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和平講堂—孝道篇 (共一集) 2008/11/18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28-040-0001
主持人:歡迎再次收看「仁愛和平講堂」,我是主持人蔡詩萍。很高興今天再次的跟楊憲宏先生,一起來跟淨空老和尚來請示一些人生的智慧,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是關於「孝道篇」。我就跟憲宏一起來跟各位介紹我們要跟他請示的,淨空老和尚。師父您好。
淨空法師:您好。
主持人:師父,我們今天談孝道,既然談孝道我就開始就先請教您,我們常說孝道孝道,「孝」跟「道」這兩個字為什麼要放在一起?孝道的含義在現代社會來講,它還有值得我們再進一步去討論的意義嗎?
淨空法師:外國人講真理,佛法裡面講自性,中國人講本性,其實都是講的一樁事情,這個在道家就稱之為道。道的意思就是它是自然的,它不是人為的,不是創造的,也不是什麼發明的,它是宇宙之間本來就有,就像佛法裡面所講的,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永恆存在的,這稱之為「道」。那麼落在我們人事關係裡面有沒有這個現象?有。譬如夫婦,這是自然的,絕不是哪個人發明的,連畜生牠都有配偶,所以這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力量創造的,自然而然,夫婦就是道。父子是道,君臣是道,這一群一群,連動物裡頭也有帶頭的,有領導、被領導的,兄弟是道、朋友是道,中國講「五倫」,五倫是道。
可是五倫,講五倫的關係,應該如何去應對這關係,那就是德,隨順自然,這也不是勉強的。你說父子的親愛,父子有親這個親是德,隨順就是德。如果父子要是不親愛了,那就是違背了道,違背道要出亂子。夫婦有別,別是什麼?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裡面兩樁最重大的事情,一個就是生活問題(經濟問題),所以在古時候男主外,就是他負責家庭經濟生活問題;女主內,內是什麼?內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傳宗接代裡面特別講「無後為大」,這個「後」不是說你有子孫,你有子孫這個不算,你子孫有沒有賢人,有沒有能夠將來繼承家道、家業、家學、家訓,能不能繼承這個的?有繼承這個的,那你的家是代代相傳,會永遠傳流下去。這個我們中國人很重視。所以婦女她要負這個責任,也就是家庭教育,教育小孩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一個任務。
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長幼有序,這些是德,這是基本的德。演變到對整個社會來講,我們中國總共就有十二個德目。十二個德目,這是你能夠遵守,不違背,這個人行道德,他一生履行的是道德,那他就是個完人。如果違背了道德,這社會就出亂子,看你違背的角度多少,災難就有多大。十二個德目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我們中國人常常講八德,其實這就是八德。八德兩個講法,古人講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後有人講的是,他就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裡面有四個字重複,去掉重複,十二個德目。這十二個字好!如果這十二個字我們人人都能遵守,你說這社會多和諧,天下太平。今天社會動亂,亂在哪裡?完全違背了這十二個字,變成什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出在這裡。總的來講,都是教育出了問題。中國人,中國的古聖先賢最重視的就是教育,只要把人教好了,沒有一樣不好。制度是次要,倫理道德是主要的,無論什麼制度,只要是個倫理道德的人他去做,沒有做不好的。
主持人:所以師父剛剛在談的時候,其中有一段我覺得詮釋得應該很值得大家好好的想想,過去比較錯誤的觀念,譬如說師父特別提到說「無後為大」,絕對不是指說你沒有子孫這件事情是多麼嚴重的事,而是有沒有人來繼承你的整個的家道,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這邊要再進一步請教您,但是現代社會也碰到一個危機,就是我們說少子化,現在很多的夫妻家庭恐怕就一個小孩,甚至還不生小孩。所以當這個社會有一點開始慢慢形成是倒過來的,老人家愈來愈多,青少年、小孩愈來愈少,一個倒金字塔的時候,孝道這個觀念怎麼辦?會不會將來會變成說難以為繼了?因為過去的孝道是建立在家大、業大,子孫多,所以他必須重視孝道的一種互動的倫理關係建立起一些規範,現在倒過來了,這個孝道我們將來會面對什麼樣的狀況?師父會做什麼樣的解釋?
