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釋名題 (第一集) 2014/6/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02-041-0055集) 檔名:29-45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五十頁,本經的註釋:
「五譯之中」,五種,《無量壽經》歷朝歷代的註解實在不多,只有康僧鎧《魏譯》,曹魏時候,這個本子譯得好,文字義理,五種本子比較起來他的本子最完備。所以古時候的人學習《無量壽經》都採用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流通很廣,在海外亦如是,在日本、在韓國傳譯的本子全都是康僧鎧的本子。所以,「大經註疏,集於《魏譯》。我國大德多為小本彌陀作註。至於註大本者僅隋淨影、唐嘉祥」,就這兩種。《彌陀經》的註解就多了。實在是由於《無量壽經》沒有善本,所以這個本子流通不廣,註解的人只有兩位。
下面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種,「《無量壽經義疏》六卷,隋京師淨影寺沙門慧遠撰疏」,我們一般稱為《淨影疏》。淨影是寺廟的名稱,對法師的恭敬,不稱名,不稱字號,而是用他居住的地方或者是居住的寺院來稱呼他,淨影大師,淨影寺。他的德號跟我們初祖完全相同,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東晉時候的慧遠大師,於是在佛門裡面稱他作小慧遠,我們東晉初祖稱為大慧遠,這樣來區別,要不然不知道是哪一個人,它不是一個人,名號完全相同。這是小慧遠大師他著作的。第二種名稱一樣,也稱「《無量壽經義疏》」,是唐朝時候嘉祥寺吉藏大師他撰的,一般稱為「嘉祥疏」。中國人註解《無量壽經》只有兩種,《嘉祥》是吉藏大師的著作,《淨影》是小慧遠的著作。
「又新羅國」,現在的朝鮮(韓國),「有憬興、元曉兩家,所註亦在我國流通」。韓國自古以來完全用中國漢字,用中國的文言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韓國脫離日本,於是他們把文字改掉了。這個實在講非常非常可惜,它要不改文字,它繼承中國五千年文化,那個功德不得了。這一改文字,跟中國古文完全脫離關係。所以現在韓國人沒有辦法讀中國的文言文,必須要有人把它翻譯成韓文。這個在文化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它要不改的話,它能夠帶動全世界,中國五千年文明,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成就,韓國人全部繼承,這還得了嗎?所以這個說起來是全世界人類沒有福報。有資格繼承的,當然中國自己本身,韓國跟日本都有資格繼承,他們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的漢字文言文。人類的瑰寶,不應該再分彼分此,不是屬於哪個國家民族,屬於地球上所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分,遠古老祖宗留下來的。
這兩種,第一種,「《無量壽經義述文贊》三卷,新羅國沙門憬興著」,我們叫做「憬興疏」。第二種,「《無量壽經宗要》一卷,新羅國黃龍寺沙門元曉撰」。他曾經到唐來遊學,回去之後,「化振海東」,中國人稱海東就是現在的韓國,這個疏也稱為「海東疏」。還有一種,「《遊心安樂道》一卷,亦元曉師撰」,這裡頭都與淨土有關係,介紹念佛法門。「大經光明,照耀日本,註釋之盛,遠超我國。筆者所知者」,就是黃念祖老居士他所知道的就二十多種。這個地方給我們寫出來,一共二十二種。這二十二種我想我們就不必去念它了,經本上有,大家看到就知道了。
後面,「註釋大經校會本者,共有五種」。這五種,第一種,「《無量壽經起信論》,三卷」,彭際清居士作的,這是清朝乾隆年間。第二種,「《無量壽經箋註》」,清朝末年丁福保著的。第三種,「《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是清朝末年正定王耕心作的,註的是魏默深的會集本。第四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眉注》」,民國李炳南老居士作的。這個本子我們把它印出來了,現在在外面流通的應該有幾萬冊。最後一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有四卷,民國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解。我們看二百五十二頁倒數第三行,「又清末沈善登居士著有《報恩論》三卷,中有《淨土法門綱宗》、《無量壽經綱宗》、《往生正因論》等」,這不是註的全經,註經裡頭重要的一段。這是到現在我們看到註解有這麼多,都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的。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概要裡頭第九段,「總釋名題」,我們翻開經本二百五十四頁,從第一行看起:
