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聞法得大利  (共一集)  2008/12/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華嚴經12-17-2018集)  檔名:29-14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最後一段「堅固慧菩薩」,偈頌第六首看起。從第六到第九首前面兩句,這是第三段。清涼大師給我們提示的,說這一段經文三首半的偈頌,「見聞利益」,見佛聞法所得的殊勝利益。這些利益實在講說之不盡,我們在講席前面講過講經的利益、聞法的利益,多半都是從《華嚴經》上的資料提供我們學習的。現在我們看第一首:

  【若見如來者。為得大善利。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

  我們先看這一首,這首意思很清楚、很明白,可是含義還是深廣無盡。第一句講『若見如來者』,那你就得『大善利』。這樁事情很難,真的是稀有難逢,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不是很多。你看看釋迦牟尼佛過世了,下面一尊佛是彌勒菩薩,從兜率天下降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還要多久?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這是講時差,這麼大的時差。我們人間活一百歲就不得了,就很殊勝,要是在兜率天,假如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人間一百歲,在兜率天就是六個鐘點。兜率天人看我們地球人很可憐,壽命太短了,如果五十歲,那就是三個小時。兜率天人的壽命四千歲,怎麼個算法?是他那邊的算法,也算三百六十天是一年,諸位算算這個時間多長?換算到我們的時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也就是說,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我們世間年歲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你在六道搞輪迴,生生世世,彌勒菩薩下生,是不是剛剛好能碰到?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八難,叫三災八難。這個難是什麼?佛前、佛後都是難,遇不到佛。我們現在很幸運,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過世了,他的影響還在,佛法講法運,法運不好懂,我們講影響,他對我們的影響還在。影響多少年?一萬二千年,佛滅度之後一萬二千年,這個世間還有經教流傳在世間。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我們中國人的記載是三千多年,大概三千三十幾年,不到四十年;外國人的算法是二千五百五十二年,過年就是五十三年。

  所以人,佛在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在六道裡頭,得人身不容易,人身壽命不長。為什麼說得人身這麼可貴?可貴就是人容易接受佛法,在六道裡頭。天人福太大,人享福不想學佛,他認為現前環境不錯,用不著學佛。人如果太苦,也沒有機會學佛。這就是佛經上常講富貴學道難,富貴人你勸他學佛難,貧窮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來學佛。所以學佛必須是小康之家,不太富有,生活還可以維持,這一類的人最多。在六道裡頭亦如是,天人就好比是富貴人家,三惡道就好像是貧窮人家,人道是小康,最容易接受佛法的。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以佛的身分成佛,在六道哪一道?人道,沒有在天上示現成佛的,也沒有在三惡道示現成佛的,都在人間。所以見佛就難了,六道裡頭見佛一定在人道。

  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當年在我們世間,菩提樹下示現成無上正等正覺。示現成佛之後沒有人認識他,沒有人理他,也沒有人向他請法,這時候佛沒人請就準備走了,走就是滅度。這時候四禪天裡面的五不還天淨居天人他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趕緊下來,變化成人的形狀,來向釋迦牟尼佛請法,請釋迦牟尼佛住世,弘法利生,佛就接受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能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我們得感激淨居天人,不是他們來請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他就走了。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一個機緣。我們人迷惑顛倒,可是天人聰明,畢竟人家有天眼,看到了,所以請法。

  請法,世尊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的感官世界,佛是住世七十九年。可是時間不是真的,佛也示現了。譬如《華嚴經》,佛在定中講的,最初示現成佛在菩提樹下,我們一般凡夫看到佛在樹底下入定,經上講的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經上講三七日中,三七二十一天。這個事情很平常,五十年前虛雲老和尚,廣東這一帶對他老人家很熟悉,他在這邊住的時間久,虛老和尚當年在世他常常入定,像半個月、一個月這麼長的時間常常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半個月的時間講《華嚴經》,這部《華嚴經》圓圓滿滿講出來。這部經的分量多大?實在不可思議。講完之後,大龍菩薩,這也是一位等覺菩薩,就把這部經收在龍宮裡面去供養、收藏,世間沒有。世間人看到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底下打坐,半個月都沒有出定,誰知道他在講經!

