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化解一切災難根本修行大法  (共一集)  2005/1/5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華嚴經12-017-1346集)  檔名:29-003-0001

  諸位同學,新年好。請看《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緣起甚深,覺首菩薩偈頌第十首看起,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

  這首偈,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一首「釋成前義,然有二義,一者云何得知無性,以法眼觀,稱性非倒,成淨緣起,當知此理,甚為決定」,我們先看這一段。前面給我們講了三種無性,這是大乘經講到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佛對於初學的人說,一切諸法總不外三種性,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這是同學們多半都知道的。可是這個三性,在大乘教裡面怎樣達到究竟圓滿?所以佛接著又跟我們說,「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勝義是講圓成實,後面一首偈上講到,前面第九首講相無自性性,這首講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這就圓滿,諸法實相才真正現前。

  所以,經文第一句說『如理而觀察』,可見得這個觀察的功夫夠深,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什麼人才能做到?這個經上講『法眼』,什麼人證得法眼?我們知道許多同學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上說佛有五眼,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五眼第一個是肉眼,我們一切凡夫統統都有的;第二個是天眼,凡夫沒有,但是有少數的凡夫有天眼。天眼有一種是報得的,有一種是修得的,「天眼通非礙」,沒有障礙,牆壁能看得過去。我們凡夫肉眼,肉眼是有障礙的,隔一道牆,對面這些人物我們就看不見了。如果有天眼的人,我們現在講能透視,現在中國人習慣稱X光眼,他能透視,有透視的能力,這叫特異功能,我們佛法裡面叫神通,天眼通。真的,不是假的,我過去在洛杉磯講經的時候見到過。

  中國有幾個特異功能在美國訪問,確實他能夠不要用任何儀器,他注視你,看你整個身體的內臟。我們有一位同修,她得過肺病,但是已經鈣化,很多年沒有人知道,小時候得這個病,連她丈夫都不曉得,不知道她有這個事情。這個特異功能的人說出來,你從前得過肺病,但是不要緊,現在已經鈣化,指出她那個位置,非常正確。這就說明天眼不是假的,他是屬於報得,從小就有這個能力。我們也曾經問他,這個能力會不會失掉?他說會,大概到二、三十歲之後,逐漸逐漸就消失了,這個能力就沒有了。什麼原因?心不清淨了,接觸外界太多,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煩惱起來,它就沒有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佛門裡面修行,有修得的,怎麼修得的?並不是修神通,如果你有意去修神通,真的,未必能得到,而是什麼?修清淨心,斷見思煩惱。

  經典上告訴我們,小乘初果須陀洹就有天眼通、天耳通,六種神通,初果就得這兩種。為什麼?他的心比我們清淨,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了,思惑沒斷,見惑斷了,我們一般人講知見不正。佛法把錯誤的知見歸納為六大類,「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身不是我,執著身是我,這是錯誤的見解。六道凡夫哪一個不是這樣執著?第二類「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對立,相對的。執著有我,我的對面是人,有我、有人,總是對立;有真、有妄,真妄對立;有善、有惡,善惡對立;有大、有小,大小對立;有長、有短,長短對立;有先、有後,你想想看,人是不是生活在相對的世界?殊不知相對是錯誤的,相對裡頭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從這裡生的,邊見。還有兩種,成見,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為什麼分兩類?一類是因上的,一類是果上的,因上叫「戒取見」,果上叫「見取見」,全是搞錯了。除這個四種之外所有一切錯誤見解,歸納為一類,「邪見」,錯誤的見解。

  須陀洹這五種錯誤見解斷了,證得小乘初果;在大乘,我們《華嚴》裡面講的初信位菩薩,不錯了,入了門,上學入門了。十信菩薩裡面的初信位,我們現在講到緣起甚深,覺首菩薩就是這個地位,斷證的功夫雖然跟須陀洹一樣,可是智慧德行超過須陀洹就太多太多了,那是須陀洹望塵莫及的。所以,他還執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不執著,何以不執著?法眼開了。圓教初信位,真菩薩不是假菩薩!所以,人家觀察能「如理而觀察」,這在我們這一品經裡面可以說充分做出了證明。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他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真相,他真見到了,決定不迷惑,所以知道一切法無性,『一切皆無性』。

