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馬來西亞弘法歡送晚宴開示  (共一集)  1999/10/24  吉隆坡綠野沙灘酒店  檔名:21-088-0001

  主持人:我們籌備了這一場大法會,看到老法師殊勝的因緣,在兩晚的講演都超過一萬人,這個是在馬來西亞弘法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樁大事。這個因緣得來不容易,如果沒有丹斯里李的獻出,以及諸位公委會、同修,同心合力促成這一段因緣,我們馬來西亞的同修是沒有這麼大的福報,能夠邀請到尊敬的老法師到馬來西亞來弘法。經過七年的時間,我們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希望老法師有一天能夠再來到馬來西亞這個土地上,為一切同修做講演。現在我們請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上來講幾句話。

  李金友居士:阿彌陀佛,首先我要以很歡喜的一個心情,代表大家再一次感恩我們尊敬的淨空老法師前來馬來西亞弘法。這次非常殊勝的弘法大會,很多人都說,第一晚人數超過一萬人,昨天也爆滿了。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家弟子要注重如何來護持佛法,像我們遇到老法師這樣的大善知識,我們大家一定要同心共力,盡我們最大的力量來愛護他、來護持他。所以我在這裡跟我們的同修,希望佛法在馬來西亞能更進一步發揚光大,我們要以這一次辦殊勝法會的精神,永遠來維持佛法。

  我覺得很慚愧,雖然我是籌委會主席,可是我覺得我出的力最少,都是諸位同修你們的力量。你們每一個人真的很勤奮為這個法會,把它辦的這樣圓滿成功。我要在這裡感謝那一些同修,為了這個法會出了非常大的力量。尤其第一個晚上,聽說後面音響不太好,當天晚上就工作到三點。

  師父來講一個晚上兩個小時,兩個晚上四個小時,再加上「三皈依」,總共五個小時。我們護持佛法,護持這場盛會,不是過了就算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師父在這五小時裡面所開示的,我們有空的時候,一定要多看VCD,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師父所教導的這些理念。

  這次法會,我們跟人家說什麼都是免費的。我說不是免費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東西。我寫了一張請柬登在報紙上,我這張請柬是這麼寫的:「我們以最誠懇的心情,邀請閣下出席護持一場非常殊勝的法會,主講人淨空老法師,入場費是你的歡喜心、慈悲心,還有你的真誠心,一心即可,這不是免費的。」我覺得在老法師的教導下,雖然有「淨宗學會」這個組織,可是這個組織並不大,其實它最大發揮的力量,真的是老法師教導真正的佛法。

  在馬來西亞,很多同修佛友都知道,每一個道場我都有去。不曉得為什麼,因緣集會,差不多每一個在馬來西亞辦的佛教活動,我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得到。不過這一次,我個人覺得這是遇緣殊勝。我在美國,看到老法師在電視上講經說法。我一聽,我就非常的緊張,這個法師講經說法那麼明瞭,那麼好,我怎麼沒有看到?這一切因緣都是這樣開始。到這個法會結束,我今天早上禮佛的時候,我才發覺原來老法師早就悄悄的已經到了我家。原因是好幾年前,我在花蓮買了一尊觀音像,這尊觀音像的後面就有老法師的法寶,教念佛要一心,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所以因緣非常具足。

  在這裡也要跟諸位同修分享一點我的經驗,不敢說學佛,這是經驗,就是印證老法師所提的一些教導。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正念,我好像要做什麼事都能夠做得到。比如我起念要蓋一個最好的高爾夫球場,我沒有蓋過,我就蓋了一個最好的高爾夫球場;我起心動念要蓋一個皇宮酒店,那個不容易蓋,也蓋出來了。這一次我起心動念,我如果能請到這個法師來馬來西亞講佛法,那多好!這個正念很正,所以正的起心動念,它的力量非常的大。

  在這裡有很多同修又說,丹斯里你要記得請法師再來。我覺得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這個不是起心動念,我跟淨空老法師講,馬來西亞非常需要你來多講幾場。因為我覺得我們真的需要淨空老法師多進來馬來西亞,為馬來西亞的大眾,為馬來西亞的眾生,多講一些佛法,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要預先發生的災難,都可以一一消除,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覺得諸位不用擔心,只要我們起心動念是正念,老法師一定會再來馬來西亞。

  最後我要再一次代表大家,感謝我們尊敬的老法師,還有法師、諸位師父、諸位大護法,讓這一場馬來西亞淨空法師弘法大會,這麼圓滿的舉行,讓我們以這場盛會圓滿舉行的功德,迴向給全世界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謝謝,阿彌陀佛!

