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如何發無上菩提心  (共一集)  2006/3/1  澳洲淨宗學院(節錄自大乘無量壽經02-034-0186集)  檔名:29-026-0001

  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再看「三輩往生第二十四」,上輩往生章。

  《大經解》引用《安樂集》裡面一段話,「《安樂集》依《淨土論》指出,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先須遠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這段非常重要。從這段文字我們認真反省,他說的這三種我們有沒有?如果有一條,菩提心發不出來你就曉得原因在哪裡。這三條就是障礙菩提心,你不把它去掉你怎麼能發得出來?

  這三條,「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裡面就說得很清楚,我心貪著自身;於一切法當中起心動念,用現在的話說,我的利益。我的利益不能夠捨棄,菩提心就發不出來,它就障礙菩提心。念念貪著自身,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把自私自利擺在第一位,先要考慮於我有沒有好處,於我有沒有利益。所以祖師大德在此地教我們,這個要遠離、要放下。起心動念能為別人著想,這就是大菩提心。為自己著想,錯了,為我的道場著想也錯了,乃至於為我的國家著想都錯了。現在最低限度,起心動念要為整個世界著想,要為整個地球著想。

  現在由於資訊發達,交通方便,環繞地球一周兩天就做到了。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現在快速的飛機已經研究成功,大型的客機將來環繞地球一周一天就做到了;從美國飛到中國,聽說四個小時,上午過去,下午可以回家。地球真的變成一個村,地球上所有的居民與我們是鄰居,息息相關,不是古時候那個時代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人民生活所謂老死不相往來,原因是交通不便。古時候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貴客!千里,從前是走路要走十幾天,半個月才能走到;現在千里,飛機不要一個小時,這就是古今處境不相同。

  從前可以起心動念考慮我們這個城市、我們這個地區、我們這個國家,今天不行了,今天要考慮到全世界,整個地球,這算不算大?不算大,在大乘教裡面,這是人天法。心量大的,他所思考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這是菩薩,我們真的比不上他。諺語所謂「量大福大」,佛菩薩的福比我們大,為什麼?他起心動念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到整個世界、整個地球,不錯了!所以我心貪著自身,這是迷惑的根本。

  六道眾生哪個不貪著自身?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心貪著自身變現出來的,六道不是真的!這個念頭沒有了,六道就沒有。所以祖師在此地教導我們依智慧門,不求自樂。中國古聖先賢在《禮記》裡頭教給我們,「曲禮」,《禮記》的第一篇,「安安而能遷」,就是這個意思。兩個「安」,就是你身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穩。這是說你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可是眾生有苦難,需要你幫助,這時候你應該捨棄幸福安樂的生活,去為苦難眾生服務。諸位想想,是不是這一句。

  人真肯這樣幹是智慧,不肯這樣幹是貪欲。貪欲很重,他怎麼肯捨棄自己的幸福快樂去跟人家受苦難去?不可能,為什麼有智慧的人能做到?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整個宇宙是一體,智慧開了他就明瞭、他就見到。所以大乘教裡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是什麼?一法身就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那要不要照顧?當然要照顧,眾生有難就是自己有難,眾生快樂才是自己快樂。自己快樂眾生不快樂,有智慧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決定不能忍受,不需要人來請,自動就去了。這就是教裡面所講的,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眾生有苦難,佛菩薩自然而然就到那裡去應身去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當跟他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

  我們要明瞭佛法的綱領,佛法總的原則,佛沒有定法。今天早晨有同學傳話給我,北京那邊同學拍電視劇,佛教裡面的故事,問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服裝、用什麼樣的顏色?我就教他原則,佛沒有一定的形相,沒有一定的儀式,也沒有一定的法可說。佛說法依據什麼?依據現前眾生的需要。所以佛在經上把法比作藥,眾生是有病的人,你看他害什麼病你就給他什麼藥,藥到病除,這個教化的效果就圓滿了,哪有定法?你一定要了解現前社會大眾他們歡喜什麼,在他們喜愛、歡喜裡面,你要有能力辨別邪正,避免邪法,弘揚正法,正法是他喜愛的,他就很樂意接受,要懂這個道理。佛的衣著要端莊、要大方,人人看了能夠喜愛,沒有定法。所以大家可以研究,可以參考,多徵求大眾的意見,綜合大眾的看法再做出決定,就避免過失。

