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比丘  (第一集)  2012/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056集)  檔名:29-332-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七十七頁,第四行看起:

  『與大比丘』,這一句是經文,下面是念老的集註。「與者,共同之義。表佛與大眾共在會中」,大家在一起參與這次的法會。這次的法會是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無量壽經》。「比丘是梵語,名含三義故不翻」。這叫含多義不翻,一個名詞有很多意思,中國沒有相對的這個文字,所以只翻音,再加以註解。比丘就是含多義,它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乞士」。乞是「乞食、乞法」兩個意思;士,在中國古代地位最高。中國古代將人民分作四大類,士農工商,這個四大類。士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知識分子,古時候是讀聖賢書的人,稱之為士。古時候比現在的水平高,它有聖賢,現在沒有聖賢,叫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最可貴的,下面才是農工商。這個乞丐,雖然是乞丐,但是他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不是普通人,所以稱為乞士,乞食、乞法。「乞食謂,既出家已,乞求自活,不事經營,無所貯積。萬緣俱放,一意清修,故曰,乞食養身。」這個意思,我們不但要知道,而且要遵守。如果不遵守,這就是假的、冒充的。冒充佛法,破壞佛法的形象,果報在無間地獄。這是佛經裡頭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乞食,佛是只許可四事,四樁事情供養,第一個飲食,第二個衣服,第三種臥具,第四個是醫藥,生病的時候醫藥。佛對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養、布施只有這四種,這四種之外是不許可的,真正的佛門弟子。在印度,不但佛乞食,所有宗教都乞食,所以印度人有這個風氣。一般人對乞食的人非常恭敬,他們都是很好的宗教信徒,而且布道教化眾生。乞食有乞食的規矩、禮節,這是戒律裡頭講得很清楚,在此地我們就不說了。

  既然出家了,從前沒有寺院庵堂,佛陀在世,一生沒有建過寺院,住在哪裡?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一食是出去托缽托來的。不是托了就吃,不是這個意思,托了之後回來,將所托的飯菜統統混合在一起,你要吃多少在裡面拿多少。所以一缽千家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佛的僧團,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個人去托缽,回來之後聚集在一起。這個什麼?這才公平,這才平等。有些人托的飯菜很好,有些人托的飯菜就很差,這不是哪個走運,哪個不走運,不是的。回來統統集合在一起,平等法,真平等,真公平,連佛托來的也混合在一起,沒有特殊。所以我們想到佛陀那個時代,大家心是定的、心是平的,清淨平等覺確實可以用來形容當時僧團大眾的心理。吃的,天天要去托缽,衣服就不是天天要了,一件衣服可以穿很長的時間。到不能再穿的時候,沒有人供養怎麼辦?找人家舊的衣服,破舊衣服丟棄掉不要了,把它撿回來。撿回來,當中一定還有可以用的,這一塊剪下來,拼拼湊湊,像這個衣服就是一塊一塊拼湊出來。料子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所以縫起來之後去染,染色,染成咖啡色。這個顏色是紅黃藍白黑混合起來,叫袈裟色,袈裟的意思就是雜湊的,不純。佛法忌諱正色。什麼叫正色?紅黃藍白黑,這五種叫正色。為什麼忌諱?會增長人的貪心。所以佛,大家穿的衣服都是撿來的,所謂糞掃衣,人家不要的,是這樣子,衣是這麼得來的。佛確確實實想到每個人生活的艱難,不去給他們添麻煩。托缽可以托七家,不能太多,太多就起貪心。七家每一家給一點點,可以夠吃,就行了;如果七家托不到,就不要再去托了,回來。回來,大家托回來分,分吃。所以這個是佛陀當年在世六和敬的生活。因為出家,天天在求學,佛陀真的是教育,不應該稱他是宗教,稱他是宗教,對他是很委屈、很冤枉。

  一生沒有道場,不是不能建道場,你想想看,世尊在世,當年印度十六大國王都皈依釋迦牟尼佛,以佛為師,佛要建道場,每個國王都有能力,輕而易舉。為什麼不建?建道場就會退心,就會增長自私自利,增長貪瞋痴慢疑,那就錯了。出家是想修行證果的,這一退轉,肯定是落三惡道,那不如不出家。印光大師一生不給人剃度,什麼原因?老人知道這些現象,如果出家不是真正在道業上用功,自己提升境界,弘法利生,要不是這樣做法的,起了貪瞋、起了傲慢,那豈不是把他送到地獄!這個老和尚不忍心,所以老和尚一生不鼓勵人出家。出家不容易,出家一生要守住清苦的生活。佛在世依佛為師,佛不在世依法為師,所以佛提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典是佛說的;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你能夠做到這四依,等於佛在世沒有兩樣,這就是佛教給我們的。末法時期,尤其在現在,現在這個世間真正是五濁惡世。我們學佛的時候,六十多年前,看到經上五濁惡世,總以為釋迦牟尼佛說話太過分了一點,怎麼說得這麼嚴重?這世界還不錯。可是今天看到這句話,一點都不懷疑,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怎麼知道的?社會混亂,災難頻繁,真是五濁惡世。六十年前不是這樣的,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這個社會相當祥和,雖然有爭執的,沒有這麼強烈,沒有這麼普遍,少數人。

