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九集) 2006/8/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609b集) 檔名:29-051-00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發心錯誤的最後一段,第十「若其心念念知善惡輪環,凡夫耽湎,聖賢所訶,破惡由淨慧,淨慧由淨禪,淨禪由淨戒,尚此三法,如饑如渴,此發無漏心,行二乘道」,這是第十段。前面跟我們說過,發心確實不容易,有些是錯誤的,有的是偏差的。前面九種是錯誤的,為什麼?都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一條是偏差,他是出了六道輪迴,小乘,二乘心,出不了十法界,算是相當聰明,為什麼?他心裡頭念念知道善惡輪環。善惡輪環,我們換句話說,諸位就更好懂,因果輪迴,就是這個意思。善因生三善道,惡因生三惡道,所以這四個字就是六道輪迴。這些人他知道、他明瞭六道輪迴。
凡夫耽湎,沉溺在其中,就是六道輪迴。行善造惡,迷而不覺,永遠不能夠捨棄,縱然是修道,像前面所說的,把天道當作究竟。中國人講天仙、仙人,多半是在梵天,真正是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們所講的煩惱習氣,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控制住了,不再貪戀這個世間。但是天上貪不貪?天上之樂也不貪。色界貪不貪?無色界貪不貪?你就曉得放下煩惱習氣真不容易,這些全都是錯了,念頭錯了。這些人他們聰明,他們看出來了,確實可以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因為出不了六道輪迴,此地講的聖賢是佛菩薩,訶責就是現在人講批評你,跟你講你錯了。
他們懂得破惡由淨慧。慧加一個淨,加得好,淨是沒有染污,才真正能夠斷惡。這個惡是什麼?見思煩惱,是我們《華嚴經》裡面講的執著。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執著是惡,我們懂得,為什麼我們放不下?我們沒有淨慧。為什麼沒有淨慧?你看底下一句,淨慧由淨禪。禪是什麼?禪是清淨心。禪這個字的意思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搞明白,什麼叫禪?六祖惠能在《壇經》裡面所說的完全是依《金剛經》,六祖講得白,大家好懂,「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這個講法我們很容易懂,這就是禪定。《金剛經》上怎麼說?他這兩句話是從《金剛經》來的,《金剛經》上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就是內不動心,所以祖師這兩句話是從《金剛般若》說出來的。加個淨,好,淨是到真正清淨心現前了。我們現在說得更白一點,你的清淨心決定不會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會受外面境界影響,永遠保持清淨不動,不受外頭干擾,這是禪。我們沒有,我們今天還是會受外面境界干擾。
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生什麼東西?生煩惱。怎麼生煩惱?合自己意思的就生貪愛,不合自己意思就生瞋恚,這生煩惱。根塵相接觸,生七情五欲,這是凡夫,這樣的凡夫念佛都不能往生,這個總是要知道。所以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舉出很具體的事實告訴我們,一萬個念佛人,他不是講別的,台中蓮社,蓮社是他老人家創辦的,台中蓮社的蓮友,一萬個人裡面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個。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能往生?心不清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煩惱,自私自利的念頭起來,名聞利養的念頭起來,五欲六塵的念頭起來,貪瞋痴慢的念頭起來,這怎麼得了?這就是標準的六道凡夫。聞到佛法那是阿賴耶識裡頭種下金剛種子,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放下這些就成熟。你不肯放下就沒成熟,這一生得不到受用。這也就是老師常說,這一生當中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所謂該怎麼生死,這是受業力支配,你在這一生當中心善行善,你生三善道;如果心行不善,你的果報在三惡道,出不了六道,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
我們淨禪為什麼得不到?淨禪由淨戒,這講戒定慧三學!我們今天把戒捨掉了,不持戒了,你怎麼會有清淨心?你怎麼會有智慧?給諸位說,沒有戒定,你那個智慧不是真智慧,那個智慧叫做聰明。聰明不是智慧,你裡頭有嚴重的煩惱習氣。很值得我們反省,所以你不從戒上學,你怎麼辦?
