建了祠堂在感恩著他,在學習著他。而且這個愛人、敬人不單是當時候的人民愛他、敬他,甚至於千年之後的人民都感他的德行、風範。他的子孫因為他的德風樹立了好的家道,他的子孫走在各地也都得到他人的愛戴。
我們在今年過年的時候,辦了幸福人生講座,范仲淹的後代子孫也來參加活動。當他站在台上講「我很慚愧,我是范仲淹第二十七代的子孫。」當他講出這句話之後,底下不約而同響起了一片掌聲,甚至於有很多人忍不住那分激動、感恩之心,都站起來對著台上的人鞠了一躬。祖宗的風範,讓我們得到世人的愛戴,這分仁愛的心可以超越時空,可以讓人與人都懂得感恩,懂得互敬。
而我們當下在這裡一起學習佛陀、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事實上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後代子孫。因為後代的子孫跟我們是一體的,我們也希望當我們的後代,一百年、二百年,甚至於更久之後,他站在台上說我是某某人的子孫,底下依然能響起一片掌聲。甚至於他們說,我們是佛陀的弟子,因為我們能在當下力行佛陀的教誨,利益世間的人民。在幾百年、幾千年之後,世界的人聽到是佛陀的弟子,也能夠響起一片掌聲。這個都跟我們當下的努力是一體不可分的。
我們也冷靜思考一下,在世界,以至於在中國,一些玩弄權術、損人利己的人,他們現在的後代在哪裡?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中國宋朝有一個奸臣叫秦檜,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聽過誰是秦檜的後代?可能有的話也不敢承認。因為假如他站在台上說,我是秦檜的後代,可能底下會有很多人把東西丟上來。而真的是沒有秦檜的後代,因為「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他做的不善,會殃及他的後代子孫。相同的,每個民族現在是選擇要自私自利,還是選擇要仁慈待人,都直接影響到他往後子孫的命運。假如這個民族不願意仁慈待人,很有可能他的子孫到世界各地都受到他人的仇視、排擠。我們看到這些事實都擺在眼前,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人生的真理。
我們剛剛提到,再複雜的事情,其實它的根源都是在錯誤的思想上。范仲淹的家風可以承傳一千多年,我們現在冷靜思考一下,現在的家庭,家風能承傳多久?中國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富為什麼不過三代?因為他富有之後,不懂得愛護他人,因為有了錢,瞧不起人,傷了他的德行,折了他的福分。現在不只是富不過三代,現在是連一代都過不了。為什麼連一代都過不了?為什麼這些聖哲人能綿延千年不衰?這個根源就在傳給下一代的思想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傳給下一代的思想是什麼?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長也說他是盡心盡力教,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教成這個樣子?
有一位計程車司機,他有一天載著一個客戶,剛好到了黃河邊。因為客戶第一次到黃河邊,所以就請他停下車,要欣賞黃河的壯麗。坐在堤壩旁邊沒有多久,這位計程車司機突然抱頭痛哭起來。這位客戶覺得很納悶,就問他說,你怎麼了?這位司機先生說,我這麼努力工作,都是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夠有好的人格,能夠懂得孝敬,這樣我的努力才有價值。但是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因為我們努力工作,都給孩子買雞腿吃,家裡就只有他有雞腿吃,我們都沒有。那天剛好我生病了,我的太太希望我吃得比較飽一點,就把雞腿要拿給我。就在要拿給我的那一剎那,我的孩子給了我太太一巴掌,夫妻倆一時間太驚訝了,都不知所措。接著他的孩子說,那隻雞腿是我的,怎麼可以給爸爸吃?所以努力會有結果,統統為他的孩子好,但是假如不依循著道理,那個結果並不是好的結果。
在中國一本重要的歷史古籍,《資治通鑑》當中就提到「愛之不以道」,我們愛護下一代,假如不依循著道理,「適所以害之也」,那等於害了我們的下一代。當他的人生都不懂得愛護自己的父母,他出社會工作,一定也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更不可能得到眾人的關懷、幫助。當他不懂得孝順,他就不懂得愛護、尊敬他人。一個人人生能有所成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人和,能得到眾人的幫助。因為這個世間要成就一件事情,不是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做到。
