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遠離虛偽顛倒 是真實功德  (共一集)  2012/3/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02-037-0257集)  檔名:29-28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零八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二句看起:

  「蓋謂菩薩依於法性之實際,入於清淨智慧」,就是本經所說的真實智慧。這些文字,都是曇鸞法師在《往生論》註解裡面所說的話。他說天親菩薩造《往生論》,裡面所說的是把如來祕藏和盤托出,就是全部都說出來,毫無保留。這是什麼意思?曇鸞法師為我們解釋,這是說菩薩依於法性的實際,實際理體,入於清淨智慧。如果我們所依據的不是法性實際,我們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沒有辦法證得。為什麼?法性之實際就是真心,真心才能見到事實真相,妄心決定見不到。本經上講真實之際就是真心,人人皆有,個個不無,可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真心,從來不知道用真心。佛跟眾生差別在哪裡?我們學了不少,學得很多,差別就是在用心,會用真心的,佛與法身大士,用妄心的是十法界六道眾生。在十法界裡面,四聖用得正,六道裡面用偏了、用邪了、用顛倒了,就這麼回事情。這是把如來祕藏全部給我們宣說出來,眾生跟佛沒有兩樣,我們一念回轉,把妄心拋棄掉,用真心,那就成佛了,清淨、平等、正覺就現前。

  「故遠離虛偽顛倒,是為真實功德。真實功德即無量功德。」我們要把虛偽的丟掉,顛倒的丟掉,虛偽的是什麼?是妄心,顛倒的是造業。依妄心,妄心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心,在經教裡面稱它作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是虛偽。顛倒的,貪瞋痴慢疑顛倒,自私自利顛倒,七情五欲都是顛倒,全是從妄心生出來的。妄心、妄念顯現在事相上,就是殺盜淫妄,就這些東西,所以叫顛倒,與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性德的核心、精髓,在佛法裡叫慈悲,在世間宗教裡面叫愛。愛沒有了,沒有到什麼程度?自愛都沒有了;換句話說,這個愛心是連根都拔掉了。愛沒有了,心裡面充滿了什麼?怨恨。怨恨惱怒煩,貪瞋痴慢疑,你看用的是這種心,這種心害自己也害眾生。害自己,這三惡道,造的是這種業。所以佛菩薩教我們要遠離。

  我們不用妄心,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明就是不覺,就是迷,這是妄心的根,在佛法裡面講這是阿賴耶,從阿賴耶生起的煩惱無量無邊,生起的善念有限。天親菩薩造《百法明門論》,將善心所歸納只有十一個,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個,二十六個裡面,有六個是根本煩惱。換句話說,中國老祖宗所說「人性本善」,本善有十一個,習性不善,習性有二十六個。正因為是這個原因,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教育沒有別的,它的作用是如何保持本善,發揚光大。本善發揚光大了,不善的習性自然就遠離,習性全是虛偽顛倒,這在佛法稱之為斷惡修善。佛法教育教學第一個目標,我們稱它普世的教育,就像現在所謂國民教育,每個人必須要學習的,一切眾生都要學,三皈、五戒、十善,普世教育。在中國,把它開出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普世教育,中國人把它開為四科。佛法裡面把它開成十善、三皈、眾戒,也說得很詳細。持戒修行,目的是要達到入於清淨智慧,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生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心不清淨就生煩惱。

  我們現在用阿彌陀佛教導我們,最簡單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這個方法,就是信願持名,沒有比這個方法更殊勝的。這個方法才是真正的如來祕藏,為什麼?這個方法能幫助一切眾生個個成無上道,每個人都能成佛,成佛,決定像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對這樁事情要能生起信心,真信。真信當然你會真行,行是什麼?發願、念佛,一定發願求生淨土。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同一個道理,就是一切法唯心所現,一切法從心想生。唯心所現是真心現的,從心想生是妄心變的,為什麼?真心沒有想,思想是阿賴耶的第六意識,執著是阿賴耶的末那識,都是妄的,虛妄的,都是顛倒的。所以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念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這裡面永遠就是一法,從來沒有改變。這一法有生有滅,當你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實報莊嚴土現前。就好比人作夢,醒過來了,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世界?實報莊嚴土。實報土從哪裡來的?心現的。什麼緣心現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就現這個境界。無明習氣裡面沒有分別執著,所以這個境界裡頭沒有任何變化。境界是化生的,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的功德之所變化的。

