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紀念佛陀聖誕—談佛陀現代教育  (第一集)  1998/4/27  新加坡光明山  檔名:21-079-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今晚我們在新加坡最殊勝的道場「光明山」聚會,紀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誕。這一邊的大和尚邀請我到此地來做三次的講演,我們的講題是紀念世尊的誕辰,來談談佛陀教育對於現代人的利益。

  佛法發源於古印度,世尊的歷史,我相信許多同修都熟悉。可是最重要的,佛法經過三千年的傳播,這段史實在中國古書裡面記載,今年是世尊滅度三千零二十幾年,跟西方人的記載出入很大,彼此都有依據,我們不能說哪一個正確,哪一個是不正確,這個事情很難講,除非釋迦牟尼佛再來,為我們澄清這個事情。但是這樁事情,對我們的修學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認識佛教的本質。佛教究竟是什麼?這個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在近代,幾乎全世界每一個地區,大家都以為佛教是宗教,佛教是世界六大宗教之一,這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認、都肯定。連我們作世尊弟子的人,佛門裡面講「四眾」同修,也是這樣肯定,那還有什麼話好說!可是諸位一定要曉得,佛教本來不是宗教,但是佛教現在真的變成宗教了,我們無可否認,它是宗教。變成宗教之後,就不能夠普度眾生了,為什麼?不同的宗教就不相信,你就度不了他,對於度眾生來講,那就大打折扣,這不是佛的本願。

  佛教究竟是什麼?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佛教的本質是教學、是教育。大家要冷靜在經藏裡面去觀察、去探討,你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生在帝王之家,捨棄世間榮華富貴,去從事廣大的社會教育,這是非常非常的難得。他為什麼不以國王的身分來教化眾生,而以一個教育家、一個學者的身分,從事這個教育工作?這正是世尊偉大之處,是世尊大慈大悲的表現。因為他如果以國王的身分,他教化的對象只有一個國家,不能推動到國際,這是一定的道理。

  就算外國人說的,二千五百年之前那個時代,在中國是春秋戰國的時代,國家沒統一,印度也沒統一,所以國家就很多很多。在中國,大國不過方圓百里,小國只有二、三十里。如果在春秋戰國時代,新加坡這個地區可能就有好幾個國家。如果這種高度智慧、圓滿的教學,要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一定要突破國家的界限,突破種族的界限,突破文化的界限,突破宗教信仰的界限,才能夠叫普度眾生。普度眾生,推行這個高度智慧圓滿的教學,能令全世界一切眾生得到利益。

  我們要問,得什麼樣的利益?佛法的教學,說實在話非常現實。第一個利益,就是佛教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如何過最幸福的生活,這是我們大家夢寐所希求的。第二、如何能叫我們的家庭美滿。第三、如何能叫我們的事業順利成功。第四、如何能讓我們有一個祥和的社會,一切眾生都能夠和善相處,都能夠互助合作,共存共榮。第五、讓我們的國家富強。第六、達到世界真正的和平。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迫切需要的,要怎樣才能做到?唯有推行佛陀的教育,使佛陀的教育普遍宣揚,大家都有這個共識,都有這個認知,都肯依教修行,這六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的。然後我們才曉得,佛教育對一切眾生確確實實有真實的利益。佛所講的不是玄學,不是講一種空洞的理論與我們生活不相關聯,所以我們必須要把佛法本質認識清楚。

  而佛法在中國、在東方變成宗教,實在說也不算是一個短的歷史,至少有二、三百年。二、三百年的積習,二、三百年的誤會,確實已經有相當的深度了。我們佛門弟子,特別是出家的佛弟子,沒有盡到宣導的責任,宣傳引導的責任我們沒有盡到。沒有盡到責任,就是世尊的罪人,我們怎麼能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怎麼能對得起歷代的祖師大德?在民國初年,首先把這個問題正式提出來,還是一位居士,這個在佛門有許多人都知道的,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居士。歐陽居士是楊仁山的學生,清朝末年對我們佛法有很大的貢獻的楊老居士。

