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不求五欲及王位  (第四集)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017-1607a集)  檔名:29-051-000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發心行相」第二首偈: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饒自樂大名稱。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

  這首偈前面我們學到清涼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的十樁事情。『發心』,世間人發心發什麼心、行什麼道,我們一定要清楚。大師引用《摩訶止觀》裡面所說的,天台止觀,第一種,如果念念都是貪瞋痴,我們常講貪瞋痴慢,堅固不捨,這是發地獄心,行火途道。第二種,貪圖眷屬,念念多眷屬,這是畜生心,行血途道。第三種是念念想得名聞,我們今天講的知名度,用虛偽、其他的方法取得別人的讚歎,內無實德,這是發鬼心,行刀途道。第四是念念都想勝過別人,就是今天講的競爭,一定要超過別人,不肯屈居人下,心裡是輕慢別人,珍重自己,這是行修羅道。

  今天再看下面第五段:「若其心念念欣世間樂,安其臭身,悅其痴心,此起中品善心,行於人道」。這是我們在現前社會看到最多的。你冷靜去觀察,你看看我們周邊的環境,看看芸芸眾生,那是一面鏡子,然後回過頭來再想想自己,我們自己是不是也跟他一樣?如果心行跟他一樣,我們的果報也跟他差不多。

  世間有苦有樂,實在講苦多樂少,特別是在亂世,得一點樂要付出多少代價!付出的往往我們自己不知道,知道就回頭了。特別是今天科技發達,用科學的方法,應用在耕種,應用在水利,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耕種最明顯的,機械化的耕種,大規模的生產,沒有想到破壞自然環境的生態。我們也曉得土壤,你讓它長這些五穀雜糧,它需不需要休息?它不是無止境的養分,它需要休息,是我們疏忽了。疏忽了,於是養分供養不足,我們用化學的方法,用化肥、用農藥,長出來東西是不錯,是很好看,養分變質了。對於畜牧亦復如是,現在科學家才發現這問題嚴重,所飼養的牛羊豬雞鴨全是用化學飼料,長得快,長的樣子也好看,人吃了怎麼樣?吃了之後得癌症,這就是你要付出的代價。所以我看到三十年前湯恩比博士的談話,那個時候已經在呼籲,希望人要限制科學的用途,農民的耕作要恢復以往人力耕作,不要用這些化學東西,講的有道理。

  大批的砍伐森林是得一點財用,造成什麼?造成地球生態不平衡,給我們帶來水災、火災、風災、地震,我們要付出多少生命財產的代價。所以貪圖一點物質享受,付出的代價太大!念念貪圖世間的享受,我們前面跟諸位做了報告,不想升級,來生還到人道,生生世世留級,恐怕留不住,還要往下降,為什麼?破壞自然環境的生態,這個罪就很重。

  養殖,你不讓牠自然生長,你用化學把牠生長的時間縮短,壽命也縮短,你要不要背因果責任?你縮短眾生的壽命,你要受短命的果報;你用生化去飼養,你要得病苦的果報。為什麼會多病?為什麼會短命?都有因緣果報,沒想到這個事情。現在聰明人,稍稍有一點警覺性的人都講求蔬菜要有機的,雞鴨豬牛最好是老方法來飼養,農村裡面自己養的,這比較可靠,講求生理上的健康。現在就是說老實話,連生病都不能生,為什麼?醫藥裡頭也是假的,也摻雜很多化學成分在裡頭,怎麼能把人的病治好?沒有病,你去看醫生看出病來了;有病,最後也把自己壽命縮短。說到這個地方使我想起早年李老師在往生的前一天下午,告訴在身邊的學生們,世界已經亂了,我們只有一條生路,求生淨土,不可以再貪戀這個世間,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師最後的遺言。

  《止觀》裡面說得好,世間人安其臭身,悅其痴心。不覺悟,身心都有嚴重的染污。身體要健康、要長壽,心要清淨,心要慈悲,有慈悲清淨,身健康;要明理,要學聖人,你就不愚痴。我們這一生到這樣的年齡還能保持這樣的狀態,靠什麼?天天不離聖教,念念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我們錯得太多,錯得太離譜,永遠都在這裡修正,什麼時候修行圓滿?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做過報告,在世間法、出世間法,對人對事對物不再執著,首先學這個。實際上統統是要學,就是執著要放下,分別要放下,妄想要放下,三個都要修,但是現前特別側重在執著。

  執著果然放下,對人對事對物都沒有執著,你就得正覺,就不愚痴,那你的身就是清淨身,一年不洗澡,身體味道不難聞,這真的不是假的。世間人一天不洗澡,氣味就很難聞。虛雲老和尚,我們曉得他老人家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一年到頭不換衣服的,衣領子都黑了,油膩。到香港來過,香港接待這老人的同修告訴我,他衣服有一股清香。一年到頭不洗,衣服有一股清香,一點都不難聞,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老和尚三毒放下了,貪瞋痴慢沒有了,所以他的身心清淨。清淨心自然有一種清香,那個香是什麼?是性德,法性裡面本來就有的。