  主持人:感謝丹斯里,有請丹斯里保持正念,保持誠心。諸位今天晚上這個宴席,是兩個宴席合併成一個宴席,本來是歡送老法師跟公委會的交流會,因為老法師要提前一天回去,所以把明天的交流會跟今晚上的宴會一起舉行。

  這麼多年來,我們贈送法寶,能夠感動很多同修來護持正法,我們「淨宗學會」這次主辦這一場的大法會,沒有利用任何一個淨宗學會道場的名字,我們以全國、甚至於全世界的淨宗學會來舉辦這場法會。所以這一次我們除了感謝丹斯里,我們也要感謝在佛法期間默默耕耘出錢出力的護法,以及我們公委會的人員,我向他們頂禮感恩。這一次我們期望老法師能夠為我們開示,講解淨宗的理念、淨宗學會將來的方針以及展望,請老法師上座。

  淨空老法師開示:

  尊敬的丹斯里李居士,馬來西亞各個淨宗學會領導的同學們,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這一次的法會因緣非常殊勝,這兩天做得很成功、很圓滿,雖然有這麼多人,秩序非常之好,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佛法沒有止境,永遠都在開始,佛家講「始覺」,開始覺悟。始覺是什麼樣的地位?每一個位次都是始覺。等覺菩薩還是說:「我今天才覺悟,我今天才開悟。」一直到如來究竟的果位,才叫做覺滿,圓滿了;沒有圓滿之前,天天都是始覺,都是開始覺悟,覺而不迷。修行法門雖然很多,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無量無邊。可是走到最後要到成佛,只有「覺、正、淨」三門,這在「三皈依」的時候跟大家都介紹過了。沒有入門的時候是三門,入進去之後,是「一而三,三而一」,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差異。

  我們淨宗是從「淨門」入,所以稱之為「淨宗」。修學這個法門稱之為「淨業」,業是造作,我們造作的是淨宗之業,清淨心之業,所以念念要求心地清淨。無論我們現在是什麼樣的身分,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從事於某一樣的行業,只要與清淨心相應,都叫做淨業。一淨一切都淨,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淨業,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古人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古大德說得沒錯。為什麼?淨宗法門第一個提倡的是普賢菩薩,《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第一部講《華嚴經》,第一部經裡面,文殊、普賢就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還能錯得了!

  往年,我第一次看到黃念祖老居士,他送我幾本書,這幾本書全都是夏蓮居老居士的著作,印的數量很少,很難見到了。我到北京去訪問他,他送給我一本《淨修捷要》,我翻了一翻,上面說:「淨宗初祖是大勢至菩薩。」我一看就非常驚訝!我也同意他的說法。我們中國人講淨宗初祖是廬山遠公大師,《淨修捷要》裡大勢至菩薩作初祖。所以我介紹淨宗初祖就介紹三位,大勢至菩薩是盡虛空遍法界,第一個提倡念佛法門的,他是法界的初祖;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初祖,遠公是中國的初祖。我們想到這個法門一切諸佛菩薩都提倡,這個法門容易修,容易成就。

  「覺門」是禪宗修的、性宗修的,那要有高度的智慧,所以接引的對象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沒有法子成就。「正門」是學教的,從經典裡面入門的。經典浩如煙海,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要念到哪一年你才能畢得了業?都不容易。還是修清淨心比較簡單,既不需要上上根,也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十個宗派裡面,淨宗的經論分量最少,只有「五經一論」。現在的印刷把它印成一冊,薄薄的一本,淨宗的典籍就圓滿具足,完全在裡面了。所以在十個宗派裡面,我們的經典最少。如果還嫌「五經一論」這六樣東西太多,沒有關係,五樣東西裡面選一種就可以。最簡單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總共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你就依這一部經,你也能夠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法門多麼殊勝!所以無論什麼人,依據這個典籍都能成就。

