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當生者 皆悉究竟無上菩提 (共一集) 2013/8/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417集) 檔名:29-380-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七百一十七頁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又《唐譯》曰: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這是《唐譯》的經文,若當生者,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這不是指已經在那邊的,當生的、現前去的人,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現在並沒有證得,現在是我們這種狀況,往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可以承當得經上所說的話,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這是什麼地位?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要知道,這在等覺之上。等覺還有上,只能稱正等正覺,不能稱無上,梵語三藐三菩提。這個稱呼是實報土初住菩薩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稱正等正覺。只有妙覺,華嚴妙覺的果位才能加個無上,他上去沒有了,他是最高的。這個經文語氣是多麼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當生就是指我們現前這些人,發願求生淨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已生的,已經往生的。這現前當生的。
這個涅槃就是常寂光淨土,也就是我們常說,終於回歸常寂光了。常寂光是自性,回歸自性。我們迷是從一念不覺迷了自性,愈迷愈深,搞成六道輪迴,墮到輪迴裡去,出不去,無數劫的時間在輪迴裡頭打轉,冷靜思惟,苦不堪言。輪迴是一場空,十法界也是一場空,十法界裡面樂多苦少,六道裡面苦多樂少,人天得一點樂,三途無樂可言,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六道裡面的事實真相,實在說,色界以上的難知,它太高了,欲界天以下的並不難知,稍稍有一點定功與它就有感應。感應最多的、最近的是鬼道。地獄道,《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不是菩薩,不是造作地獄罪的,地獄在你面前你見不到,不是一個空間維次。鬼道的空間頻率跟人相差不多,所以見到的人就很多。
六道輪迴是古婆羅門說出來的,婆羅門怎麼知道?婆羅門修禪定,四禪八定是他們主修的課程。這個修學課程釋迦牟尼佛完全接受了,在十二年阿含教裡面普遍的使用,佛讓大家學四禪八定。同樣的境界,佛在裡面教大家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學佛的人懂得修清淨心。離一切相,對於禪定當中的境界也不貪戀,統統要放下,那是你修行過程當中必定經歷的道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記住這個原則。所以順境不貪,逆境沒有怨恨,這就是修行。
大乘教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什麼?方東美先生早年將這部經介紹給我,告訴我,這部經是整個佛法概論。他老人家是學哲學的,佛經哲學概論,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教都不出這個範圍。這部經是佛法的總綱,一切經都是從這部經某一部分提出來細說,它是綱領,把它看作佛學概論。他說這是世界上哲學書裡面首屈一指,編得太好,有圓滿的理論,有精妙的方法,還帶表演,做出來給你看,五十三參就是表演。他說這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世間書有理論、有方法,但是沒有想到表演,做出來給你看。