淨空法師:首先我們要認識「孝」字。這個字,在中國造字是有六書,就是有六個原則,這是六書裡頭的會意,你看到這個字的形相,你想它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這什麼意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現在外國人講代溝,代溝孝就沒有了,代溝就不孝,孝就沒有代溝。上面還有上面,下面還有下面,我們佛法裡面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這是孝的意思。你知道上下是一體,然後你就知道擴張的時候橫的這一面還是一體,所以佛家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那是講宇宙,實在講宇宙是一體,這個概念了不起。
我們中國人紀念祖先,外國人看到,怎麼看他也沒辦法體會,他看不懂。他說你老祖宗幾百年、幾千年,你怎麼會知道他?你紀念他,他知道嗎?這有什麼意思?殊不知中國人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社會風氣怎麼樣淳厚,祭祀就佔很大的一個教育。我們連老祖宗,千百年老祖宗都還紀念他,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盡孝的道理!能對父母孝,就能對領導盡忠,就能對朋友信愛,所有德行就從孝裡面發揮出來。所以我們講十二個德目,十二個德目的核心是孝。孝,用在兄弟上叫悌,用在朋友上叫信,用在夫妻上叫別,都是從這個字,這是根,這個字是根。所以說是中國歷代帝王不管他怎麼樣,你看他諡號裡頭都有,以孝治天下。
主持人:所以聽師父這樣講,我就想起來,我們的確像師父剛剛也引述了,就像《論語》裡面所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那個「厚」字用得真好,它是一層一層的堆起來,所以這個「厚」字就告訴你說它的意義在什麼地方。憲宏怎麼看孝?因為我們這個世代對師父來講,我們這個世代是滿尷尬的,我們前一輩的父母親還是很傳統的價值觀,可是等到我們的下一輩,小孩子都完全用新世代的價值觀在面對我們,所以我們常說我們這個世代比較像夾心餅乾。對上,上面覺得我們還不夠孝順;對下面,我們希望他們孝順我們也已經不太可能了。所以你怎麼看待我們所處的這個環境的孝?
楊憲宏先生:我們每次讀經典,每次看到「父母在,不遠遊」就覺得很過不去。
主持人:父母在,早就已經不知道遠遊多少次了。
楊憲宏先生:早就不知道遠遊多久,就是說這是很難做到。想請教師父,就是說「孝」這個字,也有心、也願意侍奉父母,可是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是孝?做表面也很多人,可是真的做到,所以我剛剛特別提出來「父母在,不遠遊」,因為這個是孝的核心,但是我們都遠遊,所以又覺得過意不去。我相信我提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我們觀眾非常多的問題。那怎麼樣做算是已經順孝,你剛剛說道,還順,孝順?
主持人:恐怕我還再把憲宏的問題再擴大一點,還不只是形體上的不遠遊,我們現在很多的孩子,即使住在一起,整天跟父母親唱反調、違逆、觀念不一樣,這個價值觀早就遠遊了。所以師父怎麼看待?這難道真的就是一個時代的宿命嗎?還是說其實是有些方向走岔了,還有機會拉回來?
淨空法師:方向確實走岔了,差距太大了,這是什麼原因?要記住《三字經》上前面幾句話,「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問題在哪裡?問題我們在教育上疏忽了。在中國古時候能夠承傳五千年,我們可以算到民國初年,也就是說中日戰爭之前,傳統的倫理道德在社會上還相當普遍,八年抗戰之後沒有了,整個把它打亂了。所以日本人八年戰爭給我們最大的破壞是把我們的傳統破壞掉了,這個損失沒有法子估計的。你說殺多少人,生命財產那小事,傳統的喪失實在是非常可惜。傳統的家打破了,所以中國人的家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人沒有家了。從前的家是大家族,五代同堂,這是正規的,現在家沒有了,這個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是核心的核心。
主持人: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家庭、孝,我想這個毫無疑問,在二十一世紀的確也面對很大的挑戰。不要說二十一世紀,回顧二十世紀一百年,整個中國在晚清,然後接受西方的衝擊,然後再到五四運動,然後接下來的八年抗戰,再到中國共產黨的上台,就是這一連串的整個過程來看,其實傳統文化都一再受到很多的挑戰。但是問題就是說,既然文化有它一個非常淳厚的部分,到二十一世紀以後,我們重新再來談孝道,它能不能有新的價值和意涵?待會回來我們舉一些例子,再來請師父幫我們開示。
主持人:回來現場,我繼續跟憲宏一起來跟師父來請示。談到孝道,我們常常好像認為孝道大部分都是過去很長年以來都是下對上的關係,可是我們現在看到一個台灣社會也出現一些滿反諷的,不管是有錢的豪門巨室在分財產的,過世以後兒孫們搶財產的問題,讓他們傷透腦筋。還是倒過來講,一般的家庭他也會想到說,以前的觀念是養兒來防老,可是現在我們也許可以把這詞彙調換一下位置,現在是防兒才能養老,你害怕小孩子把你的財產統統拿光了、敗光了以後,自己反而落得完全沒辦法養老。所以現在上下關係變得很奇怪,這樣的一種價值觀的扭曲,師父會怎麼看?又有什麼樣的對策?