  什麼時候無始無明習氣也斷了,沒有了,這個境界就沒有了。境界沒有了,那就是真正的真的境界現前,淨宗稱為常寂光,大乘稱之為法性、自性。惠能大師稱它作自性,大乘經上常說它作法性,或者說它作大般涅槃、第一義諦,這些名詞全是說這樁事情。這是真的,這個裡頭沒有一切現象,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沒有自然現象,但是它能現、能生一切現象。現與生都要有緣,所以大乘教裡面講緣生,不說因,因是本有的,遇到緣它就能生。眾生之迷,緣是一念不覺,這個緣從哪裡來的?沒有原因。有原因它是真的,沒有原因說它是假的,像作夢一樣,沒有原因。

  常寂光不生不滅,它真的是永恆的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為它不是一切現象,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它,眼緣色,它不是色,眼對它不起作用;耳聞聲,它不是音聲,你聽不到它;它不是法,你想不出它,無法想像,所以它也不是第六意識的對象。八識統統緣不到,它存在。怎麼知道它存在?你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你就見到了,你才知道它真存在。佛不得已用了一個字形容它,叫光,常寂光,用這個光來形容它,這個光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只要我們把起心動念放下,你就見到了,所以佛說這樁事情唯證方知。怎麼證法?放下起心動念你就證得,你自然知道了。

  真有人表演給我們看,頭一個表演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世尊給我們表演,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明心見性,怎樣才把自己,真正的自己找到,找回來了,這就成佛了。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國出了一個惠能大師,禪宗第六代祖,他也為我們做了示現,跟釋迦牟尼佛非常相似。釋迦牟尼佛是在甚深禪定當中見到這個問題,他示現的是盤腿打坐,而惠能大師示現的不是這個樣子,是什麼?是聽經。五祖給他講《金剛經》,他聽經,沒聽完,大概聽到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應無所住,他放下了,聽到這一句,真的把起心動念放下了;而生其心,豁然大悟,他也明心見性了,這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定中境界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是盤腿坐在樹下,而六祖惠能大師是活活潑潑,在五祖的面前。他是不是入釋迦那個大定?是的。六祖表示這個禪定是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表演這一著給我們看。入定不是一定要盤腿面壁,一切時、一切處不起心不動念就叫大定,就是自性本定,沒有形式。盤腿面壁修定那是幼稚園的小學生,因為心散亂,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坐在那裡收心,是這個意思。定真要成就了,一切時一切處,無論做什麼他都是在定中。

  大乘經裡面有兩句話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龍、象,舉這個例子。龍我沒見過,象見過。你看大象那個樣子,牠真的像定中,無論是站著、走著、臥在那裡都像在定中。佛舉這個例子說明,入定這個意思要懂,入定不妨礙工作,什麼繁忙工作都可以做,他在定中。妙就妙在此地,沒有形式。什麼原因?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說出來了,第四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動是身動,心沒動。入定這個意思最重要是心不動,不管身,身是假相;現在我們懂得,我們的身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合相」。

  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是細胞組成的,大概有多少細胞?五十兆,這麼多的細胞!細胞是物質現象,有生有滅。在過去,都認為細胞是物質裡頭最小的。八十年前,科學家把細胞分析,分析看出什麼?看出細胞是原子組成的;再把原子再分析,發現原子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組成的,都不是單一的。從發現原子到今天八十年了,科學的進步令人歎為觀止,居然把物質是什麼這個問題解開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根本沒有。佛在《金剛經》上說物質是一合相,這個「一」就是最小的物質現象,佛經稱它為極微之微。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釋迦牟尼佛講的極微之微今天稱為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於一個電子。換句話說,把電子把它分裂,分裂成一百億,那一百億分之一的就叫做微中子。那就是微中子積聚成的,所有物質現象,微中子是個基礎。

  微中子再分裂,沒有了,釋迦牟尼佛說了,再分物質就沒有了。再分是什麼現象?看到了,原來是意念波動的現象。於是這就搞明白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變出來的。念頭是心,是心法,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被科學家證明了。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統統是從心想生的,沒有心想就沒有物質現象。那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個平等的現象,色法就平等了;也就是說,我們對待物質現象就會用平等心去對待。高山是這些物質堆成的,平地也是它鋪成的,所有一切動物的身體統統是它變現的,都是它組合的。分開來就是一樣東西,微中子,分到最後就是微中子。微中子再分析,原來是念頭,念頭的波動產生物質現象。