於是我們就恍然大悟,真正修行怎麼個修法?你看善財參學你就能夠悟出來。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的是誰?代表是整個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用五十三個佛菩薩來做樣子,演出來。這裡面有順境、有逆境。善財的參訪,搞清楚、搞明白了,最後戀德禮辭,戀德是感恩,感善知識的恩,他幫助提升了。他參訪初住,就是初住菩薩,參訪二住,就是二住菩薩,一直到等覺,這大乘圓教四十一個階級。五十三參裡頭,除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外,等覺菩薩好像十一個,十一個人代表等覺。我們看清楚了,總的原則就是不放在心上,佛的話說,就是不著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不著色相。看得清楚嗎?看得比什麼人都清楚、都明白。為什麼?你沒有著相。著相的人看不明白。他怎麼?他著了色相,在這裡面生貪瞋痴慢,合自己意思的就生貪戀,不合意思的就生怨恨。那叫什麼?那叫造業。凡夫六根接觸六塵造業。佛菩薩呢?六根接觸六塵在修行。修什麼?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從哪裡來的?見色不執著色相,聞聲不執著聲相。不但不執著,對這個境界裡頭,到不起心、不動念,真正解脫了,煩惱習氣解除了,兩種生死脫離了。六道裡頭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六道以上,四聖法界沒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兩種都解脫了,生實報莊嚴土。不經歷不算數的,經歷是事來考驗你,你是真的還是假的。最後的考驗是密教。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密是大乘的研究所、博士班。最後考試,它是修清淨心的。
在中國十個宗派裡頭,修清淨心的兩個,淨土宗跟密宗。淨土宗的清淨是遠離染污得清淨,密宗的清淨是不離染污得清淨,所以它的清淨比淨土宗要高,它是經過考試、考驗的,淨土宗沒有。淨土宗有在什麼時候?到極樂世界。第一步,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染污遠離,決定不能放在心上,身心清淨生淨土。到淨土之後要不要考驗?要。什麼時候?上求下化。經上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的狀況,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進入阿彌陀佛講堂,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學。阿彌陀佛有能力讓你感覺到佛是教我一個人,佛說法是為我一個人講的,我喜歡哪個法門,聽的,佛就是講的這個法門。一音演說,隨類得解,這是佛陀不思議境界,一直到大徹大悟。所以,換句話說,我們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是凡夫,煩惱一品沒斷;我們離開講堂呢?離開講堂成佛了,沒有證得妙覺不離開講堂的。極樂世界的身是法性身,環境是法性土,法性是不生不滅的,法性是不思議境界。所以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日夜,不需要日月照明,沒有夜晚,也沒有年月日時,沒有這種分別執著。這個現象全是分別執著。
在講堂聽經還有本事,每一個往生的人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差不多,起這麼大的作用,就是時時刻刻能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化身。化身到哪裡?到十方諸佛剎土,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聞法,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所以到極樂世界很快福慧就圓滿,因為你同時見阿彌陀佛,同時見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一個都不漏,你全親近到了。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有無量眾生,是那一尊佛教化的,如果這些眾生跟你有緣,你也會化身去幫助他,以應化身幫助那些眾生。極樂世界的微妙殊勝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善說法者也無法說得清楚,這些咱們套經上一句話「唯證方知」,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知道了。