「凡經之名題,皆直顯本經之要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經題是佛自己說的,也有一些出於翻譯家之手。但是佛在經上所說的經題,絕大多數翻譯的時候用了,只有少數被翻譯的人改動了。最明顯的《阿彌陀經》,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就沒有用佛說的經題,他自己把它定為《佛說阿彌陀經》。這種譯法譯得好,為什麼?淨宗法門直接教我們稱名念佛,他就把佛名做為經題,直顯這部經的宗要,這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羅什大師在中國住的時間長,對中國人的習性、愛好非常了解,所翻的東西契機契理,最受中國人的歡迎。古時候有安世高,安世高之後出現的羅什大師。所以莫不是直接顯示這一部經的要旨、宗旨,宗旨裡頭最重要的。宗,實在它就含著主要的意思、重要的意思。「使學者因名達體」,看到經的名題,對於這部經裡面所說的是什麼,大概就能夠理解,「一覽經題,直窺全經大義。是以天台家註經,先釋經名。」啟講這部經一定是先講名題。
「大經五種原譯,各有經題」。「彭氏節本」,彭際清的節本,「與魏氏會本」,魏默深的會本,「皆名《無量壽經》,同於《魏譯》」,都用無量壽經名稱,那說《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三種,到底是指哪一種,「三種一名,混同易誤」,不知道是指哪一個版本,有這個問題存在。「正定王氏改魏氏本為《摩訶阿彌陀經》」,摩訶這兩個字也沒有依據,是他自己定的。
下面為我們介紹,「考」,考證,從漢到宋這十二翻譯當中,「以無量壽為名者十,以清淨平等覺為名者二(兩種),以正覺為名者一(有一種)」,經題裡頭有無量壽三個字的最多,有十種。「最初漢代一譯,名為(裡頭有一種經題,我們在前面看過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朝譯的;最後宋朝一個譯本,「名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你看夏蓮老的會集,連經題也會集,真正叫天衣無縫,他會得太好了。「今此會本直取宋譯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把下面那個經字去掉,「去其重複之經字,下從《漢譯》經題《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兩個字是重複的,經題上重複的,前面題有,把這兩個字去掉,變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自然佳妙,不假斧斤」,斧斤在此地當作修改的意思,不需要修改,自自然然的,沒有加東西,只是把裡面重複的刪除,《宋譯》經題重複的經字,經字刪除,《漢譯》裡面重複的是無量,無量這兩個字也刪除,你看這個題目多圓滿,《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太妙了!「兩譯原名,攝於一名之中」,合成這樣一個經題,「十二種經題,悉入一題之內」,包括失傳的七種,十二種的經題都在這一個經題裡頭,全包括了,一樣都不漏。「全經大旨昭然目前」,全經學習的宗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我們面前。「淨宗要義備於題內」,淨土宗最精要的義理就在這一個題目當中。開頭看到這是佛說的,經題前半段是果,後半段是因。大乘是智慧,真實智慧;無量壽是德能,萬德當中第一德就是壽命,如果沒有壽命全就落空了,所以壽命是第一德。
無量壽,真的無量,它是無量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三大阿僧祇劫是有量的無量,這是指什麼?菩薩修行到破無明、證法身,這就成佛。雖然成佛,沒有達到究竟圓滿,為什麼?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乾淨。我們在大乘經裡面深深體會到,佛菩薩是人做的,人人都有資格,人人都具備條件,問題只是你肯不肯幹。佛、菩薩、聲聞、緣覺是我們自性裡頭圓滿具足的,不要從外找,只要把障礙除掉,一切現成的。佛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要給你再說得清楚一點,一切眾生本來是阿羅漢,本來是辟支佛,本來是菩薩,本來是佛陀。這個話如果聽不懂,我們換成現在學校常聽到的,你就懂了,佛陀、菩薩、羅漢都是佛教學位的名稱。好像現在你讀書,大學畢業了學士,研究院畢業了碩士、博士,你本來是學士,本來是碩士,本來是博士,你好好的念書,通過考試這就拿到了,都是你一個人。佛陀教育裡面亦如是。