  典籍雖然不多,但是它的內涵跟《華嚴經》沒有兩樣,所以決定不要看輕它,認為「這個東西不長,分量不多」。文字不多,內容不少,這部小經可以說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包含在其中。所以講經要講清楚、講明白,不容易!一部經裡面包含一切經,這是華嚴教義,一即一切,一切經濃縮成一部經。所以任何一部經典,它的廣沒有邊際,深沒有底,我們不能夠把它看輕,不能夠疏忽,也不能夠看作太艱難。太艱難你不敢學了,你輕視它的時候,你不得利益,所以一定要用恭敬心去修學,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

  真實的利益一定落實在生活裡面,宗門教下、念佛法門也沒有例外,都要講求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覺正淨」是根本。雖然講三個字,抓到一個,其他的都找到了,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們以清淨心為根本。怎樣才能夠真正使心清淨?《般若》就重要了。在中國半個世紀以前,江味農居士、周止菴居士是在家的大德,他們兩個人都是「教宗般若,行在彌陀」,這有智慧!江味農居士一生專攻《金剛經》,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在《金剛經》上用了四十年的時間,一生專門研究這一部經,寫成一部《講義》。這部《講義》是《金剛經》自古以來,古今《金剛經》註解的權威,現在學《金剛經》不能不讀他的《講義》。周止菴居士他搞《心經》,大家都曉得《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他也用了四十年的時間,一生專攻,也寫成一部《心經詮注》,這也是《心經》古今註解裡面的集大成。

  《般若》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看得破、放得下,心就清淨了。前幾年同修們找我,希望把《金剛經》講一遍。《金剛經》過去我曾經講過幾遍,但是講的都不是很詳細,大概講這個經,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半個月到一個月就把這部經講出來了。我們上一次講了一遍,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他們告訴我,錄音帶總共有二百四十八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介紹這部經,確實對我們有幫助。

  《金剛經》上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無住生心」。什麼叫「無住」?無住是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就是無住,你的心就清淨了。「生心」,生什麼心?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生心就是平常講的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要生這個心。

  如何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裡面、應酬裡面來講「無住生心」。我過去講過幾遍,用家庭主婦作例子,作一個比喻,家庭主婦怎麼樣做到「無住生心」?家庭是道場,主婦是菩薩。一般家庭主婦見到我,總是愁眉苦臉,天天做一樣的工作,一點意思都沒有,做了這麼多年,累死了,做的都不想做了。這是她沒有生心,她有住,所以做得那麼辛苦。她要是無住生心,那就好快樂,天天在度眾生,天天在行菩薩道。念頭一轉,超凡入聖。

  今天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在丹斯里這個事業當中,我們舉這個例子,如何「無住生心」?我們先說「生心」,然後再講「無住」。「生心」是生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跟下化是一樁事情,決定不能分作兩節。分作兩節,那就是六祖說的:「上求下化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上求下化是一法,那就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首先要把這個觀念搞清楚。經營這個事業的目的在哪裡?布施供養一切有緣的眾生。哪些人有緣?進入這個酒店就有緣,他到別家去就沒有緣了。諸位都曾經聽過「佛不度無緣之人」,他到你這兒來,他就跟你有緣。到這邊來之後,我們要布施供養。布施供養,不是他來住店不要錢,吃飯不要錢,那你就把這個事情又搞錯了。這裡面有智慧,照一般旅館一樣來收他的錢,為什麼?你不照這個規矩,人家罵你把整個社會的制度破壞了,那這就不是佛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

  這一次有幾位同修從天目山回來,他們說到天目山的時候抬轎子抬上去。告訴我,他們給這個轎夫一個人都給兩百塊人民幣。

  我說:「你錯了。」

  他說:「為什麼?」

  我說:「你給得太多了,你把人家生活水平往上提升,那些人窮了怎麼辦?他怎麼過日子?你雖然是好心,你破壞了社會制度。如果他抬轎子三十塊錢,你就給他三十塊錢,頂多多給他五塊錢,多給他十塊。不能給那麼多,養成他將來把價錢抬高,每個人都要痛苦,這個過失你們造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這些制度,我們一定要注意。」

  他們問我:「那要怎麼辦?」

  我說:「很簡單,你們到天目山,轎子抬上去之後,由天目山付錢給他,我們不要管,我們供養天目山就好了,這樣才如法,不至於把那些價錢抬高。我們抬高了,別人受不了,你是一番好心憐憫他,但是你把制度破壞了,這個過失很大,這不是佛法,還是迷而不覺。」