  到釋迦牟尼佛滅度六百年以後,印度出現一個大德叫龍樹菩薩,初地,證得初地菩薩。這個人聰明絕頂,釋迦牟尼佛留在世間這些典籍,我們今天講《大藏經》,三藏十二部經,龍樹菩薩在三個月就把它學完。世出世間的典籍,二、三年的時間就全部都通達,於是生起傲慢心,覺得這個世間再沒有人能夠超過他,傲慢心生起來。大龍菩薩看到,幫助他,這就是大菩薩常常照顧小菩薩,就把他帶到龍宮裡面去,看到釋迦牟尼佛最初在定中講的《華嚴經》,他一看,傲慢心馬上就沒有了。這《華嚴經》到底有多少?龍樹菩薩告訴我們,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部經要是搬到我們世間來,我們整個地球放不下,地球太小。大千世界也放不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地區,也放不下,為什麼?它是十個大千世界,你一個大千世界怎麼放得下?所以他一下就呆了,傲慢心全沒有了,自己所讀的東西太少了。這樣大分量的經典,絕對不是閻浮提眾生能夠接受的,閻浮提是什麼?我們地球,地球上再聰明智慧的人沒辦法學習,太大了。它還有中本的,中本就等於說是精華,《華嚴經》的精華,那分量就少很多,看看依舊不是地球上的人能學習的,分量太多了。再看小本,小本是什麼?就像我們《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一樣,目錄提要,小本,他看了很歡喜。小本有四十萬句,四十品,就是我們現在學習的《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經的大綱、綱要、目錄提要。他有能力在龍宮記住,全部把它背下來,回到人間就把它寫成文字,十萬偈,十萬偈就是四十萬句,四十品,傳到人間來,這是講到《華嚴經》的歷史。

  可是《華嚴》傳到中國,不是全部經都來,一直到今天,我們中文翻譯大概是一半,所以是個殘缺不完整的本子。因為這麼大的典籍,在古時候都是手寫的本子,沒有印刷,寫在什麼?寫在貝多羅的樹葉,我們叫貝葉經。貝多羅的樹葉像中國芭蕉樹葉一樣,諸位如果到圖書館也許有收藏的,你們去看看,像芭蕉樹葉一樣。他把它裁成一張一張的長條,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大概一面通常寫四行或是六行,你說這部經是多大分量。所以流傳到中國不是完全的本子,一共傳到中國來三次,都不是完全的本子。第一次在東晉時候傳到中國,翻譯出來三萬六千頌。諸位要曉得,全經十萬頌,三萬六千頌是三分之一多一點。第二次是唐朝武則天做皇帝的時候傳到中國來的,實叉難陀法師,比老本子多出九千頌,四萬五千頌,還不到一半,五萬頌才是一半,我們也把它翻譯出來,就是現在的《八十華嚴》。唐朝貞元年間,烏荼國的國王,是南方的一個小國,給中國皇帝送了禮物,叫朝貢,送禮,這禮物裡有一部《普賢行願品》,難得這一品是完整的。到中國來也把它翻成中文,四十卷,叫《四十華嚴》,它是一品,《華嚴經》最後一品,這一品完整的,沒有欠缺。

  三次翻譯我們今天把它會合起來,這是弘一大師教導我們,讀《華嚴》、學《華嚴》應該讀《八十華嚴》。《八十華嚴》最後的「入法界品」二十一卷跟《四十華嚴》是相同的,但是它殘缺不齊,它少了一半,四十卷只有二十一卷。這二十一卷可以不必讀它,就接著讀《四十》,這樣一共合起來九十九卷,這是現在中文本的《華嚴》最完整的經文。原文在印度也失去了,失傳了,所以現在《華嚴經》只有中文的譯本,雖然接近一半,但是《華嚴經》裡面的大意已經相當完整,真的是稀有難逢。而這部經字字句句奧義無窮,我們今天在一起學習,你看現在的經是三十九品,我們才學到第十四品。這個經最長的一品就是最後的《普賢行願品》,四十卷經文,那個內容講五十三參。我們學習已經用了四千多個小時,要用現在這種方式,這部經我們要從頭到尾學習圓滿,估計需要兩萬個小時。諸位想想看,哪一個大學有一門功課能講到兩萬小時的?這部經是整個佛法的概論,從前方老師介紹給我,他說這是佛經哲學概論。在中國,小乘兩個宗,大乘八個宗,各宗各派的教義都在《華嚴》裡面,所以古大德稱這部經叫圓滿法輪。

