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 四無畏 (第二集) 2007/6/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739集) 檔名:29-081-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昨天我們講到菩薩十力,講到第六。今天我們還是先把經文念一遍,然後再接著講。
【如來十力無所畏。及以十八不共法。所有無量諸功德。悉以示現度眾生。】
經文裡特別要注意到『示現』這兩個字,唯有示現才能度眾生,可見得示現就是講的身教,自己一定要做出榜樣來,眾生才能夠受到感化。菩薩十力,第七個是「成熟眾生力」,這一句就是講教化眾生。確實世出世間法最重要的無過於教學,所以現在連外國人都知道,我們看美國魏斯醫生的四書,他深深體會到,每個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是來學習他沒有完成的功課。他這個發現跟《華嚴經》上這一句完全相應,「成熟眾生」。我們到世間來幹什麼?都是來學習的,生生世世都是學習,哪一天學習圓滿了,畢業了,就叫成佛。你要是沒有學得好,來生接著再學,這我們講留級;學習產生錯誤了,降級,降級就是到畜生道去學習,餓鬼道學習,到地獄道學習,無不是在學習。六道十法界的眾生都在學習。善學的、會學的人他年年升級,像在學校念書一樣,每年自己功課及格,向上升;成績不好的,留級;太差的,降級,就這麼回事情。
人道裡面學什麼?這個諸位要曉得,人道裡頭學《弟子規》。《弟子規》要學不好,他就降級;《弟子規》學好了,留級,不能升級,為什麼?《弟子規》是人道的標準。那要升級呢?升級要提升,要學《感應篇》、要學十善業,這就升級。理與事都要很清楚、很明白,我們想想,我們來生希望是留級、是降級還是升級?升級,究竟圓滿的升級,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究竟圓滿,那恭喜你,你一生成佛。這個我們有沒有分?有分。善導大師講得很好,我們要知道,善導大師很多人都曉得是阿彌陀佛示現在我們世間,所以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的。在淨土宗,他是第二代的祖師,示現在唐朝,那時候佛法非常興盛。
我們看到善導大師的畫像,他老人家念佛,每念一聲佛,口裡放一道白光,光中有一尊化佛,示現給我們看。那時候高麗、日本很多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親近善導大師。日本人對他老人家是無比的崇敬,你看淨土宗的寺廟都命名為善導寺,你一看善導寺,肯定是淨土宗的。善導大師的像在中國很少,但是在日本非常普遍,到處都能看到,有繪畫的、雕塑的,還有石雕的,石雕多半是放在外面,露天放在外面。所以善導跟日本的緣太深了。法師的德號也好,善巧方便,引導眾生,善導,都是幫助成熟。
什麼叫成熟?一切眾生裡面,業障消得差不多了,真正覺悟了,對這世間沒有留戀,真能放下,幫助他在這一生當中得生淨土。生淨土就是成佛道,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圓成佛道,圓滿的成佛,這是淨宗無比殊勝。條件是什麼?這一定要知道,條件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善不善?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善,這是在最近這一年多,我們能夠看到許多人都以為自己很善,以為自己做得很不錯;到湯池去參觀一下,在那邊學個三天、五天,才知道自己的善也不過是百分之一二,不及格。你沒有這個環境,你不接觸這個環境,你不知道自己真的是有多少分量,不知道。都以為自己很不錯,那是什麼?是你自己的標準,不是佛的標準。
我們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前面講過的,「除二邊智慧力」。我們心裡面還有對立、還有好惡,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不行,這不能往生。你要真正生淨土,你要跟佛一樣,我們常講心同佛、願同佛、解同佛、行同佛,佛是什麼?《大乘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所講的都能相應,決定得生。真的是一念、十念都往生,不在乎念佛多少。如果心行,信解願行跟佛不一樣,對世間還留戀,還有堅固的分別執著,那個佛怎麼念都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古大德說的話不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一天念十萬聲、念二十萬聲,沒用,心行不善。所以,要成熟眾生,先成熟自己。
世尊入滅的時候給我們留下的遺教,「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不能吃苦,不能持戒,這就是重大的障礙。你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你不能持戒。要知道《弟子規》是戒,《感應篇》是戒,《十善業》是戒,這是最低的戒,最低標準;連這個都做不到,這一生當中求往生的願望是不能實現的,你不能不知道!你要想往生,你就認真努力去做,從哪裡做起?先拓開心量,學謙卑,學尊重別人,你從這裡下手,你功夫才得力。你不從這裡下手,古人有句話說,想用功,功用不上,用不上力,那是什麼?那你就是基本的,你不懂得謙虛,你不懂得尊重;再說,你不懂得感恩,你不知道懺悔。你念佛念得再好,學佛學得再好,講經講得再好,還是隨業流轉,依舊搞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