  所以既出家了,「乞求自活」,生活來源是托缽,這在印度行,在現在南傳佛教裡頭依然如是。我們到泰國去看,這次我訪問斯里蘭卡,也是托缽,還保持著古時那個樣子。因為他不從事於經營,沒有從事生產,生活必須仰賴別人供養。這個事情在古老的中國,佛教傳到中國來亦如是。但是那個時候是皇家帝王派特使請過來的,皇帝對出家人就跟對待老師一樣,學生怎麼可以讓老師出去托缽?這在中國是決定行不通的,那你是大不孝、大不敬。所以在中國就接受,在寺院、庵堂裡面接受供養,帝王大臣、長者居士他們來供養。所以到後來就,這每天臨時供養太麻煩,於是就想了個方法,這個方法被僧團採取了,供養田地,供養山林。田地租給農民去耕種,跟農民分糧食,這樣子寺院裡就有固定的收入,不依靠臨時供養,他的生活很穩定。古人所謂「身安則道隆」,我們生活安定,不依靠別人,心定了,修道就容易,為生活不操心。山林裡面可以種樹,可以種水果,都是屬於生產的。所以古時候長者居士捐助給寺廟是捐助這些,不捐助現金。所以每個寺廟都有田地,有恆產。這個制度到民國沒有了,清朝時候有。

  這個方法好,不是不好。所以我在澳洲,我們澳洲有個淨宗學院,我就想到如何經濟要自給自足,經濟要獨立,不能依靠別人。所以我們就把十方供養的錢買土地,買了很大土地,合中國差不多有一萬畝,種糧食。種糧食我們自己不會種,我們請農民給我們種。給工資,一天八個小時,我給你一天多少錢,你給我做多少工作日,我給你錢。歡喜!依照我們的方法,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我們做堆肥,教他做,他都會做。我們的農地都用念佛機播放阿彌陀佛聖號,所以到我們那都聽到念阿彌陀佛。農作物長得非常好,農民,幫我們耕種的農民很驚訝。收成,除了我們自己留下來用的道糧之外,剩得很多。我們到市場去賣,賣掉的錢,除付掉農耕的費用,就是工資,還剩很多,有賺的,所以我們很富裕。我們做成功了,我就告訴其他的宗教,他們比我們苦,我們在圖文巴宗教裡是最富有的一家,他們有困難,我們都幫助他。我們這個搞成功了,請他來參觀,希望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耕地,有自己的生產,這是一樁好事情。如果都資金不夠,可以幾個宗教聯合起來搞一個農場。所以我們有菜園,我們有農場。我們的菜園,通常辦活動可以供養一千多人,規模很大。這些這是現代化,跟世尊那個時候不一樣。

  那邊同學聽說外面傳言災難很多,其實學佛的人不能夠相信謠言,為了安定大家的心,常住說我們要不要準備一點物資,儲存一點?我說可以,有備總比無備好,大家安心,我們的目的是安心。我就問他,你準備多少人份的?他告訴我一百人份。因為我們家裡,包括這些信徒,每一天在一起生活,大概七、八十個人,一百人份的。我說你要照這個數字去準備,沒災難那很好,有了災難,你們第一個倒霉。他說為什麼?我說所有人都來搶你的物質,都會把你們殺掉。他說那怎麼辦?多準備!他說那我們準備一千份夠不夠?不夠,一千份人家還是會來搶你的。我說至少要準備一萬份,圖文巴一共有十萬人,我們能夠救濟十分之一。因為這個事情是政府的事情,我們就能盡心盡力了。這一萬個人得到我們的援助,他會幫助我們,他會守住我們的家園,才夠!頭一個就是住宿的地方怕地震,房子都倒了怎麼辦?住蒙古包。所以我們就買了一千個蒙古包,一個蒙古包住十個人,一千個蒙古包住一萬人。糧食、水,這些醫藥,必須的生活用品,你要準備這麼多,你才能救苦救難。幫助別人是幫助自己,只知道自己沒有別人,到時候人家把你殺掉,把你的資源奪去了。所以一定心量要大,不能有小心量,你能夠照顧很多人,就照顧自己;你照顧自己,不照顧別人,你決定活不下去。所以中國古人說,量大福大。

