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縛無脫 無諸分別  (共一集)  2013/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511集)  檔名:29-39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五十三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無縛無脫」。念老為我們解釋,世間以無明煩惱這叫縛,縛也是煩惱的代名詞。煩惱無量無邊,世尊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叫無明煩惱。無明就是煩惱,明是明瞭、是明白,換句話說,本性是一切通達明瞭,也是我們的本能,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樁事情你不明瞭的。你本來明瞭,現在本來明瞭不明瞭了,這就生煩惱。就事相上來說,這什麼東西?事相上來講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不明瞭了,不起心不動念就明瞭。佛法常常用水來表法,做個代表。佛門裡面的供養,第一供養就是一杯水,這個杯子最好是透明的。現在很多道場用水晶杯,很好,玻璃杯就可以了,能看得見。看見這杯水乾淨,沒有污染、沒有波動,水是靜的,平靜的。這表什麼?真心,真心是清淨的,真心是不動的。

  所以佛法教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修清淨、修平等。不清淨就染污,這水不乾淨了;不平等,這水波動,起波浪了。水要是染污、起波浪,照見的作用就失掉了。所以,佛經上佛常講照見,《心經》大家常常念的,「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是事,事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無縛無脫,這是本性、是真心。佛教人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起心動念是無明,分別叫塵沙煩惱。分別是什麼?雜念、妄念,太多太多了,像塵沙一樣,所以叫塵沙煩惱。最嚴重的執著,執著叫見思煩惱。執著個什麼?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這就是執著。

  佛在大乘經上教導我們,小乘經也不例外,頭一個教導我們無我。《金剛經》上前半部,講真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換句話說,我、人、眾生、壽者全是假的,別執著。這個相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真有,相是幻相,不是真實的。怎麼虛幻?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相你能夠控制它嗎?你能夠得到它嗎?不能控制,也得不到。於是就知道,你想得到它、想控制它,那是錯誤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所感的境界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自己造的,真的叫自作自受。你有這個念頭,有控制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就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這麼來的。

  如果我們真的明白了,相,假相,事有理無;實在講事也沒有,是真沒有,完全是我們看錯了、想錯了。自己給自己添上這些麻煩,根本的原因就是起心動念。眼在色當中起心動念,色,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物質現象,叫做色,肉眼能看得見的統統叫色,意思非常廣。音聲,耳朵能聽的叫聲。眼在色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耳在音聲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叫凡夫。凡夫是怎麼回事情?墮落在六道輪迴裡面。必須要知道,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是一場惡夢,什麼時候你放下了,清醒過來,六道輪迴不見了,沒有了。你說是真的還是假的?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很好,他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夢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六道輪迴,醒過來,「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是一場夢,痕跡都找不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醒過來,把大師這兩句話,《證道歌》上這兩句話念一遍,「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遍數念多了念久了,豁然一下覺悟到,我現前這個境界是夢。怎麼是夢?閉了眼睛全沒有了,色沒有了,色相沒有了,閉起耳朵的時候,音聲沒有了。它怎麼不是夢?真是一場夢。為什麼不覺悟?真相實在講就在眼前,沒有隱蔽。佛菩薩、阿羅漢能覺察,換句話說,他們在夢中醒過來了,知道自己是在作夢。我們在夢中迷於夢境,不知道是在夢中,把這些事情都當作是真的,虧就吃大了。當真就造業,造業就受報,六道的報都是苦,三惡道苦,三善道也苦。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六道裡頭的人三苦八苦,無色界的人有行苦,色界天人有壞苦,欲界天人有苦苦,苦苦就是八苦,八苦交煎,欲界天是免不了的。凡夫墮落在這裡頭,不知道苦,沒有出離苦的念頭,這就是迷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這叫做縛。好比一條一條的繩子把你捆綁得很緊,你絲毫自由都沒有,動彈不得。就是這三種煩惱,三根繩子把你捆綁住了,無明煩惱是一條,塵沙煩惱是第二條,見思煩惱是第三條,你只能夠在這裡打妄想,搞六道輪迴。佛家修行叫解脫,解是什麼?把這個繩索解開。解一定先從外而到內,先解除見思煩惱,脫離六道輪迴,脫是脫離,離苦了;再解開塵沙、無明,你脫離十法界,這才叫真正成就,恢復自由。恢復自由就是生到實報莊嚴土,娑婆世界裡面的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修八萬四千法門,修無量法門,將來到哪裡去?到華藏世界。難,真難!我們真的不知道事實真相。