現在下一代的問題已經是全世界普遍性的問題,下一代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下一代變得非常懶惰。我們的下一代,不只在生理上已經有很多新的病毒在侵略,更危險的是心靈的病毒,錯誤的思想在影響著他們。當我們沒有教給孩子孝道,那他時時只以自我為中心,無法替他人著想。有一位小學生跟老師說,他說不知道他的父母什麼時候會死,因為父母死了之後,他們的錢都是他的。而我們冷靜來看看,有受過聖賢人教誨的人,他們所演出來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一個情境。
在中國古代,一個五歲的孩子他叫范喬。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就去世了。在去世之前,拿著他自己寫的硯台遞給這個孩子,然後對他講,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看到他長大成人,看到他能夠為家庭、社會做出貢獻。經過三年的歲月,這個孩子的奶奶重新拿起這個硯台,對范喬說到祖父臨終的這段話。他聽完之後,馬上握著硯台熱淚盈眶,掉下淚來,也感念祖父對他的這分期許,所以他整個道德、學問提升得很快、很好。後來他的父親精神失常,持續了三十六年的時間,而他並沒有去追名逐利,他盡心盡力照顧他的父親,達三十六年的時間。
所以從小接受孝道的教育,他這一生都會有非常好的德行,仁愛之心。以至於他們當官之後,都能夠利益一方的人民,盡心盡力照顧他們。因為當他對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他也會體會到一切人的父母都值得他尊敬。所有人都是父母心上的寶貝,所以他也不會去欺負任何人,因為他怕他們的父母也會傷心難過。中國有一句老話,「百善孝為先」,因為孝心一開,百善皆開,他那分推己及人、替人著想的心也同時會展開來。
有一個小學的孩子,他學習我們中國重要的經典《弟子規》,這本《弟子規》是把整個五千年聖賢的教誨精髓都掌握到的一本好的經典。他學完之後,因為他的父母也一起在學習,所以家庭彌漫著孝道的氛圍。他的奶奶也是跟他們住在一起。有一天他的父母帶他出門,剛好看到路邊有位乞討的老奶奶。父母看到之後就停下車,請他拿些錢去幫助這位老奶奶。這個孩子去了,回來之後一坐上車,突然嚎啕大哭,父母都很驚訝,不知道他在哭什麼。這個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對他的父母說,爸爸、媽媽,為什麼這位老奶奶不能像我的奶奶一樣,在家裡受到她的孩子、孫子的照顧?這位老奶奶的孩子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沒有盡他們應該盡的本分?所以一個孩子從小接受孝道的教育,他也能夠感同身受去憐憫、愛護所有的老者、長者。
後來這個孩子的老師問他們的志向是什麼?他說他以後要建學校,專門教古聖先賢的教誨,讓更多的人懂得要孝順他的父母,要愛護他人,這是他第一個志願。第二個志願就是要建養老院,讓很多沒有孩子照顧的老人能得到照顧,能有好的晚年。所以我們看到「親親而仁民」,他有對父母、對長輩的那分孝心、愛心,他就能延伸到對一切人的愛心。接受古聖先賢教誨的這些聖哲人,他們在那麼小的年紀就懂得孝順,這分德行都能夠綿延到他終老,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在漢朝有位讀書人叫黃香,他九歲的年齡就懂得在寒冷的冬天替他的父親溫被子,因為冬天很寒冷,他怕他的父親凍著了。因為他那一分孝心,可以時時體恤他人的需要。到了夏天,天氣比較炎熱,他懂得幫他的父親搧涼蓆。他這樣的孝行風範,得到眾人對他的尊敬,當時的皇帝也懂得表揚這樣的孝行,讓天下人來效法、學習,所以還封給他「江夏黃香,舉世無雙」的封號。
這麼小的年紀就時時替父母著想,這樣時時替人著想的心,內化成為他的人生態度。所以他到學校,也能時時為老師著想,為他的同學著想,以至於往後不管他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他都能夠盡心盡力為他的同仁、客戶著想。這分懂得在社會當中時時為人服務、時時體恤他人需要的人生態度,其實也是根源於他的孝心,根源於家庭對他的影響。事實上,幸福也就在為他人著想當中得到了。
有一個五歲的孩子聽了黃香的故事之後,他也起而效法,所以確實「人之初,性本善」。人都有一顆好善好德之心,只要他能夠聽到這些教誨,就能啟發他內在的善良。他回去之後,也在寒冷的冬天幫他的母親暖被窩,把被窩弄熱。他的母親看他這麼做,一開始有些捨不得,怕他太冷。但是為了要成全孩子的孝心,她也只好忍下這個不捨,因為孩子的那分孝心,他會一輩子受益的。就在暖被的過程當中,這位母親問她的孩子說你冷不冷?這個孩子說:媽媽,不冷,因為我只要想到,待會媽媽到被窩裡來會覺得很暖和,我就感覺有一股熱從我的身上不斷的湧出來。這個孩子暖好被窩以後就回到自己的床上,後來他就跟母親說,不只在幫母親暖被窩時,想到母親進來之後會很溫暖,他的身體有一股暖流。甚至於他已經離開母親的被窩,回到自己的被窩裡,那股暖流還不斷的從他的身上湧出來。所以,這個五歲的孩子就說,他體會到孝心是火熱的,是一股暖流。當這個孩子在盡孝道的時候,事實上他已經得到了幸福。