淨空法師:這是古時候(古代)確實人生觀、價值觀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中國古代的家現在沒有了。所以我們讀書讀到像《大學》裡面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能齊家就能治國,能治國,天下就得太平,可是現在人讀的這句話,實際上什麼叫家不懂得。
主持人:很難領會了。
淨空法師:無法領會,因為現在都是小家庭。在從前的家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所以家庭,你看看《紅樓夢》不就是大家庭?家庭裡面人丁不興旺的也有一、二百人,三、四百人的這樣一個家庭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很普遍的,家族興旺的到七、八百人,你看這麼大的一個團體。
主持人:一個小公司、小社團、小國家了。
淨空法師:它是社會組織,家庭是社會組織。所以它非常重視道,家道、家學、家規,最後才是事業,它家業擺到最後,為什麼?你沒有道,沒有規矩,沒有學,你的事業就垮掉了,你維持不了。家道就是倫理道德。家規,共同的家規,我們講中國各個族群家規的集大成,就是必須要修的科目,就是現在講的《弟子規》,那是家規裡面必修的一部分;除這部分之外,每個家族他從事的行業不相同,他還有他這個行業裡面的規矩必須要遵守的,他也得放進去。所以《弟子規》不放這些附帶的,它是主要的、必須要遵守的做人的一個基本規矩。所以它非常重視這個。
家學從哪裡學?剛才我們講過,母親負責教導子女,所以小孩,我們在一生當中第一任的老師就是母親,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從出生就開始教,還有好的母親是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叫胎教。沒有能從胎教,至少也是出生就開始。怎麼教法?是把《弟子規》自己落實在生活當中,讓小孩、嬰兒他天天看,你看從出生看到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叫什麼?叫扎根教育。她不是教他念,不是教他認識字,就是父母所表現的他都看熟了。父母,他怎麼樣孝順他的父母,怎麼樣友愛他的兄弟,怎麼樣對待這些朋友,怎麼樣治家、處世,小孩都看到了。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紮得好,這個基礎教育紮得好,一輩子不會改變,他就有聖賢的基礎、聖賢的底蘊,他到以後讀聖賢書,他自然就走聖賢的道路。這是在家學,家學以前是私塾,這一個大家族。
家的功能,當然第一個是傳宗接代,就是我們講代代家裡頭要有賢人出來,有這些懂得倫理道德的聖賢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樁大事。第二個,家族養老,所以從前老,不怕,我自己兒女不能養我,我這個大家族會養我,他那個家族也就像養老院一樣,他不操這個心。小孩,家族有家學來教,最初在三歲之前是父母教,大概到,聰明的四、五歲就上學了,就家學,私塾裡面,就上家學了。由整個族群來擔負這個事情。所以這麼大的家,你說家和不就是社會安定?社會怎麼會出事情?所以叫家和萬事興,家和社會就安定。
所以古時候,你看我們讀古人的書,很多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從前做官人做的,做過縣市長的,知縣、知州、太守,你看像蘇東坡、白居易他們都是地方官員,他們有很悠閒的時間,遊山玩水,寫文章,作詩作詞,他有樂趣。現在做官一天到晚忙著開會,會不了。什麼原因?就是他社會上沒有出事情,很難得有一、二個案件發生,哪裡像現在一天那麼多的案件處理不完?從前沒有,為什麼?社會安定,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懂得禮讓,都不會有跟人相爭的,這麼好的社會,這個社會是一般人所羨慕的。所以中國人怎麼會有這麼好的長治久安的局面?這麼良好的社會出現?殊不知都靠教育。我們中國古人這兩句話是世世代代沒有一個不遵守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一個家,立一個家也是教學為先。你不教,他就會學壞;你要教,他就能守住本性,完全發展的是性德,不會扭曲。