  現在整個社會動亂,我們要做出安定,這就是對治。世間人都自私自利,貪著自身的利益,那我們怎麼做?我們要反其道做出無私無我,一切心行都是純粹為利益眾生。事情做好了、做圓滿了,功成身退,名聞利養絲毫不沾,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叫人去反省,叫人覺悟。講沒有用,講的話好聽,你能做到嗎?我做不到,你也做不到。我們必須要做出來給人看,這是有智慧,這是覺悟的人他才會幹這個事情。這種事情在現在社會人叫做傻事,有智慧的人,傻人!傻人幹傻事,傻人有傻福;他們不傻,說我們很傻。我們甘願做傻人,他不知道傻人快樂。

  方東美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要不是高人,怎麼懂得最高的享受?契入佛法之後,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心是定的,六根接觸這種花花世界,依然「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就入了金剛般若的境界,你所依的當然是智慧門。不求自樂,這個樂是貪欲、愛欲。世間人說的犧牲奉獻,大公無私,這裡頭有真樂,絕對不是世間自私自利的樂能夠相比,不能比。真正的樂是佛菩薩有。凡夫享受這個樂,五欲六塵之樂,你如果智慧開了,細心一觀察,他得這點小樂,付出多少的代價?沒有法子計算,得不償失。覺悟的人,我們今天講做出一切犧牲奉獻,小事一樁,他所得的那個樂,一般人怎麼想也想不出來,真樂!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是苦差事,苦差事誰去做!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教化一切苦難眾生,大樂之事。你才曉得諸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大樂!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這是我們凡夫的大毛病,就是有無安眾生心。我們從來沒有想到眾生的安樂,只想到自己的安樂,沒有想到眾生的安樂。諸位如果要懂得這個意思,人要知道眾生的安樂,你還能做傷害眾生的事情嗎?自然就不會做了。念念都要為眾生安全、幸福、快樂去著想,我要怎樣去幫助他。眾生得到安樂,我們就法喜充滿,不需要眾生回報。如果有眾生回報的意念,還是輪迴心,為什麼?前面講的自私自利還是沒放下,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哪有回報的念頭!

  佛教導我們,把我們每天所修積的功德都捨掉、都放下,布施給一切眾生;佛家的術語叫「迴向」,迴向就是這個意思。不居功,我有功德、我有福報,不要自己享,施捨給一切眾生,讓大家去享,這就對了。人頭一個要學無我、無私,這是第一個要學的,可是世間人他害怕,我統統都捨掉了,我的生活怎麼辦?真發生過這個事情。我們這麼多年來在講堂裡常常教人布施、持戒、忍辱,教這些,大陸上同修他真這樣做了,家也不要了,工作也辭掉不要了,統統都放下了,不到一個月寫信給我:法師,現在我一無所有,我的生活吃飯都成了問題,現在怎麼辦?這就是天天在聽沒有聽懂,把意思錯會了。

  像前面我們一開端,開頭「捨家棄欲」,你真的把它捨棄,你以為你成就了,你沒成就,為什麼?沒有捨。捨不是叫你捨事,是叫你捨那個念頭!你念頭沒有捨,你心上沒有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上放下,釋迦牟尼佛果然是在事上放下,他又何必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那麼辛苦?放下!幹那個幹嘛?可見得他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統統捨掉了,積極的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的項目眾多,無量的項目裡面最重要的項目,怎麼樣教眾生覺悟,所以他選擇的是教學,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這個教育是現在所講的社會教育。

  要用現代人的觀念給釋迦牟尼佛定位,釋迦牟尼佛他一生所作所為,在這個社會上他是個什麼地位?現在人來說,他是一位社會教育家,這大家都肯定。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精進不懈,他沒有放假的日期。在經典上我們看到,每天教學是二時,二時講經。印度的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八個小時。印度人把一晝夜分為六時,白天三時,晚上三時,所以它的一時是現在的四小時。每天跟大家上課八個小時,世界上到哪裡去找這麼好的老師,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過,這種敬業的精神、積極的精神到哪裡去找。佛教我們精進,他真做到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做出究竟圓滿的奉獻,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