二乘人懂得了,知道六道輪迴的苦,他渴望著想出離六道輪迴,所以把戒定慧三學抓得很緊。尚是崇尚,這三法就是戒定慧三學,如饑如渴。知道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才能夠轉煩惱;沒有智慧,煩惱轉不過來,定只能壓、控制。所以你看前面,他有四禪八定,他沒有智慧,只能夠控制、伏住煩惱,沒有辦法轉煩惱。智慧一開,煩惱就轉了,轉煩惱為菩提。所以這是二乘。
二乘人(就是聲聞跟緣覺)他發的是無漏心,無漏就是無煩惱。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把功德全都漏掉了。所以我們修行,成就功德太不容易了。你這一生做再多的好事,修積再多的功德,一個脾氣一發,全完了,火燒功德林;臨命終時再發一頓脾氣,全完了。功德是任何人沒有辦法破壞,就是你自己會破壞,所以惹你生氣的那個人那就是冤親債主。他為什麼惹你生氣?他看到你修積功德,惹你生氣,就是叫你趕快把你的功德燒掉。你也真乖、真聽話,就把功德燒掉。這是什麼?沒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曉得,我好不容易修一點功德,決定不肯輕易上人當。
佛在經教裡頭講的次數太多了,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也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什麼障礙都現前。麻煩誰找的?絕對不是別人,你要是怪人,你就永遠回不了頭,自己。他勸我,我接受,我聽話。所以聰明人說我可以不接受,他叫著我的名字罵,世間上同姓同名的人很多,怎麼就是罵我?指著我的鼻子罵,這個肉身體不是我,你儘管罵,與我不相干,這是聰明人。不接受,不受影響,你的道業才能成就,你才能提升自己,你才能開智慧。小小事情就起煩惱,他怎麼會開智慧?一點智慧都沒有。
二乘人也很難得,二乘人沒有錯誤,佛只說他偏差。偏差是什麼?他不是直接成佛之道。他能不能成佛?能成佛,時間很長,他還要迴小向大才能成就,不是直接的。所以真正身心清淨,七情五欲不生,生什麼?生智慧。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生智慧,所以你看他的現相,一片感恩之心,對善人感恩,對惡人也感恩,真誠的感恩,為什麼?這些人幫助你提升,等於來考試。善人來考試你,你沒有貪戀;惡人來考驗你,你沒有瞋恚,你要禁得起考驗。就好像你念書一樣,學校老師常常來考你,一個月要考一次月考,一個星期考一次週考,你不通過這麼多考試,你的成績從哪來?我們在一生當中,天天在學習,你要是怕考試那就完了。所有的考試(大考、小考)都要很輕易的通過,不受干擾,怎麼樣做?一定要從戒學做起,這是根。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也真是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看到同修們道業沒有長進,所以細心在觀察思惟,毛病到底出在哪裡?這是追究它的根源,追究到最後,我們的基礎教育疏忽了,從小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諸位要知道,佛法雖然是創始在印度,真正成就是在中國。中國這兩千年來,修行、開悟、證果的人超過印度,不在它之下,這是什麼原因?中國有非常良好的家教。我們的家教,我常常在想,住在都市裡的人,家教大概疏忽了一個世紀,也許一個世紀還多。愈是靠沿海的都市,喪失就愈早,為什麼?接受西方文化的衝擊。愈是落後,農村地區還能保存到一些,偏僻。
我的家鄉就比較偏僻,尤其是農村,我們住在農村,十歲才搬到城市,可是小時候這個根就紮好,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有個判斷的標準,古聖先賢老祖宗教的。農村裡面喪失這個傳統教學至少也有七、八十年,我小時候還接受到。我記得到好像是八歲的時候,農村私塾就沒有了,因為政府在農村裡面辦短期小學來代替私塾。那個短期小學我也念過大概不到一年,新的課本了,舊的東西都沒有了,私塾完全學古老的東西。我們家鄉是因為受桐城派的關係,那個地區就是桐城派的範圍,桐城、舒城、廬江就是這個地區,文風鼎盛,農村的小朋友沒有不念書的,其他的地區我就不太清楚。
所以這個基礎教育的疏忽,我們就吃了大虧。找到這個原因之後,我們這才要回頭,要從根本學起。根本是什麼?戒律。戒律還有根,今天我們在家學佛,十善業做不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做不到,這就不得了,肯定墮落。念佛往生那是宿世善根,絕對不是這一生,這個道理事實都要很清楚的明瞭。善根不足,教育可以補救,可以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們就想到,佛門裡面基本的東西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從前人能做到,現在做不到?於是就想到從前人有儒跟道的基礎。
我們講基礎的基礎,儒的基礎是《弟子規》,道的基礎是《太上感應篇》,佛的基礎是十善業。基礎的基礎是弟子規,由弟子規再提升到《感應篇》,由《感應篇》再契入到十善業很容易。我們今天難,難在什麼地方?你沒有《弟子規》的基礎,你學得會很痛苦,你的習氣毛病很不容易改過來。學一輩子,你的心善行善,來生或者還能得人身,最高的,你可以修到四王天、忉利天,再上去就不容易了,你只能在這裡頭打轉。心行不善,三惡道就有分。所以這才全心全力的在提倡,勸勉我們的同學要認真學《弟子規》,要把《弟子規》當作我們戒律的根,叫根本的戒律。你不能在這個小冊子裡頭(這是三百六十句)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很不容易向上提升,這是事實。