  釋迦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心有所念,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彌勒是佛門裡面唯識專家,法相唯識彌勒菩薩是第一,他代表這個。彌勒菩薩回答的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次的頻率在波動,你看這多快!現在我們習慣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我相信年輕人、體力好的人一秒鐘至少可以彈五次,如果從五次來說,再乘五,那就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彌勒菩薩回答世尊一念,就是細念。一念就是一個五蘊,這一念裡頭有色,就是物質現象;有心,心就是受想行識,統統具足。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念念不相同。所以這個現象不是相續相,相續相是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相續相,叫相似相續相。

  就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看,從前膠捲的幻燈片這個你很容易理解它。它放的速度太快了,在銀幕上產生了一個幻相,我們以為是真的,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實是相似相續相。銀幕上的這個電影,幻燈片放映一秒鐘才二十四張,現在告訴你,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張,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它確實是假的,真是假的。可是我們把它當真了,我們沒有把它當假,全把它當真,迷在這個幻相裡頭。這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就是識起的作用,阿賴耶的作用。自性沒有這個作用,自性是沒有波動現象,阿賴耶有。所以,阿賴耶把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把實報土把它轉變成十法界,在十法界裡頭又把它轉變成六道,在六道裡頭又把它轉變成三途。全是妄心,全是虛妄的,確確實實一法都不可得。這是真實智慧,這裡頭沒有虛偽、沒有顛倒,把真相說出來了。

  真相大白就是真實功德,真實功德就是無量功德,所以「極樂世界乃如是真實功德之所莊嚴」。極樂世界沒有虛偽的,為什麼?極樂世界所有的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意思?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說明,極樂世界個個都是明心見性的。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阿彌陀佛加持他,他雖然不是真的明心見性,但是得到阿彌陀佛智慧、道力、神通的加持,他等於明心見性。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十方諸佛世界裡沒有,只有它有。為什麼它有?諸佛如來沒發四十八願,諸佛如來沒有去認真參訪十方諸佛剎土,這個事情只有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怎麼會有這種念頭?他老師教他的,他真幹了,世間自在王教他,他真幹。他用這個功德來加持所有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些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懷疑了,對阿彌陀佛無比的功德不懷疑了,我們非常理智的選擇極樂世界,做為我們修行、成佛的所在。

  「故曰具足莊嚴。故成就不可思議之力」。這個力,現在科學家稱為能量,自性本具的能量。「《論註》又曰:不可思議力者,總指彼佛國土十七種莊嚴功德力,不可得思議也」。《往生論》上所講的十七種莊嚴,十七種莊嚴全是講國土。還有佛的莊嚴、菩薩的莊嚴,總共說了二十多種,這個十七種是專門講國土的。這裡有一份參考資料,資料很簡單,完全是《往生論》的原文。「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成就就是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麼樣的美好,從哪裡來的?這一句是總,總說,莊嚴清淨功德成就。《往生論》裡面的偈子說,「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指六道,極樂世界勝過我們這邊。

  古大德告訴我們,世尊給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四土是說哪一土?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佛經上所說的全是凡聖同居土。所以《往生論》第一句講「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是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勝過我們太多太多了。所以,四十八願裡面講三十二相,沒有說八萬四千相,《觀經》上才講到。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那是實報莊嚴土裡面報身如來,阿彌陀佛的報身,方便土跟同居土都是應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出現,示現的也是應身佛,釋迦如來的應身,不是報身。做比較要在同一個等級,就是此地所說的十七種莊嚴,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超過我們太多了。