  謠言不要聽信,有沒有災難,我們自己心裡很清楚。我們從哪裡看?從因果看。人心地善良,言行善良,不會有災難。心行不善,這是感召災難的原因。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貪婪感得的是水災;瞋恚所感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愚痴感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懷疑所感的是山崩地陷,都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為所感的。如何能化解災難?我們把這些不善的意念放下,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五個字,仁義禮智信,我們都能夠做到,身心健康,決定沒有災難。仁義禮智信就是佛家講的五戒,仁者不殺生,義者不偷盜,禮者不邪淫,智者不飲酒,信者不妄語,仁義禮智信就是五戒。五戒十善修好了,哪裡會有災難?沒這個道理!今天的社會,確實三皈沒有了,五戒沒有了,十善沒有了,當然有災難。怎麼樣應對?我們嚴守三皈、五戒、十善,在中國就是遵守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用這個標準,起心動念合這個標準不違背,言語造作不違背,災難就沒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

  早年,我對於扶乩有懷疑,請教章嘉大師。老師告訴我,都是假的,是靈鬼冒充佛菩薩、冒充神仙,他也想做一點好事。但是他只有小通,他沒有大通,幾天之內的事情也許他知道,小事。大事他不知道,長時間的事情他不知道,他就亂說,反正他說了不負責任,你也找不到他。章嘉大師告訴我,清朝亡國就亡在扶鸞上,慈禧太后不尊重專家學者。清朝世世代代宮殿裡面,皇上都邀請儒釋道的專家學者在宮廷裡面教學,這些講義有一部分我看到過,我沒有看到完全,收在《四庫全書》裡頭。我年輕時好奇,這些人在宮廷裡面講四書五經怎麼個講法?看他的講義,在宮廷裡頭的講義,《四庫》裡頭有。而且皇帝他們親自去聽,聽得很認真,聽了自己做筆記,自己複講,跟這些大臣們一起研究討論,造成很好的學風,世世代代。慈禧不尊重。我想,慈禧聽他們講的,可能句句話都是罵她,她聽了良心不安,算了,別講了,以後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駕乩扶鸞,請神仙來幫忙。其實是靈鬼,不是神仙,神仙怎麼會來?你自己沒有道德,神仙、佛菩薩是要真正修道那個功德感應的。你還搞名聞利養,你還有貪瞋痴慢,你還有是非人我,怎麼能感動神仙?怎麼能感動佛菩薩?這種雜亂的念頭、好勝的念頭,這些念頭所感得的是妖魔鬼怪。不要受人欺騙,受人欺騙太冤枉了。佛弟子受人欺騙,怎麼對得起佛菩薩?佛弟子還搞這些東西,佛法會毀滅。

  釋迦牟尼佛有神通,不是沒有神通,菩薩都有神通,阿羅漢都有,為什麼不用神通作佛事?妖魔鬼怪有神通,佛菩薩用神通,他也用神通,讓一般人民混淆,正邪不能辨別。所以佛不用神通,用講經教學,這些妖魔鬼怪他不會。所以佛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好!你認真努力學,逐漸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如果想在一生成就,世尊特別給我們開這個法門,這是阿彌陀佛的法門,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能幫助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這個法門的理非常之深,所以很難相信。難信之法,不是人說的,是諸佛菩薩說的。斷煩惱,消業障,才能向上提升,才能修行證果。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帶業往生,一生圓成佛道,所以相信的人很少。你把它理搞通了,你就明白了,它不是沒有道理。我們搞了幾十年,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那是什麼?不知道這一句名號的功德。這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德沒人曉得,念的人很多,不知道。但是不管你知道不知道,只要你肯念,效果是一樣的。完全是這一句佛號,不知不覺把你的業障消掉了,把你的煩惱拋掉了,妙不可言!所以古人說它是暗合道妙,它不是沒有道理。

  一聲佛號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切諸佛如來的德號。念這一聲名號,不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相應,十方所有一切諸佛統統念到,這個功德多大。這個功德都是稱性的,如果不稱性,我們念它救不了自己,它稱性,就是自性本具的功德。了解這一層,你才真相信,不是從外來的。外面來,哪有這種力量?是自性的,完全就是自性覺,這一句佛號是自性覺。要用清淨心去念,平等心去念,真誠的信心,真誠的恭敬,念了就有效。如果不信、不誠、不敬,念了有好處,沒有什麼大好處。好處是什麼?阿賴耶裡頭種了阿彌陀佛的種子,現在不能起作用,也就是說,消不了業障,斷不了煩惱。所以經上「一向專念」前頭有一句話,「發菩提心」。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名號功德就不可思議,真的,聲聲名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法門超過八萬四千法門,修行的方法超過一切方法,真正是世尊出世四十九年所說的第一經。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講一部經沒講過第二次,只講一遍,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所以梵文原本不一樣,傳到中國來翻譯的經,裡面差異很大,這就證明世尊不是一次宣講,多次宣講才會有這種現象。我們能夠遇到這個本子,我們的福報超過前人。你看最完美的會集本,夏蓮居的會集本,最完美的。最殊勝的集註,黃念老跟我是老朋友,不用自己的意思註,用自己的意思註,人家會批評你,你算是老幾?我為什麼要聽你的?老師叫他給這個經做個註解,那怎麼辦?用經來註經,這大家沒話說了。用了八十三種經論,用了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所以它是集註。你看,經是會集的,註解也是會集的,大家看了沒話說。你看我們看到這裡,比丘,你看下面他引用的,《涅槃經》說的,《淨影疏》說的,《彌陀疏鈔》說的,他統統引經,古大德的註解,這沒有話講了,這是真實智慧,對於目前狀況他真了解。這麼多年來,國內反對這個本子,如果念老自己註的,那反對的聲音更大,力量更強。他不是自己註的,你反對他的註解,你就反對釋迦牟尼佛,你就反對諸菩薩,就反對祖師大德,你統統反對了,那你就是來滅佛教。你自己成立新佛教,你是新佛,那你有新的經典拿出來,要能超過釋迦牟尼佛經典,可以,你又拿不出來。