我也想起自己小時候,因為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現在是小家庭為主,小家庭想教孝道都不容易。假如跟爺爺奶奶一起住,父母能以身作則做出風範來。孩子每天看在眼裡,耳濡目染,他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學會。相同的,因為從小父母從冰箱裡拿出好吃的東西,都是先給爺爺奶奶吃,所以我們也已經習慣了,拿東西吃的時候都是先給爺爺奶奶。自己出去一些比較遠的地方旅遊,校外教學的時候,看到奶奶喜歡吃的東西,我也會主動買回去給奶奶吃。當我買下這個東西,把它放在懷裡,雖然還沒有拿給奶奶,其實我已經很幸福。所以付出的人,當下就是幸福的。我一想起奶奶假如拿到這個東西,一定會露出燦爛的微笑,而這分喜悅絕對不是只有在那個當下,很可能奶奶這輩子都會記得這一幕。所以確實在付出當中,一定就會有喜悅。習慣成自然,我們所作的一切行為,都會承傳給我們的後代,這個習慣就相當於是我們的家風一樣。
有一位老師就回想起她小時候,也是在讀小學。當她有一天回到家裡,一進門,聞到了很香的母親煮的飯菜,她不由自主的講了一句話,她說:給祖母端了沒有?給奶奶端去了沒有?當她把這句話講出來的時候,她全家人都笑起來,她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大家在笑。後來她的母親對她說,因為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三個兄妹,她的哥哥跟姐姐比她早回家。她的哥哥回到家,第一句話就說:給奶奶家端了沒有?過了沒多久,她的姐姐回來了,依然還是那一句: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最後到她第三個回來,也是說: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所以全家都笑了起來。這就是家道,家風。
有一天她母親煮好吃的東西,她又在旁邊等著要端給她的奶奶。她的母親跟她開了個玩笑,說今天煮少了,下次再給奶奶端。母親這段話聽在小孩的耳裡,她聽不出來是開玩笑,她以為媽媽真的不給奶奶端了。所以那天中午,她就睡不著覺,在那裡翻來覆去。等家裡的人都睡著了,她自己偷偷的爬起來到了廚房,要去把這好吃的東西端給奶奶吃。因為煮的灶台太高了,她不夠高,還墊起腳來把食物夾出來。那個食物因為要烹煮好幾個小時才會熟,她也搞不清楚熟了沒有,她趕快把食物夾起來,然後端到她奶奶的面前。當她端給奶奶的時候,這個小女孩給奶奶說,這是媽媽叫我端過來的。我們從這個孩子的言語跟她的態度當中感受到,教育孩子絕對不能亂開玩笑,不然孩子會信以為真。所以教育孩子要用正氣,句句話都要依循道理來教。這個孩子為什麼要說是媽媽叫她端過來的?你看這麼小的孩子都曉得家裡的人一定要和睦相處,要團結在一起,才會幸福。她害怕母親跟奶奶之間不和,距離愈來愈遠,所以她從中當潤滑劑,說是媽媽叫她端過來。
我們在跟孩子上課的過程裡,曾經跟孩子聊到,一位母親應該具備哪些德行?孩子非常認真的在思考。結果有很多的小朋友,他對於一個好母親的第一個要求,讓我們聽的老師都有一番深思。這些孩子說,第一個好的德行就是要對奶奶好。從這裡我們就感受得到,孩子的內心非常敏銳。假如家裡不和,不管是父母不和,還是爺爺奶奶跟父母不和,對他們的內心都相當的煎熬,都會直接影響他們的人格特質。假如家裡都是一團和睦,那他對於人與人的關係就會覺得都是以和為貴。假如家裡從小上演的都是互相指責,互相的衝突,他的內心對於人與人能夠和睦相處,就會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很大的懷疑。所以孩子的人格都受我們一言一行深遠的影響。
這個孩子端去給她的祖母之後,她就回去了,回去之後,才睡得比較安穩。而她的母親到下午真正煮熟的時候,又把這個食物端到她奶奶的面前。她的奶奶就覺得很驚訝,不是小孫女已經端來了,怎麼現在又端來一次?母親才了解到,對孩子是不應該亂開玩笑。
我們看到古人從小就懂得孝順父母,而接受過聖賢教誨的孩子也懂得孝順父母。所以現在下一代的一些狀況,事實上最主要是他們沒有得到聖賢的教誨。所謂「苟不教,性乃遷」,人不學,不知道,只要他有了學習,這些不好的行為自然就會改善過來。所以長了孝心,百善可以開,但是不長孝心的話,災難很可能就會發生在我們面前。
自私自利會讓國與國衝突,自私自利也會讓最親的家人產生嚴重衝突,我們聽到很多這些事例。十多歲的孩子,只因為幾千塊錢就把他的父母給殺了。還有一個也是中學的孩子,他因為迷上網路,每天上網,網路上有暴力、色情的東西污染他。但是因為欲望已經開了,所謂「欲是深淵」,欲望就像無底洞一樣,不見底,欲望讓他的理智失去了。他聽到他的父親拿了一些錢給他奶奶,他就趁著家裡人不在的時候,到奶奶房間裡去找這些錢。剛好他的奶奶走進來,他在當下失去理智,親手把他的奶奶給殺了。後來他的爺爺也走進來,他也是不分青紅皂白就傷害他的爺爺,幸好他的爺爺逃走了。結果他在他奶奶的衣服裡只找到兩塊錢,這兩塊錢卻是他奶奶固定要給他買早餐的兩塊錢。所以當孩子欲望不斷的增長,這些人倫的悲劇就很難在世間避免。
後來這個孩子在監獄裡面,警察問他,假如現在讓你選擇,是要去上網打電動玩具,還是要奶奶,你會選擇哪一項?這個小孩子馬上回答,我一定要奶奶。但是人生很多事情是不能回頭的。所以欲望的發展,真的會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欲望的奴隸,我們怎麼忍心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欲望的奴隸!