  「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量是講大小,極樂世界有多大?「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我們這個地球不大,太陽比地球大一百三十多萬倍,一百三十多萬個地球才等於一個太陽。太陽距離我們遠,我們看到它不太大。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比太陽大的星球很多,太陽在太空當中不是個大星球。在太虛空當中,地球是個很小的小星球,微不足道。我們如果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傲慢、嫉妒的心就完全消失了,為什麼?太渺小了,人多渺小。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知道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知道極樂世界廣大沒有邊際,我們應該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定是高維次的空間,我們地球是三維空間,極樂世界一定是非常高的維次,或者是說,它所有維次全部都突破了。真正所有維次突破,那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說的「零極限」,零極限沒有邊際,零極限裡面,時間、空間都不存在。沒有時間,沒有先後,當下即是;沒有空間,沒有距離,這是不思議的境界。你看第一個總的來說,從清淨上講,第二個從量上來講,莊嚴是美好,清淨功德成就,量功德成就。清淨就是極樂,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三者莊嚴性功德成就」。性是本性,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性是自性、是法性、是實性,真實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那我們就曉得,中國老祖宗們說本性本善,我們在外國所有宗教經典裡面看到神性。上帝之性,神性,是什麼?是愛,愛就是神性。中國人稱為是本性,佛法裡稱它作自性、作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愛,真心是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這一句是雙關語,我們把字拆開來,出是出世間,世是世間,世間、出世間的善根都從性功德生的。我們對自己要有愛心,慈悲就是愛。佛經不用愛,用慈悲,為什麼?為的是怕我們學佛的人把慈悲兩個字意思解錯了。因為世間的愛,裡頭有情,有情執,這個愛不是真的,情執會有變化。所以佛法用慈悲。慈悲,慈悲是理性的,也就是理智的愛,這裡頭不是感情的。理智的愛,永遠不會改變,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基礎是自性,它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面的愛有變化,自性裡面的慈悲沒有變化。所以慈悲稱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悲心是憐憫,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悲心。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同情心就生起來,自然會去幫助他。不但看到人有災難,看到動物有災難你也會去救牠;看到樹木花草有災難,你也會幫助它;看到山河大地,一切地方有災難,你都會全心全力去照顧。悲心!從悲心裡面生出慈心。所以慈悲都是愛心,一個是幫助他離苦,慈是幫助他得樂,慈悲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用什麼方法落實大慈大悲?用教學。為什麼?佛說得很清楚,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你迷失了自性,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對於這一切境界,物質、環境、思想、念頭跟大自然的現象,你都看錯了,都想錯了。所以你就做錯了、說錯了,帶給你的痛苦、苦難。如果你把這些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覺而不迷,你的看法正確的,想法是正確的,你沒有災難,你只有快樂,你沒有苦難。所以,教學才是真正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手段,幫助你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一定要用教育。所以諸佛跟這些法身菩薩,示現在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裡頭有有情的、有無情的,一個都不捨,幫助他覺悟。

  佛出現在世間決定是以教師的身分,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去做個老師。老師這種地位、這種身分,在中國古代是普遍被人所尊敬的。中國古代社會尊敬兩種人,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生,為什麼?這兩種人都是救人的。你看,醫生救人身命,教師救人慧命,都是救命恩人。而且他們不要報酬。醫生把你病治好了,不會跟你講價錢要多少錢,不會,完全隨意。家庭富裕的人多供養一些,家庭貧窮的人甚至於沒有辦法供養,醫藥都是醫生布施給你。他的目的是把你的病治好,讓你恢復健康,這是他最快樂的事情。老師教學幫助你破迷開悟,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也不講求報酬的。報酬是生意買賣,醫生跟教師說不出口,這不是買賣,這是救命,一個救身命,一個救慧命,老師救慧命。這兩種人實在生活都很清苦,中國人講清寒,可是在社會上被人尊重。他雖然很清寒,一無所有,他走到哪裡都有人照顧,這是為什麼?感恩。他雖然沒有教過我,沒有給我看過病,他跟我的同類看過病,我的同類接受過他的教誨,那我怎麼能不感恩?所以這是社會上兩種特殊的人物,不為自己,全心全力照顧苦難眾生,沒有自己。