成熟眾生就是幫助眾生在這一生當中成就,當然這是指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人,好教,他一聽就懂。至於善根福德沒有成熟的,也得幫助他;沒有善根的,幫他種善根,種善根很容易,「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譬如你今天聽到一聲佛的名號,看到佛像,你阿賴耶識就種了種子,種了種子就肯定你將來必定成佛。但是不是在這一生,這一生成不了佛,為什麼?你煩惱習氣沒有斷。所以你要問,你什麼時候才能成佛?這不能問人,問自己,什麼時候能把煩惱習氣改過來,你那一生就成佛。現在能改過來,現在成佛;明年能改過來,明年成佛;這一生改不過來,這一生不能成佛,就這麼個道理。所以,貢高我慢、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都是三途眾生。
人道裡面,就是人要是學好了,人的道德標準能夠達到,都是謙謙君子,我們在人道的功課及格了。人道在中國是五倫八德,在佛法是五戒十善,這是人道。人道標準達到,你來生往上升,不在人道了,至少生欲界天,四天王、忉利天,往上升!天有天的功課,我們曉得天有二十八層,每一層的功課都能夠做得很好,都能達到標準,不斷向上升,可以升到二十八層天。如果遇到佛法,諸位要曉得,二十八層天裡,四空天沒有佛法,四禪有,四空沒有;換句話說,二十八層裡面,到二十四層有佛、有菩薩,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這四層沒有佛菩薩,沒有佛法,叫長壽天。那四種天在我們佛法裡面講八難,八難之一,八難裡面有長壽天,長壽天就這四層。為什麼說他遭難?他沒有機會脫離六道輪迴,沒有機會在這一生成佛,往生淨土的機會他沒有。這就是他的難,他遭了難。
你在六欲天、在色界四禪天,這二十四層裡面有佛、有菩薩,有佛法;換句話說,都有機會往生淨土。在惡道裡面,三惡道裡面,說老實話,地獄裡面沒有佛法,餓鬼、畜生裡頭有,佛菩薩真叫大慈大悲!地獄為什麼沒有佛法?造的業太重,佛在那裡只能幫助他們,替他們服務,做義工!跟他們講佛法,他不會聽,他不能接受。哪一天他能接受,他就超升,他立刻就離開地獄,所謂是一念回光,他就超升。
由此可知,佛確實慈悲到極了,沒有善根,幫助你種善根;有善根的,幫助你提升。我們學佛的同學都是有善根的,我們在這一生際遇當中,要懂得時時刻刻提升,不要墮落,這就好。提升最快速、最有效的,是你要真正懂得放下,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貢高我慢。學,認真努力去學,學包容別人,學原諒別人,然後再學尊重別人,學愛護別人,到最後你一定能夠幫助別人,這就有根了。為什麼?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統統落實。由此可知,這是性德,自性性德流露。我們迷失了自性,所以才有喜怒哀樂、才有好惡這種分別執著,這是錯誤的,這對我們自己這一生能不能成就關係太大!成熟眾生,先要成熟自己,自性眾生,四弘誓願裡面講「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要常常有成熟眾生的心,去幹成熟眾生的事情,漸漸你能夠得菩薩這種能力,你有能力,你能做得到。
第八是「觀法實相力」。法是宇宙之間一切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我們用這六個字把宇宙一切現象全都包括在其中。實相是真相,你能看到一切諸法的真相,這個人智慧開了,這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這個覺是正覺,正覺才能夠看到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相有性空,事有理空。性跟理是能現能變,相跟事是所現所變,你能看得清楚。看清楚有什麼好處?看清楚就不執著。所以萬相,相有體無,事有理無,你的清淨心就現前,你不會被這些幻相染污,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真的像《般若經》上所講的,「諸法平等,無有高下」,我跟一切眾生平等。上面,我跟佛平等,我跟菩薩平等,我跟一切眾生平等;下面,我跟一切動物平等;再下面,我跟餓鬼、地獄都平等。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你明白了嗎?為什麼會生這麼多煩惱,會有這麼多不平等?對於事實真相不知道,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自己比別人聰明,自己比別人能幹,人都不如我,這叫迷惑顛倒。覺悟的人不是,覺悟的人虛懷若谷。
覺太重要了!人人都有本覺,所以覺是平等的。為什麼我不覺?我的障礙沒有去掉,障礙是妄想分別執著,總的說。妄想無量無邊,分別無量無邊,執著也是無量無邊,你得放下!佛很慈悲,知道我們業障深重,一下放,是很想放,沒法子放。所以佛教導我們,你放一分,無量無邊的執著你放一個行不行?放兩個行不行?從這兒學,愈放愈多。放一個,放哪一個?先要放能包容別人。我們的心量現在變得這麼小,變得好可憐!你的心量本來是包太虛、容法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你本來的心,是你的真心。你現在心量這麼小,連一個人都不能包容,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迷了。你的心本來是個大海,大海裡起個水泡,你把那個水泡執著這是我的心,把大海忘掉了。所以佛說「可憐憫者」,你真可憐!你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個事情要知道,要很清楚、很明白。
從這個地方開始,然後學什麼?學謙虛。《易經》六十四卦,只有「謙」這一卦六爻皆吉,叫大吉大利。人要謙虛,沒有一樣不吉利的。六十四卦其他六十三卦都有吉有凶,唯獨謙這一卦只有吉沒有凶,就這一卦;乾坤都有凶,唯獨謙這一卦是六爻皆吉。所以你就先學謙虛,樣樣先學讓,對別人忍讓、禮讓,你從這裡下手。自己謙虛,自然就尊重別人。這是菩薩道,這是佛道,這是成熟自己,也是成熟眾生,我們講成熟眾生,先成熟自性眾生。你不從這裡下手,你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聽得再多,種善根而已,不起作用。