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對這個世間真的沒有貪戀。沒有貪戀以後怎麼樣?真正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其他的事情全放下了。任何一個頭腦清楚的人,明白人,決定是這個想法,他有個比較。我們總想找一個生活環境能夠理想,我們在這裡面沒有苦,只有樂受。為什麼到世界各地方去觀察,考慮去移民,為什麼?如果把十方諸佛剎土統統考察清楚,極樂世界最好,而且很容易去,我們真有把握去。其他諸佛剎土好,我們未必能去得了,那個移民的條件很多,我們不能配合它。極樂世界只有最簡單的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念佛,你就能往生。所以這個法門,古大德所謂「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所以這部經、這個註解要細講、要多講,大家能夠多聽,慢慢你對極樂世界熟悉了,你就喜歡這個地方,不會再想其他的,一心一意到極樂。到極樂世界,等於到一切諸佛剎土,你要明白這樁事情。到其他諸佛剎土,你只去一尊佛土,不一定你能夠到別的佛國土去。唯獨極樂世界不一樣,生到這個地方等於生一切諸佛剎土,真正是滿足眾生的大願,怎麼能不去!對這個世間還有什麼貪戀的?要捨得乾乾淨淨,捨得非常痛快,捨得歡喜。
下面問,「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這下面有註解,「蓋謂當生極樂者皆悉建立往生之正因,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必然一生補佛,故曰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彼因,我們這一品是講極果,第二十五品要給我們講「往生正因」,第二十四「三輩往生」,第二十三「十方佛讚」。二十四「三輩往生」,二十五「往生正因」,經文裡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往生的正因。
下面,「又唐善導大師深入經藏,明正定聚益」,就是他知道正定聚的利益,「通此彼二土」,不只是利益一方,得到究竟圓滿的利益。「謂彌陀入正定聚大願之益」,這個大願是四十八願,「通顯於彼土極樂與此土娑婆」,兩土殊勝的利益。《甄解》裡頭說,「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密是什麼?我們不知道,它不明顯。什麼時候得到?現前已經得到了。如果你對淨宗退心,不想修這個法門,這個密益也就消失了。如果不退心,死心塌地的去修這一門,這個密益始終不退。到什麼時候你曉得?生到極樂世界就知道。這個密益,我們通常講的加持,阿彌陀佛加持你,一切時、一切處。阿彌陀佛在哪裡?跟你是一體,你自己不知道。《甄解》是日本淨宗的祖師,他的《無量壽經》註解叫《甄解》,「又曰:若為現生密益者」,現生就是這一生,我們這一生密益,「今家不共義也」。今家是他對善導大師的尊稱,這些人都是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親近善導大師。日本人來留學的,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跟智者大師的學生。所以日本到現在還是的,淨土跟天台宗很興盛。研究經教的人愈來愈少,念佛往生的當然也愈來愈少,真正念佛往生恐怕比不上中國人。中國的淨土弘揚的法師很多,淨宗專弘這個法門,其他宗派也兼著勸人念佛求生淨土。
「可見《甄解》極讚善導大師所說」。他們對於祖師之尊敬超過中國人,我們在日本看他們的寺院,寺院裡面有祖堂,供養祖師的,善導大師的塑像,泥塑的、木雕的,智者大師的塑像,到處都能看到,在中國看不到。我們看到了很受教育、很受感動,日本人能夠不忘老師。他不供初祖,我們中國人多半供初祖,或者是對這個宗派有特殊貢獻的祖師。日本不是的,日本是供養傳道的法師,我這個道是哪個法師教我的,這個人是我的親教師,是我的和尚,世世代代供養他。所以日本的淨土宗是把善導看作第一代祖師,他們自己傳法的就是第二代,這是孝親尊師的表現,所以我們特別受感動。人只要真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沒有不成就的。如果這兩個有缺陷,很難有真正成就。為什麼?這是根,叫根本。孝親是根,尊師是本,像一棵大樹,下頭有根,本就是主幹。從這個地方再生幹,幹再生枝,枝再生條,所以不能沒有根本。
中國人的家族現在沒有了,古時候是大家庭,一個家族就是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在中國地圖上能看到。展開地圖,你看看城市以外,這是張家莊,那是李家莊,那都是從前一家人。一家人口普通大概是三百多人,我還見過,抗戰時候還有,抗戰之後沒有了。交通方便,鄉下這些年輕人都到都市裡面去工作去了,去賺錢,所以家裡面看家的都是老人跟婦女。抗戰之後家都散掉,年輕人都走開了,只有老人看守著老家,老人過世,後繼無人。所以現在地圖上只有張家、李家之名,他們已經不住在那邊。大家庭最重要的,它有祠堂,祖先不能忘記,它有家譜,家庭歷史可以上溯到二、三千年,我老祖宗是誰,一代一代傳下來,記載得很清楚。人能夠念念不忘家、不忘本,他有愛家的心,愛家的心展開來,他就有愛國的心。不知道祖宗的原本,這對家的愛很難生起。家譜是多麼的重要,現在幾個人重視家譜,很少了。再傳到一代、二代傳下去,對家譜就等於廢止,他不把這個當作一回事。今天重視家譜的人還有幾個,不多,這些人多半都流亡在海外,有思鄉之心,有這分感情。一家人再團聚這個也不可能實現,所以將來這個家譜會變成歷史文物,放在博物館裡頭、放在圖書館裡頭,家裡面可能都沒有了。