  大乘教裡頭,常將宇宙一切萬事萬法把它分為六大類,就全包括了。這六大類第一個就是性、相,性是能生,相是所生。性沒有相,這常說的,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它沒有,它能生這三種相,能現這三種相。這是第一對。第二對理、事。一切事一定有個道理,有理就有事,有事就有理,從理上你要能夠看到事,從事上你要能看到理,你才真的通達明瞭。第三對是因、果,從因上你看到果,從果上看到因。那相,從相上看到性,從性上看到相。這是誰?法身以上,法身以下沒這個能力。性相、理事、因果總的來說一體,這真正明白了,真正覺悟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美國修藍博士二十一號到這裡來訪問,他們老祖宗從古代傳下來的這個治療的方法、治病的方法,用什麼?就是用這個理念。他知道所有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所有一切問題都不在外面,你到外面去找,怨天尤人,你就大錯特錯,你在造罪業。一切問題在內心,不在外面。幫別人治病,那人跟我是一體,他跟我沒有裡外之分。知道人跟我是一體,所以拿到他的病歷,展開來看,這是我的病歷,我要把這些煩惱、把這些疾病的因,他說統統清理乾淨。我們講的清理心,你心裡頭有這些東西,把它清理出去,恢復到清淨。清淨心出現,那個人的病就好了,自然就好了。

  最明顯的一個病例,一個例子,他曾經在夏威夷醫院(精神病院)工作了三年。這個病院裡頭所收的是嚴重的精神病患,他們會殺人,他們會無緣無故起衝突。所以這個醫院醫生都怕病人,怕病人打他、攻擊他,護士也都怕這些病人,常常不上班,常常請假,沒有人敢跟這些病人接觸,搞得很煩惱、很麻煩。修藍博士進入他們的醫院,每天自己在一個房子裡面看這些病歷,清理自己,他跟病人沒有接觸過。三年的時間,把這個病院裡三十多個嚴重精神病人全部恢復健康。病人恢復正常了,醫生、護士也都很高興,病人完全離開了,這醫院就沒人了。三年三十多個。這個成績做出來之後,這是很大的震撼,美國的醫學界知道了,這不可思議的事情,就請他去講演,說明他的理論跟方法。方法非常簡單,理論就是你一定要肯定自他是一不是二,要好好清理自己,所有問題都在自己身上,與別人根本不相干。

  實際上這個道理,跟我們早年李老師教我們換心是一個意思。他那個清理什麼?就是把自己內心裡面這些負面的、不好的東西統統清理出去,連不好的記憶都把它清理出去。你何必想這些不好的東西!叫你的思惟全部想正面的,不要想負面的,統統清理出去。李老師教我們念佛的人,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裡去,把別的東西統統清理出去,打掃乾淨,裡面只請阿彌陀佛進來,念念只有阿彌陀佛。比修藍博士那個還要高一著,他那裡頭有清淨心,沒有阿彌陀佛;那個裡頭清淨心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淨,為什麼?他還有清淨在裡頭。阿彌陀佛是染淨統統清除掉,只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性德,圓滿的自性,無量的功德。這個方法、這個成就肯定比夏威夷土著這個高明,我們得做出來!

  我們身心原本是健康的,這個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要肯定。不能把自己想成一個病人,一點點病痛就受不了,就放在心上,這個不好,你的病痛會愈來愈嚴重,無法治療。醫藥是很有限的工具,我在二十多年前在美國,曾經跟一個醫生,中國人,在美國行醫,我用佛法的觀點告訴他,病人相信醫生,醫生相信病人,病可能治好,怎麼治好的?信心治好的。如果病人不相信醫生,醫生不相信病人,決定治不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重要。現在醫院裡頭,我看他們的報告,有一種叫對病人的安慰劑,實際上它不是藥。沒得治了,無法治了,開一點東西給他吃,告訴他這是最好的藥,你吃了之後你的病馬上會好了。病人也不知道,信以為真,吃了病真好了。他怎麼好的?他那個念頭把它轉好的,是這麼個道理。都是佛經上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意念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

  所以今天如果是你得了癌症,醫生說不能治療了,你就用佛法來做個試驗,你的試驗成功了,你就度了好多好多人。這個試驗就是你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裡頭來,把你那個什麼病的念頭、健康的念頭統統掃出去,我全部都不要,我就要阿彌陀佛。如果三個月效果卓著,你再去檢查,病沒有了,你就會度很多人。所以得了重病,好事不是壞事,讓我來做表演的,表演成功,多少人從這個地方信佛法了,相信意念能量不可思議,這是科學家說的。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跟科學家講那個意念是一樁事情,意念的能力、能量,其實是一樁事情,兩個說法。不但可以改變我們身體,恢復健康,而且可以化解地球上災難,布萊登所說的,美國的量子學家。棄惡揚善,棄惡,就是把所有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論、不善的行為統統清除,不要放在記憶裡頭。把這個記憶放下,把這個記憶清除、捨掉,沒有這個記憶。所有記憶都是好的、都是清淨的、都是善良的,純淨純善,問題就能解決。這些事情佛菩薩會做。