  淨宗的同學們這麼多年來,我們也隨順大家,並沒有捨棄超度的佛事,所以我們在這方面選擇中峰禪師的「三時繫念」。現在三時繫念在全世界也形成一個風氣,這個好,很難得,真正是冥陽兩利。繫念佛事我們曾經詳細的講解過一次,錄的有光碟,同學們如果做三時繫念佛事,最好在做繫念佛事之前,先把這個講解聽一遍。你知道這個佛事的內容,在做佛事的時候可以隨文入觀,你能夠體會,這個自己得利益。大乘教裡面講得好,自己得度才能度他;自己沒有得度,你怎麼能度他。所以我們超度佛事要想真正收到效果,至少你要懂得隨文入觀,念到這些經文、開示你就能體會得,這樣自己得利益,所超度的亡靈也得利益。我得的利益多,他得的利益就多,我得的少,他得的也少,我不得利益,他也不得利益,這個道理要懂。

  繫念佛事裡面,中峰禪師的開示非常精采。中峰禪師說,「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悟則生滅皆無生」,覺悟了,「迷則無生皆生滅,所以離此別無,是乃一體而異名」。體是一,不是二,悟的時候知道無自性,迷的時候以為有自性;覺悟的時候,知道萬法不生不滅,迷的時候以為萬法有生有滅。那我們今天面對著這一切萬法,我們見到一切法是有生滅,還是不生滅?如果見到不生滅,那就無自性了,生無自性,無生亦無自性,你就見到真相,這在前面我們講得很多。可是經裡面這些教誨,我們要常常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提得起觀照,前面跟諸位說隨文入觀。功夫用到成熟,則隨境入觀,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真提得起觀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生,哪來的滅?有生才有滅,有滅一定有生,沒有生滅。

  沒有生滅說生滅,這不變成毫無意義?那到底生滅是有沒有?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不可以說有,也不可以說沒有,這個話很有味道。為什麼?如果我們想到《壇經》裡面六祖惠能大師說的幾句話,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能大師說「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那麼說有生滅,有生是一法,無生又是一法,不就變成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生滅跟不生滅是一不是二,這就是佛法;生滅跟不生滅是二,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正知正見。為什麼?你落在二裡頭,二就有分別,二就有執著,二就是染法,就不是淨法;不二,沒有分別,不二,沒有執著,不二,沒有染污,所以成淨緣起。

  同樣是一樁事情,我們六道凡夫六根接觸都成染緣起,菩薩跟我們在同樣境界當中,他成淨緣起。你要問差別在哪裡?剛才講得很簡單,一個落在二三裡頭,一個不落二三。落二三是什麼?分別、執著、妄想,二就是分別執著,三加個妄想,這就是法相宗裡面講的「心意識」,落在心意識裡頭;不落二三,唯一真性,真性無心。所以,中峰禪師講得好,你真正能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那「我心就是彌陀,彌陀就是我心;淨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淨土」,套一句禪宗的話來說,「你會麼?」你在這裡面要是體會得,契入進去了,好!大乘經你沒有白念,真正得受用。真得受用,就像《心經》裡面所說的,《心經》大家都念得很熟,「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現在這個世間災難很多,許許多多人都在憂慮,如何能夠避開這個災難?災難要講到究竟的化解、消除,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裡面給你講到「三無性」,這究竟、徹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讓你真正入不二法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清涼大師註解裡頭註得好,文字不多,「云何得知無性」,這是一句問話,你怎麼曉得無性,一切皆無性,你怎麼知道的?「以法眼觀」。下面這四個字很重要,「稱性非倒」,宇宙、萬有這些現象怎麼來的?真性(也稱之為法性)變現的。相,幻化非真,我們講剎那變化,剎那速度快,究竟快速到什麼程度,不是我們能想像的。佛在《仁王經》上舉了個比喻,說「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普通彈指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一秒鐘。前面我跟諸位報告過,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速度比這個還要快。