  真正知道事實真相,就曉得三種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三種煩惱在哪裡,你拿出來給我看看?找不到,找不到就不是真的。既然知道不是真的,心裡面這個疙瘩就放下,放下就脫了,苦就離開了,不但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全是假的,所以煩惱假的,沒這回事情,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統統知道根本就沒有這樁事情,哪有縛?哪有脫?沒有。這個時候還需要修什麼行?有修行你就又生病了,又被修行這個繩子給你綁起來,又錯了。所以無修無證,修證是在六道裡頭講的,十法界講的,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哪來的什麼修證?沒有了,那是真正解脫。

  所以,證得三德密藏,這個三德是真的,法身、般若、解脫。法身是什麼?這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身,這叫法身。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一切法,就好像我們現在身體上的細胞一樣,一個一個細胞。細胞有新陳代謝,諸法也有新陳代謝,很相似。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斷得乾乾淨淨,這叫什麼?這叫佛陀,這叫明心見性,這叫回歸本際,這叫大般涅槃。在哪裡?就在現前,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還要不要搞這些分別執著?全錯了,想都不能想,哪還有什麼造作?

  菩薩、佛應化在十法界裡頭,應化在六道輪迴裡頭,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應化在這個地球上,住世八十年,這世間壽命八十年,他有沒有縛、有沒有脫?沒有,真的沒有。他在舞台上表演的有縛有脫,這是特別表演給六道眾生看的,告訴六道眾生要怎樣解除煩惱,怎樣脫離輪迴,他做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要看明白、看懂了,向他學習,照他這個模式來做,我們也能夠解除煩惱,也能夠脫離輪迴、脫離生死。不是真的,他在舞台上表演。我們把表演當作真的,所以永遠離不開煩惱,永遠離不開輪迴,這真苦!

  下面這兩句,是世間人把無明煩惱看作是縛,這舉了一個例子,除無明煩惱之外,有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大類。斷惑顯真,這是解脫。你看,斷見思煩惱,惑是迷惑,迷惑就生煩惱,不覺。能夠把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宇宙的真相現出曙光,太陽還沒升起來,天亮了。這就好比是阿羅漢,三大類的煩惱,第一個斷了。繼續努力,迴小向大,把自己提升,再斷分別、再斷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了,就是中午,太陽在頂天,究竟圓滿,光明遍照,圓滿的回歸自性。這是世間人,佛隨世間人的想法、隨世間人的看法而說法,說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證,有阿羅漢、菩薩、佛這些果位可證,這世間人懂。

  「而未知無明與法性,本為一體」,這個道理深,一般人不懂,無明跟法性是一不是二,只是迷悟不同。凡夫成佛了,凡夫跟佛是一不是二,並不是成了佛換一個身體,不是的,是一體。但是凡夫的身體跟佛菩薩的身體真的不一樣,這個真的不一樣是凡夫知見,什麼時候看出完全是一樣,那是佛知佛見。這怎麼回事情?凡夫無明沒斷,看不到真相,其實真妄是一不是二。不起心不動念,看出來了,原來是一樣的,起心動念就不一樣了。這就說明佛法修的是什麼?怎麼個修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不一樣,門道不相同,可是修的是一樁事情;不管用什麼方法,不管用什麼門道,統統是修定,禪定。依戒得定,那個戒是無量無邊,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戒,無量法門也是戒,全都是修的定。所以佛才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統統修定,修定的方法不一樣,修定的門道不一樣,全是修定。我們現在用什麼?持名念佛修定,這是佛法;如果持名念佛不是修定,這就不是佛法,你完全搞錯了。