  如果我們投胎到人道來是在佛前,佛沒有出世之前,這個世間沒佛法,你聞不到佛法;如果佛的法運過去了,雖然講一萬二千年,在整個歷史的長河,一萬二千年很短。你看下面一尊佛彌勒菩薩到世間來出世,還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一萬二千年算什麼,太短了!這麼長的時間這個地球上沒有佛法,人苦,怎麼辦?有一個代理的人,佛不在世間,有個代表的人,這個人是誰?地藏王菩薩。你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就有,在彌勒菩薩沒有出現之前,這一段長時間教化眾生的使命,釋迦牟尼佛就委託給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現在他是代表佛。不過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才過三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這個世間許多宗教都講世界末日,佛法裡頭沒說,佛法只是講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佛法有興有衰,興的時候人民有福,衰的時候世間就會有災難,有不止一次的起伏,多次的興衰,我們生在這個時代。

  如果真的跟佛生在同時代,見到佛的那真的是得大善大利。大善大利也沒有一定標準,要看眾生的根性,根性成熟的人遇到佛,決定成佛,佛幫助他轉凡成聖,這是圓滿的「大善利」;根性次一等的,他成不了佛,佛幫助他證得菩薩的果位;下一等的,幫助他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他超越六道。這都叫大善利,大善利裡面分上中下三品。再其次的,那個大善利是種了善根,見佛決定種善根。自己的煩惱習氣太重,連阿羅漢果都沒有法子證得,甚至於連小乘初果都沒有辦法,還是凡夫,可是他一定得人天福報,這肯定的,接受佛的教誨,得人天福報。這些人在六道裡頭,還是要受業力的支配,這樁事情經典裡面講得很詳細,我們可以參考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因為婆羅門教比佛教要早五千年以上,他們對六道輪迴講得很多。佛把它講得更清楚,六道輪迴之所以然,佛說出來了,他們知道當然,而不知道所以然,佛把這個事情說明白。

  真搞清楚、真搞明白,最大的善利是什麼?你在這一生當中,無論是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你都不會怨天尤人,你都能夠安分守己。為什麼?你知道都是有業因果報,中國諺語所謂「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富貴,是富貴的命,我貧賤,是貧賤的命。命是誰給你定的?是你自己造作的,沒有人給你定,自作當然自己要承當,自作自受。世間人之所求,現在可以說全球人普遍的求什麼?求發財、求升官、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這是人之所求,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哪個不求這個!能求得到嗎?求不到。為什麼?你所求的這些東西叫果報,果報要有因,你前世沒有種因,你這一世怎麼可能得果報?哪有這種道理!前世沒有種因,這一世勉強要想求果報,這是造罪業。造罪業,你來生墮落得更深,受的苦更大,你得不到利益。這樁事情每個宗教裡頭都講,但是佛講得透徹,把這個理講出來,事實真相講出來了。

  財富從哪裡來的?是你前生財布施的多,你這一生命裡有財富,算命的講你有財庫,你財庫裡積的財很多。這是什麼?這是因,你命裡有財。你在這個世間無論經營哪個行業,那是緣,你看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你的財源滾滾而來。如果命裡沒有財,財庫裡沒有財,你看別人發財,做什麼生意發財了,你也去學他,學他怎麼樣?他發財你蝕本,你賺不到錢,為什麼?你命裡沒有。所以諺語才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妄求」,求不到!聰明智慧也一樣,聰明智慧是果報,健康長壽也是果報,聰明的因是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你能夠行三種布施你就得三種果報;你不肯修因,你想果報,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所以這個東西求不來的。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只聽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於是到寺廟裡去拜佛、拜菩薩,求發財、求升官,還許願,還賄賂佛菩薩,「佛菩薩,你給我發一億的財,我會拿一百萬供養你」。這就是賄賂,你幫助我發一億的財,我以一百萬來報酬你,把佛菩薩都當作貪官污吏,你還想發財,你的罪過不曉得有多重!怎麼可以拿這種眼光去看佛菩薩,這叫造罪業,能求得到嗎?求不到。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剛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他教我什麼?教我布施,財布施得財富。章嘉大師我想至少他會看相,我跟他學佛的時候,說老實話,他是我祖父輩的,他大我三十九歲,祖父輩的。他知道我命裡財庫空空,沒有錢,命裡沒有官印,沒有官印就是你命很賤,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富貴都沒有分,所以這個命很苦。而且又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所以大師要幫助我。我也很聽話,他教我修,命裡沒有財,現在修,行,現在能夠真修,晚年還有福報,修財布施。我跟大師說,我現在連吃飯都成問題,哪有錢布施?大師告訴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錢有,行。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還可以,再多了就沒有。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起,就這樣做法,歡歡喜喜的去做,學布施。這一塊、一毛到哪裡去施?學了佛之後才進寺院,到寺院去做什麼?到寺院去找經書看。有時候遇到這些在家的佛教徒、居士們,那時候我還沒有皈依,還不是居士,就常常到廟裡面去看書,找經書看。碰到有放生的,拿個本子在捐款,放生,隨喜,錢多錢少都沒關係。我說我寫個一毛、二毛行不行?可以。也有印經書的,印經書你看後面都有功德名單,我說我寫個一塊、五毛可不可以?行,可以。我這就找到機會。每個月我都能省一點錢下來,省個一、二塊錢去做這些事情,真的像老師所說的愈施愈多。以後收入慢慢就多一點,多一點我還是布施,我始終保持最低生活標準,有多的收入就全拿去布施。一直到現在,五十七、八年了,愈施愈多,愈多愈施,老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佛經上沒有騙人,句句話都是實話,你布施得很痛快,你得的果報也很痛快。如果布施有困難,很勉強,或者很多人一起都布施,自己不好意思,拿一點錢出來好像割肉一樣,很痛苦。有沒有果報?有果報,你賺錢賺得很辛苦,你命裡是有財,可是很辛苦你才能賺得來。那是你修布施的時候那個心不是很痛快,不是很歡喜,是很勉強的。你看這個施跟報。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如此。所以老師教導我們之後,就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後我們讀到《了凡四訓》,對這個道理就愈來愈清楚。這些都是我在沒有皈依之前老師教給我的。佛氏門中真的得大善利,確實是如此的。