現在我們的社會是把倫理道德因果丟掉了。倫理道德,人能夠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恥於作惡,羞於作惡,他覺得作不善的,他感覺到丟人、恥辱,不但外面人瞧不起你,你家裡人都瞧不起你,所以不敢作惡。懂得因果,那就更不敢了,為什麼?他有報應,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誰願意做壞事?所以這個比法律的效果大太多了,法律是外面,這從內心的,他不願意作惡。
所以這家的功能太大、太好了。現在這個家沒有了,怎麼辦?家的傳統、功能這麼好,確實可以安定社會,給社會帶來長治久安,帶來世界和平,所以我就想了很久,這個家的精神,家沒有了,但是家道、家的精神、家的功能必須要傳下去。怎麼傳?團體來接著傳就行了。一個公司,公司裡面有幾百個員工,上千的員工,老闆是家長,下面所有員工都是你自己子弟,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他們的父母,我公司養他;他們的小孩,我辦子弟學校教他,這個員工變成你家的一員,他會死心塌地對你公司盡忠。這樣一繼承過來,我們中國這個家就又復興了。從前是一個家族血緣的關係,現在我們這個家庭是道義的關係。
主持人:血緣變成道義關係。
淨空法師:變成道義。這是我在國內宣傳這個,現在有個胡小林先生他在實驗,他是有個公司,他把他這個公司就用家道,所以他要辦一個養老院,養老院不是接外,就是自己員工的老人來養老;辦子弟學校,他員工的子女都能在子弟學校受到最良好的教育,這個很有意義。
主持人:我覺得師父講到一個重點,也就是說你談孝道,當然有它新的意義,可是時代環境真的改變了,大家庭的環境幾乎已經不復可見了,對不對?你幾乎很難得看到了。既然是小家庭的環境,要繼續把孝道宣揚下去的話,師父剛剛講的,我覺得有一句關鍵的詞彙,就是從過去的孝道是以血緣做為一個根基,現在你要怎麼轉換到現代社會的道義做一個根基。而且師父剛才講這個部分,其實某些部分也跟我們管理學上的很多觀念是有點接近的。也就是說像日本,有段時間大家稱頌他的管理模式,就是一個大家長開一個公司,做一個企業,他就把所有公司的員工當成是自家人一樣,所以他有很好的福利,有很好的內部升遷,有很好的照顧他們,讓他們無後顧之憂。譬如辦托兒所,讓他們結了婚的員工可以在他們公司裡面認真的做事,小孩就交給公司的托兒所去做、幼稚園去做;老人家交給公司的,像您剛剛所提到老人院一樣。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可以考量的部分。也就是說你怎麼樣把一個血緣的關係擴大到一個道義的關係,而把孝道放到現代社會裡面還有一個新的意涵。我覺得這是今天我們談這個可能滿重要的一段。憲宏對這段有沒有什麼補充的想法?
楊憲宏先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一個社會制度要形成,但是它核心還是在於說,最基本的,自己的老要自己能夠孝。這個問題就來了,也許這個社會制度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為在很多的國家,的確往所謂接近大同世界去走的時候,很多社會福利制度是這樣做,那年輕人反而覺得說好像養老人是變成國家的事情,因為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我就可以不必養自己的老,就偏差了。所以核心價值可能還是要回過頭來處理。這個還是我剛剛也在請教師父的道理,做到什麼程度稱之為孝?這其實是一個很多人都想問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我們待會回來就繼續來討論這個話題,同時我們增加一個話題請師父來討論的,也就是說談到孝道的時候,談到道義的時候,其實都有一種價值觀的一種傳遞。可是我們看到現在社會最麻煩的是物欲,物質的欲望,然後追求表面的成功,就是金錢愈多叫愈成功,官愈大可能叫愈成功,社會地位愈高可能叫愈成功,反而回頭少掉了很多很樸實的價值觀,特別是大眾媒體在這上面扮演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我們待會回來請教師父,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怎麼樣來傳遞一個孝道的觀念,把它擴散到公司,擴散到各個不同的領域,我們該怎麼做?