我曾經在學校教學當中遇到一個孩子,他念小學已經換了第四間學校。有一次他犯了個過失,老師處罰他,他很落寞坐在樓梯口,得不到幸福感,因為他們的人生變成了欲望的奴隸,他們的人生非常的空虛。假如孩子從小得到孝道的教育,他懂得「親所好,力為具」,要有好的表現,讓父母歡喜,讓父母感到光榮,他就不會這麼空虛。任何事情都是有果必有因,我們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也是希望他能夠把自己人生的原因找出來,不要只是在那裡唉聲嘆氣,人生要對自己負完全的責任。
所以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很想死?這個孩子說,因為都沒有人喜歡我。沒有人喜歡他是結果,原因在哪裡?所以我再問他,人家都不喜歡你的原因在哪裡?接著這個孩子說,他自己也很清楚,他說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接著我們再引導他把原因找出來,「你只要不打人、不罵人,人家就不會討厭你了。」這個孩子皺著眉頭回答我的話,他說「老師,我很想改,但是我改不了!」「我很想改」是「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但是我改不了」是「苟不教,性乃遷」。因為他的習性養成了,他必須花更多的工夫把他的壞習性克服掉。但只要有心,壞習性絕對可以克服的。所以這個孩子這兩句話,深深印在我們當老師的心中。「我很想改」,我們堅信「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這就讓我們體會到,我們不能夠讓我們的下一代,以至於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欲望的奴隸。所以父母、老師,以至於為人長者、為人祖宗,應該對下一代都有一分責任心。
透過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我們了解到問題只在自私自利的思想。假如把自私自利轉成孝道,他有一分孝心,延伸出來就有一分仁愛的心,懂得去愛護他人。有了這分仁愛的心,就懂得互助、懂得互愛,那大同世界就得以實現。所以我們把這些教誨,從去年在廬江湯池,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和諧示範鎮。我們透過教導這些古聖先賢的教誨,當地的鄉親、鎮民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像孝道,我們引導孩子要知恩報恩,父母從知道我們要來到這個世間,就盡心盡力愛護我們。像母親懷胎十月,都是小心謹慎,深怕我們受到傷害,而母親在生產時的痛苦比癌症還要痛。所以我們引導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的心境,父母的付出。
我們問孩子,你們的母親有沒有跟你們說,我生你的時候非常的痛?沒有母親這麼跟孩子講。為什麼這麼大的疼痛,母親卻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你看生下胎兒的母親,她下一刻生起的念頭,就是孩子健不健康,而這個念頭一直持續到她人生結束。中國俗話講「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母親活了一百歲,都還在愛護、關心著她八十歲的孩子。所以光是母親因為愛護我們,當下能放下人生最大痛苦的這一念,對我們的摯愛,我們這一輩子都要盡心盡力的報答;而且光是這一念,我們這一生都報答不完。
而在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你看我們生病,病在我們的身,是痛在父母的心上。我們回想到自己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尤其在生病的時候,多少半夢半醒的夜裡,隱隱約約看到父母起來幫我們蓋被子,起來摸摸我們的頭,是不是退燒了?而整個求學的過程,所需要的這些金錢、付出,父母都是無怨無悔的給予。所以當我自己賺錢的第一個月,拿到微薄的薪水,那分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你看我們整個求學的過程,這麼多的開銷、花費,在父母的臉上都找不到一絲一毫的難受,都是盡心盡力栽培我們。
以至於我們走入婚姻的時候,我自己的姐姐在出嫁那天,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因為姐夫帶著姐姐要離開家以前,要向我父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當他們夫妻兩個在我父母面前跪下的時候,我父親突然流下了眼淚,在那個瞬間,我似乎完全感受到父親的心境。就是他看到一個女兒二十多歲,有了好的學歷、學問,又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心裡有這麼一點點的欣慰。而對於子女的思念,絕對不會因為她出嫁之後有所減少,甚至於往後還會關心她的家庭,關心她的下一代。