  真正明眼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看統統明瞭了,為什麼要極力反對?只有這部經在現前的社會、往後末法時期決定能度眾生,決定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其他的法門留在這裡,你們去修,不一定能成就。為什麼?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那真叫太難太難了,哪有這個法門容易!於是我們就清楚了,反對這個,批評這個,不叫人學這個,就是佛經上常說的,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他幹這個事情。這麼好的東西,你發心護持,無量功德。真正發心護持,就這個功德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多少人反對,還指著我的名字來批評,我能不能改?不能改。我要聽他們的話,放棄這個經註去學別的,我會墮阿鼻地獄。為什麼?我背師叛道。諸位要曉得,不孝父母,背師叛道,在古時候是死刑,這個是所有罪業裡頭最嚴重的罪業。在佛門,世間人判死刑的,佛門就是無間地獄,必須要知道。

  建大道場,真修行。我的想法,找一塊大地,建一個大殿,供佛,那是講堂,那是念佛堂。大眾居住的,用蒙古包很好,一個大的蒙古包可以住十個人,一千個蒙古包可以住一萬人,省錢,省事。宮殿佛住,沒有問題。我們弟子,佛過去的弟子,樹下一宿,我們有蒙古包住,比樹下一宿好多了,我相信,這個佛會點頭。我們也要住上宮殿的房子,佛會搖頭,過分了。現在的社會崇尚奢侈,我們要提倡節約,要特別提倡精簡、節約來改善風氣,從自己本身做起。

  這是乞食,「萬緣俱放,一意清修」,就是一心念佛。真正念佛人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心裡乾乾淨淨,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心裡有,口上有,行為上有,叫真念佛人,真正聲聲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心上再夾雜一點妄念、一點雜念就壞了,全盤都壞了,絲毫不能夠夾雜。我們只是一個願望,求生淨土,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什麼事都沒有,這真正彌陀弟子,這真正是學佛人。「故曰乞食養身」。

  「乞法者,參師訪道,露宿風餐,詢求妙法,期成聖果,故曰乞法養心」。出家要求法,古時候求法一定要找好老師,好老師真的可遇不可求,到哪裡去找?我這一生算是非常幸運,遇到三個老師。方東美教授教我認識佛法,佛法是高等哲學,不是宗教。我跟方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那時候感到奇怪,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多神教,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跟我講,你年輕,你不知道。他說: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一堂課搞清楚、搞明白了,認識了佛教,把以前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這樣搞了六十多年,現在知道了,不但佛教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而且是最高的科學。今天的物理學家,無論是宏觀宇宙、量子力學,所講的都比不上大乘經,大乘經比他講得好,比他講得透徹,比他講得圓滿。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屬於宗教,屬於科學。所以我們看到許多科學報告,對我們在經典上的悟處幫助非常大。過去悟處全要靠定功,現在看科學報告,一對照,對經典不能不佩服。經典,二千五百年前講的,這個最近的報告,不過是最近十來年,所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讓我們對於佛法產生堅定的信心。

  所以學佛,首先是老師。現在的問題,最大的困難,沒老師,儒釋道都沒老師。講傳統文化的人多,逐漸逐漸愛好傳統文化人也多了,也都想把儒釋道興起來,怎麼興法?建道場不能復興,招信徒、招學生也不能復興,要有老師。老師到哪裡找?真是大問題。所以現在積極的就是需要培養一批老師,老師的培養至少要二十年,沒有二十年是決定不能成功的。找老師來教你,找不到了,真的沒有了。現在只有找什麼?找真正有一點根柢的人來帶頭,來一起學習。他不是教你,因為他懂得方法,他懂得理論。他要真正肯發心,要真能夠吃苦,帶上三、五個學生,真幹,摸索,在經論、在典籍裡去摸索。摸索原理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定要走戒定慧,走這個路。這個的確是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從這個路上成就的。換句話說,戒是一定要持,不能持戒就什麼都不必談了。

  戒是基礎、是德行,有了戒之後,有真誠恭敬心,真誠的清淨心,依照這個方法一遍一遍去讀,讀一千遍。一千遍沒有開悟,再讀一千遍,一直讀下去。不要想開悟不開悟,功夫純熟了,豁然大悟,這一悟就通了。悟的什麼?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要靠真誠恭敬。所以心的根就是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敬,孝跟敬這兩個字是根。這兩個字是愈深愈好,為什麼?你愈快成就,你成就很大。孝敬兩個字沒有,是一點指望都沒有,怎麼用功也沒用,《無量壽經》念十萬遍也沒用處,你也開不了悟。全憑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怎麼辦?現在誰孝順父母?誰能夠尊重師長?現在都是目中無人,都是自以為是,這才是聖教復興真正的難關,別的都不是難事,這是難事,到哪裡去找孝敬的人?