主持人:剛才我在上一段的時候,我特別留了一個話題請教師父,就是大眾傳播媒介扮演的角色。我們有沒有機會,或者說像師父這樣,其實透過我們的「仁愛和平講堂」也是一種透過大眾媒介,可是它就勢必要面對一個壓力,也就是說一般的商業台,它大概不會花這麼多的時間願意來談這個話題,因為它覺得談這個話題不容易有商業市場。可是如果是在別的頻道談,可能因為它不是商業頻道,所以一般人也不會那麼留意,所以我想請教師父,就是說我們將來應該用什麼方法透過大眾媒介,來把孝道這個觀念能夠更深入淺出的、更生活化的,甚至可以透過不同的形式,譬如說戲劇或者是娛樂的節目去表達,這個方面師父會不會覺得有什麼建議?您在國外住那麼久,也知道大眾傳播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怎麼善用大眾傳播媒介,把它跟孝道這個觀念來做結合?
淨空法師:對。這個也需要很大的勇氣,沒有勇氣是做不到的。我過去跟劉長樂初次見面的時候,這是鳳凰的董事長,我就告訴他,我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他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毀滅世界。他說哪兩種人?我說第一種是國家領導人,第二種就是幹你這個行業的人。
主持人:媒體領導人。
淨空法師:我說你們的影響太大了,你每天在從事於社會大眾教育工作,你教的是什麼?你播出去的內容,就是教化整個社會大眾。如果這個內容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你就毀滅這個世界;如果你轉過來,你這個節目的內容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那你就是救了這個世界。可是你現在有一個疑慮,就是說我如果要播正面的傳統倫理道德,沒人看,沒有廣告,沒有收入,所以你不敢做,怕這個;每天還去拉廣告也很辛苦,我覺得很累。我就告訴他,如果真的你有勇氣回過頭來,你把商業東西統統把它拋棄掉,你來救世界,用你這個電視台來救世界,我相信全世界那些愛好和平、愛好倫理道德的人會全力支持你,比你現在的收入,我相信超過十倍都不止,你敢不敢做?他聽了我的話,點頭,不敢做。他懷疑,他不敢做。這是真的,所以這個東西要有勇氣。
國家領導人也要拿出勇氣出來,為什麼?你能夠邀請一些專家學者真正談到傳統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你能帶著你的重要官員到現場來聽,讓這個鏡頭傳播到全世界,那就成功了,那個影響力就太大了。從前帝王在宮廷裡面禮請這些專家學者在宮廷裡上課,沒有這種傳播的方法傳播出去,只是這些大臣們出去之後,「皇上不錯,皇上邀請這專家,我們在這裡學習」,這是傳出去而已,口傳。現在這現場你讓人看見,你說你這個國家領導人多麼受人尊敬,你跟其他國家領導人不一樣,在古人一定被選為天子。像周朝時候那些都是諸侯,為什麼選他?你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我們國家領導人都應該向你學習,這就變成天子。所以這是很重要的,實實在在不是做不到,就是缺乏勇氣。為什麼沒有這個勇氣?缺乏了智慧,缺乏了仁慈。如果真的有智慧、有仁慈,這個勇氣自然表現出來。
主持人:師父在過去一再的曾經提過,像《弟子規》這樣的觀念,您也回到大陸您的故鄉去試著用一個小鎮來做一個實驗。剛才在談到從孝道的血緣這個概念延伸到孝道的道義的概念,您也特別提到一家公司。所以換句話說,我們還是有可能透過一個地方,或透過一個企業來把孝道的觀念試著推展,這個努力是不是在未來會試著去做?
淨空法師:已經在做。
主持人:已經在做。這個部分會不會,譬如說,我還要再問一個問題,有很多人會說,會不會在中國大陸,因為它的傳統文化、傳統的社會,或是說我們華人的社會的根基還在,所以容易推動。假如把這個東西拿到一個比如說像台灣,一個可能更西方一點的華人社會,或者是拿到像澳洲,完全是一個西方背景的社會的話,它可以做類似的嘗試和實驗嗎?