佛說了,你放下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執著,你對於一切法,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你第一個學位拿到,阿羅漢,你就證得阿羅漢。佛陀的學位比現在大學的學位還容易拿,大學要讀很多書,參加好多次考試,及格才拿到,佛法不是的,放下就是。你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放下見思煩惱,就是放下執著,見是錯誤的看法,思是錯誤的想法。只要有想就是錯的,為什麼?因為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不管你怎麼想都是錯的,不能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叫看破,我不再想了,那是功夫。不再有什麼想法、看法,這就是阿羅漢。再提升一級,不但沒有執著,分別都沒有了。沒有分別是什麼?整個宇宙一切萬法跟我自己一體,真的是一體,全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是一,從自性流出來,個個都是一。古人用一個比喻,用黃金,黃金做出很多的器具,全是黃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沒有分別了。那是什麼?黃金,這個是黃金,那個也是黃金,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要見性。性在哪裡?性在相上,隨便拈一相,這都是自性;隨拈一個,這全是自性,沒有一樣不是。明心見性,平等的。所以見性就是見到萬法平等,萬法一如。起心動念錯了,爭論長短、爭論是非更錯了。所以沒有分別,菩薩,你本來是菩薩,只要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佛陀。所以佛在哪裡,你見過嗎?菩薩在哪裡,羅漢在哪裡,見過嗎?見過,我天天見,我從來沒有間斷過,你是的,他是的,哪個不是,個個都是的,就是你現在沒放下,放下就是。所以比現在學校的讀書拿學位還容易,這成佛真是容易,真不難。問題是我們不肯放下,這就錯了。不肯放下就是甘心做六道凡夫,不就這麼回事情嗎?不甘心做六道凡夫,我要作佛去,放下就成佛。
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什麼都放下,他成佛了。你看他看什麼樣的人、看什麼樣的事,一團歡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從來沒有說哪個人是好人是不好人,沒有分別。就是看什麼人都是好人,看什麼事都是好事,為什麼?分別、執著沒有了。他心裡有什麼?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真正念佛人。佛要是遇到這個對象,這種根機的人,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淨土宗就圓滿了。哪要說這麼多經論、說這麼多廢話?不需要。這個叫什麼?上上根人。需要這麼多經典、這麼多註解、這麼費事情,這是對什麼?下下根人講的,你不講清楚他不懂,他不能相信,他不能發願。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他聽懂了,他相信了,他發願求生,世尊出現這個世間講經教學的目的達到了。如果這個根性的人,他聽了一輩子經,他也能講,講得頭頭是道,不比你差,他沒有信心,他對這個世界貪戀,財色名利放不下,那阿彌陀佛就白講了,釋迦牟尼佛也白講了。實際並沒有白講,在他阿賴耶識裡頭種下佛法的種子,但是他這一生不能成熟,這一生死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真正聽懂,能信、能願、能念佛求生,這就沒有白講,這統統叫當機者,佛就是對你說的,你這一生就成就。佛說,不管你愛不愛聽,不管你相不相信,佛統統都說,慈悲到極處,愛護到極處。你這一生沒有善根,幫助你種善根;你有善根,幫助你善根增長;善根已經增長的人,幫助你善根成熟;善根成熟的人,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像海賢這樣的人一生圓滿成就。
來佛寺印志法師祈請我在講經的時候,對聽眾宣布一樁事情。第一個,來佛寺為了徹底繼承海賢老和尚的家風,以後將不予掛單,就是這個小廟不招待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在那個裡面去住一個晚上、二個晚上,不招待。這一點希望我們同學記住,到他那裡訪問可以,不要麻煩他。第二,如有來寺院瞻仰聖跡的,看看老和尚的塔,看看海慶法師的肉身,寺院歡迎,但是不接受金錢供養。這個小廟維持自己的家風,自己耕種來維持自己的道糧。這是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勞作不息養成的家風,希望這個家風要保留。這個很難得,真正農淨雙修。第三,如有發心刻錄光碟或者是印送經書,他說自行製作即可,不要再把錢寄到來佛寺,不要去麻煩來佛寺的出家人,這小廟出家人不多,讓他們一心念佛,沒有事情讓他操心。這三樁事情我順便在此地跟諸位宣布,我們好心要幫助他。來佛寺的道風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其他的不要爭論。別人爭論是別人的事情,現在民主自由開放,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我們無權干涉,他爭我不爭,他批評我不批評,我們見到人恭敬讚歎,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了,絕不參與爭論的行列。希望我們同學從我自己做起,我不要求別人,我自己應該這樣做法,這就對了。