  歐陽大師在民國十二年,當時第四中山大學做了一次精闢的講演,他的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這個講題好!說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學,但是佛法是今世所必需,沒有不行。他的講演由他的學生王恩洋居士作成筆記,這一篇講演流通下來了。我是在二十年前,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看到這一篇文章,我讀了之後深受感動,他分析得太好了,說得很清楚、很明白。

  在七十年代,我聽說歐洲有一次國際會議,這個大會邀請英國當代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做了一次講演,學術性的講演。湯恩比博士在大會裡面宣布,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極困難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的學說與大乘佛法。他這個說法跟歐陽大師那個講演,觀點完全相同,出自於英國人之口。這一篇講演確實產生了效果,最明顯的效果,梵諦岡教皇下了一個命令,讓天主教的神父跟佛教交談。我想是受湯恩比博士講演的影響,他們才有這個覺悟。

  於是我在台北就有一些神父來訪問我,不但來訪問,亞洲主教團還在台北辦了一個研究所,這個研究所叫做「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裡面的學員都是神父、修女,很有文化水平。當時主持這個「研習所」的羅光主教,邀請我為他們講習「佛教精神生活」,請我講這個科目,所以我還有不少神父學生,還有不少修女學生,我們相處非常融洽。我上課的時候,曾經跟他們說:「很遺憾的,你們請我來講佛教精神生活,如果請我來講你們的《聖經》,那你們得利益就大了。」這是很顯著的效果。

  聽說前年,英國政府將佛法列入學校的課程,從小學、中學、大學,教科書裡面摻雜著佛經。在英國的同修把這些資料寄給我,我看了非常高興。但是也很慚愧,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這個國家沒有把佛教列入學校課程;中國是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生根茁壯、開花結果的一個所在,中國也沒有把佛法列入學校課程,被英國人佔先去了,這是令我們很慚愧的。將來寫歷史,英國人領先、天主教領先在學習佛法。現在世界上,許許多多神父、牧師都在研究《大藏經》,比我們出家人研究的情緒還要高,還要認真,還要努力。在我想到將來會有一天,我們出家人要向神父、要向修女去學佛法。為什麼?他們學的比我們高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要不認真努力,將來就調過頭來向別人學習,要拜他做老師。事實擺在面前,這個不是推測、不是推想,是事實。

  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佛教的本質是大學問,超越種族。釋迦牟尼佛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這就是突破了國家的界限,突破了種族的界限。古印度種族的界限非常森嚴,四姓階級,釋迦牟尼佛提倡平等,四姓平等,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今天所講的人權運動,釋迦牟尼佛提倡的四眾階級平等。突破了不同的文化領域,突破了不同的宗教信仰,這真正是高度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才能夠做得到。

  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我過去在中國向一些知識分子介紹佛法,第一條就說明「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究竟圓滿的教育」,這是我們首先要把佛教本質認識清楚,我們才能夠接受這個教育,得到教育真實的利益。我們從過去一直到今天這種教學上來觀察,你也能夠明瞭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我們稱釋迦牟尼佛,我們怎樣稱呼他?本師。什麼叫本師?這個教學的創始人,這個教學的根本老師,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不是宗教。宗教裡面沒有這種關係,宗教裡面神高高在上,人跟神不能平等。在佛法裡面,一切眾生跟佛是平等的,我們稱他作老師,我們自己稱學生、弟子,我們跟佛是師生關係。

  佛不在世,佛的弟子代代相傳,把這個教學傳下來,不但是傳了幾千年,而且傳遍到全世界。我們對於這些傳法的人,稱他作「阿闍梨」,稱他作「和尚」。「和尚」的稱呼不可以隨便稱,我跟他沒有這個關係,不能稱他作和尚,稱他作阿闍梨這是對的,阿闍梨就是一般講的先生、老師。實際上,還不能稱老師,只能稱教師。所以阿闍梨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軌範師」,他可以做社會大眾的模範,可以做社會大眾的表率,我們稱他為阿闍梨。和尚這個稱呼那就不一樣,和尚是直接教導我們的老師,我跟他有這麼密切的關係,這個老師我們稱他作和尚。「和尚」是印度話,中國意思是親教師,他親自教我,我直接受他的教學,受他的教導。這就像現代大學裡面的指導教授,指導教授在佛法裡就是和尚的意思。另外一位,校長是和尚,我們直接受校長的教導,校長雖然沒有上過課,但是教學的政策是他制定的,課程是他安排的,教員是他聘請,他聘請這些教員執行他的教學政策,所以校長是和尚。這是我們從這些稱呼當中,你曉得這是教學裡面才有這種稱呼,宗教裡面沒有。