  眾生覺悟了,心就安了。迷的時候不安,身心不安,每天提心吊膽,患得患失,不知道事實真相,生活在憂慮疑惑之中,他怎麼不苦?他身心怎麼能安穩?尤其是生活在現前這個動亂的社會,如果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安了。像禪宗二祖慧可見達摩祖師,祖師問他:你有什麼事情到這裡來?他說:我心不安,請大師給我安心。達摩祖師就跟他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是教學,這句話提示他,讓他回光返照心在哪裡。畢竟他是一個修行人,在將悟未悟這個關頭上,達摩祖師這一點,他回光返照,說我「覓心了不可得」。你叫我拿心,我回頭想想,心在哪裡?找不到。《楞嚴經》上,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釋迦牟尼佛對阿難七次徵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與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在這一句話當中他就悟過來,省悟過來了。

  所以,要想安眾生心,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首先你自己要破迷開悟,你自己不能破迷開悟,你怎麼能幫助別人破迷開悟?你自己沒有得到法喜,你怎麼能幫助別人?無安眾生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照顧別人的念頭,或者是對於社會大眾漠不關心,就這句話。無安眾生心,這是凡夫,這不是菩薩。菩薩念念不捨眾生,我們學佛就學這個。今年四月中國舉行一個「佛教世界論壇」,主題就是說這樁事情,「心淨則國土淨,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主題。這個主題正好就是我們這段經文,《淨土論》裡頭的一段經文。

  所以首先我們自己心要安,你要想心安你一定要覺悟,你不覺你不會安,覺悟之後你為什麼會安?你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你就安了。你還會受外境影響,《金剛經》上說的,外你還取相,內你會動心,你怎麼能安?外有分別,內有執著,你心就不會安;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心就安了。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面說得好,他說「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於心」,這個話說得重要。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換句話說,環境沒有好壞,人事沒有善惡,好壞、善惡都是你自己的反應。你六根接觸外面的境界,你要用清淨心去反應,心就安了,心就清淨了;你要用貪瞋痴慢、用是非人我來反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不善。所以說境緣沒有好醜,好醜確實生於自己的心,念頭。

  我用善念還是用惡念?日常生活當中我用善行還是用惡行?修行就是修這個,就在這個地方見功夫。《弟子規》上有,「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外頭人有沒有善惡?沒有,善惡是你自己起心動念,你自己不起心不動念,外面境界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對立,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真正修行人看到別人善,立刻就知道要向他學習;看到別人不善,絕對不會去宣揚,一定是自己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所以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教我學善,惡人教我反省、教我改過,善人、惡人都是我的老師;他心目當中是平等的,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對待,平等的奉事,這個人善學,這個人將來能成就,他能開悟,他能證果,會學!《壇經》上能大師教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跟別人常說,他是常見自己過,不見他人過,都是教導我們怎樣修學。我們學了這麼多年,連這點都不懂,那叫白學了!

  有人在我面前告訴我,某人某人毀謗你、侮辱你。我一定制止他,決定不讓他說下去,為什麼?說人過即是過,他在我面前造業!你說多可憐。你在我面前說這個話用意在哪裡?是不是十惡業裡面的兩舌、惡口?你在造這個業,你用意是不是挑起我們雙方的對立、衝突?今天我們要化解衝突,要促進安定和平,你還在製造衝突,你不是善人。你在製造對立、製造衝突,這個罪很重!凡是存這個心,幹這個事情,(我今天來,看到我們的念佛堂上面把地獄變相圖掛上去了),果報是拔舌地獄,你怎麼去幹這種事情?