我們再看下面黃念老的註解,「淨宗要義備於題內。人法喻、教理行、體相用等齊顯於一名之中」,在這一個名題裡面統統顯示出來了,「如帝網珠,圓攝一切妙法。本經會集之妙,於此可見麟爪。」在經題上可以看到,會集得太妙,連經題都是會集的,比起古人不能不說高明。古人自己想的題目沒有根據,是自己命題的,夏蓮老的名題不是自己撰述的,不是,是會集的,是在漢譯十二種經題當中會集成的,這一個題確確實實把十二個經題都包括在其中,妙極了!自自然然,一絲毫造作都沒有,這會集得妙,題妙,經文亦妙。
下面,「正釋本經題名」。「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中國文字裡頭沒有這個字。中國文字裡頭,古文裡頭,有沒有人字邊的弗,這是中國的古字。佛陀,這音相同,但是印度這個佛陀是人,所以翻譯佛經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這個是翻佛經的時候造的字,加上人字邊。這個佛是人,印度稱作佛,中國稱為聖人,意思是覺者,就是覺悟的人,覺悟的人在印度稱之為佛。覺悟有三種:「自覺、覺他、覺滿」。自己覺悟,這就不是凡夫,自覺是阿羅漢、是辟支佛。自覺之後又能去覺他,就是教化眾生,幫助別人覺悟,這是菩薩。滿是圓滿,自覺圓滿,覺他圓滿,這就稱之為佛。所以佛、菩薩、阿羅漢都是覺悟,但是覺悟有淺深不一樣。佛陀覺悟得最深,究竟圓滿,覺悟還沒有到圓滿稱菩薩,剛剛覺悟稱為阿羅漢、稱為辟支佛,他還沒有發大心去教化眾生。大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教化眾生的,四弘誓願裡頭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心就是菩薩,這叫大菩提心。
我們要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得度怎麼能度眾生?四弘誓願後面的三願是成就第一願,第一願發了大心,我要救一切眾生,我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自己不成佛怎麼幫助他?自己怎麼成佛?成佛兩樁事情,第一個斷煩惱。見思煩惱,執著;塵沙煩惱,分別;無明煩惱,起心動念。煩惱無盡誓願斷,先要斷見思。最粗的、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看法錯了、想法錯了,思煩惱是想錯了,見煩惱是看錯了,把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修正過來叫修行,修就是修正。這兩種看法修正過來之後,這個人叫做阿羅漢,小乘的聖人。我們現在先略說一說。第一個階段,小乘稱為初果。往上去二果、三果、四果,四果才是阿羅漢。初果叫須陀洹,都是梵語,須陀洹的意思就是入門,你剛剛入門,小學一年級入門了,你是真正的佛弟子。沒有證得須陀洹,還在門外,小學一年級沒進去,在門外,門外是幼兒班、幼稚園。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初果要的什麼條件?第一個放下身見。身是身體,我們都執著身是我。這個錯誤的想法、看法對我們的傷害太大,為什麼?我們本來是住在常寂光的,就因為這個想法把常寂光變成六道輪迴,把自己放在輪迴裡頭,無量劫來出不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輪迴業。造輪迴業,我們所受的果報就是輪迴苦報。佛告訴我們輪迴沒有,自性裡頭沒有輪迴,輪迴完全是虛幻的,好比作惡夢,我們真心裡頭沒有夢境。真心是明瞭、是覺了,妄心是迷惑,真心是覺悟,真心裡頭沒有六道輪迴,真心裡頭沒有十法界。所以十法界跟六道都是一場夢,夢醒之後痕跡都找不到,為什麼?它根本沒有,你到哪裡找它?所以佛頭一個教我們破身見。破身見就好了,為什麼?自私自利沒有了,你才會用真心。頭一個破身見。
第二個破邊見。邊是二邊,就是對立,我跟人對立,我的對面是人,東的對面是西,長的對面是短,大的對面是小,這什麼?分別,從這來的,這是錯誤見解。一切法裡頭沒有對立的,沒有對立的你為什麼要起對立的念頭?這一對立就有競爭、就有高下、就有勝負,麻煩都來了,不知道是一場夢。夢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等於零,所以才能平等;你不懂這個道理不平等。不平等是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我們被染污,那是從執著來的。堅固的執著,堅固的分別,錯了。所以邊見要放下。下面還有成見要放下。見取見,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因果也不是真的,但是你沒有覺悟,沒有超越輪迴,它真有。就好像夢中,夢沒有醒過來,以為夢是真的,夢裡頭確實有苦有樂,醒過來之後才知道假的、空的。阿羅漢已經覺悟,知道這個境界不是真的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所以他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小乘初果。