  念佛人修什麼?經題上講得很清楚,修清淨心、修平等心。清淨心是小乘的定,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小乘的定,平等心是大乘菩薩所證得的;換句話說,清淨是小乘的心,他沒有染污,所以他沒有輪迴,輪迴不見了。輪迴是染污,三惡道是染污,三善道也是染污,善惡統統都要放下,才能脫離六道輪迴。四聖法界他沒有染污,他有分別,把分別放下,這是菩薩的定,比阿羅漢高。因定開慧,智慧開了就是覺,那是如來的大定。這三種禪定的層次,經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佛是佛法,沒有違背戒定慧,念佛決定證得清淨平等覺,這就完全正確,你學佛的方向對了,目標對了,你沒有走錯路,你會有成就。

  淨宗是把這條路當中設了個中途站,那就是極樂世界,我們第一步到這個站,第二步就成就了。好像我們外出旅行,我們乘火車,第一步先到火車站,極樂世界就是火車站,就是飛機場,你到那裡去。到那裡去乘坐阿彌陀佛的大乘,就成佛了,就達到目的地。我們把淨宗跟通途的無量法門認識清楚,我們走捷徑,那走阿彌陀佛這個路子。不走阿彌陀佛路子能不能成就?能,理上講決定能,還是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原理是決定不能違背的。所以放下就是。很難放下,是真的,真正放不下,走阿彌陀佛的路子就對了。

  下面把煩惱跟菩提用比喻來顯示,法性好比是水,無明好比是冰,「現相雖殊,究其本體,則無明之冰舉體是法性之水」。這個比喻很有味道,水是真心,煩惱是妄心,雖然是妄心,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就是一個在覺,一個在迷。水溫度高,零度以上它現出來是水,零度以下它結冰。溫度差別不一樣,體是一個,所以無明跟法性是一不是二。斷無明不是真的把它斷掉,是把它加溫,冰就融化成水,是這個意思。無明真的不要了,那法性也沒有了,就變成外道,外道還在六道輪迴,迷了。

  《玄義》裡面說,《法華經玄義》,「謂無明與法性,如冰是水,如水是冰。因冰水一如,故無縛脫」。這是佛眼睛裡看的,看到真相。你在無間地獄,跟你在實報莊嚴土,佛菩薩看到是一,不二。可是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是迷了,你感覺得在極樂世界是樂,在地獄是苦,你有很明顯的感覺,那是什麼?那是你虛妄的執著。你本來沒有苦,你以為你很苦,苦不苦?真苦。苦從哪裡來的?妄念來的。你要覺得妄念是假的,這個東西不是真的,妄念不起,苦樂二邊都沒有,那叫真樂。有樂的感受是錯誤的,是妄念,跟有苦的感受是一樣的境界,平等的。二邊都沒有了,這叫中道,這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沒有起心動念這叫真樂,這是真性現前。像水一樣沒有染污、沒有動搖,它是清淨平等的,它起作用,照見,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表這個意思。但是比喻總是比喻,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到好處,只能比喻到彷彿。水這個比喻,照,它見了;沒照的?沒有照的我們的真心也見,照不照它統見。水照才見,不照就不能見。所以,沒有辦法比到恰到好處,這個做不到,讓我們在這個地方去覺悟。