  『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聞佛的名號、聞菩薩的名號,許多人雖聞,他不信,有沒有好處?有好處,在佛法裡面講,阿賴耶識裡面種了善根,這就叫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你就決定不能夠輕視出家人,出家人有這種機緣幫助一切眾生種善根,一般在家人做不到。出家人穿上這個衣服,你看走上街頭,街上這些人看到了,這是佛教,他一看,他心裡就想到個佛,種子就種下去了。替一切眾生種佛的種子,他在播種,他自己是個好出家人、壞出家人沒有關係,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許多人看到他的形象,心裡自然生一個佛的名號,這好。所以住持三寶功德就很大,給一切眾生種善根。雖聞佛名,不信。如果他要生信心,他在這一生就可能得度,他要是遇到念阿彌陀佛的,一句佛號念到底,他這一生就往生了,往生他就成佛,那就是得大善利。他對世間還有留戀,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他來生得大福報,培了來生的福。在家學佛的,在家居士,也要把個學佛的樣子擺出來,最明顯的,身上戴一串念珠,在家居士手上拿個手珠,到什麼地方人家一看你那個念珠,他就曉得你是佛教徒。前些年我在香港講經,夏天很多人穿T恤,我看街上賣的T恤那個圖案都是妖魔鬼怪,很難看。我就動了一個念頭,把T恤前面後面都寫成「阿彌陀佛」,你們出去走一圈,你看看度多少人!人家一看,「阿彌陀佛」,他都念一遍,念一句就度一個人,就種一個善根。像這個多做,愈多愈好。在台灣很普遍,為什麼?電線桿到處都像貼標語一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到處都是,這就是經上所講的「聞佛名生信」。

  真生信,「則是世間塔」,塔有高顯的意思,明顯,塔高,裡面都是藏舍利,藏佛舍利的。諺語有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就是廟,這是講救人一條命超過建一座塔。這個含義我們就明白了。生信就是你在世間建塔廟,如果從生信再進一步,再能理解,就得大善利。只有信沒有解那叫迷信,迷信,我們這一生不得受用,這一生是善根,但是來生後世,因為你有佛的種子,遇到佛法你就會歡喜、你就會提升,提升就求解。真正通達明白了,你一定肯照做,你就有行,行就是修行。這兩個字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行是行為,生活行為。行為太多了,數不盡,佛教導學生,把它歸納起來歸納三大類,再多的行為都不出這三大類。一個是身體的動作,身的行為,一個是言語,口的行為,一個是念頭,意的行為,叫身、口、意,你就不能夠超過身口意這三大類。行為有了錯誤,錯誤就是造業,不善,佛教我們把不善的行為要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要加兩個字就清楚了,修正行為,這個人就不會發生錯誤的觀念,修行是修正行為。