  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這個祕密,叫念力的祕密,發現這個祕密,他們今天在追蹤、在求證。現在這個證明案例已經有幾千件了,繼續不斷追蹤。如果事實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對我們養生之道、化解災難的方法大有幫助!縱然不能將災難完全化解,也可以將災難大幅度的減輕,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危害,可以做得到。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不能不認真去思考,如何把自己自性裡面深處的大慈大悲心把它發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賢首國師所說的四德,好!講得簡單。第一個「隨緣妙用」,就是普賢菩薩所說的恆順眾生,一切隨順眾生。能受得了,自己沒有任何意見,自己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自己有意見、有成見就不能隨順,自己心裡清除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就可以隨順,隨順不礙事。自己裡面不乾淨,隨順就礙事,就會產生喜怒哀樂;自己心裡面清楚、乾乾淨淨的,不礙事,隨緣妙用。妙用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你把性相、理事、因果看透了,全都明白,這就沒事了。

  第二個,給社會一切大眾做好樣子,「威儀有則」。我們把佛陀的教誨做出來,聖賢的教誨做出來,做出個好樣子讓大家看。這個做出好樣子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修行,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為,身口意三業。依照《弟子規》,依照《感應篇》、《十善業》,把這些裡面所講的,善的統統做出來,惡的統統改正過來,這叫修行,這就是好榜樣。威儀有則,則是好樣子。第三條,「柔和質直」,叫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態度柔和,言語真誠,質直是真誠,沒有妄語,沒有欺騙。最後一條「代眾生苦」,我們要做得很認真,為什麼?別人才相信,別人才會受感動,才會也跟著我們一樣來學習。對聖賢的智慧相信了,對古聖先賢那些方法、理念予以肯定,這些東西是真理,能救我們自己,能救我們家庭,能救我們國家,能救這個世界。極樂世界的好榜樣足夠了,我們學不完的。

  第四,「莊嚴形相功德成就。偈言: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這從比喻上來說的。形是形狀,相是相貌,這從事上講的。形相,偈子裡說得好,淨光明滿足,清淨光明。怎麼做?沒有私心,就做到了,無我,就做到了。有我、有私心就有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慢疑是嚴重的染污,不清淨。滿足這兩個字非常要緊,滿足就是知足,知足常樂。知足的人無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個人多快樂,他一無所有,快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過的是什麼生活?乞丐的生活,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最快樂的人生,是什麼?乞丐,乞丐要學釋迦牟尼佛,都成佛了。一般人講知足,我到底生活還能過得去,乞丐一無所有他知足,這了不起,這真正是好榜樣。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是乞丐,財產就三衣一缽,三件衣一個缽,那是他全部財產。養身,你看日中一食,每天出去托缽一次,晚上找個樹蔭底下,樹下一宿。沒有貪戀,樹下只一宿,第二天不在這個樹下,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這個樹很大,樹蔭很好,我每天都在這個樹下,這是什麼?起貪心了,你想擁有,要佔有。他沒有這個念頭,第二天別的地方去了。

  淨光明滿足,我們想想這五個字,形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生活,是不是很恰當?清淨光明,一切滿足,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的淨光明眼開了,他才有能力教化眾生,他才能為我們做出最好的表演。威儀有則,表演給我們看,真的是知足常樂,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事業是教學,「得天下之英才而樂育之」,這人生一大享受,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跟他學的人,證阿羅漢果的、證菩薩果的多少!那是天下的英才。不是英才,怎麼能成菩薩,怎麼能成阿羅漢!阿羅漢跟菩薩在佛門裡面都是學位的名稱,跟釋迦牟尼佛拿到學位了。這個學位是有條件的,阿羅漢的條件,見思煩惱清除掉了,證阿羅漢果;菩薩不但見思沒有了,塵沙也把它清除掉了;最高的,無明煩惱清除掉,這就成佛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成佛不稀奇,你本來是佛。