  我們也常常跟同學們提起,法性裡頭本來具足見聞覺知,本來具足色聲香味,而是我們起了妄想分別執著,起了三毒煩惱,把見聞覺知迷惑了,把色聲香味破壞了,道理在此地。怎樣恢復?果然真正能夠依教奉行,能恢復。首先我們要建立信心,要相信《起信論》上所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所有一切善法是本有的,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我統統可以做到;所有一切惡法,本性裡頭沒有,統統可以斷掉。學佛修行首先要建立信心,對這樁事情堅定不懷疑,這樣就行。

  所以人道,你看看起中品善心。這個善心是什麼?就是十善業,沒有達到上善,中善;中善就不失人身,來生還能夠得人身。上善,給諸位說,沒有惡念,上善。中善,沒有惡行,十惡的行為沒有,但是有念頭,那個念頭起來自己曉得,很短的時間就把它化解化掉了,覺悟。前面我們看到阿修羅,阿修羅下品善心,也就是說阿修羅也修十善,但是跟十惡混雜在一起,這是我們常見的。想想自己也有,處事待人接物,有時候很善,有時候發脾氣,生氣幾天都不能消,那是什麼?那是下品十善。真的是有善心、有善行,自己控制不住,煩惱習氣很重,控制不住。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修行修什麼?就是修控制,只要覺悟我錯了,錯了就要改,不要求別人改,求自己改。求別人改,一切菩薩都成不了佛。他為什麼能成佛?他不求別人,求自己。

  現在這個世間衝突很多,我參加過很多這些和平會議,和平能不能落實?沒人敢相信,不但一般人不能相信,現在連小朋友都懷疑。我記得好像是去年的春天,這有一年了,有幾位老師帶幾十個小朋友到我們學院來參觀,我們很歡喜的接待他們,當中就有一個好像是十二、三歲的學生向我們提出問題,和平真的會實現嗎?十二、三歲大概是初中一、二年級,懷疑。我們聽了感觸很深。動亂的頻繁,我們中國近代的大儒梁漱溟先生,臨終之前也很感嘆的說這個世界還會好嗎?所以我們要真正很認真、很嚴肅的找這個原因,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本來就善。佛說得更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你本來是佛」,《華嚴》、《圓覺》佛都這樣講法。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很冷靜,很長的時間去思惟、去觀察,才明白四千五百年前堯舜所說的,人性雖然本善,你要不好好的教他,他就會變壞。中國教育的思想從這個地方生起來,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四千五百年前堯舜就提倡教育,重視教育,教什麼?給諸位說,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教弟子規。教弟子規的目的在哪裡?保持你的本善,不要失掉你的本善,意思在此地。

  我們看到古書裡面記載的,中國教育的宗旨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方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理念一直到滿清,四千五百年沒有改變,所以中國的社會在整個世界每個國家民族裡面來說,中國可以說得上長治久安。近代我們所遭的不幸,是因為西方文化傳到中國來,年輕人對它產生羨慕,所謂喜新厭舊,把自己舊的東西產生懷疑,最後把它拋棄,完全學西方的。所以民國初年很多學者提倡中國應當全盤西化,祖宗的東西不要了,中國這一百年來受這麼多苦難不是沒有原因。西方的文化現在也走上末路,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動亂,西方人也無路可走,到中國來找,到印度去找,看有沒有方法來對治。

  所以我們才做了一個實驗,我們在湯池小鎮辦班教學,大家一起學弟子規。不到半年,有非常令人滿意的成果,證明人性本善。所以很多人問我,你在湯池做這個事情,你有什麼企圖?你有什麼目的?我說是,我是有企圖、有目的,企圖目的是什麼?看看古人講的這個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要試驗一下人性本善是真的是假的,來試驗一下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看看到底他有沒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就是覺悟。講佛性你不懂,講覺性你也不懂,講覺悟。你教他,他真的覺悟了,這證明佛說得沒錯,證明老祖宗講得沒錯。所以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前提倡教育,有道理。社會安定,眾生都能夠互相尊重、相親相愛,怎麼來的?教出來的。所以我的實驗、我的用意、我的企圖就是叫世間人知道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化解衝突,促進社會的安定和平,要靠什麼?要靠教學,老祖宗的方法對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學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斷,對的,正確的。教學的內容在從前是四個,現在要加一個,五個: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現在加一個科學。科學不能放在第一,放在第一毛病就出來。現在社會只要科學,其他都不要,所以世界會走向末日。科學放在最後有用處,什麼是第一?倫理是第一,道德是第一,這個重要。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仁義禮智信相不相應?如果相應就是道德,不相應就沒有道德。

  仁是仁愛,常常想到古人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願意的,我就不能加諸別人;別人加諸我,我願意接受,我可以忍受,為什麼?我受過聖人教育,他沒有,他煩惱習氣比我重。一接觸就了解,我煩惱比他輕,我智慧比他長。不可以一般見識,一般見識是你們兩個平等的。一個高,一個下,這兩個人決定吵不起來,這個話是從前章嘉大師教我的。