  下面再說「無諸分別」,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的。我們現在最大的麻煩,見色聞聲立刻就分別,隨著分別馬上就執著。這個事情很麻煩,這就是煩惱、習氣。真正用功、真正用心,要學見色不分別,聞聲也不分別。不分別就不起煩惱,分別就起煩惱,這煩惱不嚴重。分別上再加上執著,這個煩惱就嚴重了,嚴重到什麼程度?結果,果就是六道輪迴,果就是人、天、修羅,下面是地獄、畜生、餓鬼,這是果報。果報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為什麼會執著?分別來的。所以真正修行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不分別、不執著,真功夫。為什麼?假的,你分別它幹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沒有分別的必要。不但佛菩薩不分別,阿羅漢也不分別,所以阿羅漢不執著。

  念老在此地給我們解釋,無諸分別意思就是不二,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如」。如什麼意思?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前面我們說的,古德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器之體,器是體之相,有體有相。體如其相,相如其體,所以無諸分別。無論什麼現相,遍法界虛空界,體是什麼?全是自性,大乘經上常常講的法性,法是萬法,性是永恆不變的體,本體,它不生不滅,永恆不變。性相一如,性是如,相也是如,所以如如,如如兩個字從這來的,「諸法皆如,故云如如」。如如這兩個字把一切法講盡了,連它的本體、現相、作用全部包括在其中,一個字,如如就說盡了。

  「諸法皆如」,這四個字非常重要,這四個字佛知佛見。所以真正修行人,真正念佛人,想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一定要懂得諸法皆如。於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見面就一句話,阿彌陀佛。這也就是,意思就是說,一切法統統是阿彌陀佛變現的,阿彌陀佛是本體。阿彌陀佛能現一切法,一切法就是阿彌陀佛,對待一切法平等看待,統統看到的是阿彌陀佛。你說你能不見阿彌陀佛嗎?你能不生極樂世界嗎?不可能。為什麼?你的心、你的念頭已經回歸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從你這個一念生的,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好!這真正不可思議,這真念佛人。

  下面引用《大乘義章》裡的話,「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彼此是誰?我與阿彌陀佛,彌陀如,我亦如;再推展,一切萬法,彌陀如,一切萬法皆如,我亦如。「如非虛妄,故復經中亦名真如」。「彼此皆如,自然無諸分別」,這是什麼?法性,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就如金跟器一樣,器器皆金。這是什麼?這是事實真相,《般若經》裡面常說的諸法實相。實相是真是如,還有什麼分別?分別心斷掉了,這個人就叫做明心見性,他沒有障礙。心現在哪裡?你眼睛見到的全是,耳朵聽到的全是,身體接觸到的全是,聞到的、嘗到的、想到的沒有一法不是,你還分別什麼?分別就錯了,不分別是佛,一分別就是凡夫。一念之間,凡夫跟佛就在這一念,無諸分別,凡夫成佛了;有諸分別,佛掉下來變成凡夫。這個話對誰說的?對我們自己說的,一點都不錯。

  念老引的經論很多。「又《文殊般若經》」,這個經上說:「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菩提。」你相不相信?佛說的,一切法統統是佛法。大乘教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你找一法,找出來不是佛法,你找出來我看看,找不到。為什麼?一切法的體性是法性,那就是佛法。如果你迷了,哪一法是佛法?迷了一切皆非,覺了一切皆是。對佛這些說法,聽了不驚不怖,驚怖是什麼?驚怖是起心動念,不驚不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不懷疑。佛說,這個修行人很快他就會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佛所證的,也就是說,這個修行人距離成佛很接近了、很快了。為什麼?他已經漸漸契入如如的境界。

  這樣的大乘經要常常聽,要常常去讀誦,為什麼?修行人要接受這個薰習,一遍一遍的薰習,到最後真的開悟了,不知不覺自然入這個境界。我們用的方法就是一句佛號,念念不忘這句佛號,其他的全可以放下。放下不是不管,放下就不迷惑,放下就真心現前,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樣的場所,別人問你,你能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方法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不肖,為什麼?與這個都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與起心動念有關係,與分別執著有關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叫根本智,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是究竟圓滿,人人皆有,平等的。只要你肯放下,不要再去計較,不要再去起心動念,你很快就成佛。