我們從歷史上知道,家對於國的貢獻太大了。中國在這幾千年當中,這個族群能夠綿延到現在,沒有消失,沒有滅亡,什麼原因?實實在在講就是家的力量,這連外國人都承認。我在前幾年,在澳洲的時候,南昆士蘭大學贈送我一個博士學位,我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典禮完之後校長請我吃飯,陪同我的有幾個教授,當中有學校的教務長。他告訴我,他說二戰之前,歐洲有一批學者研究一個命題,就是世界上有四大古文明,三個都消失了,為什麼中國這個古文明還存在?就這個命題,不少專家在一起研究。最後他們得到的結論,他說這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所產生的結果。我聽了之後就告訴他,我說這個答案非常正確。中國人的愛國心是從愛家來的,一點都不錯,因為家庭它負責教育,育幼;負責養老,所以中國人沒有老年的問題。為什麼?沒有一家不養老的,所謂是落葉歸根。這什麼意思?你在外面工作多年,年老了不能工作,到哪裡去?回老家,叫落葉歸根,回老家養老。老家的祠堂,祠堂是全家人集會的一個地方,所以祠堂建得就很大,裡面容納幾百人、上千人,這麼大的場地。一年只有兩次祭祀,清明、中元祭祖,其他的空在那裡沒用,做什麼?做學校,就是私塾。私塾是家庭子弟學校,建在祠堂裡面,再一個是養老。
祠堂大廳就是老人休閒的地方,這個地方多半像茶館,老人到那邊喝茶、吃點心、聊天。娛樂的方式很多,也經常邀請俗話說戲班子來表演。那時候所表演這些節目全是教育,農村婦女不認識字的很多,她懂道理,懂得做人的道理,從哪來的?從這些戲劇、雜耍、說唱裡頭,從這學來的,很會做人,很會教小孩。所表演的不外乎孝悌忠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懂這些,從小那個根就紮得很穩。他敢不敢做壞事情?不敢,不但不敢做壞事,連動個壞的念頭他都不敢,人真的是教好了。老人退下來,其實不是很老,五、六十就退休了。所以他的經驗很豐富,他也會教小孩,小孩下課,聚集在一塊,講故事給他聽,幾乎都是講自己人生的經驗。小孩十三、四歲,懂事了,對他們來說非常受用。這些老人對小孩都愛護,為什麼?一家人。請老師那是非常非常隆重的一樁大事,為什麼?我家下一代有沒有人才全靠老師。所以對老師的選擇非常慎重,家庭開會要開好幾次。老師請到了,全家人對老師行跪拜禮,三跪九叩首。家裡面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都要給老師行禮,把我家的子弟後代統統付託給你。老師要不認真教,怎麼對得起人家?現在學校哪有這種隆重?老師跟家長密切合作,把小孩教好。所以孝順父母是老師教的,尊師重道是父母教的。
中國古時候這個大家庭制度是有它的缺點,但是它的長處多過缺點。你看,現在兒童教育成問題了,老年養老成問題了,這是人生兩樁大事情。在中國幾千年來不成問題,全解決了。現在家庭沒有了,這問題浮現出來,家庭小孩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你的家後來不會出人才,老年人沒有人照顧,你說多可憐。養老院照顧是有,那是什麼?像旅館裡頭的,他是服務生,他有那個義務,他沒有親情,樣樣給你照顧周到,沒有愛心。這是現前新的社會、新的制度,我們很冷靜去觀察,我們接受這個新的概念,付出的代價非常嚴重。到什麼時候知道?到你退休的時候完全知道,知道來不及了。這一錯再錯,錯到底了。所以為什麼老人院常常有老人自殺,他活得沒有意義,在他想死比生好,活著不如死亡,他選擇死亡,這是人最悲慘的地步。我們今天都碰上了,無可奈何,不能不接受現實。
像我們年老,還能夠享受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的享受在今天是最高的待遇。我們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就是講經教學。一天不講經教學,我們就對不住這一天,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天就值得慚愧,我接受大眾這一天的供養,我有什麼回饋給大家?佛陀接受人們的供養,他以講經教學回報。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圓寂那一天還講經說法,最後一部經是一日一夜講的,《大涅槃經》。一天都不肯空過,這個精神我們要把它繼承下來。別人怎樣對我,我要想到我應該如何報答。所以一切供養,一定要知道,適可而止,不能有貪心。如果生活在煩惱當中,依舊搞六道輪迴,對不起佛陀,對不起正法,我們沒有在佛法裡面做一個好榜樣。不能往生,你又不能證果,依舊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就很可怕。古人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說明佛門裡面供養好,大家是以尊重心、愛心、恭敬心來供養你,你要不成道,他得不到福報,他是來種福的,他得不到福報,也沒有白供養,來生要還債。欠多少人的債,這個債怎麼還法,愈想就愈可怕,想到可怕,自己就愈精進、就愈努力。