  這是講什麼?現相,現相叫剎那不住,念念不住,無常的。可是怎麼?法性真常,法性沒有生滅;相有生滅,性沒有生滅。法性是什麼?無性之性就是法性,那方便講有性之性是法相,方便說。怎麼說有性?佛跟我們講,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你要是能夠看到無性之性是真性,無性之性也是一切萬相的自性,那就是法眼觀,稱性!有沒有生滅?生滅皆無生,你就看到了生滅皆無生,看到生滅皆無生,你覺悟了。迷則無生皆生滅,無生是法性,迷人見相不見性,所以無生皆生滅;覺悟的人見性不著相,所以生滅皆無生,什麼樣的災難都沒有了。這個意思,《華嚴經》後面講得很多,講得很細,確確實實幫助我們契入覺者的境界,這樣我們就跟諸佛菩薩一樣生活在淨緣起裡面。淨緣起是什麼?像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淨緣起!這個裡頭,像《彌陀經》上所說的,「無有眾苦」,無有眾苦就是極樂。清涼大師末後兩句話,「當知此理,甚為決定」,這兩句話說得好,全程肯定,這是事實真相。

  『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這個見解正確,真正看到一切諸法實相。現在回過頭來我們要問,眼前我們這個世間發生許許多多災難,這次我跟著印尼宗教訪問團訪問中國,回來之後,我在香港住了幾天,聽到印尼發生地震、海嘯,死傷的人非常之多,聽說現在統計數字將近二十萬人,大家都忙著怎麼樣救災。印尼這個國家,過去我們多次去訪問,自然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些災難大家非常重視。災難怎麼形成的?佛經裡面講得透徹,這個不能從第一義講,從第一義講,那是菩薩法眼看眾生。我們這要從俗諦上來說,就世法上來說,世法上來說就離不開因果。

  我們知道,諸佛如來教導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總共是六樁事。最高的,《華嚴經》上講的,性、相,給你講「三自性」,給你講「三無性」,這是最高的;次一等的,給你講理、事;再次一等的,給你講因、果。高的我們聽不懂,因果我們懂,無論什麼事都有它的因,都有它的果。太高深的東西我們確實很不容易體會,所以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一生當中,極力提倡因果教育,現在我們才看出這個老人的苦口婆心。

  所有一切不善的果報都是不善的業因造成的,你的心不善,行為不善,感召來的果報,這是比較深的因果,現在人聽了都搖頭,不相信。地震、海嘯這個因要是科學家來解釋,一般人能接受;你說佛菩薩、聖人來給你解說,這是我們不善的心行感召來的,沒人相信。他說什麼?他說這是迷信,這個沒有科學證據,現在什麼都要拿科學證據出來。還好確實有科學證據,我們看到了,那就是江本勝博士這十年對水結晶的實驗。水是礦物,我們一般不承認它是生物,說礦物是無生物,它沒有生命;動物、植物,我們還稱他為生物。現在這個實驗出來的時候,礦物都不敢說它是無生物,為什麼?它會看,它會聽,它能夠懂得人的意思。人有善念、善行,它反應出很美的結晶;如果人有惡念、惡行,它反應的結晶非常醜陋。

  我們從這一點,再想像佛經裡頭所說的,佛經裡面給我們講,整個宇宙是活的。為什麼?清涼大師這裡解釋得很好,「以法眼觀,稱性」,性是活的,不是死的。佛在經上講,我們自性、真心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所以「出現品」裡頭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的意思要是用江本勝博士的實驗來講,那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最好的結晶,最圓滿的結晶。可是現在水對著我們面前結晶的時候很難看,為什麼原因?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它感受到了,反應出來的是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反應不出來。從這個實驗當中可以證實,這是科學的證據。

  然後我們細細思惟,地震,現在講天然災害,海嘯屬於水災,地震裡頭有火災,產生的風暴是風災,幾乎是火災、水災、風災、地震不是一樁事情,一個發生的時候四種統統都爆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水災是果報,因是什麼?貪欲,貪欲是水;火災是果報,因是瞋恚,瞋恚是火;風是果報,強風,愚痴是因;地震是果報,嫉妒、傲慢、不平,這是地震的因。我們的起心動念,整個宇宙、山河大地統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所以,天災人禍的根源不在外面,孟子所謂行之不得,要反求諸己,就是要從自己內心裡面去尋找,你才把真因找到,然後把這個因消除;因消除,果就沒有了。