  很快成佛比較上困難,但是我可以說一句,你很快智慧就現前。別人問你,你沒有學過,不知道的,你居然能回答得出來,而且還答得很巧妙,讓你自己都感覺得意外。什麼原因?是你的本能現前。為什麼?你用真心,你不是用妄心,妄心裡面有你的知識,你學來的,有你的經驗,學來的;真心裡頭不是學來的,沒學過,自然就通達,自然就明瞭。一定要曉得,煩惱跟菩提是一不是二,我有多少煩惱就是有多少智慧,我不用妄心用真心,煩惱統統變成智慧,因為煩惱跟智慧是一體。心清淨平等就生智慧,不清淨、不平等就生煩惱,這麼回事情。真相搞清楚、搞明白。

  又《大寶積經》裡面說,「乃至諸法本性與佛性等」,等是平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為什麼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的法性,跟一切諸佛的佛性是一個性,一性無二性,所以從性上講平等。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那個性,與諸佛如來所證得的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你見到性就見到一切萬法,見與不見全見了。譬如說你認識了黃金,所有黃金製作的器皿你統統認識了,為什麼?一看,這真金,不管它是什麼樣子,見過沒見過,一看就明白,真金,決定沒有看錯。

  大乘經不能不聽,大乘的薰習不能中斷,天天都要接受薰習。有些同學很不錯,能夠一天保持十個小時的薰習,他要十年不中斷,有可能開悟。根性利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根性差一點的,不能徹悟,也能大悟,大悟對於一切法沒有全通,但是大部分都通。薰習、薰陶力量很大,特別是對法性的薰陶。法性是清淨的,法性是平等的,法性是覺而不迷的。所以於一切法當中不驚不怖。你看不驚不怖,你不動,不懷疑,不懷疑是智慧,不動,先讓他平等不動,他就生智慧,妙絕了!

  見性的人,能大師會下有比丘、有比丘尼,那就說明,修定開智慧不分男女、有老有少,少有十幾歲的,老有五、六十歲的,不限於年齡。如何能達到這個境界?最重要的真誠,要用真誠心,恭敬,堅定的信願,不懷疑、不退轉,堅持到底。無論是什麼法門統統是修禪定,或者我們換句話說,我們用我們的術語,修清淨心、平等心,這就是禪定。清淨心是二乘的禪定,平等心是大乘的禪定,二乘禪定生小智慧,小智慧就是不能見性,大乘的禪定生大智慧,能明心見性,差別在此地。可是你得到定的順序,一定是先得到小定,就是先得到清淨心,然後再得到平等心,這是一定的,這才是真正見到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諦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亦無分別矣」,無分別就證得了。為什麼?不再分別。

  末後一句「遠離顛倒」,顛倒是錯亂,再不會錯,正知正見。「如上所說,萬法本際,皆契實相,故無顛倒」,這是解釋《大寶積經》裡頭所說的意思。什麼是顛倒?鳩摩羅什大師註《維摩經》,《淨名經》就是《維摩詰經》,這裡頭說:「有無見反於法相,名為顛倒。」什麼叫有無見反於法相?念老下頭給我們解釋,「蓋謂有見與無見,各有所執」,你看,問題就是執著,有所執就違背了「諸法平等之相」。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這叫顛倒。「無相無為及以下遠離顛倒共四句」,顯示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所說的全是正法,顛倒就不是正法。這下面的四句,「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由此可知,極樂世界這些菩薩,他們都達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境界。所以他們所證得的、所說的,以及教化眾生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下面這一段「妙用自在」,這就是樂。極樂從哪裡來的?妙用自在就極樂了。這裡頭分兩小段,第一個小段「受用自在」,那是什麼?享受。我們這個世間,我見過不少富貴人,不自在。富,擁有億萬財富,他自不自在?每天不吃安眠藥就不能睡覺,這就是什麼?這就不自在。財產是多,太多了,心裡放不下,起心動念無量的煩惱,患得患失。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他有所取,凡夫那個無字改成個有字,皆有攝取,他就不自在了。極樂菩薩妙就妙在這裡,他無攝取,我們常說的,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分配的念頭,得大自在。他這三種念頭叫他日夜身心不安,為什麼?他要佔有。他能佔有得了嗎?佔有不了,到最後連這個身體也不能佔有,身體死亡了,還有什麼他能佔有的?他不知道。他想控制,也是得不到,現前能佔有、能控制是個緣分,這個緣分決定不是你能掌握到的,是假的。佛在經上說得好,緣聚則現,緣散則滅,一切法是生滅法,都在緣分上,緣是不定的,一定要認識清楚。