  修正得有個標準,沒錯,標準是佛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就是經論、經典。所以,我們要依照經論裡面講的道理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我們的想法、看法,用這個標準來修正。我們的言語、造作,要依靠戒律來修正我們言語、造作的行為,這就提出標準出來。標準最低的是十善、三皈、五戒,十善擺在前面,你看「淨業三福」是學佛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指導原則,它只有三條。第一條裡面告訴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標準,這屬於戒律。它頭一個提出來孝親尊師,為什麼?佛法是師道,佛是我們老師,你看我們稱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這麼稱呼的。「南無」是印度話,意思是禮敬、是皈依,是這個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本師」是中國話。所以佛法是師道,他是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皈依之後叫三寶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要搞清楚。所以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人連父母都不孝,他怎麼會尊重老師?怎麼會尊重道業?所以一定是把孝親擺在第一,孝親他才會尊重老師。於是我們就很容易體會到,孝親尊師從哪裡下手?怎麼落實?《弟子規》落實了,用儒家的《弟子規》。「慈心不殺」這是修無畏布施,我們可以把它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底下一句「修十善業」,佛門的《十善業道》。這是佛教一般的群眾,沒有學佛的,沒有皈依的,教他要孝親、要尊師,要慈心不殺,要修十善業。第一條,這第一條叫人道,你得做個善人。佛經打開,「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標準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你都做到了,這叫善男子、善女人。

  有這善的條件才能學佛,才能皈依,去受三皈、受五戒。所以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二條才是進入佛門,拜佛做老師,跟佛學習。受持三皈不是沒有條件的,有條件。沒有條件,這三個都沒有做到,我也皈了依,那叫什麼皈依?叫結緣皈依,跟你結個緣,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你們不是真的皈依,是結緣皈依。真的皈依要有前面三個根,那個皈依才會起作用;沒有前面三個根,雖然皈依,發個皈依證給你,不起作用。這種皈依在天台大師所謂的名字皈依,有名無實,這要懂得,不能不懂,受持三皈你要真幹。三皈是什麼?皈依佛,佛是覺,皈依佛的意思要落實覺而不迷,這是真的皈依佛;正而不邪,正知正見,你不再有邪知邪見,這叫皈依法;淨而不染,心地清淨,決定不受外面的染污,這叫皈依僧。不容易,很難做到!所以,學佛先受三皈依,就是說學佛目標是什麼?我學清淨,學正知正見,修清淨心,覺正淨;它的反面是迷邪染。這是學佛的一個總的方向、目標,把這個傳授給你,你得要真幹。依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標?依戒定慧,所以它底下就受持眾戒,你才能修成覺正淨。心地清淨了,證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了,心地清淨;正知正見,菩薩;覺而不迷,成佛了。這是淨業三福第二條所講的。

  第三條那是大乘,第二條是小乘,剛剛入佛門,由小再往大再提升,「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你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什麼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一切諸佛菩薩都是用這個心,我也用這個心,這叫發菩提心。「深信因果」,這句話不好懂,我學佛十幾年才搞清楚。我總是懷疑,像我們凡夫,不學佛的人都相信因果報應,因為它擺在第三,第三是菩薩,菩薩還不相信因果嗎?所以我們總是想不通。我們人都相信因果報應,難道菩薩不相信嗎?還得要深信因果?搞了十幾年才恍然大悟,這個深信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通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普通人不信佛的人都知道。這個深信因果是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真的,很多菩薩都不相信。佛教菩薩念佛成佛,你得相信這個,這就歸到淨土,無量法門裡面淨土很殊勝,淨土就是信佛就成佛,念佛就成佛。他相信這個因果,不是別的,這是特別法門。你看底下接著「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教化眾生,前面都是自利,自利之後要利益眾生,要幫助一切眾生。總的指導原則,總的修行綱領,你不能不知道。所以信了能解,能理解,理解之後真幹,然後才證果。特別在末法時期,念佛決定往生成佛。我們再看下面這首:

  【我等見世尊。為得大利益。聞如是妙法。悉當成佛道。】

  這個菩薩也是現身說法勉勵我們、鼓勵我們,給我們做示範。你看看,這些人是華嚴會上的菩薩們,他們見到『世尊』。這個地方講的「世尊」,它的意思包含佛的三身,法身如來毘盧遮那佛,報身如來盧舍那佛,應化身如來釋迦牟尼佛,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是自性、是理體,能現、能變、能生,報身、應身乃至於虛空法界一切萬法,是所現、所變、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他們所見的。我們今天是六道凡夫,我們所能夠見到的是應化身佛。但是佛在《華嚴》上告訴我們,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而三,三而一,見到應化身也就等於見到法身、報身一樣。尤其在大乘法裡,那真的是得『大利益』。大利益是什麼?底下這兩句,『聞如是妙法,悉當成佛道』,這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就是你不信佛,但是問你知不知道阿彌陀佛?知道,聽說過,偶爾上廟也看過阿彌陀佛的像,你就「悉當成佛道」。你這一生成不了佛道,來生後世,因為你有善根,你遇到佛法,你就會生信,你就會開解,你就會修行,為什麼?成佛的種子給你種下去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造佛像?佛沒見到,見到佛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你造的這個佛像,讓許多人見到佛像種了善根,功德在此地。可是佛像不能隨便造,要造得如法,什麼叫如法?要把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造出來,不能造個人像,造個人像你看不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造像,佛經裡有一部經叫《造像量度經》,你要依照這部經去造。從前造的像很如法,古時候,現在人造的像全是人像,你們看到觀世音菩薩像都是美女像,不是菩薩像,再看到的佛像都是男子像,不是佛像。所以這個要明瞭。為什麼一定要造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是果報,讓你看到這個果報,你就想到它的業因,修什麼樣的因他得什麼樣的相好。所以這有講究的,不是隨便可以搞的。連畫像亦復如是,都要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畫出來,它是表法的,它是叫人見到的時候得大利益的、得大善利的。你不能把它如理如法的雕塑出來或者繪畫出來,人家見到得不到大善利,得不到大利益,也得利益,沒有那麼樣圓滿,沒有那麼樣的殊勝,道理在此地。

  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下頭這句,「聞如是妙法」,這個妙法,狹義的來講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廣義的來講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妙法!你要是聽到這部經,善根就大了,利益也大,大到什麼程度?沒有法子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形容。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在佛法當中你能聞到《華嚴》,難上之難。在中國朝朝代代,講其他的經人很多,講《華嚴》的不多。中國在古代講《華嚴經》,歷史上都有記載,為什麼?太少了。所以,這部經是很不容易聽到。我們生在現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昌明的時代,我們得科學的便利,我們在一起學習,用網路、用衛星,傳遍全世界,許多在電腦前面學習的、在電視機前面學習的人就太多了,不計其數,這是在半個世紀之前那時候的人無法想像的。現在人得到這個便利,有沒有成就?有,在網路學習的、衛星電視前面學習的,成就的人很多,不少。這是說聞經的重要。

  佛法的殊勝必須要知道,它是教學,它不是迷信。可是在今天末法時期,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遇到許多的困難,難在什麼地方?假的太多,仿冒的太多,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出了問題。佛法也不例外,也出了問題,假的太多,哪個是真的,這必須要有辨別。如果你好心學佛,學的是假的,念的是假的佛經,不是真的,偽造的,那你這一生白過了,你什麼成就都沒有。這樁事情,老師我們初跟他學的時候,他就把真的、假的標準告訴我們。佛經是從印度來的,它怎麼來的?什麼時代來的?來了之後翻成中文,在哪裡翻的?什麼人翻的?你都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這些都沒有,駕乩扶鸞出來的,那就不是真的,就不能相信,靈媒傳出來的更不能相信,這個一定要知道。佛他老人家離開我們,教給我們四依法,這個太重要了。四依法裡面第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也就是我們學佛一定要依佛所說的經典,不能依人,依人就錯了,我們要依釋迦牟尼佛。真正的經用什麼來做標準?用《大藏經》,這部經《大藏經》裡面有,那就是真的。跟《大藏經》對照一下,一點沒錯,翻譯的年代沒錯,翻譯的人沒錯,再看看經文沒錯,這就是可靠的;如果這個經《大藏經》裡沒有的,那就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老師給我們這樣一個標準,讓我們辨別經典的真偽。所以我們今天受持的這些經教,一定要有出處。這個出處,說是神仙降臨下來的,那都靠不住,阿彌陀佛自己來說的,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是必須要曉得的。