  所以,災難的化除、消除,息滅貪瞋痴,息滅嫉妒、瞋恚,永遠保持清淨、和諧、平等、快樂,那麼我們這個世界馬上就變了,變成什麼?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天堂、天園是這個業因造成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像這首偈裡面所說的,你用法眼觀察,我們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是不是一樣?一樣!我們這個世界跟華藏世界,跟天堂、天園沒有兩樣,人和物完全平等。只是極樂世界的人純淨純善,所以山河大地變得那麼美,我們講的自然災害在那裡聽都沒有聽說過,善心、善念、善行所感得的果報。我們這個世間,我們居住在世間這些人、物,我們是以惡的念頭、惡的思惟、惡的行為,所以整個山河大地也就呈現出不善的反應,不就這麼回事情嗎!

  我到日本去訪問江本勝博士,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就跟他說這個道理,他完全肯定,通過這麼多年實驗,他明白了。所以,我們有個共同的認識,地球是有機的,就是有生命的,不是死的,活的,山河大地都是活的,你不要認為石頭,石頭不是死的。所以,從水實驗出來之後我就告訴他,希望他能更進一步,再去實驗泥沙、石塊。這些礦物、這些金屬都跟水沒有兩樣,都能看、能聽,懂得人的意思,它裡面的結構,電子、原子,會隨著人的意念產生變化,不可思議。從前是法眼菩薩所看到的,現在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面也逐漸逐漸接觸到了,也探索到了。你不相信聖賢的話,相信科學家的話也行,不過科學來得比較晚一點,只要能信就好。現在時間到了。

  請看第十首偈,清涼大師註解的後一段,我們先把疏文念一遍。「二者前偈訶其見有種種,是妄分別,此不應依」,這是說前面的偈頌。說「此偈(此偈就是我們念的這一首,第十首),印前觀察無性,各不相知,斯為法眼,固應依止」,這就是「依智不依識」。前面所說見有種種,是妄分別,這個種種從哪裡來的?妄想、分別、執著而有的,所以叫三自性。大師說得好,此不應依,雖然不可以用它來做修學的依據,可是修學不能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曉得。為什麼?俗諦,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不能離開人群,不能離開俗務,所以對於人情事理不可以不知道,雖知道,不依靠它。知道這些事情便利於與人相處,通情達理,與人相處通情,達理就是不應依。

  我們依什麼?我們要依「觀察無性,各不相知」,我們要依這個。為什麼?依這個,你的心才真正能夠成就純淨純善。要記住,這個淨不是染淨的淨,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純淨,染淨都沒有;純善,善惡都沒有,這才叫純淨純善。那是什麼東西?法性現前!這個法性就是無性,契入這個境界,這就叫法眼,你就得到法眼。《金剛經》上說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法眼比慧眼還高!阿羅漢得到的是慧眼,法身菩薩才稱法眼,他對於宇宙萬有的看法,見性不著相,不是沒有相,那個相就是見有種種。他了解相是妄相,不是真實,真實是性,妄相雖然剎那生滅,真性永恆不滅。

  佛法裡面講心,一般講心有三種,第一個是講「肉團心」,我們這身體裡面的心臟,肉團心,這是身體器官裡面的一種。心、肝、脾、肺,是五臟六腑裡頭的一種,心臟,這叫肉團心。第二種叫「緣慮心」,什麼叫緣慮心?妄想、分別、執著,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會產生喜怒哀樂這些情緒,這種心叫緣慮心,它起作用,它分別善惡,它是染污的。第三種心是真心,「靈知心」,靈明覺知,它是真心,就是法性,也就是無性,靈明覺知。它有德,它有能,這個德能永恆不變,它的德就是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它要是不被染污,它的相好是究竟圓滿,正是佛在大經裡面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你自性本具的德能;在佛不增,在凡不減,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圓滿具足。可是現在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像水的結晶一樣,它在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的時候,它的結晶是最美的。因為受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的干擾,它自性圓滿的德能被扭曲了,顯現不出來。