  【於所受用。皆無攝取。】

  這兩句話牢牢記住,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大錯特錯!賢首國師在《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篇論文上,全篇論文分六段,第四段給我們講四德,菩薩四德。第一個德,隨緣妙用,『於所受用』就是隨緣,『皆無攝取』就是妙用。我們把它說白,大家好懂,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妙!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也沒有分別的念頭,什麼妄念都沒有。有若無,心清淨,心平等了,清淨平等心妙用。日常生活、工作、對待一切人事物都不放在心上,用清淨平等心來應付,就叫妙用。妙用就是無所攝取,沒有一法攝取,連佛法也不攝取。淨宗是特別法門,讓我們攝取的只是極樂世界,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除這一念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

  念老下面這個註解很重要,畢竟這個話是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不希求想,表彼土菩薩平等遊於十方佛剎,於所受用,皆不著取」。極樂世界菩薩經常,可以說不斷的分身,他們有這個本事,同時遊覽十方佛剎。他有本事分身,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能現無量無邊的分身,每一個佛剎都有他。他到那裡去幹什麼?去拜佛、去供養,拜佛供養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也就是極樂菩薩平常的事業就是福慧雙修,無量無邊無盡的福慧他能夠一時圓滿。我們這個世界修福修慧很難,極樂世界成就福慧很容易,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可能不發心求生淨土。這個地方太好了,肯定會把這個世間萬緣統統放下,為什麼?不值得留戀。我決定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依阿彌陀佛為老師,向他老人家學習,做彌陀弟子,一生圓滿證得佛果。這個果報跟阿彌陀佛平等,跟阿彌陀佛一如。

  底下這一段「遊剎自在」,舉這一個自在,就顯示他真自在,真正得到解脫了。我們今天沒有辦法離開地球,我們的生活空間拘束在地球這個範圍。但是到全世界遊覽不自在,出遠門要受飛機班次的限制。我們自己沒有專機,有專機就自在了;沒有專機,要跟大家一起同行,就不自在,不能夠想到哪裡就到哪裡。還有各別的國家還要簽證,也不自在。極樂世界菩薩到一切諸佛剎土裡不需要簽證,不需要交通工具,他們有神通,想到哪裡,身體就在哪裡出現,你說多自在!我們看下面經文:

  【遍遊佛剎。】

  著重在這個『遍』字,遍是普遍,一個都不漏,他們去遊覽諸佛的剎土。怎麼樣?

  【無愛無厭。】

  他們在修行、在真幹、在鍛鍊,殊勝美好的境界沒有貪愛,看到諸佛剎土裡面有地獄、餓鬼、畜生,他不討厭,練這個功夫。練什麼?練清淨平等心。有貪愛、有厭煩都是染污,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無愛無厭』。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功夫,就是定功,我們的清淨平等覺沒有受到干擾,沒有受到影響,這真功夫,這是真成就。無愛無厭。