  所以費用照樣收,收來之後,當然你營利有盈餘,這個盈餘,菩薩老闆跟世間老闆不一樣了。世間老闆賺錢,盈餘是自己的利益。菩薩老闆的盈餘是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菩薩,布施供養。盈餘放在哪裡?放在服務上,我們的服務比別家旅店好,服務周到,我們飲食餐點比別人豐富。人家來了之後到外面宣傳,「吉隆坡哪一家最好,到那裡去住價廉物美,同樣的價錢,它的享受受用比別人好。人家老闆的錢裝口袋,這個老闆的錢拿來布施供養大眾,讓大家生歡喜心」。這種布施供養沒有忘記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我們真有心度他。

  在每一個房間裡面,放佛教的音樂,放阿彌陀佛的佛號,專門有兩個大廳,用大螢幕放講經的錄像帶。這個旅店裡面,每一層都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閱覽室,裡面各個宗教的東西都有,這是平等。甚至於各個宗教講經的錄像帶,我們都來收集,這個房間放佛教的,那個房間放基督教的,那邊放伊斯蘭教的,喜歡聽什麼到那裡去聽,這叫布施,這就是「廣修供養」。再用我們盈利多餘的這些錢,印小冊子,印小卡片,放在櫃台上,廣結善緣,人家喜歡都可以拿去作紀念品,經書完全贈送,免費贈送,這些錢都在盈利裡開銷。

  這樣做,會不會就不賺錢了?不會,我想是愈來愈多。為什麼?我們懂得這個道理。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富是從財布施得來的,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丹斯里今天有這樣的財富,前生布施的,不是他有本事能賺得來的。比他本事大的人多的是,為什麼賺不到錢?前生沒有布施,有什麼法子!所以諸位要懂得,愈施愈多。看個人,你們看我,我一生都修布施,錢財源源不斷而來。看團體,你們看「新加坡居士林」為什麼這麼興旺?布施。這是證明佛在經典上所講的沒有錯,愈施愈多。你有財富,不肯布施,享完就沒有了,因為你不懂得生財之道。生財之道就是財布施,愈施愈多。

  往年(這總在十年前了),我初到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跟我是老朋友,他是位講經的法師,有一天在靈芝請我吃飯。

  我說:「老和尚,今天為什麼請我吃飯?」

  他說:「今天我有一樁大事情要向你請教。」

  我說:「老法師,不敢當。什麼事情?」

  他說:「你的法緣很殊勝,你能不能教給我?」

  我說:「這個事情很簡單。」

  他說:「怎麼做?」

  我說:「布施。」

  他一聽要布施,他說:「我好孤寒。」

  我說:「你看看,我人沒有到,結緣的東西一大堆,堆積如山擺在那邊。凡是來參與法會的,他喜歡要什麼東西,儘管拿去,沒有限制。不會限制你只可以拿兩本、三本,只要你願意拿,你愛拿多少就拿多少,決定沒有限制。布施,讓大家生歡喜心。你不肯布施,你的法緣從哪來?一定要跟大眾結法緣。」

  我在國內、在中國、在外國,很多地方都喜歡請我去講經,我的緣殊勝。為什麼他們請我去講經?所有信徒供養我的紅包全部給他,我一個都不帶。他歡喜了,又給他招來信徒,又有這麼多的錢財,他都得到了,我一分不要,法緣是這麼來的。如果你到那裡去,也收皈依徒弟,把紅包裝到口袋,全部拿走了。人家看看,這個人下次不要請他了。所以我們名聞利養統統不要,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我們兩個沒有衝突,皆大歡喜。我教給演培法師,演培法師搖搖頭,不容易做到。

  所以任何場所都是道場,如果經營這個事業把它當作道場來看待,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道場不一定要蓋寺廟的形狀,酒店也可以,家庭也可以,你要懂得這就是道場,你完全依照佛法,如理如法的去做。佛法是開放的,佛法是包容的,佛法不是專利的,記住這一點。不是只講佛教,其他的不講,這個不可以。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各個不同種族的文化,各個不同的宗教,平等的在這個地方展覽。你可以拜訪宗教領袖,請他們提供文物,提供錄像帶,我們在這裡播放。如果場地小,就是像這樣一個廳,一個大電視螢幕,排上鐘點,早晨播佛教的,下午播基督教的,輪流播。如果房間很多,你就可以分別,這個是佛教的,那個是基督教的,一天多少個小時不斷的播,隨時他都可以坐在這個地方聽經。這個地方有茶點,舒舒服服坐在這個地方聽經,在這個地方看經,這就是道場。這是世界上最殊勝的道場,哪個道場都不如你,「布施波羅蜜」落實了。