  所以在這個地方的形相,形相功德成就簡單說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福德,第三個,智慧、福德的成就都在知足,都在滿足這一句。智慧是光明,福德也是光明,因為福裡面有慧。釋迦牟尼佛用什麼布施來修福?他用的是三業,身口意,心裡面無盡的慈悲,這是福;無量的智慧,在生活當中、在教學當中、在待人接物當中圓滿的顯示出來。福慧的根本就是知足,不知足的人,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財富,他都生活在苦惱的世界。為什麼?他還不足,患得患失,得到的怕丟掉,為這個擔心;沒有得到的想求,他心不能安定下來。知足的人心是定的,心是安的,心是快樂的;不知足的人永遠在痛苦。

  後面這一句是比喻,如鏡,鏡能照見,鏡之德,照見而不染。你看鏡子照外面,它有沒有染污?沒有。這意思教給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我們的心要像鏡子,照見,沒有一樣不清楚,裡頭乾乾淨淨,一點都不染污。如果照見,要記在心裡,就染污了,常常回憶想它,那就被染污了。照見的時候歡歡喜喜,正在照的時候不染污,照完之後更沒有染污,不留印象。不留印象就是不用阿賴耶,阿賴耶是記憶,不用記憶。修藍博士講的,特別是不好的記憶,一定要清除。那佛法,好的記憶也清除,為什麼?你才真正能常住在清淨平等覺中。如果不好的記憶清除掉了,好的記憶還在,你的心還是不清淨,你還是在搞輪迴。不好的東西沒有,全是好的,你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善惡的記憶全沒有,你超越六道了,不在六道,而且不在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了。這是佛菩薩為我們表演,教導我們。

  這個東西說起來是容易,做起來很難。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善惡全部清理乾淨,我什麼都不要,就是阿彌陀佛。這就真管用了,比斷煩惱、消業障容易太多了。一句阿彌陀佛,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一句阿彌陀佛,業障不消全消了、全不見了,你想這個方法多妙!這是我們要學的。如鏡日月輪,日月是表光明,鏡是表前頭的滿足,無求無爭,一塵不染。

  第五,「莊嚴種種事」,你看前面講性相,後頭要給我們講事理,事多,所以叫種種。「偈言: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備跟具意思相同,備諸跟具足意思相同,備是完備,沒有欠缺;諸,諸是多,無量無邊。珍寶性,珍寶性是一切事的理,理體,珍寶是比喻、是形容。為什麼?性是空的,叫空寂,也是寂淨,淨是乾淨,寂是寂滅。這是從事之體上來講的。底下一句就從事相上講,種種事上講,具足妙莊嚴,這裡頭統攝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看到「極樂妙果圖」,是正面的具足妙莊嚴;我們看「地獄變相圖」,那是負面的妙莊嚴。這妙什麼意思?妙是非有非無,這叫做妙。有不是真有,妙有;無不是真無,迷的時候他真有苦受。可是覺悟的人眼目當中是平等的,這是我們在學習當中常常提到,消業障,從消業障上來看平等的,天堂跟地獄平等。

  你造的善業,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業,不但惡的沒有,善的也沒有。為什麼?善惡是對立的、是相對的,邊見要是破掉,相對就不存在了。什麼人破了邊見?初信位的菩薩就破邊見了。所以修證有沒有階級可言?說真話沒有階級。如果有階級,爬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往上去,惠能大師怎麼能一下就到頂上!沒有階級。階級從哪裡產生的?是從迷悟產生的,悟了沒有階級,迷了有階級。那我們想,覺悟了,你看看,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先後次序沒有了;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遠近距離沒有了。佛跟眾生平等,都在當下,當下就是此時此地,就在當下。真的嗎?真的,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就是當下那一念,一念覺悟了,念念覺;一念迷了,念念迷。佛菩薩的教誨用意在哪裡?用意就是轉迷為悟,幫助你把這一念迷把它清除掉,一念覺就出現。為什麼?覺是本有的,迷是本無,這個一定要知道。一念不覺這迷了,這是本來無的,覺是本有的。智慧是本有的,煩惱是本無的,迷了,把智慧變成煩惱;覺悟了,把煩惱解除了,又恢復成智慧。全在迷悟!所以諸佛菩薩的教學教什麼?就是幫助人破迷開悟,問題全解決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