所以,觀法實相就太重要了,了解事情真相。常常念著《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看到歡喜的,起了貪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貪心沒有了;看到一些不善的,厭惡、討厭他,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那個討厭、厭惡的心就沒有了。你常常念這一句,你的心就平靜;心在不平的時候,你就念這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就平了。不會念這兩句,念阿彌陀佛,無論順境、逆境統統阿彌陀佛,就擺平了。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讓我們常生清淨心、常生平等心、常生智慧心,這個重要。修行的三大綱要,特別是淨宗同學,《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
第九是「入三解脫門力」。三解脫門指的是什麼?空、無相、無願。觀一切法無我、無我所,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中觀論》上講得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般若經》的總結,「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解脫了。這是從空門解脫。解是什麼?煩惱化解,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化解了。脫什麼?執著解除了,脫離六道;妄想分別解除了,脫離十法界;無明習氣解除了,究竟圓滿的佛果,脫!解是因,脫是果。解脫有三個門,這三個門包含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淨土念佛法門也不例外。如果我們能夠知道一切法都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我們用念佛入空解脫門。
無相是平等觀,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相是幻相。現在連科學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一切現象,這在前面學得很多,不是學一次,很多次。我們深深理解,所有現象是什麼?是阿賴耶的相續相,阿賴耶相分的相續相,那個相是剎那生滅。像我們在看電影,在銀幕上看的現象,它是幻燈片一張一張的快速在那裡移動,不是真的。我們看電視上畫面,比那個畫面移動的速度更快,相續相。你要是曉得這個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怎麼會著相?你就不會著相。我們念佛人常常看這一切現象,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從無相入了解脫門。
無願是什麼?首先知一切法無相,無相你就無所作,你作的什麼?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人間,有沒有作?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你說他是不是作?他有沒有作?我們現在講工作,作為,他有沒有?有沒有作為?我們凡夫看到好像有。為什麼?凡夫著相,看到釋迦牟尼佛有作。而釋迦牟尼佛自己告訴我們,他沒有作,「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無作全是假的,這叫無願。無願,佛還叫我們發願,這個太不可思議了!發願發什麼願?發求生淨土的願。在有願裡面,只有這一願是真的,為什麼?這一願跟無願相應。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這個願就變成無願。念佛從無願入解脫門。你看這三門,念佛人無論走哪個門都走得通。無願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也就是說,沒有一絲毫執著這叫無願,沒有一絲毫分別叫無願。有執著、有分別你就有願,有願就有苦,就有果報,無願沒有果報。空、無相、無願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你要是懂得這個,能入三解脫門,你現在就得大自在,沒有不自在的。
所以作,為什麼要作?自己實在是沒有作,為什麼要作?眾生有感,作也是應。眾生是虛妄的,眾生這個相是虛妄,我們應也不是真實。但是眾生在迷,他不知道虛妄,菩薩在覺,知道統統是虛妄,都是夢幻泡影。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夢幻泡影;講經說法教學四十九年,夢幻泡影,一絲毫執著都沒有。所以,他四十九年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講經說法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會學的人、會聽的人,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學而無學、無學而學,他真成就了,真的幫助他成熟了。
末後一句,得「無礙智力」。無礙智,這個名詞很有味道,無礙是沒障礙了,智慧圓滿了。怎樣才能得這無礙智?只要你把障礙去掉,智就現前。你看那個名詞多有味道。你要不把障礙去掉,智慧就不現前;這個礙去掉之後,智慧就現前。所以佛告訴我們,執著去掉,我對人不執著、我對事不執著、我對萬物也不執著。這一切都不執著,還能辦事嗎?能!憑什麼辦事?智辦事,樣樣辦得圓滿。你有執著的時候,你智沒有了,智沒有了是識,智變成識,識就是常識,識裡面有誤差,智裡頭沒有。所以諸佛菩薩智辦事。