  古時候比較容易,為什麼?從小就教,特別是中國人,中國讀書人,讀書的人他懂道理,讀書的人重視胎教,不讀書的他不知道。母親懷孕,懷孕這十個月,自己約束自己,思想要純正。這十個月不能有邪念,不能有惡念,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不能有不好的情緒,為什麼?影響胎兒。讓胎兒在母親身體裡面,這十個月完全稟受的是正氣。這個小孩生下來好養,非常聰明,他稟受正氣。生下來之後,他眼睛睜開會看,他耳朵會聽,他已經開始模仿。母親要嚴加管教,時間一千天,就是三年。從出生到三歲,母親天天盯著他,所有一切負面、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這個關要把得牢。他所看到的是正面的,孝悌忠信;他所接觸到的,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他接觸都是這樣的環境,這一千天下來根深蒂固。古人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紮得穩,他是聖賢的根,八十歲他不會變節。

  中國歷代聖賢多,怎麼來的?母親教出來的。所以婦女在中國的地位是最高,現在沒人曉得,不讀中國古書,沒有見到過中國從前社會對婦女的尊重。夫妻一結合,兩個人各有各的責任,男子只是負責經濟生活,賺錢謀生。家裡最大的事情,你家裡頭能不能出聖人、能不能出賢人?這個是太太的責任,是她的事情。你說這兩個事情哪個大?中國人講孔子,沒有不知道孔子母親的;講孟子,一定知道孟母有三遷的故事。有好母親才有好兒女,母親是聖賢,兒女說不成為聖賢不可能,他聖賢的模子裡頭出來的。中國古代教育,教女比教男更嚴格、更重視,原因就在此地。你要想這個國家世世代代都有聖賢出世,那你就得要要求這些婦女,她們的雙肩是擔負起這個責任。家能不能興旺,國能不能長久,全在婦女身上。現在沒人懂了,沒人教了,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深受感動。

  老師怎麼培養?真正能用二十年,不要多,培養十個老師,這十個老師要二十年才能成就。二十年之後,這十個老師,一個老師培養十個,四十年之後就有一百個,然後一個再教十個,六十年之後就有一千個,沒問題了,全世界都會好了,要六十年之後。這是什麼?外面助緣好,一帆風順,才能做得到;如果有障礙的,那就沒辦法了。所以,這要有大勢力的人來護持,護持的人有大福報、有大智慧,這個事情能做得成功。沒有護持,難,太難太難了!我們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小的成就,你就知道是多麼辛苦、多麼艱難,這沒有護法的。為什麼沒有護法的?沒有認識的,他不認識,都把佛教看成宗教、看成迷信。我要是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不知道!怎麼可能知道佛教是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這麼好的教育,作夢也想不到。

  參學很辛苦,「露宿風餐」,這四個字是常常住在野外。去訪一個高僧大德,趕路,古時候沒有現在這麼方便,到處有旅館,到處有餐廳,沒有,沒地方住,真的是要住在樹下,沒有東西吃。古時候旅行,不要說抗戰期間,我們逃難,身上必須帶的,是一個小被子,一套換洗衣服,一袋米。米,圓的筒子,兩頭紮起來,裡頭裝米,背在身上。為什麼?你要吃飯,要自己燒。帶一個小鍋,鍋碗就一個,找幾塊石頭搭起來,把火生起來就可以煮飯。都得自己幹,哪有現在這麼方便?這是說參訪善友,你所吃的一些辛苦。「詢求妙法」,希望能成聖果。實在講,最妙的方法無過於念佛,但是念佛的道理太深了,真的不容易懂。

  我接受方東美先生的教誨,得到章嘉大師的幫助,李炳南老師的教導,對淨土不懷疑,不毀謗,不敢輕視,但是不想學。我的興趣在教理,歡喜大經大論,《華嚴》、《法華》,法相、唯識、般若的經論,喜歡搞這些,費了不少時間。相信淨土,我跟同學們曾經做過報告,我講過七遍《楞嚴》,講過《法華》,講過《華嚴》。很偶然的,《華嚴經》講了一半,我們最仰慕的文殊、普賢這兩位大菩薩,突然想起來,他是修什麼方法成就的?《華嚴經》上,文殊有一位得意門生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我起了這麼個疑惑,查經。查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品,有一段經文記載,原來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在阿彌陀佛那裡成就的。然後再回頭看五十三參,五十三參講了一半,你看,囫圇吞棗,都沒有看出門道。原來第一參就明顯的表示出來,第一參吉祥雲比丘,修的什麼法門?般舟三昧,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他,表的什麼意思?先入為主,第一個就是他主修的。然後看看最後,第五十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恍然大悟。你看,徹始徹終,善財修什麼?就是一句佛號。五十三參表法的,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八萬四千法門。換句話說,善財沒有一樣不通,自己學什麼?自己老實念佛,不改題目。我們從這裡得到這個信息,回過頭來皈依淨土,我用三十年的時間,所以我相信佛菩薩講的難信之法。