  我聽說最近有很多假的經,而且流通得還很廣,很可怕。過去我們曾經講過《觀無量壽佛經》,我講過這個經之後,還特別把《觀無量壽佛經》當中的一章「上品上生章」,好像我在美國的時候特別把這一章詳細說過。這一章我們是依照善導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唐朝時候的人,他老人家的註解《觀經四帖疏》,依照這個來講的。這一章裡面講得非常好,特別在末法時期。他說如果,我們是修淨土法門,依照的是《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他說假如有個人來說,這個人是高僧是大德,傳你一個法門,他說比淨宗還要快、還要容易修學,能成就,你願不願意學?他是大德。那你一定要能把持自己,謝謝他,我不學,我還是依照《無量壽經》上講的,經典上的,我照經典學,這叫依法不依人。如果有個證果的阿羅漢,給你示現種種神通,這可了不起,他來給你講,介紹你有個法門比念佛更殊勝,你能不能聽?你要堅持依法不依人,「我謝謝你老人家,我不能接受,我還是依照經典來修學」。一層一層,到最後阿彌陀佛親自來,真來了,來告訴你,還有一個法門比我從前講的更殊勝,你會不會接受?你還是要堅持,「謝謝阿彌陀佛,我還是照你從前講的那個法門修學」,你才能成就。阿彌陀佛親自來,謝謝他老人家,還依從前講的,講到這種地步,這叫做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所以「上品上生章」把四依法講絕了,你真正堅定的信心,你這一生決定成就。特別是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沒有堅定的信心相信經典,你怎麼會有成就?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能夠深入細心研究《觀無量壽經》全文當然更好,沒有這個時間,「上品上生章」不能不讀。好好的去學習這一章,就等於我們現在講瘟疫裡面免疫的能力,這章經可以幫助你增長你的免疫能力,很重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大方廣佛華嚴經》,古大德告訴我們,這是唐朝初年的,幾乎是當時這些高僧大德們公認的,《華嚴》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一切經的根本法輪。所以佛教所有宗派、典籍裡面所講的道理,修行的方法,統統在這部經裡頭。這部經到最後,「悉當成佛道」他用什麼方法?用的是念佛求生淨土,用這個方法。你看《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對於淨土念佛往生的信仰,是從《華嚴經》生的,真相信了,真的接受。年輕的時候喜歡理論,這多少還是受方老師的影響,最初跟方老師學哲學,方老師把佛經介紹給我的是佛經哲學。把《華嚴》介紹給我,他說這部書是佛經的哲學概論,我是用佛經哲學概論這個理念來接受《華嚴經》的。到以後涉獵比較廣,才知道隋唐時候這些大德他們研究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他們肯定《華嚴》是第一經,講得最圓滿,講得最殊勝,講得最徹底。而末後,文殊、普賢這兩大菩薩,勸告華嚴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我們看到這段經文就看呆了,《華嚴》這麼殊勝的法門,怎麼最後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了?然後才真正體會到,《華嚴》跟淨土是一不是二,而淨土是《華嚴》的核心。我在新加坡開講這部經,我向大家做個比喻,華嚴世界,也叫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這個城市,極樂世界是這個城市裡最繁華的一條街烏節路。我用這個比喻大家就容易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到了華藏世界的中心,最繁華的地段。如果不往生淨土,可能還在都市的邊緣,還沒走到鬧區,中心區沒走到。所以文殊、普賢現身說法,他們兩位自己說偈發願求生。

  這是早年,總是應該是在四十年前,我講經今年五十一年,四十年前,第一次講《華嚴經》的時候,我對於淨土懷疑。但是這個經講到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來,文殊、普賢學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成就的?細心把這個經看一遍才恍然大悟,他們都是修念佛法門,於是對念佛法門才生了信心,不再懷疑。文殊、普賢都發願求生,善財是文殊的得意門生,文殊菩薩的傳人,他在文殊菩薩會下得根本智,也就是我們講把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放下,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初住菩薩了,華嚴初住菩薩,到這個位次。證到這個位次,文殊菩薩才介紹他出去參學,參學第一個老師是德雲比丘,《八十華嚴》裡面所講的。德雲比丘是初住菩薩,他參訪初住菩薩,他自己本身就是證得初住。德雲比丘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他自己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看一出去第一個,文殊菩薩給他介紹的,我們中國諺語所謂先入為主,介紹他是這樣的法門。而德雲比丘給他開示,跟他說法的時候介紹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一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法門,無量無邊法門統統歸到念佛法門,這個境界實在不可思議。再看善財最後第五十三參,第五十三參是參訪普賢菩薩,那更直接更了當,十大願王送他到極樂世界去。你看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徹始徹終善財童子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當中這五十一位善知識,那就是他所經歷的,無量無邊的法門他都涉獵,他都明瞭,但是他沒有修學,他還是念他的阿彌陀佛,沒有改變。五十三參給我們提供這個信息,真的讓我們對念佛法門生起堅定的信心,堅固慧,不會再改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悉當成佛道。