我們今天摸到一條無比殊勝究竟方便的法門,這個法門我們決定可以成就,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們能往生淨土,供養的人統統得福,這是真正福田,無上的福田。供養多餘的,要把它用來建立正法。在過去是建立道場,接待出家的大眾,過去出家人多,現在出家人少。印光大師一生,十方大眾的供養,他老人家只做一樁事情,印經布施。蘇州的弘化社是個印刷廠,他們自己,這個時候用鉛字排版,老和尚一生做這個事業,替眾生修福。資金是大家供養他的,他把這個做為印經的資本。印出來的經書他分為三個等級,對於無力購買的、喜歡讀經的,對這種人是完全免費供養,贈送;有能力購買的,是照成本流通;經濟能力差的,還過得去的,打對折,半價流通。用這個方式,做得非常成功。這就是老和尚認定流通經典比建道場還重要,重視佛教的教育,文化事業。老和尚為我們做這個表法,我們一生學老和尚。到今天這個時代,學習經教的人真的少了,經書流通,因為現在科學技術的發達,印書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一般人家裡都供養一部《大藏經》,這在過去佛門弟子作夢都不敢想的。民國初年,我們安徽一個省,寺廟不少,《大藏經》多少?只有一套半,有一套完整的,還有半套是殘缺不齊的,一個省。你要經書怎麼辦?去抄,到寺廟藏經樓,可以掛單,在那邊抄經。有富貴人家雇人寫經,就是抄經,抄一部多少錢,寫字寫得好一點,端正的,他靠這個也能過日子。富貴人家想做一點好事,流通經書,用這個方法。現在印刷術發達,我們印送《大藏經》,差不多快到一萬部。
現在要幫助的,真正想學佛的,怎麼樣?要辦學校,辦大學。希望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教,盡量可能的把它都復興起來,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部能夠復興起來,辦一所大學。當然這要緣分,要有環境。去年訪問斯里蘭卡,無意當中,以前對這個地方不了解,也沒有聽人家說過,是總統發的邀請函。到那個地方去了之後,感到非常驚訝,這是個佛教國家,全國人民統統學佛,不是口裡學佛,他們把佛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再一問,向他們請教,他們的佛教這種生活已經過了二千三百多年,從佛法傳到斯里蘭卡他們接受之後,世世代代就這樣生活。我們好像回到古代,我們在這個地方看到佛教的光明,真叫佛光普照,看到佛教的前途,太好了。人民確實安居樂業,農業社會,還是人工方式耕種,沒有機械化的操作。政府的政策,不想跟西方科學技術走,用傳統的方法。人民幸福快樂,沒有競爭,這個國家沒有人競爭,個個都知道知足常樂。從民眾的生活上,你看到他安定、歡喜,過得很幸福。特別是兒童,兒童非常有禮貌,跟外面確實不一樣,懂得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到學校參觀,老師告訴我,學生,小學生,早晨上學一定要拜父母,行接足禮,拜到下面,手摸到父母的腳,再上學;到學校裡面見到老師也要跪拜,也行接足禮。我到教室去參觀,每一個教室都有佛龕,裡面供釋迦牟尼佛的佛像,燒香、燃燈、供花,上課之前老師帶著學生先拜佛,拜完佛再上課。這些禮節在其他地方看不到,我看到非常驚訝,在這個地方看到真正的佛教。
所以我就向總統建議辦兩個大學,辦一個佛教大學,培養全世界各宗各派弘護的法師,弘法跟護法,另外辦一個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希望宗教能互相學習。經典豐富,太多了,不是一個人能夠學得過來的。所以我就想到,把經典裡面選擇三百六十段,做《360》。佛教編一部《360》,基督教的《聖經》也編一部《360》,《古蘭經》也編一部《360》,每一個宗教都有《360》,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看,對於每個宗教都能夠理解,恭敬心自然就生出來。所以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回歸教育,這樣子宗教在這個社會就起正面的作用。第一個,化解社會所有衝突,帶給社會永續的安定和諧。這就是英國湯恩比所說的,宗教是人民的必須,不能缺少的,它起的作用非常大。希望在斯里蘭卡辦這兩個大學,總統一口答應。