  再看看教學的場所,佛教剛剛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國家那個時候是漢明帝,後漢明帝的時代。漢明帝派特使到西域,去聘請法師到中國來講經說法,教化眾生。皇帝派使節去迎請,現在講是禮聘,聘請到中國來。最初接受中國朝廷聘請的是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大德,到中國來之後,他們是外國人,由中國主管外事的單位來接待他們。主管外事的單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外交部,來接待;那個時候不叫外交部,叫「鴻臚寺」。這個歷史我們要明瞭、要清楚。

  中國古代是君權的制度,但是中國的君權跟西方人的君權大大不相同。中國的帝王都非常尊重知識分子,網羅知識分子來替他管理國家,管理人民。所以皇帝下面設了一個總管,像現在的國務院這種性質,裡面有總理大臣,在中國過去稱為首相,相權很大,帝王沒有不尊重宰相的。所以中國皇帝很少是專制的,什麼事情都要找這些大臣來商量、來開會,怎麼處理,怎麼決定。真正專制不聽大臣話的那種皇帝,國運就差不多快要亡國,快要改朝換代了。賢明的帝王決定尊重知識分子,不會專制。

  宰相負責管理這個國家,所以下面有六個部替他辦事。這六部裡面,第一個就是教育部,那個時候叫禮部,禮部主管不叫做部長,在漢朝叫尚書,尚書就是部長,侍郎就是副部長,所以他有兩個侍郎,左右侍郎就是有兩個副部長。副部長管的事情,跟我們現在行政單位其實是相同的,一個是政務副部長,一個是常務副部長,在那個時候稱為左右侍郎。無論是帝王,無論是宰相,他所辦的業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學記》裡面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國家,統治全國的人民,什麼最重要?教學最重要。只要把教育辦好,國泰民安,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所以中國不是講法治,更不是講用武力來統治、用警察來統治,不是的。中國自古以來是用禮治、用教育來治天下,達到長治久安,所以宰相底下最重要的是禮部(教育部)。

  現在皇帝接受佛教育了,這個難得希有,中國人的福報。所以這兩位法師到中國來之後,跟中國朝野一接觸、一交談,我們中國朝野非常歡迎佛陀教育。為什麼?佛陀教育的理念基礎跟我們中國儒家教育完全相同,儒家的教學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的基礎也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自古以來,皇帝所號召、提倡的是「以孝治天下」,縱然他自己不孝,他還是要標榜孝,以孝治天下。理念相同,基礎相同,這一談就歡喜。所以中國朝廷就決心要把法師留在中國,不讓他回去。留在中國總不能長期接受外交事務的接待,外交事務的接待是臨時,把他當賓客。現在要把他當作老師,要長期留在中國,必須要給他建立一個機構,讓他來推展佛教教學的工作。於是皇帝下面再成立一個新的單位,這個新的單位是佛寺。那個時候第一個佛教單位,是漢朝時候成立的「白馬寺」。後漢的首都在洛陽,洛陽白馬寺是佛教第一個辦事機構成立。

  為什麼叫「寺」?諸位要知道,寺是政府辦事機構的名稱,辦事機構直接歸皇帝管的,直接歸皇帝管轄的辦事機構都稱寺,所以皇帝下面有九個寺。這個制度一直到清朝還存在,所以諸位要有機會到北京去旅遊,你去看看清朝的皇宮,在皇宮裡面你還看到有這個牌子,九個寺的牌子都有。所以一直到清朝還保留、還延用這個名稱。清朝末年,政治制度起了很大的改革,可是我們在那裡還能夠看到一些遺跡。所以皇帝辦事的機關稱作「寺」。