  縱然聽到了,縱然見到了,不但口不能說,心裡頭都不能有,你才是個善人。你要真正做好事,希望人都能和睦相處,不要製造對立,不要製造矛盾;凡是製造這個東西的,統統是三途的業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情?我是無所謂,你怎麼跟我說,我決不會恨那個人,我聽了笑笑,我感謝,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為什麼感謝他?他如果真的是毀謗造謠生事,他消我的業障。我這一生沒有做壞事,過去生生世世一定做了不少,業障怎麼消掉?無根的謠言消業障消得最多,那我為什麼不接受?歡喜接受,而且對他生感恩的心,我每天做功課一定迴向給他,為什麼?因為他對我的毀謗,他造了業,但是我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幫助我提升,這要懂得。幫助我提升,他對我就有恩,我知恩報恩會減輕他的罪業,縱然墮地獄,他墮地獄受苦少,墮地獄時間短。如果我有怨恨心、有報復心,那個事情就麻煩,那個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錯了。

  所以在這些地方,忍辱波羅蜜一定要學忍辱仙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的心就平了。他為什麼會毀謗、會造謠生事,那是誤會,誤會不應該放在心上,如果常常跟我接觸他就了解,他就不會做這些錯事。人與人要直接的往來,要直接的溝通,才能把所有一切的誤會化解,這個樣子自己心安,眾生心也安。我們今天做的是化解衝突、是恢復安定和平,這個功德大!不能製造糾紛,不可以製造對立。你在我面前說沒有關係,我有這麼多年的功夫,不生效果。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句善言,一句惡言,影響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你真正懂得因果你就會收斂。你還敢做,是你不但聖賢所講的教誨你不懂,理論你不懂,連因果你也不相信,你才敢造這種重罪。

  「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這個也非常重要。你做好事,人家誤會你;你供養他,他不供養你;你對他好,他對你惡;你對他恭敬,他對你輕視,這怎麼辦?統統都要能承受。我對他恭敬應該的,他對我不恭敬也是應該的,為什麼?我們兩個人認知不同,我肯定他本性本善,我肯定他有佛性,我怎麼能不尊敬他?他不懂這個道理,他看我是個惡人不是個善人,為什麼?他一生當中沒有見到善人,所以對每個人他都懷疑,不相信你是善人,你說你是善人,拿證據來,你拿不出證據他不會相信你。所以要忍受,欺負我要忍受,騙我要忍受,坑我、害我都要忍受,忍受幾年之後,那個人就會覺悟:這個人我過去冤枉他,他從來沒有怨恨過,他是好人。要時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一生都不改變,到他臨命終時他會告訴人,某某人是好人,他會覺悟,沒有不會覺悟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不能因為這個事情而退心,所以祖師教我們遠離恭敬,就是人家不恭敬,我們知道是應該的,人家不供養也是應該的;如果是求別人你恭敬我,我就對你好,你供養我,我對你好,你不恭敬、不供養,我就把你踢到一邊,這個錯誤了,這個菩提心怎麼發得起來?菩提心,我恭敬你,不希求你恭敬我;我供養你,我不求你回報,菩提心才發得起來。所以這三樁遠離,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遠離無安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這三種必須遠離。也就是我們在講經講席當中常常講的,我們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對一切人事物對立的念頭,決定要放棄。真正把這三樁做到了,菩提心的障礙沒有了;不但別人不恭敬、不供養我,我會恭敬供養他。他就是害我,想盡方法傷害我,我對他還是恭敬供養,決定沒有差等,他有困難的時候我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這叫發菩提心。不是相對的;只有付出,而不求回報,那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同學,請坐。接著再看註解下面還是引用《安樂集》裡面的一段話,「《安樂集》續云: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這個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你不能把障礙菩提門這三法捨棄掉,你就沒有辦法發菩提心。這三法,第一個要放下我心貪著自身,第二要放下無安眾生心。無安眾生心就是對一切眾生漠不關心,這個不可以。時時刻刻關心眾生的苦難,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力量達不到的時候要有心、要有願,心願不能沒有,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能夠盡多少能力,善巧方便;實在沒有這些緣分,應當天天將自己所修積的功德真誠的迴向,祝福大眾。第三個決定要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我們對別人要恭敬供養。普賢行願,你看第一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我們要做,但是不能求別人對我恭敬、對我供養,這個念頭是決定錯誤。沙彌戒裡面「不捉持生像」,生像就是金錢,現在講的金錢。為什麼要立這條戒?捨貪。恭敬供養,恭敬增長傲慢,供養增長貪欲,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瞭,在這裡建一個道場,道場是常住,所有一切供養統統歸於常住。諸位給我的供養我看都不看,全部交給常住;常住不但接受這個供養在此地辦道,而且還要周濟全世界苦難眾生。我們所做的偏重在教育,因為一般這些生活上的苦難,慈濟功德會做得很多,有人去做了,所以我們這一點點供養多餘下來,我們幫助教育,在這上面我們交得多。最近有同學跟我聯繫,倫敦大學,去年我去訪問過,他們希望設立一個大乘佛學課程,但是學校沒有經費,希望我在學校裡設立一個基金會,用這個基金會來幫助他們聘請老師,這是好事情。老師的條件要符合大學標準,就是要有博士學位,當然這個博士學位能有大乘博士學位這是最好的。