今年六月我到那裡去講經一個月,大學就成立籌備處,真的邀請我參加破土奠基的典禮。這個月應該開工了,預定兩年完成。現在我們到處在聯絡老師,他告訴我,已經有一百六十多個老師,包括三種語系,巴利文語系、漢文語系、藏文語系,這三種語言。所以在這個大學學三種語言,還要學英語,四種語言。真難得,真不容易。除學校之外,我就想到我們必須有個活動中心,活動中心辦論壇、辦講座,針對全世界,每個宗教提出一些項目,短的,不超過一個星期,這個論壇;長的,不超過半個月,也就是兩個星期,一年到頭川流不息。這個活動中心用酒店的方式來做。當然宗教,有些宗教可以飲酒,佛教是不飲酒的,戒酒的。我叫它這個中心叫阿彌陀佛大飯店,說明我們對於宗教的學習就跟吃飯一樣,人不能一天不吃飯,也就是說人不能一天不學宗教教育,就這個意思。這是個大型的活動中心,預計可以容納一千人,可以召開國際會議。我替他們出主意,他們真幹。這個活動中心明年年底就建好,真的是全力以赴。兩個大學加一個活動中心,這將來是全世界宗教活動的場所,在這個地方辦世界國際性的宗教活動,辦各種不同的論壇跟學習班,短期教學,課程都排好,有老師到這邊講解。除老師之外還有助教,助教也就是教練,幫助我們學了之後如何落實,把學到的東西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活學活用,這個有意義。不是知識,知識學了之後未必有用處。宗教教育,學了馬上就能用上。所以這是很有意義的一樁大事情,對於整個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幫助。
正如同《甄解》裡面所讚歎的,讚歎善導大師所說的話,「當生之人」,雖然現在這個身體還在娑婆世界,卻已經獲得入正定聚的利益,這個利益叫密益,我們自己沒有覺察到,真實的利益,一往生的時候完全知道了。這個密益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只要我們信心不退轉,願心不退轉,這個利益非常之大。「為殊勝不共之妙義」,無比殊勝,跟其他法門不一樣。底下有個解釋,「所謂密益,蓋指冥得此益也」。你得彌陀加持你自己並不知道,真得利益。
譬如在修學當中,真正學習,要信佛。我這一生遭遇的境界,一般人講順境、逆境,統統都有。而我相信,老師當年教我,告訴我,真正發心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我的榜樣。老師告訴我,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自己什麼都不要操心;換句話說,順境、逆境都是佛菩薩安排的,都是最好的學習功課。順境裡面不生貪戀,要生感恩的心;逆境裡面不生瞋恚,要生感恩的心。逆境怎麼感恩?別人毀謗你、侮辱你、障礙你、陷害你,這都是什麼?這都是你修行必須經過的這些功課,你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怨恨,決定沒有報復。為什麼感恩?他消你的業障,我們過去今生造多少業,業障怎麼消?這業障消了。如果我有怨恨心,不但消不了,業障增重,加重了。消業障的機會來了,怎麼能不感恩?你看心多平靜,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用清淨心來應付。不障礙清淨心,不障礙平等心,這是道。決定不能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心上只有《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跟阿彌陀佛絲毫沒有受到干擾。所以我們自己很清楚,業障真的消了,智慧確實增長了。智慧增長可以在跟大家分享經典裡面看出來,每一次不一樣,年年不一樣,月月不相同,法喜充滿。生活得過且過,一切隨緣不攀緣,多麼自在。生從哪裡來,死了到哪裡去,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好處利益到哪裡去找?這都是冥得此益。回想自己的一生,感恩佛菩薩照顧,感恩一切眾生幫助我提升。
「又《小本》亦有與此相呼應之經文,經曰」,鳩摩羅什大師所翻的《阿彌陀經》,「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已發願是過去,已經往生了,今發願是現在發願,「當發願」,是將來有人遇到淨宗法門,生歡喜心,發願求生,「欲生阿彌陀佛國者」,都是這一個希望,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去、現在、未來遇到這個法門,真信、發願、真肯念佛,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決定成就。
下面念老的註解說,「是表現在當來一切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之人,皆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音譯的,翻成中國文字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簡單的翻譯是無上菩提。可見不退轉這樣殊勝的利益,「亦復通於彼此二土」,在我們現前,這個利益,不退轉的利益得到,在極樂世界也得到。不退轉就是精進,精進就是不退。不退轉的樣子,每天誦經不間斷,如果是發願專修,你要把財色名利這些障礙要放下,徹底放下,發心苦修十年。十年怎麼修法?就讀這一部《無量壽經》,標準一天要念三十遍,你要發這個狠心。先從讀經下手,三十遍要十五個小時,時間十年,十年你一定得念佛三昧。十年之後不必讀經,你可能開悟了,你專門念佛就夠了。每天十萬聲佛號,綿綿密密,念十年、二十年,你跟淨土宗一代祖師功夫、功德無二無別。如果有緣講經,專講這一部經。古大德確實有一生講《阿彌陀經》講了幾百遍,有榜樣給我們看。這叫什麼?這就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只一部經,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雜念。如果學太多,太多有雜念,有雜念就會分心,三昧不容易成就;沒有雜念,三昧很容易成就。這個重要。