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他說他母親八十多歲,在要去世以前,對他說,我希望我走了以後,把你身上的病痛一起帶走。你看一位母親她在面對生死的時候,不僅沒有想到自己,還是念念想到自己的孩子。而真是這分摯愛產生了無比的力量,這位六十多歲的長者本來有癌症,他母親去世之後,他的病情就好轉。你看母親這分愛心有無比的力量。
當我們跟村民、跟孩子講孝道的時候,這些村民跟孩子聽了之後,內心都會有很大的感動。所以他們學完之後,曉得要去力行,要好好的去做。所以回去他們都懂得替他的父母洗腳,幾個小朋友、小學生回去給母親洗腳。有一位小女孩她在給母親洗腳的時候,她的母親很感動。這個小女孩心裡就想,我整個成長過程,尤其三歲以前,根本都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父母不知道幫我洗過多少次腳,而我卻現在才懂得要回饋父母。另外有個小女孩,剛好那天她母親生病,躺在床上。她學完之後回去跟母親說,母親,我今天幫妳洗腳。當她在幫母親洗腳的當下,她的母親說,妳幫母親洗腳,母親很高興,我好像感覺到我的病已經好了,好得差不多了。你看這分孝心、這分喜悅可以殺掉病毒。
有個中學的孩子,她聽完之後,她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剛好走過我們上課的教室。她聽完孝道的課程,她本來跟父母的關係不是很好,因為她無法體恤到父母的辛勞,只覺得父母不夠關心她。所以念頭一轉,她回到家裡,就主動去買些菜,自己下廚煮了一鍋豐盛的好菜要給她的母親吃。她的母親一進門來,一來是驚訝,二來也是很欣慰。吃完飯之後,這個孩子現學現賣,就端了盆熱水幫她的母親洗腳。在洗的當下,她的母親也是很感動,掉下了眼淚,對她說,以前因為我們太忙,對妳照顧比較少。這個中學生聽完之後,抱著母親說,母親,是因為我自己不夠孝順,以後我要好好的孝順你,家裡很多的家務事,我也要盡心盡力幫母親做。
這個中學的女孩,你看她孝心打開了。她本來是一股怨氣,在家裡有怨氣,到學校也有怨氣,整個人生都不幸福。所以孝心開了,愛心也開了,到學校去,跟同學之間處得愈來愈好。她說連她們班最不受歡迎的人,她也跟他處得很好。這是一個中學生學完之後,她的轉變。她自己還寫了一篇文章歌頌《弟子規》,她說是《弟子規》打開了她心靈的窗戶,讓她的人生轉變,讓她的人生幸福。所以《弟子規》就像她人生的一個明師、導師一樣。
我們有一天坐車,遇到一位計程車司機,他應該也有四十來歲。在坐車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他的座位旁邊有一盆熱水,因為廬江湯池鎮有溫泉。我們好奇的問這位司機先生,你這盆熱水是做什麼用的?他跟我們提到,這個熱水是要打回去給他的母親洗腳。這位司機先生沒有聽過我們的課,但是他為什麼知道要孝順,知道行孝要及時?他的工作很忙,整天都是在車上。但是因為鎮民學習中國文化很積極,他載著這些鎮民、載著這些客人的當中,這些客人都會跟他講我們文化中心上的這些孝道的課程,這些人與人如何和睦相處的課程,都會跟他講一遍。人家是聽一遍、二遍,他可能是聽十遍、二十遍。所以在湯池鎮很多的司機先生也都變成了講課的老師,有機會他們開口就跟人家講。所以他也曉得行孝要及時。當下了車,我們的老師要把錢拿給這個司機先生的時候,這司機先生堅持不拿。他說不用了不用了,你們已經替我們做很多的事,我的父母常常都到中心去聽課,接受你們的招待,我替你們服務也是盡個心力。所以我們以一分愛人的心來對他們,同樣他人也會以一分愛心回饋給我們。
其中有一位裝潢店的老闆,他在還沒有學習《弟子規》,沒有來聽中國文化課程以前,他跟家裡的人處得不理想,兄弟常常吵架。而我們了解到,當兄弟不和睦,事實上誰最痛苦?就是我們的父母。所以《弟子規》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能夠和睦,那就是在盡一分孝心,那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他沒有學習所以不知道,兄弟常常吵架了,父母非常的感嘆,甚至於想要有尋短的意念,對人生充滿無奈。而他自己跟太太的關係也處得不好,太太還被氣到離家出走。從這裡我們就了解到,整個家庭的不好還是要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他聽完課之後,開始反省到自己孝心不夠,反省到夫妻之間,他不懂得感恩他的妻子。因為我們在講夫妻的課程當中有說到,一個女子把終身託付給她的先生,這是要何等的信任!而我們的生命當中,有一位女士如此信任我們,這分信任我們要記一輩子,這叫道義。所以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把古今中外這些聖賢的風範,都講給這些鎮民們聽。
在周朝春秋的時候,有一位賢者叫晏子(晏嬰),他在齊國是做宰相的位子。齊景公有一天到他們家去,齊景公有一個女兒又年輕、又漂亮,有意思要嫁給晏嬰。到他們家之後,剛好看到晏嬰的太太出來招待,當他的太太下去之後,齊景公就對晏嬰講,他說我有個女兒又年輕、又漂亮,而你的太太又老又醜,我把女兒嫁給你好不好?假如娶了君王的女兒,那就是皇親國戚,你看名利、女色擺在面前,唯有有道義、有德行才能如如不動,不受這些誘惑的影響。當下晏嬰就對齊景公說,君王,感謝你的一片好意,但是我的太太嫁給我的時候也是又年輕、又漂亮;不只又年輕、又漂亮,還把她的終身託付給我,對我是完全的信任,所以我要對得起她這分信任才行。