  「持戒波羅蜜」,持戒的定義,用現在的話說是守法、守禮,我們一切都要如法,決定不能做犯法的事情。有些人非常熱心弘法利生,卻違背法律,鑽法律漏洞來做,這是絕對不可以的。我們佛弟子要為世間人做一個好榜樣,做一個好典型,我們要是做犯法的事情,我們怎麼能教別人不犯法?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如果法令規章有限制,我們還是遵從,慢慢的等待時節因緣。

  馬來西亞同修們找了我很多次,我曾經記得有一次,我進來的時候,在海關上被攔住,叫我回去。那個時期,聽說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鬧得很不愉快,我們從那兒來進不來。所以我們等待時節因緣,一定要守法,給人家一個很好的觀感,絕不破壞這個地方的秩序,不破壞這個地方的規矩,這是講大環境。

  小環境,你這個團體酒店裡面,也有章程,也有規矩,從上到下都要遵守,守法就是第一。工作人員這麼多,大家分工不一樣,每一個人都能夠盡職,把自己本分事情做好,都是第一,第一就平等了。經理把經理的本分事情做好,經理第一;洗衛生間的,他把衛生間洗得很好,也是第一。大家都第一,這是佛法裡講的平等,人人都第一,沒有第二的,要有這個概念,所以彼此互相尊重。我們只有職位不同,除職位不同之外,每一個人都能夠盡忠職守,把本分事情做好,所以個個第一,這是持戒。

  佛法裡沒有第二,你們看《華嚴》、讀《楞嚴》,哪有第二的?沒有第二,個個第一,大家就不打架了,心平氣和。有第一、有第二就有爭,所以現在社會講「競爭」,競爭就壞了,社會怎麼會不動亂?個個都第一,個個都向上,又能和諧,沒有爭執,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從我們小團體開始做一個榜樣,做一個典型給別人看,這是教化眾生。哪些人把你們這些理念教化,向全世界去推廣?你們旅店住的這些客戶,他們到這兒看,回去向全世界宣傳。我們這個地方菩薩事業,這個影響力就往外延伸,就延伸到全世界。所以這一個酒店為誰開的?為全世界人開的,是全世界的好榜樣。

  「忍辱波羅蜜」是耐心,無論對人對事對物要能夠忍耐,絕不急躁。《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大的事業大的耐心,小事業小的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所以佛菩薩很有耐心,我們常講眾生這麼苦,佛菩薩為什麼不來?他很有耐心,他等待著。現在來不管用,現在來講大家不聽。他什麼時候來?他講話大家喜歡聽,喜歡依教奉行,他就來了,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辱波羅蜜」。

  第四是「精進波羅蜜」,精進是求進步,決不能滿足於現況。進步怎麼個求法?掌握到佛教導我們的原理原則,細心去考察觀摩,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我們吸取,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我們來改進,你就變成第一,天天檢討,天天反省,天天改進。從老闆到員工,至少一個月要開一次檢討會。如果真精進,一個星期要開一次檢討會,檢討我們的過失,改進我們的業務,改進我們的服務品質、心態。從上到下所有員工各個都是菩薩,老闆菩薩,員工菩薩,各個都是菩薩,常常以菩薩道教化大家,你把所有的員工都度了;員工再度所有的顧客,這不是大道場嗎?

  第五是「禪定波羅蜜」,不是這裡搞個禪堂,叫你每天去盤腿面壁,不是的。真正大道場,不需要形式的禪堂,也不需要形式的念佛堂,也不需要形式的講堂。為什麼?禪、淨、講堂都在整個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都是禪堂,都是念佛堂,都是講堂,進入這個範圍就是進入一個大道場。禪定的意思就是心有主宰,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禪的意思,外不受誘惑,內如如不動。內不動心這是定,外面不受誘惑那是禪;換句話說,心裡真正有主宰,正知正見,正解正行。剛才李居士所講的正念,正念就是正定,我們辦事就能夠如法,真正能夠利益一切眾生。