我們凡夫是什麼?是自己的煩惱、妄想、習氣在辦事,所以他怎麼會不錯?事來的時候,他怎麼會不煩惱?沒有智慧!智慧是照見,煩惱是想,在研究怎麼想,愈想愈錯,愈想愈複雜。智慧像一面鏡子一樣,現前一照清清楚楚,不要想的。所以無礙智力,你把礙去掉,智力就現前。這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你去掉一分障礙,智慧就透一分;去兩分障礙,智慧就透兩分,就這麼個道理。經教裡說得太好了,執著去掉,正覺現前,正覺現前就是阿羅漢果,你就成了阿羅漢,阿羅漢是正覺。分別再去掉,你就是菩薩,看你去掉多少你是哪個等級的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你是在哪個階層的菩薩,愈往上去,放下愈多。沒有別的,修行沒有別的,千言萬語,放下而已。真能放下,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能力現前、才藝現前、福報現前,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之外,沒有東西,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所以,佛教人自始至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從自性當中學,你才能真有成就,這叫無礙智力。你一定要知道,你有,你一點都不缺乏。現在這個不能現前,你自己糊塗,把你自己自性的功德全部障礙住,有,不能現前,所以佛菩薩叫你可憐憫者。如果你沒有,佛菩薩說你可憐憫,那佛菩薩太苛刻,挖苦人,這是不道德的。有,你拿不出來起用,這真可憐,不是沒有。《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什麼?是自己本人,是自己圓滿的性德,不能不知道。知是解,知道之後,你要去做。做什麼?把障礙除掉,除掉就是!心量很小,窄小是障礙,把心量拓開。輕慢別人是障礙,你輕慢別人,別人一樣輕慢你。古人講得好,「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人」,你討厭別人,別人一定討厭你。所以你自己起心動念好好想想,我以什麼心態對人,別人以什麼心態回報,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我希望別人對我好,我要以好態度,好心、好態度對人。菩薩十力,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有『無所畏』,如來果地上也有四種無所畏。這四種無所畏有兩種說法,這都是佛學常識,應該知道的。畏是畏懼,無畏不容易。第一種說法,「總持、知根、決疑、答報」這四種。什麼叫總持?聞法受持不忘。接受到佛法,能夠把總的綱領記住,念念不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開這個原理原則,你就是常行菩薩道。日日時時不離菩薩道,怎麼會不成功?在淨土宗裡,最簡單的一個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總持。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心裡有阿彌陀佛,這個人一生決定生淨土。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個法門無上的妙法,你什麼都可以不學,你就這一句。自古以來,用這個法門成就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們不能夠輕視。一般中下根性的人,你能夠抓到這個總持法門,三年,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三年決定成功。三年不成功是你放不下,你還有很多雜念,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
最明顯的例子,現代人做榜樣給我們看,黃忠昌居士,年歲不大,三十幾歲,在深圳。聽到這個法門他就要做實驗,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三年,閉關三年,萬緣放下。他兩年十個月,功夫成就了,預知時至,他就走了。做給我們看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成就,就是因為你放不下雜念,你放不下妄想分別執著,他統統放下。所以,你這一生能不能成就,決定不操縱在別人手上,操縱在自己。黃忠昌有福報,這是很難得,為什麼?他有人護持他,照顧他三年的生活。他三年不跟外面接觸,每天三餐飯有人送給他,換洗衣服有人給他洗,三年是什麼都不要過問,他作佛去了。
我們沒有這個福報的人怎麼辦?沒有福報的人要克服環境,要知道環境是自己的業障。福,自己沒有修福,那沒有法子。什麼都來的時候都要能忍受,忍受是都不要放在心上,那就對了,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人家要我們做的事情,我們乖乖的替他做,修一點福,要知道為一切眾生服務是自己在修福。人家要我們工作,是我們修福的機會,歡歡喜喜、快快樂樂去修福,裡面佛號不間斷,他就成功。如果工作需要用思考的,用思考,佛號一定停住了,去辦;辦完之後,心裡不要再想,佛號馬上提起來,就能接上,這叫功夫得力。如來果地上就這一句總持法門。
那我們要問,十方如來在果地上總持法門到底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怎麼知道?《彌陀經》上釋迦世尊他自己說的。他是在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間五濁惡世,用什麼方法成佛的?念佛成佛。為一切眾生說這個難信之法,難信之法就是念佛法門,他用這個方法在五濁惡世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不就成佛嗎?這《彌陀經》上講的。實在講,我們多少人念《彌陀經》都沒有發現。誰發現的?蕅益大師,他老人家在《要解》裡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我們就曉得,世尊念佛成佛,所有一切諸佛肯定最後也是念佛成佛。所以《華嚴》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氣象太殊勝了,總持法門。我們千萬不要疏忽。