得三昧之後,繼續用功,不能放棄,還照老樣子,不定什麼時候觸動你的善根,豁然大悟,就開悟。開悟之後一切法自然通達,就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沒有學過的經拿到手,一看就明瞭,不必看完,看個幾頁就行,全通了。開悟的人,像龍樹菩薩,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這些經,他只用三個月時間,全通了。龍樹證得初地,別教初地,就是圓教初住。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通一切經,一般講是做不到的,可是開悟就得到。這個祕訣古人知道,現在人不知道。是佛教傳來的。佛教傳來的時候,儒知道,道也知道。為什麼?這些人遇到佛教的法師,向他請教問題,跟他討論問題,怎麼他都知道?沒有讀過中國儒家的書、道家的書,你把這些書講一點點意思,他全通了,好像他讀得滾瓜爛熟一樣的,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明心見性,見性就全通了。一切法不離自性,所以全通了,沒有別的。
大乘佛法教學終極目標是叫你開悟的,不是叫你記得很多的。你要學很多法門,這樣就把你糟蹋掉了,為什麼?悟門堵塞了。你好好的學,學幾十部經,學幾十部論,好像自己廣學多聞,一部都沒通。如果一部通了,你就能讓跟你學的學生聽經開悟。你真通了,你才能幫助別人開悟;你自己沒有開悟,沒有能力幫助別人開悟。這些原理原則我們知道,問題在緣分,我們沒有這個緣分,也就是機會,我們想學,沒有這個機會,沒有這個環境。今天我們要為真正想學的人要給他創造環境,要給他創造機會,我不能成就,希望後人都能成就,這個社會才有救。我們今天只有一個目的,往生極樂世界,得三昧、開悟我們未必能做到,往生有把握,這就行了。
我們在這個世間,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惡念、沒有競爭,所以我們跟任何人都能和睦相處。為什麼?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這就是說與一切人沒有衝突,沒有衝突就能和睦相處。只要和睦相處,我們不要求平等對待,我們只要求每天一餐飯能吃得飽,衣服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能遮蔽風雨,足了,我就很滿足。你們住宮殿,住豪華的豪宅,我也很喜歡,我不跟你爭,我不跟你比。所以我要的你不要,你要的我不要,我們就很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人各有志。我們所希求的是極樂世界,你要想極樂世界也很好,我們也非常歡迎,也不拒絕你,我們還會幫助你。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這快樂的事情。下面說,可見不退轉的殊勝利益,二土都通,「與今經文同一玄旨」,玄是玄妙,旨是宗旨。「阿彌陀佛大願大力,不可思議」。
下面最後一段,「徵釋因果」,徵是提出疑問。我們看經文:
【何以故。】
『何以故』,用現在的話就是為什麼。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後面這三句是解答,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彼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則不能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故云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這是說邪定,他所修學的跟自性相違背,這叫邪定。佛法裡面所說的,教初學,三皈、三福(淨業三福)、五戒、十善、八關齋戒、沙彌十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都是正定聚。為什麼?與法性相應。邪定就是十惡,殺生、邪淫、妄語、惡口、綺語,還有偷盜,前面是殺、盜、淫,這些是邪定,邪定跟佛法完全不相應。不定就是不定是正、不定是邪,他心情不定,遇到善,他也很羨慕,遇到邪,他也很歡喜,這是不定聚的。遇到善法,很羨慕,他不肯學,遇到邪的話,他馬上就過去,不定聚的。這些人他不能夠了解,他不知道建立彼因,彼因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因。