淨空法師:可以,會做得成功,為什麼做得成功?既然是人,他有人性,所以性本善,他有人性。我們在澳洲,在一個小城裡面辦了一個淨宗學院,我們辦了很多的活動,當地的人看到非常歡喜、非常讚歎,也跟我們學習。那個地方多半都是學基督教的,我們跟基督教也相處得很好,居然有很多當地人參加我們道場的早晚課。這就說明,它是屬於人性的東西都能接受。我們跟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接觸、往來,他們也都能接受,人性!你說人,核心,實在講就是一個字,就是「愛」字。誰沒有愛心?誰不希望別人愛我?誰不希望我能夠愛人?你說基督教的經典,《新舊約》裡面的核心就是「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這是它核心。佛教的核心,「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它就是愛。《古蘭經》你看重要的經文,前面第一段一定是「安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整個宇宙的核心就是個愛,你把「愛」字放出去就擺平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所以中國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父子有親,親愛的教育,把親愛擴大,沒有人不願意接受,沒有人會反對。
我們早年做過這個事情,鄭和下西洋,不止下西洋,現在看看這些歷史,鄭和發現了全世界,他的船隊。發現全世界各個大洲、大陸的都是中國人,就是他們船隊,沒有侵犯任何一個國家一寸土地,沒有做殖民地。跟人家往來,我們都是貿易,買他的東西,我們自己東西是加倍送給他作禮物,所以外交關係就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所以換句話說,師父的意思就是說這些價值觀最核心的部分都是從孝來出發的。憲宏對這方面還有沒有問題要請教師父?
楊憲宏先生:過去都是稱孝廉,舉孝廉。
淨空法師:對,不錯,這是漢武帝舉孝廉。
楊憲宏先生:師父一講,想起來廉之前還孝。我們現在常常都只講說要清廉,忘記說要孝廉,應該要要求國家領導人要表現出孝,廉是更基本的。孝,在這裡請教師父的是說,看起來孝是天性,怎麼被蒙蔽了?
淨空法師:被利,中國人也講「利令智昏」,所以見利忘義,這都是什麼?都是教育上的問題。
楊憲宏先生:所以才會有這一句話,這一句話今天聽起來就格外有警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子欲養,為什麼會子欲養?他老早就已經想要孝,可是沒做到,然後一再蹉跎,一再遮蔽,一再蒙蔽,等到親不在的時候,那個孝心也就油然而生。
主持人:憲宏這一句話,也許我們可以再拿來做進一步的引申,也就是說「利令智昏」,像師父說的,其實也的確我們看到太多的新聞,父子不和,上下兩代失和,到最後都是為了個「利」字,對不對?做下一代的覺得說你上面的不公平,錢沒有分給我們,或者是沒有全部留給我們,上一代的人就覺得說你整天處心積慮就是要我的錢,所以我才說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防兒才能養老。另外一部分就是憲宏剛剛講的,孝的時機也很關鍵,你不能說我孝我孝,我很孝順,可是時機稍縱即逝,父母親年紀大了,也許就往生了,就這個時機拿捏是很關鍵的。所以待會回來,我們的最後一點點時間,我們請教師父來告訴我們,這個孝要怎麼樣來超越利益,孝要怎麼樣來把握準確的時機,才能夠讓這個孝真正的成為華人社會、中國社會的一個核心價值。
主持人:這邊就要請教師父,在親子關係裡頭,家庭關係裡頭,怎麼樣把這個利字想辦法把它割捨掉?或者說割捨很難,但至少把它的優先順序放得比較低一點,這個能做得到嗎?在您的人生的見解裡頭,或者在佛經的智慧裡面,有辦法來提供一些參考嗎?
淨空法師:能,智慧開了,自然就轉變了。開智慧還是要學,最基本的如果能夠把《弟子規》落實,這問題應該可以解決百分之八十,所以《弟子規》的教學很重要。《弟子規》從哪裡做起?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我沒有做到,我教小孩,這不可能的,小孩不相信,你騙我。在學校裡面,老師教學生,老師沒有做到,學生不會相信,這一點在目前困難就在這個地方;如果我們以身作則就一點都不難。我們在湯池小鎮做的實驗成功,沒有別的,就是要求老師以身作則,不是言教,是身教,這樣才能夠感動別人。
主持人:這句話應該是個關鍵了,因為其實師父您剛剛這段談話,也跟現在親子教育很多的核心觀念是不謀而合的。現在親子觀念教育裡面也告訴你說父母親要用身教,就是你要親身去給孩子看到你希望他做的事情,你要自己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你就不能做。其實我想我們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就是說我們過去也常看到包括戲劇裡面,或者是小說裡面寫這樣的題材,就是說一個孩子如果整天聽到父母親說你將來要孝順我,我對你很好,你要對我好,可是他看到你對自己的爸爸或媽媽,對奶奶,對爺爺,對外公、外婆就非常兇、非常兇的話,這孩子一定會價值錯亂,對不對?他會覺得說為什麼你對爺爺、奶奶就可以這麼兇,可是我對你就應該要和顏悅色?所以我想師父這段談話,其實從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來,身教之所以重要是孩子的感受力是很清楚的,他會從你的一言一行裡面去感覺到這是真誠的還是假的,所以這個是很關鍵的。好,另外一個問題,剛才我們也請教師父,我想這邊再提出來一次,就是時機的掌握,對不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甚至憲宏剛才也提到說父母在不遠遊,這其實都牽扯到一個孝順時機的掌握,這個部分師父有什麼樣的開示嗎?