總持是綱領,佛法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綱領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有八萬四千個綱領,八萬四千綱領裡面,哪一個綱領是總綱領?就是念佛成佛是總綱領。你明白之後,你才曉得,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什麼是大事?念佛是大事,什麼事都可以放下,你只抓到這一樣,你就成就了,一生成無上道。這個才叫做希有難逢的一日,彭際清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能夠聽到這個法門,能夠真正認識,真正體會到,那下面就是我肯不肯幹?我要肯幹,我這一生作佛。我知道,不肯幹,那就沒有法子,你業障深重,你不肯幹,你錯過大好機會。
第二個是知根。知根是什麼?知眾生的根性。眾生根性差別無量,佛為說法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三大類,叫上、中、下三根。上根,我們曉得是無量劫薰習成就的,不是偶然的,不是一生當中修成的,生生世世在修。不過你遇到了善緣,遇到善知識,遇到這個殊勝的法門,可以在這一生當中把你的善根大幅度的提升,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幅度的提升。遇到淨宗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為什麼?「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下下根人這一生當中,你真遇到這個法門,你真的把握到這一句名號做為你一生的總持法門,那你就成就,下下根也成就。
所以這個法門,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失,很有道理,是真話。為什麼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一萬個人修念佛法門,念阿彌陀佛,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個人,不像善導大師所說的,什麼原因?你要知道,善導沒有說錯,李老師也沒有說錯。那個不能去的是什麼?是自己修行不如法,念佛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所以他不能成就,只種善根而已。善導大師講的是如理如法,沒有一個不成就。如理就是說你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這一生的生活、行為跟阿彌陀佛一樣,再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個不去!
阿彌陀佛是個什麼心?阿彌陀佛是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心,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有沒有這個心?我也發這個願,我看到那個人還討厭,我看到這種事情不舒服,你的願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什麼時候看到阿彌陀佛對哪個人不高興?對哪樁事情不滿意?沒有。我們常常有,就是我們不是佛的心,我們不是佛的願,怎麼念都不能往生。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是看到以前的冤親債主他也在那裡,「你怎麼到這兒來了?」他為什麼能去?他的怨恨沒有了,擺平了。你的怨恨還在,看到他還不高興,「你趕快下去,你沒有資格到這兒來,好好再去學,把怨恨統統化解了再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我們這一生要去的時候,怨親平等。這句話人人會說,幾個人做到?怨親平等。我們常常勸導同修,從內心裡面把自己對一切人的對立、對一切事的對立、對一切萬物的對立,把它化解掉。他跟我對立可以,那是他的事情,我不能跟他對立,我要是跟他對立,我就不能往生。他跟我對立,我肯定他不能往生;我不跟一切人對立,我肯定我能往生,就這麼個道理。不要再幹傻事了,不要再幹糊塗事了。
能不能往生,頭一個是自信,這是蕅益大師講的,《彌陀經要解》,你看講信,第一個信是自信。自信什麼?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然後第二個,相信釋迦牟尼、相信阿彌陀佛沒有妄語,他所教導我們的句句真實,我們沒有懷疑,依教奉行,那就行了!所以頭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是信他,第三個信理,第四個信事,如是理,如是事;最後如是因、如是果,這個因果是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往生成佛是果。在因果裡面我們只幹這一樁事情,其他的都不放在心上,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九法界眾生,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條路,就是念佛成佛。特別在末法時期,上中下三根都走一條路,這是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第三決疑,決是決斷,疑是疑惑。任何疑惑到你面前來,你給他一開示,跟他一說明,他就明白,他的疑惑就斷掉了,斷疑生信。讓一切眾生對自己所聞的、所學的、所修的一絲毫疑惑都沒有,他哪有不成就的?