底下就給我們解釋,「專論極樂依正莊嚴之經文至第二十二品告一段落」。就是到此地,專門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依是物質環境,正是人事環境,我們要認識極樂世界、了解極樂世界,都在這個大段經文裡頭。「此下」,往下是「十方佛讚、三輩往生等。《無量壽經起信論》會結前之經義,消歸自心」。底下一段,這是彭際清居士說的,說得非常好,「論曰:如上種種莊嚴,種種佛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水中月,如畫所現像,如幻所化人,皆以佛神力故。隨眾生心而出現故。當知一切眾生所有神力,本與如來無二無別」。我們先看這一段。《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彭際清居士的作品,彭居士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也是貴族出身,從小就非常聰明,考取進士的時候還不滿二十歲,所以叫童子,滿二十歲才成年,才算是大人,這就說明非常聰明。一生沒做官,學佛、學道,儒釋道都通。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要用現在的職位來說是國防部長,乾隆時代的國防部長,高官,正部級的。所以家裡環境好,什麼都不愁,去學儒釋道去了,考取進士也不做官,這就非常聰明。給《無量壽經》做了個註解,叫《起信論》。他把《無量壽經》前面依正莊嚴這些經文在這裡做個總結,總結,消歸自心。這一句很重要,這真正得受用,得真實利益。
他說,「如上」,上就是前面經文所說的,「種種莊嚴,種種佛事」,佛事是佛教化眾生的這些形相,「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為什麼?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本有的,自性裡沒有的絕不會現出來。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第三句說的。本自具足,本來統統都具足,一樣都不缺少,叫本自具足。也是能大師,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看,本自具足,能生萬法,這兩個合起來看就明白了。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生不滅,沒有來去。沒有來去,在哪裡?就在當下,當下就是。這個意思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佛在三千年前講的,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所有一切萬物都沒有來去,都沒有生滅,統統都是當下即是。下面舉個比喻,「如水中月」,水中有月亮,不能說它真的,也不能說它假的,不能說它有來,也不能說它有去。「如畫所現像」,繪畫裡面所畫的像。「如幻所化人」,幻是魔術,變魔術,變得很逼真,但它是假的不是真的。「皆以佛神力」,佛是已經證得自性,我們呢?眾生心沒有證得自性,但是自性清淨心沒有喪失。自性清淨心是一切眾生的本體,佛有能力隨眾生心而出現,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當知一切眾生所有神力,本與如來無二無別」,這個一定要知道,要不然佛學就白學了。白學怎麼?你永遠入不了境界。
你為什麼不能跟佛一樣,缺了什麼?缺了「大願大行」,我們的問題在此地。我們沒有大願,沒有想著我的願要能普度眾生,沒有想到這個,願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你跟佛不一樣。但是佛能加持你,佛能幫助你,只要你肯接受。為什麼?我跟佛本來是一樣的,我能接受他的加持,能幫助我提升境界,能幫助我早一天證得無上菩提,我們要跟佛密切配合,這是佛樂意的,我們也歡喜的。佛甚至於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幫助我們證得常寂光。沒有大願、沒有大行「發起勝因」,「不覺不知沉淪永劫」,這是我搞到六道輪迴。「若能一念迴光,方知家業具在」。一念回頭,一切是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一絲毫欠缺都沒有,我與彌陀無二無別,這是事實真相。這一段非常精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在下一堂課還從這個地方學起,我們把它重溫一遍。好,今天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