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最大的快樂就是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身邊每個人,那是最大的快樂。假如我們對不起很多的人,每天活得遮遮掩掩,那一點都不痛快。這些故事都會觸動每一個人本有的那分善良。不只是這分信任你要一輩子不能忘,還有太太對家庭無私的付出,甚至為我們的家族傳宗接代。你看我們男士自己又不能生孩子,都是要靠太太來做這家庭裡面重要的事情,這分恩德我們也應該時時記在心上。
這位先生聽完課,他也是「見人善,即思齊」,也是從善如流,聽了之後他開始轉變他的心態。心境一轉,他的家庭狀況也跟著轉。所以他的父母看到我們中心的老師,都會忍不住激動握住我們老師的手,說是中國文化、是我們老師的教誨把他的孩子救回來了。因為他是做裝潢業的,有一次我們就請他到中心來幫忙修理我們的門,那時候是有一、二個門出現狀況。他接到電話很激動,很快的就趕過來。當他把這一、二個門修理了一下,接著他又說,才一、二個門,好像意猶未盡,還不夠痛快。他說這樣吧,我就把中心這大樓所有的門、窗戶都一起檢查一下。所以他一連就修了八、九個門。修完之後,我們要付錢給他,他堅持不接受,他還說以後有這樣做義工的機會一定要再通知他。真的,從不懂得孝順,不懂得家庭的和諧,到能夠懂得孝順,能夠懂得付出,這樣的轉變,事實上都只是因為他有機會得到我們古聖先賢的教誨。所以孝心在整個湯池鎮傳遞開來。
我們下鄉去講課,剛好那時候是去年的十二月中,十二月中天氣特別的寒冷,冷風颼颼的吹。我們一開始去的時候,村裡面的領導對我們說,你們來講這些倫理道德可能沒有人要聽,你們還是來講如何賺錢,他們比較有興趣。這個時代要做好事,首先還要能忍受別人的質疑,要堅持去做對的事情,不管有沒有人支持我們。所以我們老師也是微笑回應。
一開始,來聽課的人比較少。我們的老師因為了解是村民們不知道這個重要性,所以我們就站在一些路口、橋頭,當有鎮民經過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對他們深深一鞠躬,「你好,要不要一起來參加課程?」這個躬很有效果,因為這個躬鞠下去,村民很淳樸,他不來都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我們都是從路口把人抓進來聽課。不只在路口抓,還走到每個人的家庭裡面,進去給他鞠個躬,然後把糖果、餅乾送給他們;一送,這村民也不好意思不來聽課。結果一聽,真正有受益,他就長期的來聽。
其中有一個鎮民,他是那一村裡面最頭痛的人,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跟他吵過架,村幹部也拿他沒辦法。但是很奇妙的,他聽了一次課以後,每次到聽課的時間,他都會打一通電話到村幹部那裡去問。因為我們下鄉去講課,差不多要一、二個月才輪到同一個地點,因為一個村裡面有好幾個生產隊,好幾個地點,都要輪一次。他怕漏掉課程,所以每個禮拜都主動打電話來問,問到之後,又歡歡喜喜走很長的一段路去聽課。從此以後不跟人吵了,結果反而他自己的生意就愈來愈好,因為和氣生財。都跟人家吵架,怎麼做事業?所以確實「人之初,性本善」,這個真理絕對要靠我們自己去付出、去奉行之後,會有深刻的體會。
本來村幹部覺得講這個沒人聽,但後來過了一個多月,這位村幹部跟我們的老師說,來講這個很好,為什麼很好?因為本來村裡面都會有些糾紛告到他這裡來,現在這些糾紛大大的減少,不起衝突了。偶爾有衝突,過來找他,比方兩個人在那兒吵了,他就會問他們兩個,你們兩個有沒有學過《弟子規》?他們兩個一聽,都聽過課,馬上頭低低的就回去,因為村幹部說學《弟子規》還吵。從這裡我們就看到,人的本善裡面都具備羞恥心、慚愧心,所以整個村民之間的衝突大大的減少。這都是邁向和諧社會的方向、目標。確實「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有了好的教育,人的那分善良都會被喚醒。
還有村民提到,他說以前看到旁邊有人在推很重的東西,他都視若無睹,不會主動去幫忙;現在看到他人在推東西很艱難的當下,假如不過去幫忙,全身不自在、不舒服。你看有孝道就有愛心,自自然然就生起來。所以現在敦親睦鄰、互助互愛的風氣都不斷的在形成,在蔓延開來。
在商業方面,整個商業也懂得誠信待人。本來看到是其他地方的人來消費,有時候都會把價格拉高。但現在聽了課,懂得做生意要誠信,不然反而會折自己的福分,生意會愈做愈差。所以聽了課之後,他們對於來的客戶都非常的誠信,甚至於也很信任來買東西的人。像我們有來自各地的這些同胞們來學習,他們看到他們來,要試穿衣服。但是試穿,因為人很多,不大方便,商家都會說,你們把衣服拿回去,試穿好了再拿回來就好。所以去買東西的這些朋友們都很驚訝,說這些商家怎麼對我們那麼信任。