第四個是答報,凡是有人來向你請教的,你都能正確的回答。這種回答不用考慮的,不用思索的,是什麼?自性流露的性德。我們從佛的經典裡面看到,世尊當年在世,每天向他請教的人太多了。提出的問題,佛沒有一個問題不能解答,而且解答的都能叫他非常滿意。
四無畏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一切智、漏盡、說障道、說苦盡道」,這也是如來果地的無所畏。「一切智」,就是對一切法的明瞭、對一切法的照見,知一切法的總相,體、相、作用通達明瞭,這是大乘教的總持法門,也就是《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常說的,「相有性無,事有理無」,「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個意思。
第二個是「漏盡」,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就是說見思煩惱斷盡,塵沙煩惱斷盡了。諸位要曉得,見思煩惱斷盡,是阿羅漢;塵沙煩惱斷盡,是菩薩,什麼地位菩薩?十信位的菩薩,我們現在讀的是十信位最後一品。無明煩惱盡了,成佛了,這個佛在《華嚴經》裡面是分證即佛。《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尊佛,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還有等覺,這四十一尊佛,都是佛,他們無明也斷了。無明斷了,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我們在前面都有詳細說明,是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真的是斷了,也就是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但是他還有習氣。習氣可不好斷,習氣沒有法子斷,只有讓時間慢慢長了,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叫無功用道。
我們一般講漏盡是初住菩薩,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漏盡,真的是漏盡無所畏。但是漏盡,他還有習氣,無明習氣沒有斷。無明習氣要什麼時候斷?證到這個果位,還要三個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那個習氣自然就沒有了。所以他那是用不得力的,你一用力想斷它,煩惱習氣馬上就現前。所以這個東西不能想,不可思議,要用時間去淘汰它。這裡頭顯示出一個真理,這個真理就是時間能夠澄清一切,這是個真理,用在世間法裡頭也是如此。所以功過不要去辯白,時間長久了,自然就明白。你愈辯,愈辯就愈麻煩,問題就愈多;一句話不說,問題就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最後的這無始無明是不能有絲毫念頭的,自自然然時間久了它就沒有了,這是真理。我們要是體會到,能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很有受用。就是一切事情讓時間去澄清,根本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放的什麼?阿彌陀佛,就對了,那你就成佛了。所以要記住,佛說得很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什麼他就現什麼,你為什麼不想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專想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這就完全正確。那就真正是恭喜你,你真有成就。
第三是「說障道無所畏」,這是什麼?能知、能說一切障礙道的那些理與事,或者是因與果,能夠障道的理事因果都通達、都明瞭。我們今天碰到障道、碰到障礙,碰到障礙往往怎麼樣?會退心。我依照佛法來修行,修的都很如法,為什麼還有這些障礙?那是我們自己沒有前後眼,沒有神通,不知道過去生中,也不知道將來。對佛所講的信心不夠,遇到障道的時候就會懷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現在求的沒有感應。幸好章嘉大師早年就跟我講了,有求必應是真的,有求不應是你自己有業障,障道。你必須把業障找到,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誰來告訴你?這要靠你真誠的信心,堅定的信心求感應。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沒有智慧,佛菩薩會給你感應。真的,只有諸佛菩薩能說障道無所畏。
佛菩薩之外,阿羅漢也能說,說得比較淺,因為阿羅漢他只得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比阿羅漢高明太多,阿羅漢也能說。阿羅漢幫我們凡夫也足夠了。我們凡夫遇到障礙往往退失菩提心,算了,我不幹了,這業障重。在這個關鍵求佛,對佛懷疑,那就沒有辦法,「一切法從心想生」,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這佛在經上說的,對佛菩薩懷疑,對經教懷疑,這是你在修行道路上最嚴重的障礙。所以他把疑看作根本煩惱,貪、瞋、痴、慢,後面就是疑。這個疑不是說對人的懷疑、對事的懷疑,不是說這個,是對佛菩薩有疑惑,對佛的經典有疑,這不是普通的疑。這個就嚴重,為什麼?它會叫你退失菩提心。
這樁事情,自古以來不知道有多少人遇到障難的時候就退心!所以修行人,一百個人當中有九十九個退心的,只有那麼一個成就的。那個成就是什麼?不懷疑。真正有堅固道心,有時候還會有動搖,不過這個時候動搖,佛菩薩會幫助你。沒有佛菩薩的幫助,很難說不退轉。這全憑感應,感應有四種,這前面我們都學過,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真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在加持。