  所以我讀到印光大師的開示,上次跟諸位在一起學習兩個小時,我有很深的感慨,佛教要能恢復到隋唐盛世,沒有教育不行。從前出家人都是要經過考試,不是隨便都能出家,而且考試最後那一關是皇帝的面試,最後一關。為什麼?度牒,就是文憑,考試及格的文憑,是皇帝發的。皇帝要看看你這個人夠不夠資格做我的老師,因為出家人是天人師,他要同意你確實可以做我的老師,代替我教化百姓,他這文憑才給你。所以那個時候出家人的素質很高,帝王恭敬。帝王恭敬供養,下面這些文武百官誰敢怠慢。

  考試制度是清朝順治皇帝廢止的。傳說順治出了家,大概他是為他自己著想,因為他出家沒有度牒那不行,那是犯法,所以他把度牒廢棄了,他可以出家。在當時是有利,可是兩百年之後,佛法出家人的素質一落千丈,流弊太大。所以印祖在《文鈔》多次對這個事情嚴厲的批評。這個事情怎麼挽救法?這個方法我也想了很久,大概總在三、四十年前我就想出一個方法,希望國家辦一所宗教大學。國立宗教大學,每個宗教設一個院,佛教有佛學院,基督教有基督學院,回教有伊斯蘭學院,每個宗教設一個學院,這樣將來宗教可以大團結,所有宗教都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就是院系不同。佛學院裡面,佛教在中國有十個宗派,就是十個學系,華嚴學系、天台學系、淨土學系、禪學系。不是宗教大學畢業的,沒有這個文憑他就不能取得傳教師的資格。傳教師的資格相當於大學教授,這個素質就提升了。

  想是想了幾十年,到現在還不能落實,在我想,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事成,想久了也許緣就成熟。現在看看這個緣是有點成熟的跡象,所以我要向關係比較好的印尼政府、馬來西亞政府,這關係比較好的,國家領導人我們都見過面,我向他提建議,希望他們先辦國家的宗教大學。招生不限於自己的國家,對全世界招生,要認真的來互相學習。他們如果要做,我們會全心全力贊助,這比一般大學裡面開大學課程殊勝太多。

  在澳洲我們曾經贊助(現在還一直在贊助)雪梨大學,開的是佛教的課程。也是學校沒有經費,我們每年送它一筆經費,讓它聘請老師。這個已經做了幾年,現在年年都還在延續。所以我們在教育方面做了不少的事情,都是對大學做宗教世界和平的這些課程。像昆士蘭大學它有和平學院,我們也全心贊助它;格里菲斯大學有多元文化中心,團結宗教的,所有宗教都可以在這個中心活動,化解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誤會,好事情!

  恭敬,學其他宗教裡所說的「榮耀歸上帝,榮耀歸主」,我們也應該是「所有一切恭敬歸佛陀、歸祖師大德」,這個用心就好。所有一切供養給常住,自己不必有。一切歸常住,我們的心就清淨了,這裡講障礙菩提心的三個因素,我們就消除了,菩提心才能現前。除掉之後,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我們對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沒有、對立的念頭也沒有,你說這個心多清淨、多自在。你才有法喜充滿,你才會得常生歡喜心,你才歡喜得來,要不然你沒有辦法歡喜,總要知道放下。

  我這個方法給諸位說,章嘉大師教我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我學佛,第一次見出家人就是見章嘉大師,以前跟出家人沒有往來的,頭一個是見他。我向他請教,他教給我「看得破,放得下」。我問他,我說我知道佛法的殊勝,這是方東美先生教我的,知道這個殊勝,有什麼方法讓我能夠趕快契入?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老人家沉默了有半個小時,他眼睛看著我,一句話不說,半個小時之後幾乎我們都在定中。這種教學法很特殊,真的讓你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把話告訴你,你一生不會忘記,你會信受奉行。