  它的本能沒有喪失,本能是什麼?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自性的本能。既然一切萬物都是自性變現的,能變的有見聞覺知,能變的有智慧德相,所變的當然具足。古人的比喻說得好,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從這些比喻當中去思惟,你就能體會得到。所以,佛看一切眾生平等的,智慧平等,德能平等,相好平等,無一不平等,體性空寂,了不可得。所以有人說,生命就是個能量,這個能量永恆不滅,但是它能隨著一切眾生善惡意念它會產生變化,它不會消滅。這個說法跟佛法所講的也很貼近,雖然沒有講得很透徹、很清楚,意思有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在這兩年,因為世界的動亂,災難頻繁,使我們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密切,決定不能夠像從前所謂的老死不相往來,現在說不相往來不可能。為什麼?你六根接觸的面大了,你就是坐在家裡不出門,你家裡有個電視機,從這個窗口你就能看到全世界,這從前沒有,所以現在你不可能不接觸。由於交通資訊的發達,旅行不是奢侈了,度假、旅行變成我們生活一部分。旅行常常到外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諸位想想,是愈來愈密切。關係要處不好就產生對立、產生衝突、產生誤會,如何要將這些關係處好,這靠教育。中國古時候老祖宗懂得,所以在全世界來講,最重視教育的民族是中國。

  中國人重視教育,從歷史上看至少可以能追溯到五千年前,重視教育。教育教些什麼東西?簡單的說,在中國人說,簡單的講就是「道德」。什麼是道?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運行,道!也就是說道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人為的。像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的法則,不是哪個人的發明,不是哪個人的創造,不是哪個人的製作,不是的,自然的;隨順自然就叫做德,順理成章,違背自然就是災害。道德在人事上,顯示出倫理、倫常,倫是人在這個世間自然有五種關係,父子、夫婦、君臣、兄弟、朋友。這五種關係不是人發明的,不是人強制的,自然而然的,所以這是道,五倫是道。隨順五倫,「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這是德,你隨順這是德;「君臣有義」,義是德;「夫婦有別」,這是德;「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德。中國的教育就是以這個為基礎,教什麼?就教這個。

  大德,我們可以從宗教教學裡面認識,那是什麼?人家要問什麼是佛?佛教是什麼?你能用一句話答覆他嗎?不用我們去想,古大德早就給我們說出來了。佛教講的是什麼?「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八個字,把佛教說盡了。佛教慈悲為本,慈悲怎樣表達?方便為門,那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方便門,不是呆板的,活活潑潑,所以佛教是慈悲。孔孟講什麼?孔孟講「仁愛」,你看仁愛跟慈悲是不是一樣的?你再看基督教、天主教的《新舊約》講什麼?「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回教《古蘭經》講什麼?「安拉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宇宙之間的大德、大道就是一個「愛」。這樁事情,江本勝博士從水結晶裡面實驗出來了,他告訴我,他這十年的實驗,幾萬次的實驗,最後的結果,他說只有「愛、感謝」,這兩個水結晶的反應最美,所以他說這兩個是宇宙的核心。我同意,我肯定,我說一點都不錯。這是什麼?性德!

  中國古人發明的文字,你們看看中國這個「愛」字怎麼寫法?這個字是會意,叫你看到這個符號就體會意思。你看這個字,從外表上看它是個「受」,感受;它裡面,裡面是個「心」,這個心就是佛法講的,心有很多種,聖人所感受的是真心,真心就是法性。你所感受的是真心,這是愛。所以「愛」這個字,聖人所講的跟我們現在凡夫所講的,字是一個字,音也是一個音,意思不對了。凡夫講的愛,那個心是什麼心?緣慮心,他所受的是這個,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他受的是這個心。這個愛有副作用,有善惡,有苦樂。聖人講的愛,那個心不是這個心,是靈知心,是法性。法性是什麼?真心是什麼?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愛就是宇宙的全體。心是法性,外面所現的相是法界,法性、法相,法性純真,法相非有。我們要是體會到這個意思,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愛」就是佛,「愛」就是菩薩。