我們在這三年當中,三、四年了,我們同學當中有幾個真的提升,也就是說有幾個人真正認真努力把《弟子規》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只要百分之百的做到,你立刻被人發現,你與眾不同。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一看,你有聖賢的基礎,不一樣,你可以學習聖教,你可以成聖成賢,無論你是學儒、學道、學佛,你都會有成就。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就什麼都不能談,只能學一點皮毛、學一點常識,儒釋道真正的東西你得不到,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勉勵出家同學,從《弟子規》、從《感應篇》、從《陰騭文》,然後《十善業道》,再學《沙彌律儀》。把沙彌律儀百分之百的落實,你才是真正出家的佛弟子。如果你要是做不到,你不是一個真正出家的佛弟子,受什麼樣的戒都沒用,假的不是真的。自己要明瞭,自己要清楚,自己要度自己。
大乘教裡面的戒律,我們在這一品前面讀過「淨行品」,那是菩薩的行誼。菩薩日常生活,菩薩待人接物,就是那上面所寫的,心地確實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行持面面周到,念念都給一切眾生做榜樣。我們要是遇到逆境發脾氣,想想我這個能給大家做好樣子嗎?每個人都像我這樣不能夠忍受,天下不就亂掉了?看一點好像順心的事情就生貪愛,人人都貪愛,競爭、鬥爭還能止得住嗎?真正智慧開了,曉得這個世間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惡緣決定是平等的,接觸心裡頭不起波浪。
為什麼會生煩惱?分別執著,都從這裡起來的。你罵菩薩,你侮辱菩薩,你害菩薩,他不會生氣。他要是會生氣,要來報復,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薩,菩薩才不會。為什麼?菩薩沒有分別心,菩薩沒有執著心,雖然還有起心動念,那是無明,所以菩薩超越六道輪迴。菩薩把起心動念一放下,他就出十法界。不但菩薩沒有分別,在境界裡頭決定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阿羅漢就不會。阿羅漢,我們這裡念的是小乘,他見思煩惱斷了。《金剛經》上真正講的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阿羅漢是百分之百的做到;後半部講的「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菩薩百分之百做到。
這樣明顯的標準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修什麼?所以我們修的是煩惱道。這個地方講的,前面九種我們全都有,我們是修的這個道。常常發脾氣,修地獄道;貪而無厭,修餓鬼道;愚痴沒有智慧,修畜生道;貢高我慢,修的是修羅道;好勝心強,好面子的心強,羅剎道,魔道。這十條文雖然不長,我們也說得很詳細。詳細之後,我們就可以對照,我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待人接物,我到底落在哪一道裡頭?這些全都是錯用了心。這首偈子主要就是講發菩提心。你還有貪求五欲、王位、富饒、自樂、知名度,全錯了。經文上講了五條,清涼大師好,註解上給我們補充說了十條,讓我們好好去反省,不要去問別人,為什麼?別人也不會跟你說。我們自己在這十條道裡頭,到底是走的哪條道?
你一定要肯定,要知道,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頭生起來的。心不清淨生的,在佛法裡面叫做聰明,世智辯聰,因為你沒有超越世間,就是沒有能夠超越六道輪迴。你有辯才,你有智慧,像現在我們這世間講的科學家、哲學家,所謂是學者專家,貪瞋痴慢沒有斷,聰明絕頂,這在佛法裡頭都稱之為世智辯聰。我們這個世間世智辯聰能想像得出,天上天人的世智辯聰比我們這個世間人不知道高出多少倍,還是世智辯聰。
你看色界、無色界,煩惱伏住了,世間講到八定,八個層次,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有沒有智慧?沒有,在佛法裡面講還是世智辯聰,最高等級的世智辯聰,他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為什麼?煩惱是伏不是斷。伏就是有始有終,它有時間性的,斷了才沒有時間性。伏是有時間性的,你能伏多久?這個世間最長的能伏八萬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有能力把他的煩惱控制住。可是時間到了,他就控制不住了。
二乘人比那就高明了,他能把見思煩惱斷掉,他就出離六道輪迴了,這證阿羅漢果。可是阿羅漢,佛告訴我們,還有見思煩惱的習氣,所以他在四聖法界最低的一個等級。如果把見思煩惱習氣斷掉,習氣沒有,他就升到緣覺。緣覺,見思煩惱習氣斷掉了。緣覺開始修什麼?開始斷分別,再學著不分別。分別斷掉,他就升級,他就升成菩薩。菩薩還有分別的習氣,確實沒有分別的行為,這個決定沒有,他有習氣。習氣斷掉了,他再升級,十法界裡面的佛,這個前面講了很多!