  佛教的寺第一個是白馬寺,為什麼用「白馬」?佛經、佛像在當時從西域那邊運輸到中國非常艱難,白馬駝經、駝佛像,駝到中國來,你就看到中國古人心地多厚,白馬的功勞不能忘掉,所以這個佛寺命名為「白馬寺」。「白馬寺」裡面做些什麼工作?佛經是外國文,一定要通過翻譯。白馬寺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把梵文的經典翻成華文,就相當於現在的國立編譯館一樣。翻成華文之後,要請法師來講解,就是教學。不但讓我們明瞭佛經的道理,還要學習佛菩薩的生活方式,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

  所以諸位要知道,「寺」這個名稱是古代政府辦事的機關,不是廟。現在「寺」雖然還有這個字,但是它的概念、解釋已經變了。寺是甚麼?寺就是廟,寺跟廟混合成一起,這就糟糕了。廟是宗教,寺不是宗教。寺在當時,如果用現代的名稱來說,是佛陀的教育部,佛教教育的最高機關。所以在中國兩種教育並行:宰相底下的禮部是國家一般的教育,一般的教學;而「白馬寺」是帝王親自主持,親自推行佛陀教育,這個教育是一個特殊的教育,是社會教育。所以佛教育比禮部推行的孔孟教學,效果反而快速的成長,遠遠超過了儒家的教學。這個原因,我們可以能夠想像得到,因為它是帝王親自推行的。中國老百姓對帝王很尊敬,對宰相固然尊敬,比起帝王那要差很多。所以佛教育是帝王親自主持來推行的,這個速度就快,很快的普及到全國,於是全國各個地區都建立佛教教學的道場,這個道場都稱之為寺,而建築的型式都模仿皇宮。

  在古時候,皇宮這種型式民間不可以模仿的,你要是模仿建立皇宮這個模式,那就是造反,那還得了!模仿皇宮這種建築,只有親王、王族才可以。它的建築都分為等級,它有階級,跟穿的衣服、服色都相同。皇帝穿龍袍、黃袍,上面繡的龍只有皇族才能夠穿,其他任何人不能穿這個服色。帝王繡的龍有五個爪,五個爪就是皇帝,四個爪是親王,三個爪是王子。你們諸位看,龍袍分等級的,雖然一樣的顏色,一樣的花紋,龍的爪不一樣,多少不相同,從這個地方看他的身分,他的地位。但是佛是皇帝的老師,那就不一樣,老師辦公的場所當然也可以模仿皇宮了。所以佛的道場統統用皇宮的建築,這是皇帝許可、同意的,不算是犯法,於是佛寺都建成皇宮的型式。

  中國人在古時候,不要說太遠,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交通不發達,有許多住在偏僻地方的人,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一生沒有進過城的人真有。所以他對於帝王嚮往、尊敬,沒有機會見到,就連皇宮也很少人有這個緣分,在皇宮外面瞻仰瞻仰,這個緣分都很難得。但是寺院能夠模仿皇宮的建築,普遍在全國各個地方建立,讓老百姓都能瞻仰到皇宮的建築,使他們對於國家的領導人那種恭敬油然而生。

  所以諸位一定要清楚,寺是佛教教育的機構,是推行佛教教育的場所,跟鬼神、死人完全沒有關係。但是現在這個寺真的是廟了,寺跟廟的性質完全分不開了,天天為死人念經。原來佛家教學的道場,現在變了,為死人服務。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學校,學校本來是教活人的,現在的學校不上課,也不招生,天天在做超度佛事,那學校成什麼學校?諸位要曉得寺是學校。所以現在變質了,變成宗教,普遍都變成宗教,我們還有什麼話說?