  所以,我在前天寫了一篇短文,解釋這個「愛」,「愛以真心感受為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愛,真則不假,誠則不虛,這個感受就是大乘法裡面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愛。愛裡面決定沒有自私,決定沒有佔有,不但沒有佔有,而且沒有控制,宇宙之愛,天地之愛,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大公無私,這是真愛。所以,愛就是真心,愛就是真性,愛就是真如,愛就是法性,佛法所講的;宇宙的本體現象,這一個符號代表了。愛就是本性,就是本善,純淨純善,儒家所講的;愛就是真理,就是真諦,就是生命,就是永恆,宗教裡面所說的。愛就是神聖,愛就是上帝,愛就是真主,愛就是聖靈,一個字把所有一切宗教都包括了。這個字裡頭沒有對立,沒有誤會,沒有衝突,沒有界限。上帝愛世人,愛是上帝;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愛是真主,愛是聖靈,我們通常也講靈性。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在取得這個世間榮華富貴,精神、物質享受,不是。我們的生活目標要純正,真正純正的目標是提升自己的靈性。用什麼方法提升?要接受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就是愛的教育。我們細心去觀察、體會,愛孕育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所以愛當中這個心是最重要的,大乘佛法裡面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個心不是肉團心,不是分別執著心,不是這個;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真心,自性。所以,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德」裡頭有圓滿的智慧,「能」是技能、才藝、福報。你要想求聰明智慧,要想求財富,要想求健康長壽,到哪裡去求?愛裡頭有,具足,本來具足。如果你能夠懂得這個字,你這一生生活在世間,一定可以做到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你能夠認識這個字,懂得這個字,你能夠落實這個字。

  所以我說一切佛、聖所證所得的,就是這個字,自愛,自己得到了,這是自己本來有的。一切神佛所教所化,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教化一切眾生,教什麼?愛他!所以,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的教育,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宗教,來看宗教裡面的聖哲,來看這些修行證果的人,我們就不迷惑了。他們沒有別的,他們的愛心是圓滿的,所以佛法講大慈大悲,無條件的慈悲,不附帶任何條件。

  佛在經典上跟我們說,佛家講宇宙有十法界,就像現在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諸佛菩薩有能力超越不同的空間維次,他有這個能力,所以應以什麼身教化的,他就現什麼樣的身。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得,一般宗教裡面都說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唯一的真神,這個真神是什麼?是愛,它能現無量無邊的相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中國示現的孔子、孟子,在印度示現的釋迦牟尼,在西方示現的摩西、耶穌、穆罕默德,這聖人。再仔細觀察他們的行持,他們當年在世,真的是愛世人,這個愛心沒有國家的界限,沒有族群的界限,也沒有宗教信仰的界限。從這些地方細心你去觀察,你去了解,我們才能學到真的東西。

  現在我們總算是學了這麼多年,明白這個道理,曉得自己有真心,真心裡面有無盡的智慧德相。可是迷了,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佛在經上說得很好,無量劫來我們就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現在我們看這個愛,那個心不是真心,是緣慮心,把真心變成緣慮心。緣慮心在佛法裡面講就是八識,真心變成了識心,第八識裡頭的妄想,這妄動,第七識的執著,第六識的分別,我們現在用這個心。所以這個愛在我們的認知裡頭變質了,現在怎樣恢復?我們要知道這個東西好,這個東西是寶,是真的寶!

  中國老祖宗教導後裔的子孫,他懂得,我們的愛就好像是金礦一樣,是無量的黃金,但是現在埋在地下,跟礦石搞在一起,得不到受用。用什麼方法開採?這個愛心要找一個原點,從原點裡面把它開發出來。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他教導我們從什麼地方開採?原點就是五倫裡面的「父子有親」,父子就是父母對兒女,那種親愛是自然的。從什麼地方看?從嬰兒,小孩生下來到他一年,你看他還不會講話,他還不會走路,你在這時候就仔細觀察。他父母愛他,他愛父母,親愛從這個地方可以看見,這是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沒有人教他。於是古人他就發現了,覺察出來了,這個親愛要怎樣能保持,保持到永恆不變,那就是性德的流露。為什麼隨著年齡這個愛心會產生變化,會變質?他接受外面一些不良的誘惑,於是他自性變質了。所以,教育的功能沒有別的,教育的功能就是如何能夠讓父子有親永恆保持。你果然能夠永恆保持住,你明瞭這個裡頭的意思,理明白,你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一生不改變,佛法裡面叫自度,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性就是愛,就是慈悲,佛家講慈悲。