  一個問題提出來,看我半個小時,我也看他半個小時,我在等,等他的教誨。等了半個小時才說了一個字「有」,我聽了這個「有」耳朵都豎起來,專心聽。他老人家說話很慢,說了個「有」字大概停了幾分鐘,不長,二、三分鐘,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這個教學我們就曉得人家真的是有學問,真的是有道德,他不用佛學的術語,他用我們一般的言語,我懂,用佛學的術語我不懂。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就是止觀,就是禪。看得破是觀,放得下是止,禪的意思是靜慮。禪那是梵語,從印度梵文翻過來的,意思是靜慮。放得下是靜,看得破是慮。所以他不用佛學的術語,他用我們普通的言語,我一聽就懂,如果用禪那、用止觀,那我就搞不清楚,會把我搞得迷迷糊糊。這就是真正有學問的地方,他有善巧方便。

  我聽了之後,我說這個我能懂得,從哪裡下手?這是我要問的,從哪下手看破放下?大概停了三、四分鐘,告訴我「布施」。我們在一起坐了兩個小時,沒有說幾句話,印象非常深刻,一生受用不盡。我辭別他老人家的時候,他很慈悲,送我到門口(就是台北青田街八號)。從那時以後,我就每個星期都去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跟他三年,佛學的基礎都是他老人家奠定的。送我到門口,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聽話,真照做,學布施,以前很吝嗇,以後就變成很大方。

  以後他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苦,他教我真是改造命運;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個我真的學到了,我做了五十五年。大師圓寂到今年是四十九年,明年是五十年。明年我要來給他做個紀念,他跟韓館長往生的日期接近,差一天,大師是三月四號,韓館長是三月五號,可以一起做;明年是大師往生五十周年,韓館長往生十周年。我這五十年的修學迴向給大師,路是他指定的,我佛學的基礎是在他老人家會下三年奠定的。所以老師對我們修學成就是關鍵,尤其第一個老師,先入為主,印象最深刻。

  能遠離上面這三種,就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得三種,「何等為三: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他下面說「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染是染污,同學們一定要知道,你要是真正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一生決定上品上生。上品上生,這一段文就太重要了。決定不為境緣所染。順境裡面決定沒有貪戀,順境喜歡,你已經被喜歡染污了;逆境裡面,我討厭,你被討厭染污了。諸位要曉得,七情五欲是染污,所以七情五欲要離開。

  在境緣裡面隨緣,樣樣都歡喜。逆境歡喜,逆境幫助我、考驗我我還有沒有瞋恚,所以貪瞋痴要斷。這三毒煩惱就在境緣上斷,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順境沒有貪愛,貪斷掉了、痴斷掉了;逆境裡面沒有瞋恚,瞋斷掉了、痴也斷掉了,不都是好環境嗎?哪有不好環境?所以修行人沒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還有選擇,你就有分別、就有執著,錯了!真正修行人是,一切眾生的需要,那是你有定有慧,你就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己定慧不夠,那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到處跑,不能隨便接觸境緣。因為你沒有定、沒有慧,你一接觸,你的心會隨著外面境界轉,那就壞了。所以定慧沒有成就,我們現在講禁不起考驗,那你最好是住山。

  對於初學,古人限制很嚴,所以都是結界安居。你看遠公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蓮社,「東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百二十三個人,他們住在山上修行,以虎溪為界。旁邊有條小溪,這條小溪叫虎溪,不越過界線,心是定的。我今天在湯池辦學,辦文化中心,我招的學生第一個條件,十年不能離開湯池鎮,湯池鎮就是我們的界線。你要想到我這裡來學習,十年不可以離開,逢年過節、家裡大事都不可以;你的家親眷屬可以到中心來看你,我會接待,你可不能回去。頭一個條件成了,然後才可以談;你要說十年當中我辦不到,你就不能參加這個學習。