  我學佛三十年,大概講經二十五年才接受淨土,才知道這個法門好。李老師十幾次的勸我,我很感激他,沒接受。什麼原因沒接受?沒搞清楚。搞清楚了,你才會接受,自然接受;沒搞清楚,勉強不行,心不服。可是真正搞清楚,得壽命,如果我四十五歲死了,這個機會就沒有了。這也是天意,佛菩薩加持,壽命延長了。沒有想到延得這麼長,袁了凡先生延壽是二十一年,我的壽命四十五歲,我今年延壽四十一年,還活在世間。對於這個經典,對於這個法門,信心愈來愈深,愈來愈歡喜。我把所有經論都放下,每天四個小時讀這部經,每天四個小時跟大家在一起分享這部經。活一年,講一遍,我就講這個註解,不辜負黃念祖老居士六年的苦心,我們認識這一場。講一遍大概要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一年講一部,活多少年,講多少部,咱慢慢講。什麼經論統統放下,決定求生淨土,不再搞六道輪迴的遊戲了。這是乞士,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見思惑(指見惑與思惑)盡,超出三界」。從這一句裡面我們就明白了,這三界就是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佛在經上有總的原則指導,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輪迴這個一切法,就是從見思煩惱裡面生出來的,你只要有見惑跟思惑,六道就現在面前;如果見惑跟思惑斷掉,六道就不見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頭,把六道比喻一場夢,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說得好,說的是事實真相,見思煩惱一斷,夢就醒了,六道不見了,找也找不到了,真的是一場夢。夢醒了是什麼世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極樂有四土,娑婆也有四土。六道裡面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是穢土,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釋迦佛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佛是盧舍那佛,釋迦牟尼是應身,法身毘盧遮那。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是一場夢。三重夢境,六道是第三重,這個夢境沒有了,你醒過來,醒過來是方便有餘土,還是一場夢。在方便土就是四聖法界,你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兩樣東西放下,又醒過來了。所以輪迴是夢中之夢,完全是假的。十法界裡面醒過來了,十法界不見了,所以真的是一場夢。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實報莊嚴土也稱之為一真法界,真是對假的來說的。依佛教的定義,什麼是假的?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所以佛家常講,常、無常,無常是假的,常是真的。一真法界裡面是常,不是無常。常是什麼?它不變,它是無量壽,無量壽裡頭的面貌永遠年輕,不會隨著時間衰老。我們這裡一年比一年衰老,這是無常。極樂世界常,真常,永遠不會衰老,永遠不會生病,永遠不死,所以叫一真。十法界裡頭有生有滅,所以它是無常的。那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不是,跟十法界比,它是真的,跟常寂光比,它又是假的。它雖然是無常,它只有一次生滅,不是剎那生滅。要曉得我們現在是剎那生滅,所以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點都不錯,你千萬可別執著,你執著就大錯特錯了。人在世間,最寶貴的就是能遇到佛法,得人身,聞佛法。為什麼?佛法是真實法,除佛法之外,都不是真實法。佛法教你認識真實,這個太難得了。

  實報土從哪裡來的?實報土,無明斷了,你就能見到。但是無明雖然斷了,無明的習氣沒斷,實報土是無明習氣成就的。十信圓滿,無明破了,就成佛。禪宗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圓教初住菩薩,發心住,真正發菩提心,他們住實報莊嚴土。我們可以從下面去推想,你看,在我們這個六道裡頭修行,把見思煩惱斷了,就醒過來,六道不見了,看到四聖法界。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斷,習氣到哪裡斷?在方便土斷。阿羅漢在那邊斷習氣,習氣斷掉之後,就不叫阿羅漢,他升級了,叫辟支佛。辟支佛沒有見思煩惱的習氣,辟支佛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了,他升級,他作菩薩了。菩薩帶著塵沙煩惱的習氣,所以菩薩必須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斷乾淨了,他就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