  菩提心裡面,我們現在把它講成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五條每一條裡頭都具足其他的五條。譬如慈悲,慈悲裡面有真誠,真誠的慈悲;有清淨,清淨的慈悲;有平等,平等的慈悲;有正覺,正覺的慈悲。慈悲裡頭有清淨、平等、正覺、真誠,真誠裡面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平等裡面同樣也有真誠、清淨、正覺、慈悲,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一樁事情。你統統明白了,清楚了,叫見性,明心見性。在你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不離慈悲,念念不離真誠,念念不離清淨、平等,這個人就叫佛,就叫菩薩,你就證得了,這是自愛。然後你能夠推己及人,從愛父母的心把它擴大,愛妻子,愛兄弟,愛朋友,愛家族,愛國家,愛世人,愛一切眾生,這就是化他。諸位想想,你愛這個人你還會害他嗎?哪有這種道理的!真誠的愛心是付出的,是捨己為人,儒家講的「成仁取義」,絕對不會做出不仁不義的事情,沒有這個道理。這是聖學,這是聖人的教育,這是宗教教育。

  今天宗教裡面這些大眾,無論是出家、在家,為什麼做不到?那就是這個原點沒有了。我學佛五十四年了,常常說,在家的佛弟子,十善做不到,出家的佛弟子,五戒做不到。在中國古代,不要說得太遠,明朝時候,五百年前,在家確確實實可以做到三皈五戒十善,決定沒有問題,真正是社會上所謂的善人,佛家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真稱得上。出家的這些人,三皈、五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能持。為什麼現在做不到?就是愛的原點沒有了,換句話說,五百年前的中國人,儒家的根非常深厚,就是倫理的教育從小就培養。所以,學儒守禮不難,學佛持戒不難,成就的人很多很多。現在這個時代,儒沒有了,佛也沒有了,有名無實。為什麼?那個點沒有了。我們再看看其他宗教,大致也都差不多,同樣都是犯一個毛病,根沒有了。像樹木一樣,根壞了,怎麼樣去培植它都是一個假相,死的,不是活的,這才值得我們憂慮,才值得我們認真反省。

  現在我們要做從哪裡做?從根救起,從這個原點。我都八十歲了,八十歲還要從這兒做嗎?是!小時候沒做,亡羊補牢,聊勝於無,不能不做。從哪裡做起?從《弟子規》做起,《弟子規》是救根的,讓我們的根「父子有親」這個愛的原點,重新把它找出來,從這個地方找出生命,父子有親是生命的開始。為什麼學佛要從這裡下手?我們學佛最高的指導綱領,不但是淨宗,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有例外的,《觀無量壽經》講的「淨業三福」。這個三條佛講得很清楚,「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你想想這句話說得多重。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修行、證果、成佛都是從這個地方做起點。而這個起點,三條第一條頭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們想想是不是與父子有親,根!

  這些年來,我常常提起《弟子規》,常常提到「童蒙養正」。我們學院成立,我特別用兩年的時間來培養同學們的德行,從哪裡起?還是從《弟子規》起,誰能夠覺悟、認知了,這個認知在佛法講開悟了,他明白了;明白之後,他才肯真正起修,扎根!只要這個根紮牢,無論修哪個法門都會茁壯開花結果,不論世法、佛法你肯定有成就,你真正走到聖賢之道,這是我們天天在這裡期望的。老天不負苦心人,到去年這一年,我們才看到了成果,真的有幾位同學明白了,省悟過來,身體力行。《弟子規》不長,總共只有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個字,總共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字字要落實,你的根就活了,然後修學世出世間任何法,都有不思議的成就。所以,這個地方清涼大師總結,「依智不依識」,這句話結得好,我們要依智,不能依識,智只有從聖人教誨當中去得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