  【亦無希求不希求想。】

  『希求』就是我們常說的佔有,我想得到,沒這個念頭,我要控制,也沒這個念頭。

  【亦無彼我違怨之想。】

  這更深一步,知道什麼?知道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好像一個人真正覺察到我整個身體是什麼?六十兆的細胞組成的,每個細胞都是我,我的細胞。知道是一體,沒有對這個細胞討厭,對那個細胞歡喜,不會。細胞組成這個人身,組成各種不同的器官,每個器官有不同的作用,合成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裡頭多麼複雜,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相同,無二無別。所以要認識這麼多細胞每一天新陳代謝,就是每天有新的細胞長成,有舊的細胞消失了。新陳代謝,每天七千億,單位是億,七千億個新陳代謝的細胞。像念頭一樣,前念滅後念生,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沒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十幾年,我到他實驗室去參觀,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他做了十幾年,也做了十幾萬次,他說每一個畫面,水結晶的畫面,從來沒有兩個是相同的,他問我什麼緣故?我告訴他,畫面的結晶是念頭,人一生不可能有兩個念頭是相同的,所以從結晶上反映看出來。同樣是一個人來做實驗,同樣是一個愛心,愛心裡頭有輕重差別不一樣,不會是前一秒跟後一秒那個愛心是平等的,不可能。我說這個你相不相信?他相信。所以不可能有兩個一樣的畫面,極其微細的地方我們自己覺察不到,放大了就知道。小宇宙是我們身上,身體,小宇宙,大宇宙是外面的世界,小宇宙有時候覺察不到,放到外面大世界裡頭,遇到了,我們這個地球沒出事情,別的星球出事情了。所以統統都是念頭產生的,不可能兩個念頭相同。到什麼時候相同?沒有念頭就相同了。所以佛佛道同,為什麼?佛沒有念頭,沒有念頭跟沒有念頭就完全相同,那沒有話說。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遊於淨國」,這些菩薩們到哪裡去?都是到一切諸佛報土裡頭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見佛的報身。不會到同居土,不會到方便土,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不到那裡去。為什麼?他去參學一定是參學比他高的。一個大學生到外面學習,一定進入別的大學,不會跑去中學、小學,他不會到那裡去,這個道理我們能了解。一切諸佛報土叫淨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叫華藏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差不多。在這個裡面「亦無愛樂」,沒有貪愛、沒有歡喜,這個樂不念樂,念要,樂是愛好、喜歡,不生這個煩惱。這是於淨土。「於諸穢土,亦不厭棄」,穢土是什麼?地獄、餓鬼、畜生,也不討厭。知道六道裡面的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感得的報土,如幻如化,不是真實的。所以,以平等心看待,以清淨心看待。『亦無希求不希求想』,沒有起心動念,這句話,不起心、不動念。

  下面的註解,念老引用《金剛三昧經》上說的,「入道多途,要不出二種」,一種是理入,一種是行入。入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外乎兩大類,這個種是種類,不外乎兩大類。一種從理入的,覺悟了,明白了;一種從行入的,行,出國訪問是行,遍遊佛剎這是行,是從觀光、考察、旅遊的時候豁然大悟,不外乎這兩種。「行入則有四者,其中第三」,從行入的,「為無所求行」。行是修行,行是行為,修是修正。行為,身體的造作是身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身口意三業行為。這三業行為當中產生錯誤,把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做錯了,身的行為;說錯了,口的行為;想錯了,意的行為,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修行有四種,這參考資料裡頭有沒有?有,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理入、行入」,參考資料第二十三頁,先說這兩種入。「出金剛三昧經」,《金剛三昧經》裡頭說的。第一個「理入:謂眾生深信本有真性,不一不異,不有不無,無己無他,凡聖不二,寂靜無為,無有分別」。這段文字最關鍵的是第一句深信,深信,一絲毫都不懷疑,你從理入能入得進去。現在人麻煩在哪裡?他用妄心,他不用真心,沒有真誠心,沒有恭敬心,佛菩薩來教他,他也聽不進去,他也不會理解。有一等人說,我學佛,聽經、念佛,在用功的時候我用真心,待人接物我用妄心。這是假的,不是真的。要知道佛法裡頭所說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決定不可能我對佛菩薩用真心,我對別人用妄心,不可能的,全是假的,那個真也是假的。為什麼?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心;你起心動念了,你分別執著了,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理入這一門就沒指望。