淨空法師:時代在變,必須要能夠隨順時代的變化。父母在不遠遊,在古時候跟現在不同,古時候那個社會父母需要照顧,而且他還有族群的照顧。當然這是親情,這是一分孝心。可是現在這個社會跟從前不一樣,現在你就是環繞地球,你每天電話,有的電話還看到形象,你沒有遠遊,是不是?你時時刻刻都在一起。這是從前做不到的,現在可以做到。以前去遠遊,父母擔心,提心弔膽,為什麼?走路艱難,時間長,他都是行路,都是騎馬、乘船,時間久確實是怕路上遇到危險。現在交通工具發達,而且都很安全,時時刻刻保持聯繫,家裡人不會提心弔膽,所以這個跟過去的環境不一樣了,我們要了解。
孝順最重要的,不僅僅是養父母之身,這在中國人是不算孝順,要養父母的心,能夠叫父母生活得很快樂,這才叫孝。最重要的是養父母之志,父母希望你能夠作聖人、作賢人,能夠流芳千古,古時候志這個。現在做父母不行了,現在父母都希望你升官發財,這個觀念就錯誤了。他的觀念錯誤了,我們隨順他的觀念不是盡孝,那是陷父母於不義。所以說是真正能夠盡到孝道,你必須要回歸到自性、要回歸到性德。雖然生活艱苦一點,可是你確確實實是替社會、替人類做了好事,這是父母雖然現在不曉得,將來他會知道。
主持人:師父這段談話我覺得非常棒,因為替「孝道篇」等於在最後的時候抓到一個很核心的觀念,把它做一個總結。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重視親子關係要身教、要言教,身教、言教裡面其實傳遞的是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以我們現在的說法,用師父的說法也許就是一個道,自然的道。也就是說它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加上自然的道理,人類本性的一種道理來看,它就是一個關鍵,也就是說你要傳遞什麼價值觀給你的孩子,孩子自然會用這個價值觀回頭來對照、對應他對父母的愛。如果像師父講的,如果整天叫小孩子就是要升官、要發財,這小孩子回過頭來,他怎麼會不用升官發財的這種觀念回頭來看我跟你的關係?所以我覺得這個今天對我個人來講,這個收穫是非常清楚的。最後一點點時間,師父來幫我們做個小結論,面對散布在海內外所有收看我們這個頻道的,我想華人最多,但是也許還有一些外國的朋友,怎麼樣子把孝道發揮到最極致,但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從日常生活做起,師父給一點建議好嗎?
淨空法師:這個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最有效果的,就是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從自己本身落實,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處事待人接物做出來,我們就盡孝了,我們對得起祖宗,我們也對得起兒女,也對得起老師,對得起天下人。
主持人:而且《弟子規》並不難懂,對不對?我記得師父過去曾經一再說過,它的字數也不長,道理也不深,但是它最難懂的地方是你要身體力行,這個最難。如果各位朋友真的覺得身體力行也不容易的話,其實常常收看我們的頻道,你自然就知道什麼叫做身體力行了。
今天非常的謝謝師父在一連串的課程裡面幫我們在孝道這部分,我覺得對我跟憲宏來講我們的感觸是最深的。還是一句老話,我們是夾處在傳統跟未來二十一世紀的新世代中間的人,我們太清楚孝這個觀念,從我們身上跟我們的父母親,還有我們下一代的差別。但不管怎麼說,今天的收穫讓我們知道了孝要從生活做起,孝是所有文化、所有道德的最根本的部分。再次的謝謝各位觀眾朋友,也謝謝憲宏,也謝謝師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