最後一個是邪見。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他都不生了,就用一個方法,不生,一念不生,那我們念佛法門這個方法巧妙到極處,把所有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不起念則已,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什麼?功夫成片。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你就決定往生,往生極樂世界條件你圓滿具足了,這個時候肯定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見佛。功夫到這個境界佛一定來給你信息,用佛教的術語來給你授記,給你授記就是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等到你壽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得到佛的保證,歡喜,知道在這個世間還有多少年,知道。這裡頭有一等人,這種人不少,見到佛了,佛告訴他還有多長壽命。他告訴佛,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行,佛很慈悲,會答應你,告訴你,好,七天之後我來接你,三天之後我來接你,十天之後我來接你,他告訴你準不錯,到時候他真來接你。我們念到有這個功夫,見到阿彌陀佛來了,可別把機會錯掉,要向佛要求,我去。
海賢老和尚的光碟,你們細細的聽。現在光碟有好多種不同的版本,我看過至少有三種不同,都有好處。我聽到他自己說的,我見到阿彌陀佛,好幾次要求他老人家帶我往生,帶我到極樂世界,老佛爺沒有答應,說我修得不錯,叫我留在世間多住幾年表法給大家看,給大家做個好樣子。這裡面我們特別留意,好幾次,他不是一次見佛,不是一次向佛要求。我估計他,因為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這三個條件他都具足了。善根是什麼?老實、聽話、真幹,這善根,不是一般人有的,他具足。福德是什麼?真誠,要知道一個人老實、真誠,是有福報的人,是福報深厚的人;恭敬,對人對事對物,對事、對物認真負責就是恭敬,對人,無論是善人惡人,他是平等的恭敬,這有福報。這善根福德具足。因緣,那就是南陽鄉下這個小廟,這個緣好。為什麼?窮鄉僻壤,沒有人爭,沒有人想要,這廟給人家都不要,人家瞧不起,真正修行的人心就安。這個地方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完全靠耕種生活。他又非常勤快,對於農耕他非常內行,從小在田地上就學會了,從小學的。所以對種植這方面的知識他非常豐富,耕種收穫養活自己夠了,不求人。所以不需要人供養,你說多好。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遇到善知識,他的老師看中他了,這是大根器,將來可以成佛,就簡簡單單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真乖,就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他見阿彌陀佛多少次?那我們想想,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一生見佛四次。賢公老和尚念佛九十二年,我估計見佛不會少過十次。你看他自己講到,我好幾次求佛帶我到極樂世界,他不答應。你看這裡就透的消息,不是一次,好幾次。每一次見佛都把他自己的願望說出來,佛不帶他去。我相信他的壽命沒那麼長,他的壽命應該是七、八十歲。為什麼這麼長?阿彌陀佛把他的壽命延長了。為什麼?要他表法,做出在這個時代,整個地球動亂的時代,如何學佛,怎樣就能成就,像他那樣就能成就。
無論,我得講清楚,無論是哪個行業,永遠守住你的本分。你的收入只要夠生活就夠了,不要貪多,沒有貪心。我只要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其他的都不要,心是定的,不會為外面境界動搖。這個花花世界從什麼地方去傳染?就是媒體。都市,都市上你看,滿街貼的廣告,那就是染污你,就是叫你起心動念。音樂歌曲、報紙雜誌,乃至於一些書籍,無不是教你殺盜淫妄,無不是教你財色名利,教你去競爭,教你去鬥爭,甚至於教你去戰爭,教你造六道裡頭三惡道的業,造地獄業,叫你幹這個。那我們真正學佛、念佛的人,把這個一概拒絕,我都不接觸,我們念佛人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我們家的電視機只播錄像帶,只播聽經的、念佛的。對於經教有懷疑,信心還不堅定,聽經。如果信心已經堅定,不再懷疑,經都不需要聽,一句佛號念到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看這個老人,我在光碟上看到,他到這個境界在什麼時候?大概是在四十歲前後,他就大徹大悟,他萬緣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這一生沒有白過,太圓滿了。