  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在台灣出了一樁事情,就是基督教常常侮辱佛教,公開的批評。佛教裡面有個煮雲法師,他就出來答辯,寫了一本書,《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說得非常有理由,最後辯論還是他勝。我們對煮雲法師很尊重。有一天,我口袋就裝這本小冊子,《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那天正好去見章嘉大師,我們的時間是一個星期一次,每個星期天上午一定去拜訪他,他給我兩個小時的時間。他看我口袋帶了一本書,他問什麼書?我就拿出來給他看,他搖搖頭。我說人家對我們佛教批評,應該要答覆。他笑笑,錯了。怎麼錯了?他舉個比喻跟我說,他說你看看,有沒有三歲小孩跟八十老翁還打一架的?我就明白了。三歲小孩對這個老頭罵幾句,小拳頭打幾拳,八十歲老翁是不是真正發脾氣要跟他打一架?不會。大師那個境界高,他說不可以,隨他怎麼批評,隨他怎麼毀謗,正是所謂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自然人家心裡明瞭哪個高、哪個矮。如果一答覆,是平等的,平等才有辯論,平等才會吵,平等才會打。如果程度一個高、一個下,絕對吵不起來,絕對打不起來,為什麼?高的會謙讓,然後低的會後悔,會懺悔。我在章嘉大師那裡學到這一點,想想確實是有道理。何必要自己去辯論?別人看得很清楚。

  對於處世待人,忍讓我是從小就學到了。十幾歲在學校念書,同學教給我的,我非常感恩。同班同學,姓白,白振寰。但是我離開學校之後,六十多年沒有再見面,不曉得這個人現在還在不在?年齡大概都差不多。在學校,他對我很好,很尊重,可是我常常拿他開玩笑,常常輕視他,小孩不懂事,挖苦他,羞辱他,他都能忍,了不起!一個學期之後,我向他道歉,我從他那裡學到了。我對他怎麼樣不好,我聽別的同學告訴我,白振寰處處讚歎你,我聽了就很難過,顯然他比我高,我不如他。

  以後我就學會這個本事,別人侮辱我、罵我,我絕不還口,我能夠很冷靜的來聽。他罵完,不罵了,休息了,就算了;打讓他打,打到他打累了,他不打了,就算了。我學到這個本事。旁邊人看得很清楚,哪一個高、哪一個下,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以後我也被人家看到,徐某人很有修養。我是一年才低頭跟人家道歉,可是我在朋友當中,我受人家的羞辱,我能夠忍,我也很讚歎他,三天之後就來道歉。我想他比我厲害,我要一年才跟人道歉,他才三天,還不到一個禮拜。所以一生這上面得了很大的受用。

  我勸人,特別是做世界和平工作的人,從哪裡做起?從我心做起。這是我在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講的,教授座談會。從我們內心深處把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對立的念頭要化解,永遠沒有對立,我們的身心和諧。身心和諧,健康長壽,百病不生,你自己得受用,外面那是附帶的,別人尊重,別人讚歎。我們身心清淨,接觸聖賢教誨才能體會;心浮氣躁,不但經典擺在面前你看不懂,善知識給你講解你也聽不懂,為什麼?心不清淨。

  我們看到現在的學生,我所看到的大學生,沒有耐心。現在在大學上課,跟五十年前的學生不一樣。我在大學上課,好像是學佛十年,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後大概三、四年的時間在中國文化學院教書,是正式在哲學系裡面上課,學生還行,還能很認真的學習,現在不行了。現在,中國的學校我不太清楚,沒有接觸過,外國的學校我接觸得多,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他就聽不進去,真的是心浮氣躁,我看了之後很難過,這怎麼教法?你要是追究這個原因,這是基礎的教育沒教好。基礎教育,在現在講小學,小學已經來不及,他已經學壞了。

  所以外國人研究教育的,他們也懂得,教育的根是在七歲以前要扎根。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比外國人高太多了,中國人教育從哪裡開始?懷孕開始,胎教。一般平民家庭裡面,夫妻都需要工作,最晚,小孩出生之後就開始教。雖然出生二、三天,只要他眼睛睜開了,他會看,耳朵他會聽,大人在他面前一舉一動,言談嬉笑,他統統都落印象。在嬰兒的面前,任何一個人舉止言談全是正面的,沒有負面的,開個玩笑到外面去,不可以讓他看到,不可以讓他聽到。所以小孩三歲就很懂事,中國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道理就在此地。外國人能夠想到七歲之前就很不錯了,他沒有讀中國書,讀中國書現在一定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最懂得教育的是中國的老祖宗。懂得教育,懂得方法,真正在這四千五百年當中看到殊勝的效果。如果我們今天把這個放棄,捨棄掉,重新搞一套,能不能超過?這實驗將近一百年,不行。不行,趕快回頭還來得及,要不回頭問題就嚴重了。

  所以這是我們知道,中品善心,行於人道。記住前面所說的,來生還得人身是留級,沒有提升。在人道,我們現在是中品善心,如何能學習到上品善心?因為上品善心你就生天,不到人道來了,升級了。來生還到人道,留級,我們沒學得好,留級。如果造作罪業太重,煩惱習氣太深,降級,降級還是要去學,無論在哪一道都是學習,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