  第六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智慧,對人對事對物,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迷惑,不顛倒,知道什麼事應該怎麼樣去做,如理如法,合情合理合法,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為誰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人就是菩薩。諸佛菩薩不為自己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

  這是我們以菩薩修學的六大綱領,六個大原則,佛法裡講六波羅蜜,波羅蜜是圓滿的意思,這是生心,我們要生這個心。生心如果有住,你所做的是福報,你來生福報比這一生更大,為什麼?你修的大福報。福報是修得的,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脫輪迴,這是世間善法。如果修這種大善,無住。「無住」是什麼?清淨心,天天做,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所謂「作而無作」。什麼叫「作而無作」?我天天在做,為眾生做。「無作」就是沒有為自己做,這叫「無住」;為自己做,你就有住。為眾生做叫「生心」,不叫「住」。「生心」是生幫助眾生、服務眾生,「住」是屬於自己私心。沒有自己,無私、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無住」。

  「無住」,實在講就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大家在一起工作,不執著自己的成見,多聽別人的意見,多採納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意見上有錯誤,幫助他改正,可以跟他討論,可以跟他研究,可以跟他講解。盡可能採取別人的意見,人家心歡喜。別人意見跟我不一樣,又有錯誤,暗示他,把他誘導誘正過來。他覺得還是他自己這個主張有道理,他覺得老闆很看得起他,能夠常常採取他的意見,歡喜!所以了解一切眾生的根性,古人所講的「知人善用」,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諸位想想看,無論大的團體、小的團體,小的團體到家庭,大的團體到國家,都是道場。接受過佛教育的時候,沒有一處不是道場,任何一個行業都是菩薩事業。所以你問佛菩薩在哪裡?到處都是,你沒有看見。你要是看見了,處處都是諸佛如來,處處都是菩薩在行菩薩道。這是我們今天舉出這麼一個行業,把菩薩道、菩提心落實。菩提心就是「無住」,菩薩道就是「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落實了。「無住」,心就清淨,與淨宗就相應。

  念佛,諸位要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六度萬行都在其中。念佛裡沒有布施,念佛不圓滿;念佛裡沒有持戒,念佛功德虧欠了一半。所以今天我們在「淨宗學會」的小道場,我特別提醒諸位,念是現在心上有佛。有什麼佛?有佛的教誨,佛教給我們怎樣去做,我們認真去做了,這叫念佛。口念而做不到,這不叫念佛,古人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要常常記住佛的教誨,如何把佛的教誨落實到我們現實的生活、現實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真念佛。《華嚴經》上說得透徹,說得明瞭。

  所以今天我們在此地,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因緣。諸位同修希望我來講經,我還特別介紹,我們這裡講經的法師很多,希望這些講經法師將來都有這個緣分,他們在此地也跟大家結了法緣。我們進入一個道場,這一點同修們也要記住,佛說得很多,「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所以不可以有一個妄想分別執著,「要永久」,那是假的,沒有這回事情。哪來的永久?最重要的是抓住機會,你就有成就。機會剎那之間!我們這一次到這邊來講這五個小時,這五個小時講經的場所就是大道場,時間雖然不長,把握這個機會,就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成就了,要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進入道場,講經的法師一定是禮佛三拜。你們有沒有去拜?你拜的是什麼?今天我們去訪問妙音寺的寂光法師,進入別人的道場,我在那裡也拜了三拜,我拜的跟人家拜的不一樣。我第一拜與這個道場老和尚、住持和尚有緣,希望他將來會請我來講經;第二拜我要跟這個道場結緣,我可以到道場來平平安安住幾天;第三拜我要跟這個道場所有信徒結緣,我來講經會有人來聽。你們去拜,我不曉得是怎麼個拜法?我們三拜三個願望,這是講經法師跟人家拜佛不相同。我們三拜是許三個願,所以法緣才會殊勝,這是可以提供給諸位同修做參考的。

  所以我們無論什麼身分,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應酬當中,無一不是佛法,無一不是行菩薩道。換句話說,無時無處不是道場,道場盡虛空、遍法界,哪有一定的形式?這個道場才長久,永遠不壞。

  今天非常感謝李居士,感謝諸位同修,尤其是籌備期間付出許多心血勞力,成就這一次的殊勝法會因緣。這種功德利益,絕不唐捐,諸佛歡喜,龍天善神擁護。當然我們也要將這個功德迴向眾生,迴向法界,祈求正法久住,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美滿。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