我們去買衣服,還沒聽課以前,賣得很貴;聽了課以後,賣得很便宜。我們的老師也很驚訝,說現在怎麼愈買愈便宜?結果他們回答,賺人家的錢也要講道義,不可以講暴利,要薄利多銷,這樣生意才能做得長長久久。有時候我們的老師去買東西忘了帶錢,他就會說你們下次再拿給我就好。我們老師就說,我下次假如不拿給你,你不就虧了嗎?他說你們已經做那麼多付出,我送給你都沒有關係;再說我很信任你們,你們都是以身作則在推廣。所以中心的工作人員跟鎮民的信任也都建立起來,那分互助有時候都會讓我們也很感動。
像我們去買菜,當地有些專門踩三輪車的鎮民,他一天也賺不了多少錢。因為我們中心有幾十個人在一起生活、工作,每次買菜的量也都很大。當他把菜載回來,我們給了他應有的酬勞,但是這純樸的村民會從他的口袋裡把錢掏出來,又要還給我們。就在那裡推來推去,他非常堅持,他看我們的老師不願意拿,他就放在桌上,自己就走了。雖然他的生活並不容易,但是他看到別人付出,他覺得自己應該也要多付出。
而誠信在我們這些計程車司機先生當中也是奉為風氣,也是相當的好。有一位上海大眾汽車的總經理剛好到湯池鎮開會,那天他的筆記型電腦還有幾萬塊錢扔在車上,他非常的著急,因為他想很有可能會丟掉。結果這位司機先生看到了這個東西,他心裡想丟掉東西的人一定會很著急,因為《弟子規》教導我們「凡是人,皆須愛」,又教導我們「將加人,先問己」。我們自己丟掉東西的時候,我們希不希望人家能夠誠實的歸還給我們?假如我們這麼希望,那我們也應該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他人。而且這位計程車司機也了解到,他並不只有代表他自己,他代表的是整個湯池鎮,甚至對於海外的友人,他代表的是中國。所以他有羞恥心,他很有可能自己一個不誠信的行為,卻侮辱了他的故鄉,以至於侮辱了整個民族的德行。這分態度、使命感,他們都能提得起來。
當他把這個東西,而且他是主動的去找到了這個總經理。當然這總經理拿到這個東西的時候相當的激動,非常的感謝他。這司機先生對他說,不只你東西掉在我的車上會還給你,你掉在其他的車上,他們也會還給你。因為不是我們好,是我們都有接受文化中心中國文化的教誨,我們懂得要誠信待人。你看這司機先生不只講誠信,他還懂得感恩,還懂得不居功,要把功勞讓給他人。所以在聖賢的教誨之下,各行各業都不斷的在轉變當中。
事實上,正確的思想才是根源所在。只要不斷的能夠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這個善根就不斷的提升起來。而聖賢的教誨要透過家庭、學校、社會,還有透過宗教教育,這四種教育就好像一台車子的四個輪子,四個輪子都很健全,這台車子才能跑得非常的穩健。這樣我們家庭、社會,還有民族的命運,才能走得愈來愈平順,愈來愈平穩。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們所重視的是父母要先學,所謂教兒教女,先要教自己。假如為人父母的都不要求自己,只要求孩子,孩子不會服氣。在這個時代很多父母都會在那裡擔憂、害怕,因為他們到學校去,跟很多學校的主任們談孩子教育的時候,這些教育同仁都會告訴他們,說孩子逆反、叛逆是正常的,你們回家等著孩子叛逆!所以為人父母,每天都盯著孩子看,他哪一天開始叛逆,哪一天開始逆反。突然有一天真的逆反了,他會說老師講的話很準,這叫心想事成。
我們冷靜思考一下,現在很多的說法有待商榷,都不是很正確。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要判斷他講的對或不對,不能照單全收,這樣錯誤的思想就整個污染了我們的心靈。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教育出來的子孫,從來沒有出現逆反、叛逆。結果我們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時間,居然產出了五千年沒有產出來的逆反、叛逆的孩子,原因在哪?原因在我們沒有繼續承傳這些聖哲人的智慧。我們用什麼來教孩子?我們用自私自利來教孩子,我們用競爭、戰爭來教孩子,所以他的眼中只有自己,怎麼會有父母?我們要判斷我們所學的這些思想,到底跟真理相不相應?所以為人父母、老師,要有這種冷靜度來判斷。
我自己從事教學,也曾經看過一些教育心理學的資料。冷靜分析,他們是拿什麼來做實驗出來的結果?他們是拿對老鼠做的實驗,對貓、對狗做的實驗,做出來的結果教誰?教給人。所以人會教出什麼結果來?會教出比畜生還要不如的行為出來。因為教的是畜生的水平,我們最高達到畜生,那學得再比較不好就比畜生還不如。畜生不會傷害牠的同類,但是我們現在這幾十年教出來的人卻會傷害他的同類,甚至於連他的父母都會傷害。所以不得不讓我們謹慎來思考。
佛陀的教誨,一切神聖的教誨,絕對不是教我們去做畜生,而是教我們做聖做賢。都是告訴我們,我們都有像佛陀、像這些聖哲人一樣的智慧、德能。中國重要的經典《三字經》,其中就告訴我們「三才者,天地人」。人是跟天地一樣,並列為天地當中最寶貴的三樣東西,三才。所以人應該把天地的德行表演出來,那才是把人的這種人格、這種味道演出來。假如從小告訴我們的孩子,就是要學聖學賢,他們立定這樣遠大的志向,他人生的格局、人生的成就就不一樣。