第四「說苦盡道無所畏」,說盡苦道,苦盡了,沒有了。那誰能說?真的是佛與大菩薩,這不是普通菩薩,要大菩薩,摩訶薩,為什麼?他們自己的苦盡了。要知道,三途苦,六道苦,十法界也苦。十法界的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為什麼苦?他沒有見性,也就是說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所以在十法界裡面,等覺也不行。法身大士他那一品無明破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大士,《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我們《華嚴》是圓教,此地講的初住以上,初住以上都是法身菩薩,都是諸佛如來,他們才能夠說滅苦之道。
道是方法,用什麼樣方法離苦,把所有的苦統統離盡?他能說,法身菩薩能說。像我們現前這種層次,阿羅漢就能幫忙,不但阿羅漢,須陀洹對我們都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須陀洹能離八十八品見惑,他斷掉了。我們八十八品見惑一品都沒斷,所以他有資格教我們,我們能接受他的教誨,決定能提升到他的境界。他是個入門的境界,小乘初果,《華嚴經》裡面的初信位菩薩,聖人,就超凡入聖了。究竟圓滿的離苦得樂,這是法身菩薩,他們能夠做得到。這是四無畏,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經文,『及以十八不共法』,都是如來果地上所證的。「十八不共法」,諸位去看《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講義裡面,十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都講得很清楚,可以做參考。今天我們在此地學習,舉的例子講得多。
再看下面經文,『所有無量諸功德,悉以示現度眾生』,無量諸功德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示現是做出來給我們看,不是口說而已,他真做到,真的落實,所以才能感動一切眾生。今天我們看社會許多的教學,無論是在家庭、在學校、在社會,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教學都是要求別人,而沒有要求自己,所以教學收不到效果。我們常常遇到,遇到做家長的同修來訴苦,說兒女不聽話,叛逆;我們也接觸到很多從事教育工作的同修,他來告訴我,學生不好教。為什麼家長教不好子弟、老師教不好學生?沒有別的,你沒有做到示現。什麼時候你做到示現,你教他,你自己都做到,他就服了,他就會聽。如果你教他要學好,你自己做得不好,他會說你騙我,你教我的東西是假的;如果真的是好,你為什麼沒做到?關鍵在此地。
所以我們常常說,孔子為什麼教得好?釋迦牟尼為什麼教得好?沒有別的,他做到了。做到之後再說,聖人;說到確實能做到,賢人;說到做不到,騙人。騙人,誰相信?小孩都不相信你。所以,你要想在家庭裡面把兒女教好,你自己要做到。從哪裡教起?從《弟子規》教起。弟子規要落實,你家小孩自然就聽話;做老師的要把弟子規落實,你的學生對你就服了,真的是心服口服。我們做學生的時代,老師確實還很像個樣子,學生心目當中對老師都有恭敬心,都尊重。凡是學生對老師很輕慢、無禮,他的成績一定不好,他學不到東西。這就是印光大師常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老師在課堂裡上課,四、五十個學生,每個人得的利益不一樣,原因在哪裡?學生對老師有幾分誠敬心,他得的利益不相同,這是事實,一點都不錯。
我當年跟李老師學經教,他老人家開了個班,經學班,就是學講經。同學二十多個人,一個老師,一個星期給我們上一堂課,一堂課大概三個小時,上一堂課,教講經。這二十多個同學,你看都是在一起學習,可是每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淺深差別太明顯了。為什麼有的人得的多、有的人得的少?你再仔細觀察,對老師的信心,對老師的尊敬心,對老師的相信跟尊敬,就是對你的學業的重視,尊師重道,你看得很重,你認真學習,你就得到了。對老師懷疑,對經教懷疑,你什麼都得不到。你只有等於說在旁聽,聽完之後,你什麼也不知道。
由此可知,印光大師講的那個話正確,中國聖人講的,一切的學問、德行都是從恭敬當中得到的。你有個誠敬心,到處都能學得到;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學不到。所以示現非常重要,不但是老師做榜樣給學生看,學生也做好樣子給老師看,老師才認真教你,要不然老師不會教你。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首:
【記心教誡及神足。悉是如來自在用。彼諸大士皆示現。能使眾生盡調伏。】
『記心』,在一般講叫他心通。如來能知眾生心想,所以他能應機施教。他心通,什麼人有他心通?斯陀含就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初果有兩種能力恢復了一點點,就是天眼、天耳。天眼,別人看不見的你能看見,鬼神,我們人看不見,他能看見。天耳,我們一般人聽不到的音聲他能聽到。初果,就是說你把見惑斷掉幾分,這個能力就恢復。不再執著,我們常常講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真的能放下,天眼、天耳的能力就恢復。