最後的表法是什麼?救淨土宗,救修淨土的同學。為什麼?現在淨土宗門內起鬨,互相批評,不是互相讚歎。這是什麼?這個就是法要滅絕的現象,內部起鬨,和合全沒有了,三皈、五戒、十善全沒有了。社會大眾看到了,你們學佛的人都變成這樣子,還不如在家人,怎麼樣?退心,不學了。淨宗的典籍,大家這樣互相批評、互相毀謗,叫人對這些經都不相信,你說這是真的那是假的,那個人說這是真的那是假的,到底誰是真誰是假?算了,我都不看,我都不學,回家去老實念佛,我有成就。海賢做這個樣子給我看,我什麼經教都不要了,你們去爭是你的事情,你們搞亂,亂是你們的事情,我不參與,我完全退出來。學老和尚一句佛號念到底,真的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會把阿彌陀佛念來。你跟阿彌陀佛見面,信心十足,不再懷疑了。古大德警告我們三學興衰,我在前面跟大家報告過,佛法興,我們互相讚歎,互相學習,這興旺的跡象;互相毀謗,《菩薩戒經》說的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犯了大戒,犯了重戒。好像他不相信有戒律,他不要戒律,戒律已經不能約束出家人,佛法就滅了。
所以我們要走覺的路,走佛的路,要自覺。海賢老和尚自覺。自覺,看什麼都好,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批評過人,別人做錯事情,原諒他,不放在心上,不與人計較。光碟裡頭有一個故事,老和尚去看他的玉米田,正好遇到一個村民偷他的玉米,這下被老和尚看到了。這個年輕人心慌了,不知道怎麼辦。老和尚輕輕安慰他,沒關係,揀大的摘,你看看,轉身就走了。這個年輕人從此之後對老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是把你摘的玉米拿回來,不是罵你一頓,不是的,送給你,你喜歡,揀大的再摘。心量多大,讓人永遠存感恩的心、戴德的心,以後不敢再偷了。如果要,向老和尚要,老和尚會告訴你,你自己去摘。對!真放得下,他種一百多畝地,自己哪能吃得那麼多,小廟就五個人,都是供養大眾,都是分送給大家的,這個要知道,所以受他恩惠的成千上萬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都做到。老和尚天天生歡喜心,常生歡喜心,不亦悅乎。所以他的生活跟在極樂世界沒兩樣。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是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你自己是阿羅漢、是菩薩、是佛,千萬要記住,學佛一定要成佛。我們成不了佛,煩惱、習氣、業障太重,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成佛,這是人人做得到的。從今而後不再跟人計較,要學老和尚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偷他種的玉米的人也是好人,幹的也是好事。這才真正教化眾生,學佛的人心量大,肯幫助人,肯布施。
這個覺在此地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念老註解裡頭說得詳細。「題中首字曰佛,佛者乃梵語佛陀之略稱」,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的尾音都省掉,只稱佛這一個字。「義為覺者」,意思是覺。「覺者對迷而言,迷則眾生。三覺俱圓」,三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個人就稱之為佛。「三覺者:自覺、覺他與覺滿。三覺圓滿,名為佛陀。是知佛者即三覺俱圓之眾生,眾生即未覺之佛」。佛跟眾生是一不是二,佛陀、眾生是平等的。為什麼稱作佛陀?眾生覺悟了。為什麼稱作眾生?沒覺悟就叫眾生,覺悟就叫佛陀,是一不是二。佛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個個原本是佛,這是佛陀教育。「又佛者乃十號之一」。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沒有名號,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名號?名號是假的。真的,佛菩薩沒有名號,阿羅漢可以有名號,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顯他的德,佛的名號顯果德,就是性德,自性本有的德能;菩薩名號是修德,他正在修行,德號都是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而已。
我們就曉得,佛、菩薩、阿羅漢這都是聖人,聖就是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把身放下了,不再執著身是我,不再有對立,真正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哪有分別?一體,相不一樣。在我們一身就可以能看到,眼睛的相跟耳朵的相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但是它是一體。一體就不能有分別。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相不一樣。你有沒有自己牙齒咬破舌頭的?有沒有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有。你問我,我也有,不止一次。