  對初學要培養他的定慧,戒定慧。到處跑,戒定慧就沒有了,戒定慧成就了,你才有資格參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哪裡都可以去,那是什麼?你不會被污染,逆順境界自己能做得了主,這個可以;自己做不了主,不可以。順境生貪愛,逆境生瞋恚,那還得了!你天天增長貪瞋痴,你不是增長戒定慧,這個不容易。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尤其是想往生,我要上品上生,那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怎麼行?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我用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你都放下了,你才能入佛門,否則的話,你不得其門而入。這十六個字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要放下,一個都不能有,我們才能夠取上品上生,這個利益就太大!所以小的利益放下,得大利益。這個小利益放下,在現前,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你常生歡喜心,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節三句經文你才真正體會到,你沒有這個境界,你天天念,那個境界體會不到。你把這十六個字放下,孔夫子這三句經文你統統明白了,真的叫「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第一個是無染清淨心現前,真的是「心淨則國土淨」,不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以功德迴向,現前的國土清淨了,天下大亂我不亂。現在講地球污染、環境污染、人心污染,我心清淨,我不污染,我看這個環境沒有污染,都是清淨的。清淨心看世界,世界是清淨的。污染是什麼?污染是一層浮雲,現在有一點雲霧蓋覆住了,可是你有清淨眼,清淨心就是清淨眼,清淨眼可以看透迷霧,像這個雲霧它可以看透,像飛機上的雷達,再濃的雲霧它也能看得清楚,清淨眼能夠看穿雲霧,心淨此土清淨。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說得好,「淨土即此方」,極樂跟娑婆是一不是二,「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們居住這個地方是不是唯心淨土?是,你有清淨心你就見到這個地方的淨土,你沒有清淨心你見不到。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一點都不錯,我們可以把佛在經上這句話證明了。同樣道理,心安則國土安,心平則國土平,心淨眾生清淨,心安眾生安,心平眾生平。

  《楞嚴》上佛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什麼人能轉物?初住菩薩。圓教初住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明的是什麼心?見的是什麼性?清淨心、平等心、大覺心。心就是性,心性不二。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做到?善導大師講的「總在遇緣不同」。換句話說,你遇到的緣殊勝,你這一生可以做到。四土三輩九品,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總在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太好了,真的是把這個事實真相一語道破。

  我學佛比別人幸運一點,就是遇到的緣好。把佛法介紹給我的是方東美先生,第一個指導我的是章嘉大師,三年;第二個指導我的,章嘉大師圓寂我才親近李老師,跟李老師十年,所以我接受佛陀教學十三年。但是這十三年前面三年重要,根!基礎的教學是章嘉大師指導的,這就是童蒙養正,非常重要。而老師的身教,給我們一生印象最深刻的,身教!你仔細看他的照片,就跟人一樣,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是我們一生沒有見到第二個,都在定中。什麼都慢,說話也慢,動作也慢,走路也慢,我們在經教裡面念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要用這十個字來讚歎章嘉大師,完全符合。他確確實實是在定中,言語少,那個力量非常非常重,每個字都像千斤之力,感人很深。

  「二者,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菩提安穩一切眾生清淨處,若不作心(作心就是發心),拔一切眾生離生死苦,即便違菩提。是故拔一切眾生苦,是順菩提門」。眾生有苦你要不要幫助他?怎麼幫助法?眾生的苦是在迷來的,苦樂是果,因是覺迷,你要拔苦,你要把苦的因讓它離開,所以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用什麼方法?教學,釋迦牟尼佛一生做的就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決定不辭辛勞。你看當時沒有交通工具,走路,他老人家的足跡遍五印度。印度五個區,北印度、東印度、南印度、西印度、中印度,統統走遍了。學生跟他一起,常隨眾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麼大的一個團體,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哪個地方有邀請就歡歡喜喜到那個地方去。

  世尊一生沒有建道場,僧團裡面所提倡的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我們要想想佛陀在世當年僧團那個形象,我們向善的心自然就生起,慚愧懺悔也油然而生。我們今天過的是什麼日子,他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這講物質生活;但是精神上,他們每天法喜充滿,快樂無比,我們苦不堪言,迷惑顛倒,造業受報。佛菩薩不怪我們,知道我們造業受報,他會點頭,應該的,迷!慢慢的等你回頭,回頭到什麼時候?或者是千年,或者是萬年,或者是無量劫之後,佛有耐心,他能等你,生生世世給你做增上緣,哪一世你覺悟,哪一世你就成就。