  所以念佛法門,諸位同修如果一生守住一部經,淨土五經隨便選一種,一生不改變,念茲在茲,沒有一個不成就。如果我們還想對於整個宇宙人生能夠了解個大概,那就是《華嚴》。《華嚴》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經》,《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經》。分量有多少差別不同,內容是一致的,一個是細說,一個是略說,略說是《佛說阿彌陀經》,細說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古大德說這三部經是一而三、三而一,我們學習這麼多年,對於這個說法肯定,贊同他的說法,沒有懷疑。當然我們會聯想到,我們為現代人介紹淨土,淨土真的是難信之法,要怎樣介紹?我們講淨土的經論,講淨土三經,《彌陀經》也好,《無量壽經》也好,《觀無量壽佛經》也好,最好有《華嚴經》的底子,在這個末法時期就能叫人相信。這個想法不是我發明的,明朝末年萬曆年間,蓮池大師就是這麼做的。在那個時候淨土宗衰了,一般人多半去參禪,禪宗很興盛。蓮池大師也參過禪,知道不容易成就,但是淨土沒人相信,所以他用《大方廣佛華嚴經》來解釋《阿彌陀經》。他作的註解叫《阿彌陀經疏鈔》,你去看看《疏鈔》裡面全是引用《華嚴經》來解釋《彌陀經》,所以淨宗就興旺起來,他的學生繼續發揚《疏鈔》,給《疏鈔》作個註解,叫做《演義》,《彌陀經疏鈔演義》,《演義》是解釋《疏鈔》的,那麼《阿彌陀經》全是講《華嚴》了。他這個想法、做法好,把《阿彌陀經》提升到跟《華嚴經》平等,變成佛法裡面第一經。本來第一經是《華嚴》,《彌陀經》這麼一講法,就跟《華嚴經》等量齊觀,把淨土宗一下興旺起來。

  以後蕅益大師作《彌陀經要解》,《要解》是講絕了。後來印光大師對於《要解》的讚歎,他說即使是阿彌陀佛再來,親自替《彌陀經》作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的身分沒有暴露,可是印光大師的身分暴露了,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應身來的。大勢至菩薩這樣讚歎,我們就可想而知,蕅益大師要不是阿彌陀佛,肯定是觀世音菩薩,要不然怎麼能寫得出這麼好!所以學《阿彌陀經》,這兩種註解就非常重要,《疏鈔演義》、《要解》。蕅益大師的《要解》,在近代有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這些都是《要解》的註解,近代人的註解,也都註得不錯。

  信了不能解,他有懷疑,信心不堅固,而且在日常生活當中,現在受到現前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很容易退心,很容易墮落。所以求解、讀誦太重要了,就是「聞如是妙法」,天天要讀,天天要學,天天親近佛菩薩,我們才不會墮落,才不會被這個花花世界所迷惑。怎麼樣叫我們不要再增長煩惱,希望天天能增長智慧,我們在道業上就會有成就,方向、目標不能動搖,才能保證我們這一生成就,這個成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好,有人向他請教說: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想得什麼樣的品位?蕅益大師告訴人,我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足。這是他老人家現身說法,說得好!我們對於淨土經典也學了不少,知道彌陀淨土確實是講到四土三輩九品,它是有的。可是它有個很特殊的狀況,就是四土三輩九品在一起,它不像其他的諸佛剎土裡頭,品位不同不在一起;它確實有高下之分,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它在一起,它不分。這個好像什麼?好像我們教室一樣,你看我們現在念書,小學、中學不在一起,它分開的,一年級、二年級也不在一起,一年級有一年級的教室,二年級有二年級的教室。可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大講堂,小學、中學、大學都在一塊,一年級、二年級也在一起,這是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裡面見不到的。所以淨土講一生一切生,你生到凡聖同居土,你在那裡天天見阿彌陀佛,你見到阿彌陀佛就是實報莊嚴土,你見到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也就是實報莊嚴土,你見到很多阿羅漢那就是方便有餘土,它在一塊,你天天都接觸到。這是稀有的法門,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十方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特別。

  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十法界,不在一起,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它不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在一起。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會選擇這個法門,你不會選擇別的,為什麼?這個法門太殊勝,你一生就一切生。你看看四十八願裡面,阿彌陀佛自己說的,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是什麼?七地菩薩。是不是真的?蕅益大師說得好,不能說他是真的,不能說他是假的。你要說他是真的,他煩惱沒斷,他怎麼可能是七地?你說是假的,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他,他真有那種智慧能力。所以說不可思議的法門,那真叫妙法,妙極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