  十法界裡頭是相似即佛,不是真佛。真佛跟相似即佛的差別,真佛用真心,相似即佛還是用阿賴耶,不是真心,也就是還沒有能夠轉阿賴耶為四智,轉八識成四智,還沒做到;他修行,就是要修轉八識成四智。真正轉成四智,這就是無明煩惱斷了,方便土沒有了,一場夢醒過來,一真法界現前;醒過來,醒過來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些人,這些人帶著無始無明的習氣,習氣沒斷。這個習氣可不好斷,見思煩惱的習氣好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好斷,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法子斷。為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我要怎樣斷,不就又起心動念了嗎?起心動念他就墮落,他就回到十法界裡頭來了。所以那個境界的人完全沒有起心動念,那個習氣隨它去,時間久了,慢慢自然斷掉了。所以這個地方用功叫無功用道,此處用不得力,完全順其自然。

  帶著這個習氣厚薄不一樣,剛剛往生到實報土,習氣很重,在那邊住的時間愈久,習氣就愈淡薄。所以從習氣厚薄說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是從這裡說的。到等覺菩薩是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這個習氣要是斷盡,實報土不見了,所以還是一場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不在其中,沒有這個說法。所以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他就不住實報土,到哪裡去?常寂光現前,他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叫妙覺如來,這是《華嚴經》上最高的地位,妙覺如來,這是究竟圓滿,也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回到常寂光是什麼個情形?個人的身沒有了,個人的念頭也沒有了,跟常寂光融成一體,這個光不生不滅,清淨無染。惠能大師開悟那五句話,就是形容這個境界,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沒有染污,也就是沒有高下,就是清淨平等。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話講,「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統統講的常寂光;「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什麼也不缺。寂光裡面是一片光明,大光明藏,裡頭沒有物質、沒有精神,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緣不到,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離開它,決定不能有一法生起來。所以佛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融成一體,這是常寂光。

  它不現相,我們對它完全不知道;它現相,我們這才曉得。到這個時候,我們自己身心跟這個光融成一片,就好像房間裡有幾十盞燈,每一盞燈燈光跟燈光融成在一起。雖融成在一起,又很妙,它各個有特性,我們把燈關掉一個,這個光就收起來,按鈕按下去,它融入了,叫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融入了,你就想想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沒有形相,一切諸佛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一切諸佛的德能融合在一起,一切諸佛的神通、道力也融合在一起,一切諸佛所修的功德也融成一起,真的是真正六和敬的意思,完全融成一體。一尊佛就是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一尊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你入到那個境界裡頭,你還有什麼不知道的?一切諸佛所修所證的,你全得到了,這才叫究竟,這才叫大圓滿。如果你知道這樁事情,我這一生就追求這個目標,你就能把這世間一切統統放下。忉利天主把天宮讓給你,請你去做天王,要不要?不幹,不上這個當。摩醯首羅天王、娑婆世界主他讓位給你,你要不要?不幹。這個東西毫無意義,我要這個幹什麼?我要的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我要圓滿的,我不要這一部分,圓滿就是自性,換句話說,目標就向著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種壽命沒有辦法,達不到。換個地方,換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你決定成就,你決定能夠證得常寂光,回歸自性,回歸本來面目,這叫功德圓滿,這叫究竟的果報。比丘發心,要向著這個目標就對了,對這個世間有一絲毫名聞利養,名聞利養是魔,你就被魔牽走了。被魔牽走,你自己不知道,你出不了三界,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在這個六道裡頭不知道還要受多少苦,不知道還要遭多少罪。尤其是你現出家相,不現出家相沒關係,為什麼?你沒有破壞三寶,沒有滅佛法。你現出家相你是滅佛法,你是破壞三寶,這個罪是無間地獄。這就是想到,印光大師為什麼不給人剃度?大慈大悲!出家不能往生淨土,就是阿鼻地獄,這是肯定的,沒有中間路線可走。你還想生天,做個天王,做不到。為什麼?你做的是違背經教的事情、違背戒律的事情,讓社會大家對佛教產生這麼大的誤會,這是出家人幹的。出家人個個都是好樣子,社會尊重、讚歎,那是給佛貼金;我們幹的這些,讓社會大眾誤會,糟蹋、毀謗,這是給釋迦牟尼佛抹黑。幹抹黑的事情,果報在地獄。我講的話句句真實。我們既然出家了,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淨土,要記住,就像瑩珂法師一樣,不往生淨土,就是去生地獄,無間地獄。常常想到無間地獄苦,不敢不用功,不敢不念佛。

  第三個意思,「怖魔」,怖是恐怖,魔是魔王。魔王就是第六天主,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波旬,欲界天主,比忉利天高多了。「如《涅槃》說」,這下面的文是《涅槃經》上說的,「魔性姤」,姤是染污。「據《中華大字典》」,這姤什麼意思?姤有八個意思,八個意思「今取其一」,我們只取一個意思,「姤者惡也」。它下頭還有個字,姤「弊」,括弧是註解這個姤,姤弊。「忌他勝己」,也就是說,他有傲慢,他有嫉妒,如果別人勝過他、超過他,他就不高興,他就不安,「故懷恐怖」。「又懼其人,多化眾生,同出生死,空其境界」,魔的境界,他怕這種人,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超出六道輪迴,他害怕了,所以他生恐怖。「若人出家受戒,羯磨成就,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天行夜叉,輾轉讚歎,聲傳欲界六天,魔聞心怖。」魔聽到這個事情,心裡面生煩惱、生恐怖,為什麼?他的人又少了,又被釋迦牟尼佛度走了,所以他用種種方法來擾亂。