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分別習氣雖然沒有了,無明在,他要斷的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根本無明,能夠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不起心、不動念。古大德也有比喻說得好,用心如鏡,這個比喻好。你看我們早晚都要照鏡子,早晨洗臉照照鏡子,晚上睡覺之前照照鏡子,有沒有想到用心如鏡?鏡子照得很清楚,鏡子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執著?沒有。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鏡子,所謂真純的智慧,沒有一樣不清楚,但是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拿這個來比喻佛境界,真佛,這不是假的。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無明是個動相,就迷了,境界就模糊;分別就是起了波浪,執著是大浪,對於外面境界就看不清楚,完全隨順煩惱習氣,這是造業。
所以要曉得任何一個有情眾生,無論他生在哪一界,都在學習、都在提升,他不能提升就留級,成績太差就降級。我用這個比喻,諸位就很容易懂得,全是在學習,什麼時候畢業?成佛畢業了。在佛法裡面講,你脫離六道就等於小學畢業,所以稱為小果阿羅漢。脫離就不在六道裡頭搞輪迴,到四聖法界去了。離開十法界,這是大成就,這是大學畢業,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起心、不動念,但是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斷,他確實不會起心動念,慢慢再斷習氣。無明習氣礙不礙事?不礙事;雖有,不礙事,時間長了自自然然就斷掉,斷掉這個才叫真正究竟圓滿佛。可是究竟圓滿佛的受用,只要斷無明就得到,就是起心動念放下他就得到。所以諸位要曉得,這是最高峰。
最高峰要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做起,這是我在此地真誠的奉勸諸位。捨棄弟子規,你想往上爬,這叫好高騖遠,無論爬多高,最後都摔下來,你底下沒有根。像樹木花草一樣,沒有根,沒有根就是死的。採花插在花瓶裡面很好看,二、三天就枯了,沒根。我們今天修行,不從弟子規、不從感應篇、不從十善業,就等於沒根,無論你怎麼修都不能成就。你自己要想想,你在生活裡頭,每天生不生七情五欲?念頭裡面有沒有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只要有七情五欲,你就沒有長進,你哪來的進步?大乘教天天在薰習,天天在聽,懂了沒有?沒懂,自己以為懂了,也能說得頭頭是道。
我最近聽到有個同學告訴我,他每天在網路上學習,最近這一年來才真正知道自己沒懂,怎麼發現的?因為他聽了之後,他就把它落實,他去做,這一做才曉得不是真的懂。真的懂了是什麼?很容易做到,很歡喜的做到,很快樂的做到;做的時候還很勉強,沒真懂。他來告訴我,我鼓勵他,你已經接觸到邊緣,再進一步就跨進去;別人距離這個邊緣還很遠,你已經接觸到了。為什麼能接觸得到?就追究,得力於弟子規。真幹了,沒錯。你不是真幹,永遠都認為大乘我學得不錯,我知道得很多,我在行菩薩道。所以真正落實弟子規才知道。
所以你檢點自己的成績,你自己沒有標準。弟子規是標準,《感應篇》是道家的標準,十善業是佛教的標準,這三個標準都要學。中國自古以來,無論是在家出家,都在這三個上扎根。你們看了凡先生的功過格用的什麼?《感應篇》。蓮池大師的功過格,出家人,他也用這個來修行。他那個功過格的內容是儒釋道的基礎,它都有,他老人家自己編的,基礎的基礎,收在《全集》裡頭。不能疏忽,要認真修學。
我們在這個世間,現在世界大亂,要知道人命無常。什麼時候,我們怎樣離開這個世間?不知道。天災人禍,我們能避免得了嗎?真正修道人沒有避不避的念頭,逆來順受,一切順其自然,可是你自己要懂得向上提升,就對了,不能往下墮落。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