  所以一定要曉得,別人以妄心對我,我要用真心對他,為什麼?我要理入。在娑婆世界社會上虧可吃大了,但是往生極樂世界便宜可佔大了。你想想,你佔的便宜是大過這個虛妄,你到底選擇哪一樣?我選擇的是用真誠,一生對人對事完全用真誠,不管他怎麼騙我、欺我,甚至於障礙我、傷害我、陷害我,都不計較,都若無其事,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個人是佛,那個人是好人。別人說那個人怎麼不好,一時迷惑,一時糊塗,過會兒就好了。好像人喝酒,酒醉了發酒瘋,那是好人,過一會他就好了,不要去計較。心裡頭不要有一個惡人,心裡面一切眾生全是佛,這就對了。

  所以這裡講的這幾句話重要,如何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叫真修行。要相信本有真性、本有真心,相信中國老祖宗所說的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我要把我的本善、把我的本性要用在日常生活上,這就對了。別人用不用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於我不相干,我要用真誠待人接物。這些都是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的,章嘉大師教我,李老師教我,一定要相信,用真心決定不吃虧。好處?好處都在後面,它有感應,真與真相感,妄與妄相感,真與佛菩薩感應,妄與妖魔鬼怪感應。不一樣,要放心、要大膽去做。對佛要相信,我依照佛經上做,縱然捨了身命我也不懷疑,我也不改變、不退轉,我一定要做到底。愈做你就愈有信心,為什麼?感應不可思議,愈做你愈歡喜。

  所以相信真性不一不異,相上不是一樣,性上沒有兩樣;事上不一樣,理上是一樣的。不有不無,所有虛空法界,包括一切諸佛剎土,不能執著有,也不可以執著無。知道真相,真相是生滅相,生滅相就是不有,但是前念滅後念生,你看到這是極其短暫的畫面現象,它不是無。所以,不可以執著有,也不可以執著無。無己無他,己是自己,自己身心不可得。現在我們對這個概念比較具體,這個身心存在這個世間,每秒鐘生滅一千六百兆次。前念滅後念生,這種微細的念頭頻率這麼高,自己完全不知道。大乘經上佛說得好,誰知道?八地以上,難得,八地以上的菩薩知道。我們就能想到,八地菩薩有多少?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佛是妙覺,這五個位次上,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將來修到八地,也見到了,證明佛不是妄語,佛確實符合現代所說的科學精神。佛不是說,我說了你們就相信,那是騙人的。佛說了之後,要求你去證得,你就真相信了。證得要修,修沒有別的,就是放下煩惱習氣,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叫修行,這個入就是修。

  不要執著有我,也不要執著有他,這是什麼?《金剛經》上的破四相,無我相就是無己,無人相就是無他,他還包括人、事、物,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都是在無他裡頭。四相破了,四相破了證阿羅漢果。《金剛經》後半部意思深,前半部是破相,後半部是破見。見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你看,破四相證阿羅漢,破四見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裡面,高級的法身菩薩,就是八地以上,他們能夠見到的跟如來在果地上差不多,佛所見到,他們全見到了。見到什麼?真的無自無他。用《金剛經》上破四相、破四見來解釋這一句,「無己無他,凡聖不二,寂靜無為」。清淨寂滅,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就是無為,在什麼地方看到?看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遍遊佛剎,這是法身菩薩,遍遊佛剎幹什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幹這個事情。寂靜無為,無有分別,「因此深信能入於理,是名理入」。

  這是大乘教常講的上上根人,他憑這個理,他就入境界,入就是證果,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如果根性不利的,不是真正上上根人,上根以下的,行入。他必須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裡頭去練,練什麼?練不著相。真正不執著就入境界,真功夫,這不是假的。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