有一個小孩,也是我們湯池鎮的孩子,他學書法,剛好遇到七天的假期,他不願意去。老師很好奇就問他,你怎麼不去?他跟老師提到,他說因為我要當一個書法家,要當篆刻家。大家在我們的會場都看到,這個篆刻出來的都是這些十歲到十三歲左右的孩子雕刻出來的作品。他們雕刻出來,是花了只有六天的時間學的,而六天刻出來的能力、功夫,是一般成人學一、二年才會達到的水平。為什麼這些孩子有這麼深的動力?因為他有志向。他的志向是要當書法家、當篆刻家,他的志向是要當《弟子規》的老師。接著老師問他,你為什麼會這麼想?他說因為這五千年的文化太好了,而現在懂的人太少,所以他有責任應該來承傳。當我們把下一代他們的志向、心量都能不斷的擴展,這孩子的一生所能產生的價值、貢獻就無可限量。
所以我們在跟家長溝通當中,最重要的要讓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認知提升,那家庭就能配合教育。而學校的老師也長期跟我們中心的老師在中國文化當中做交流、做切磋,所以孩子到了學校以後,也都懂得要落實,把《弟子規》落實在家庭當中。整個社會教育,整個鎮民他們也是長期來聽課,因為我們的課程是每天都有,長期的薰習、學習。所以很多商家都提到,說本來商店這些服務人員要常常盯著商品看,不然會丟東西。後來鎮民不斷學習的過程,他們發現不怎麼看也不丟東西了。所以社會教育、社會風氣的配合,也不斷帶動起來。
我們在這將近一年的歲月當中,所有參與的老師、同仁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有了這分堅定的信念,從我們自己做起,我們自己做好了,自然正己就能夠化人。而這個化是自然的感化,從自己的身教把一切人本善的心喚醒。所以街道現在也變得很乾淨,這個乾淨也是我們老師、同仁每天堅持出去撿垃圾。撿到很多的商家現在主動的自己在商店門口架起垃圾桶,提供給大眾能把垃圾丟在桶子裡面,就不會亂扔了。所以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我們不怕人民教不好。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就是有個年輕人他走在沙灘上,看到沙灘上一望無際的海參被海浪拍打上來。剛好海水已經退潮,這些海參在海岸上,假如沒有回到海裡,第二天牠就會因為缺水而死。這個年輕人不厭其煩的蹲下身去把海參撿起來,然後把牠們送回大海裡,救了牠們一命。路旁有一位人士,一位朋友,他一路看就覺得很好奇。他走到這個年輕人的身旁對他說,這一望無際的海岸上的海參,你一個人撿根本就撿不了,你還是不要撿了。這個年輕人聽完之後,對他笑一笑,也沒有回答什麼,接著繼續彎下身去,再把海參撿起來,把牠扔到大海裡。而這個年輕人嘴裡說了一句話,我又救了一隻海參的性命。
當我們是至誠的去幫助每一個生命,這分至誠的心就會喚醒一切人的善心。我們在中國大陸走過了那麼多的地方,現在有非常多的志士仁人都投入了文化的弘傳,這些聖哲人的教誨的弘傳,都已經加進去了。所以,一分至誠的心動了,一手動,千手就動起來。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希望全地球人類的下一代,都能夠回到佛陀、回到聖哲人智慧的大海裡,讓他們的生命、人生能夠朝向幸福美滿去遨遊,去邁進。今天我跟大家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大家。
主持人(鍾茂森博士):在二五五0年前,釋迦牟尼佛就為我們開示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中國聖人孔子、孟子,儒家大德,也為我們開示,「人之初,性本善」,「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做聖賢」。蔡老師剛才為我們精彩的演講,用這種語重心長的話語來啟發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真正認識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因為人本存著好善好德之心。
我們從幸福人生的講座當中學習到,真正想要得到幸福的人生、和諧的家庭、安定的社會、太平的天下,要怎麼去做?真正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讓我用幾句話來結束今天早上的幸福人生講座,來做為一個小結。第一句話就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第二句話就是「百善之行,孝道為先」,第三句話是「和諧世界,正己為先」。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有識之士,都能夠發願構建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世界,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共同努力來締造我們美滿的人生,和平的天下。好,謝謝。我們再一次用熱烈的掌聲來感恩蔡老師為我們的辛苦演講。
接下來,讓我誠摯的邀請,中國安徽省廬江縣地區工商局局長束永東先生,他代表中國廬江地區的政府和人民來為我們致詞。有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