再進一步斷思惑,思惑有八十一品,不好斷。八十一品,先斷粗淺的一部分,就證二果。九九八十一品,先斷六品,就證得二果,二果斯陀含,又有兩種能力恢復,一個是宿命通,一個是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前世,自己過去世,再過去世,至少能夠知道過去幾十世是沒有問題的。阿羅漢能知道過去五百世,他還沒有到這個能力,他這個能力是剛剛現前,我們相信幾十世是沒有問題的,知道自己過去幾十世的事情,宿命。他心通,別人起心動念知道,你瞞不過他。二果斯陀含。
到三果,能力更殊勝,神足通現前,他能變化,他能分身,他去旅行不需要交通工具。阿那含就有這個能力,阿羅漢更不成問題,需不需要交通工具?不需要。到阿那含的時候就有能力,譬如我們從此地想到美國去,把這個身體,身體是物質,把身體變成能量、變成光,那個光從這個地方就到那裡去,光的速度太快,幾秒鐘就到美國了。到美國看到空中一道光下來,你再到光下看,一個人在那個地方,他又恢復,從光再變成人身。就有這個能力,不需要這些交通工具,這些東西很麻煩。
佛告訴我們,這些是我們自己的本能,六種本來的能力,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後頭漏盡,漏盡就是煩惱都盡了。這個煩惱盡是見思煩惱盡了,還有塵沙、無明還沒有動;見思煩惱盡了,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所以真的功夫是在放下煩惱,斷煩惱就是放下。你放下,你自己的能力就現前,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具足、德相具足,這是屬於德能,一點都不希奇。神足就是變化。這個地方講如來,如來他是圓滿的,如來用這些東西教化眾生。
「記心」就是他心通,作用在哪裡?作用在契機。『教誡』,教誡是教導,誡就是誡命,我們現在講戒律,你必須要遵守,你要認真的學習。佛統統示現出來,示現在日常生活當中,示現在工作當中。佛的工作就是教學,待人接物你仔細觀察,那都是教誡。
「神足」那是種種莫測的變化。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神足。其實七十二變太少了,阿那含這個神足,孫悟空是沒有法子跟他相比的,何況再往上面去!阿羅漢以上那更不必說,這七十二變是小通,很小的一點小神通。這種小神通,鬼神有、天神有,鬼神能力很小,天神就比較大。所以鬼有報得的五通,天人也有報得的五通,我們人間有沒有?人間也有。那個特異功能是報得的,他沒有學過,從小就有這個能力,是報得的。不過這種人不多,他會隨著年齡成長,隨著接觸環境的染污,他能力會失掉。修得的就不會失掉,修得是把煩惱放下,不受外面環境染污,不受他影響,這個能力漸漸會恢復。所以講記心、教誡、神足,舉三個例子。
『悉是如來自在用』,他這裡沒有講諸佛,講如來,講如來是講自性,自性的自在用。說這個意思好,為什麼?說自性,我們都有,一切眾生各個具足。說如來有這個意思,就是你有。但是現在怎麼樣?現在你迷了,你這個作用失掉了。失,不是真的失掉,叫迷失;什麼時候覺悟了,他就又恢復,就正常了。所以,佛經不可不讀,教誡不能不學。你不讀,永遠不知道,永遠在迷;教誡要是不認真學習,永遠不能恢復,知道也沒有用處。教誡實在講,教誡的總持就是看破、放下。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師,在第一次見面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這是如來教誡裡面的總持法門,看破、放下;一生成佛總持的法門就是念佛成佛。我們學習要抓綱領,總持就是綱領,總的綱領、總的原則掌握到,成就不難。
你看底下一句,『彼諸大士皆示現』,這個「諸大士」是哪些人?在《華嚴經》裡面,從初住菩薩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像諸佛如來一樣,應化在九法界,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應身在九法界示現,慈悲到了極處。他在做種種示現,換句話說,一切時、一切處都在給你做啟示,我們一般教學講提示,你要能領會,你要能覺悟。或者是看到,或者是聽到,或者是接觸到,馬上就覺悟。佛怎麼教眾生?佛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方法、手段無量無邊,在哪裡?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在你自己的四周圍,從來沒有捨離過,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我們在佛門裡看古大德在教學那個關鍵的時刻,會問一句「你會麼?」在這句下,有很多人是一下就悟入,這一個提示,他就開悟。怎麼開悟?「會麼」,會什麼?放下,放下就是!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就是;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佛。
這些諸大士應化在世間,下面我們就看到了,底下經文我們就看到了,你看具體給我們說出來他們的示現,『能使眾生盡調伏』。但是這些眾生是有緣眾生,這些眾生具足善根、福德、因緣。沒有這三個條件,眾生雖然天天看,不開悟,迷惑顛倒。如果具足善根福德因緣,眾生在這邊,他一看他開悟。他開悟,你不能開悟,他不能開悟,什麼原因?福德因緣不相同,這就是根性不一樣。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人?上根是有緣人,上上根是有緣人,他一看一聽他懂,他能體會,能夠契入。中下根,雖然聽了歡喜,還不能夠領會,不能契入,但是也不斷幫助他提升,都有好處。所以聽經,有人聽三、五年開悟了,這是上根;有人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開悟,中根;有人聽到四、五十年才開悟,下根。下根要有福報,他有那麼長的壽命,他要沒有那麼長的壽命,他開不了悟。所以福報很重要。有長壽命就能夠多聽,多聽,慢慢會開悟。這是「能使眾生盡調伏」,就是應該調伏的全都調伏了,「應」這個字很有道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