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舌頭有沒有抗議?有沒有跟牙齒算帳要報復?沒有。為什麼?一體。海賢老和尚冤枉受別人指責,收電費的人還打了他兩個耳光,吐了他一臉吐沫,他有沒有怨恨?沒有。別人看到打抱不平,老和尚說他能忍,沒事,忍者自安。老和尚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無論用什麼惡劣的態度對他,不會發脾氣,不會記在心上,沒有怨恨。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無量壽經》上佛都勸我們,人造了錯事情,特別是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他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他,他才會犯這種錯誤,要原諒他,不能記恨在心。這是對的。
佛的十號之一,第一個,「如來」。如來意思很深,《金剛經》上說的,「如來者,諸法如義」。諸法是一切法,一切萬法。如是什麼?真如。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真如?諸法如義。那要知道諸法如義,諸法就平等,諸法沒有高下。就事上來說,佛法裡有解釋,「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從事上說的。我們對古佛尊重,對今佛就要跟對古佛一樣的尊重,不能有分別。第二,「應供」。應供是什麼?應該接受供養。為什麼?佛是無上福田,供養佛福報大,這是真正的福田、無上福田,你要想修福你要供養佛。所以諸菩薩他們最喜歡的兩樁事情,一個是供佛、一個是聞法,供佛增福慧,聞法長智慧,你看福慧雙修,菩薩給我們表法,菩薩給我們做榜樣。那我們要想自己多福多智慧,你就要懂得供養,財供養得財富,法供養得聰明智慧,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要,都想要,那你就拼命修,真幹。供佛是福田,還得要供養貧窮的人,供養殘疾的人,供養愚痴的人。看到人家在苦難邊上,只要看到了,盡心盡力的幫助他,這就對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什麼?這些人跟我同一體,這些人不是別人,本來是佛。這種供養當中會有恭敬心,不敢小看他,不敢輕慢他,這福報就更大了,我們完全是在平等的地位上。
第三,「正遍知」。這是自性智慧現前,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遍,無所不知,這個知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不是偏見,不是邪見,正知正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什麼時候現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時候就現前。第四,「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行為,行為包括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足是圓滿,智慧圓滿,德行圓滿。這是讚歎佛的智慧、德行都圓滿,足就是圓滿,滿足了。第五個德號叫「善逝」。善逝兩個字的意思很深,也是妙極了。善是好到極處,無論他的思想、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顯示在教化眾生,善,中國人講止於至善。逝是什麼意思?一塵不染,也就是說他的善心善行完全是從自性露出來的,這裡頭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全部沒有了叫逝。大乘教裡常說的,「無作而作,作而無作」,無作是逝,作是善。他作不作?作,雖作,一塵不染,心裡沒有起心動念,等於沒作。沒有作,真作,作跟沒作沒有兩樣,這個境界高,叫不著相。
第六,「世間解」。世間之事,六道、十法界他全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這些科學都不承認,科學說這些話都是讚美的詞,不是真的,世間哪裡會有這種人?不相信。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一定要拿證據來,沒有證據不能接受。佛教有沒有證據?有證據,這個證據你拿不到,證據是什麼?禪定。你沒有入定,你怎麼知道定中境界?而且禪定深廣層次是無盡的,《華嚴經》上給我們排的等級就五十二個。五十二個菩薩的等級是定功淺深不相同,從初信、二信、三信到等覺、妙覺,妙覺圓滿,五十二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上面等覺、妙覺,明顯說出來定功淺深五十二個等級。對佛智慧德能、神通相好,真正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是什麼等級的人?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那是什麼樣的定功?像讀書,五十二年級,他是最高的五個年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高的那五個等級全知道,沒有不知道。你沒有到那個等級,你怎麼會知道?佛教所說的真有憑據,但是這個憑據不是你能夠理解的,你現在是迷惑顛倒的凡夫,給你講這些你不相信,你不承認。