  小乘八相成道有降魔,那個魔就是第六天王,變化種種手段,威脅利誘。方法裡頭,我們能夠明顯體會到的,名利。利裡頭有財、有色,再就是用妖魔鬼怪來嚇唬你,要你退心,威脅利誘。佛接受這個考驗,如如不動,決定不為他干擾。我們念佛人要學,名利現前,財色現前,趕緊把一句佛號抓住,念到底,不受他干擾,平安度過。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多少人禁不起誘惑,跟著魔走了。怎麼跟著魔?貪瞋痴起來,名聞利養起來,傲慢、嫉妒起來,這就跟著魔走了。現在也許不錯,眼前得到名聞利養,得到這一切享受,死了以後墮到地獄去了,他沒想到。做再多的好事,都還是要下地獄,為什麼?你那個罪名太重,罪名是背師叛道。釋迦牟尼佛是老師,完全違背釋迦牟尼佛,違背經教,違背戒律,這個罪名就是無間地獄。所以做再多的好事都沒用處,世間人稱為你大善人,稱為你有大德,大功大德,還是不行。為什麼?根爛掉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孝敬是根,根爛掉了,沒根。這個道理並不算很深,我們能夠想得到。

  學佛,決定要跟佛走。開始我們是摸索,佛法大海沒有邊際,我們費了一段時間摸索,摸到了一樣珍寶,想想自己能夠學,自己沒有太大的困難,就抓住,一門深入。淨宗,你看就是信,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我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就決定得生,這就叫無上菩提心,這就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我們就溝通了。往下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你看這麼簡單。讀經為什麼?堅定信心,堅定願心,讀經是為這個。心如果真的堅定,經念不念沒關係,聽不聽不要緊,它的目的就是這個作用在此地,幫助你堅定信心、堅定願心。你的信願有問題,你就認真學習這部經典,統統搞透了,你懷疑都沒有了。這個世界什麼我也不想要了,極樂世界比這好,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都不缺。我在這個世界欠缺得還太多,到極樂世界圓滿了,一樣都不缺,隨心所欲,心想事成。

  現在這後面幾句,「若人出家受戒」,現在出家受的戒不是真的。蕅益大師,明末清初的人,是淨宗第九代的祖師。印光大師對他老人家的讚歎,他的著作很多,單單講這一本《彌陀經要解》,印祖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讚歎到極處!我早年,那時剛剛移民到新加坡,好像是一九九八年,演培法師有一天請我吃飯,吃飯飯席當中就提出這個問題,說印光法師對於蕅益大師的讚歎是不是太過分一點?他修彌勒淨土,他不是修彌陀淨土,我們是好朋友,認識幾十年了。我告訴他,我說一點都不過分,讚歎到恰到好處,我這麼多年來學習,深信不疑。我在沒有遇到這本經之前,我是以《彌陀經要解》為主修的課程,那個時候發心一輩子講這個《要解》,到處去宣講,講了不少遍。遇到這部經之後,這部經講得非常詳細,性相、理事、因果,其他諸經都不能夠相比。尤其是念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蒐集這麼多的參考資料,一百九十三種,讓《無量壽經》真相大白,中下根性人都能受持,都有能力學習。真正懂了,真正明白了,你會死心塌地,你決定往生,你決定成佛,真是滿度化眾生的大願,不會再打妄想了。

  現在受戒,沒有真正比丘傳戒,你就不能得戒,蕅益大師對戒律有很深的研究,近代弘一大師也說。我們要不要受戒?要去受個戒,假的也要受,為什麼?免得人家譏嫌,是這個。實際上有沒有得到?決定沒有,這個自己要清楚。所以蕅益大師受了比丘戒,當時就退戒,他只受持菩薩沙彌。所以很多書上我們看他菩薩戒沙彌,他用這個。他稱沙彌,他的弟子成時法師更謙虛,不敢稱沙彌,稱出家優婆塞。蕅益大師的著作是他整理,是他出版,流傳後世,我們對他非常感恩,他自稱出家優婆塞。這個都是能夠名符其實,不敢僭越,留給我們後人做榜樣。我們今天自稱比丘有過失,稱菩薩、稱沙彌可以。為什麼?菩薩戒、沙彌戒,沒有出家人傳授,自己在佛前可以發願來受持。依照占察懺法,地藏菩薩占察懺法,用輪相可以得戒,所以這個許可的。但是比丘戒一定要至少是五個真正比丘傳戒,現在一個都找不到,到哪裡去找五個?所以現在都是名字比丘。我們學了之後,認真去學戒,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真正做到一條,你就真正得了一條;我真正做到兩條,我就得到兩條,必須是自己給自己負責任,正法才能長住。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