  我們今天在座的同學每個人都有深厚的善根,你沒有深厚善根你怎麼會跑到這裡來?你到這個地方來來聽兩個小時經,那個善根就不得了。如果這一生當中你豁然覺悟了,你這一生就成就,再也不搞六道輪迴,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去作佛、作菩薩去了。西方世界還有一個非常非常殊勝微妙的現象,到那邊去了之後只要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接引眾生。為什麼?佛力一加持,你的清淨心現前,在十法界裡頭你不會染污,人天你不會生貪戀,三途你不會生瞋恚。換句話說,雖然你煩惱習氣沒斷盡,你的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薩幾乎沒有兩樣。這就是淨土的殊勝,這就是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稱讚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為什麼諸佛對阿彌陀佛這麼讚歎,道理在此地。

  十方諸佛剎土裡的學生做不到,阿彌陀佛的學生能做到,這不可思議!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實在不容易,過去生中沒有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結很深的緣分遇不到。現在你看這個世界上學佛的人很多,學淨土的人不多;學淨土的人很多,真正明白淨土的人不多。明白,心才發得起來,才知道貪戀世法或者是討厭世法,錯誤的,決定錯誤,這種心行決定造成往生的障礙。這一生這麼好的機緣錯過了,你說多可惜。古人講的話沒錯,「百千萬劫難遭遇」,乾隆時代彭際清居士,那是了不起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講這個法門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你遇到了。天上人間、他方世界、菩薩羅漢,想聽這個法門都沒有機會,都聽不到,被你碰到了,你說你多幸運,多麼難得!這一生當中這才叫大事,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樁,小事何必放在心上?要把這樁大事放在心上,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

  幫助眾生就是自己要好好的修,要給眾生做一個好榜樣,這就真幫助眾生。眾生把錢看得很重,你把錢放下,這就是啟發他,這就是教導他。你只仔細觀察,眾生今天不孝父母,你要做孝順父母的樣子給他看;現在人不懂得尊師重道,我們做出尊師重道的樣子給他看;現在人忘恩負義,我們紀念韓館長是教育,知恩報恩!沒有一樣不是教育,沒有一樣不是在安眾生心。眾生把倫理道德忘記了,我們現在有一批人要把倫理道德做出來,做出樣子來表演給他看;眾生把因果忘記了,我們要把因果報應也做出來給他看,這都是為拔一切眾生苦故而做的。真的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切行為沒有一樣不是為眾生。

  我們這個道場,一般道場是子孫廟,錯誤,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輪迴。我們的道場是十方道場,不是子孫廟,所以我們建道場就跟同學們商量,任何人不可以在道場收徒弟。你在道場收徒弟,我恭喜你,你自己另外去建道場,不可以在這裡,這個地方是十方道場,我們做得如法。這個道場裡面沒有經懺佛事,只有念佛、學教,三時繫念是鬼神、靈媒附身來要求的,因為它完全是淨宗。中峰的開示講得太好,「冥陽兩利」。我們這裡有祖先紀念堂,我們這是供養祖先的,每個星期做一次三時繫念是供養祖先的,報祖宗恩!這不是迷信,報恩。三時繫念是報恩法會,不是一般寺廟裡頭做法會,所以我們這裡牌位不收錢的,不是人家牌位還有大小,還有價碼的,我這裡沒有,一切如法。這個道場的財源是十方供養的,我們沒有化緣,沒有問人要錢;還要化緣,問人要錢,寧願不做,這個要懂。

  學佛決定不能給人家添一點麻煩,不能給人家添一點壓力。我要希望你捐錢,一個月捐多少,人家就有壓力,這是什麼?不是拔一切眾生苦,這是與一切眾生苦。你很苦了,我再加一點苦給你,你哪來的菩提心?不能不知道,一切從本身做起。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我們一生就做這兩句。要修身,身不修怎麼能教?你自己沒有做到你教人,豈不是天天在騙人?騙人你的心就不安,你的心就不清淨。所以我們要想心安理得,自己一定是依教奉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這一段還沒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