「無上士」。士是讀書人,現在講知識分子,在古時候說讀聖賢書的人,這叫士。在讀聖賢書裡面的這些學子,佛是至高無上。第八是「調御丈夫」。調是調和,調順,調眾生,調節,御是統御,唯佛有能力、有智慧調御十法界的眾生,這是佛的德號。第九,「天人師」。天是六道裡面二十八層天,人是人道,下面還有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佛是六道眾生的老師,能幫助六道眾生脫離生死輪迴。最後一個稱「佛」。「十號具足,為世所宗,故名世尊」。十號就是十種德,十種大德。後面經文裡頭會有細說,此地只是略略的解釋一下。為世間大眾所宗,宗就是所尊重的,所依賴學習的。我們學習依什麼?得要依佛,佛是我們的老師,所以稱他為世尊,世間沒有比他更尊貴的了,沒有比他更為人尊重的。在世間說尊重,第一個想起佛陀。十號之詳細解釋在下面第四品中。
「上明佛字為極聖之通號」,聖人裡頭達到究竟圓滿、登峰造極,稱之為佛陀。所以印度的佛陀,在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翻譯經典沒有把它翻成聖人,中國聖人這個含義沒有佛講得這麼圓滿、講得這麼透徹,所以聖跟佛接近,但沒有包含佛陀圓滿的意思,沒有辦法包括,所以用音譯再加以解釋。「今就本經」,就這部經來說,「題中佛字即娑婆教主」,娑婆是梵語,指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不是地球,是一個大世界。現在我們講太陽系,跟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星,太陽系又是銀河系裡面的一個星系。
佛給我們說,一尊佛他教化的範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說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叫一四天下,不是指地球,是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都在須彌山的中間圍繞,經上有這個說法。所以須彌山不是喜馬拉雅山,須彌山不在地球上,在哪裡?應該是銀河系的中心。這個說法就對了,太陽確實是繞著銀河系當中運行。換句話說,一個銀河系才是佛經上說的單位世界。我們就曉得一千個銀河系,這一個大的星系,一千個銀河系,組成這個星系叫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更大的星系,叫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組成一個大星系,這叫大千世界。所以一個大千世界裡頭有一千個中千世界,這樣算法。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有三個千,大千、中千、小千,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佛經上所說的,一個大千世界有一尊佛在那裡教化。
釋迦牟尼佛滅了沒有?沒有,在我們這裡滅了,那個世界出生了。三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頭都有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應化身。三千年前在我們地球上出現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是以佛身出現的。他能以各種不同身分出現,像《普門品》上三十二應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出現他就現什麼身,這個意思要懂。佛在不在我們世間?在,我們不認識。歷史上記載的,永明延壽,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不同的身分。看眾生的根性,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教化眾生他就現什麼法,佛沒有定法可說,佛能同時化無量無邊身,這個到後面經文都會給大家做詳細報告。一尊佛有自己的教區,除自己教區之外,他方世界別的佛教區裡頭,有跟他有特別緣分的人,他也以不同的身分去幫助他。佛與佛當中平等,沒有障礙,沒有嫉妒,這是我的教區,你不可以來,沒有這種現象,一切諸佛來示現佛都歡迎,佛佛道同。這是我們要向佛陀學習的。佛佛都是一家人,不但是一家人,佛佛同一個自性,一體的,他怎麼會分?
今就本經,題中佛字就是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個意思一定要懂。「華云」,翻成中國意思,釋迦翻作「能仁寂默。能仁是其用,寂默是其體。究竟極果,乘大願船,生五濁世,示現成佛。為度我等,演說本經。是即一切眾生大恩大德之慈父;無法不知、無法不見之導師;大覺圓滿之釋尊也。」這是略說經中佛這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