  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聽到不敢否認,佛教真的變成宗教了。但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瞭,在現代這個社會,中國、外國,我過去在紐約講演的時候也跟大家分析過,現在佛教大致上可以分為五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就是宗教,為死人服務的這麼一個場所,變成宗教;第二種是變成學術,特別是在日本,現在在歐美大學裡面,有佛學的課程,有佛學的研究,把它當作一種學術,把它當作一種哲學來研究,這也是變了質的。歐陽大師講:「佛教非宗教非哲學」,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哲學不是也很不錯嗎?諸位要知道,哲學在整個教學裡面,只是一個科目而已。一個完整的大學裡面有哲學系,它只是一個科系,我們不能把整個大學變成一個科系,那成什麼話!佛教的教學是一個完整的大學,裡面有哲學,裡面也有宗教,宗教跟哲學都是它的一個科系、一個科目,一個科系不能代表全部的課程,不可以代表的,我們要辨別清楚。這是第二種,變成學術。

  第三種,很不幸,大概在最近二、三十年間,變成邪教了。說實在話,宗教跟哲學對於社會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好處,但是還不至於有太大的壞處。變成邪教,完全是欺騙眾生,欺騙善良的信徒,這是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政府都下命令禁止的。像新加坡的政府絕對禁止這些邪教,這個作法是正確的。今天在全世界,全世界都講民主、自由、開放。這民主、自由、開放就遭了殃,社會上邪說橫行,一般善良的老百姓,精神、思想、見解被污染,都變成邪知邪見,這個社會就不會安定。唯有真正賢明的領導人,他要對全國人民負責任,禁止這些邪知邪見,這是正確的。不能說這個不民主,保護人民思想的純潔比什麼都重要。

  大家今天知道地球生態污染嚴重、環境污染嚴重,妨害我們生理的健康。殊不知,思想、見解被這些邪知邪見污染,影響我們心理的健康。今天在全世界,做得最好最有效的是新加坡的政府、中國的政府,這些邪教絕對被禁止,邪教的言論、邪教的刊物,決定是被禁止的,這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這是對社會安全負責任的領導,值得我們讚歎。

  在中國過去帝王時代,的確有它的好處,缺點固然是有,好處多,比民主好處多得多。在帝王時代,言論跟出版是受管制的。古時候,無論是在家、出家的佛弟子,你有著作或者是你作經的註解,或者是你讀的經論,你有心得、有感想,你寫出來的報告,你想把它印出來在社會上流通,一定要經過帝王批准。帝王根據什麼來批准?實在講帝王的事情太多了,他哪有時間看這些東西。他委派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來審查,經過他們看,他們覺得沒有問題,知見很純正,解釋很明瞭,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沒有害處,才向皇帝報告。皇帝根據他們的意見批准,才可以流通,才可以印書流通。否則的話,那就是犯法。這一些措施,實在講現在一般民主人士說帝王專制,鞏固他的政權,限制人的思想自由,他說的好像也有道理。我的看法不然,我是覺得他這種措施,實際上講最大的效果是保護人民思想見解的清潔,防止污染,這是他的功德,我們不可以抹滅。所以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言行,一定要客觀,不可以偏激。

  過去演培法師在這裡做住持的時候,有好幾次他老人家很想請我到這邊來講演,緣不成熟。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說說開玩笑的話,他問我:「淨空法師,你到底是贊成民主,還是贊成專制?」我說:「我贊成專制,我不贊成民主。」他說:「不行,你的思想落伍了。」我說:「我不落伍,我有我的道理,專制好過民主。」為什麼?專制底下有人才,民主底下的人才出不來。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你請他出來作官,請他出來為大眾服務,不容易!請不動。民主的時候要他自己上街去喊,「我是好人,我怎麼好,你們選我一票」,說不出口,難為情。你想想看,哪一個有德行、有學問的人肯拋頭露面,叫人家投他一票?怎麼樣都做不出來。所以你才曉得,真正的人才,在民主這個時代都隱居了,一定要靠民主制度底下真正有賢德之人,他才想盡方法去網羅人才,為國家、為社會來服務,這個是民主制度底下非常賢明的領導人,這種領導人在民主制度底下不多,很少見。

  我們今天有緣生活在新加坡這個地區,新加坡李光耀,了不起!我不是在這個地方讚歎他,這是以事論事,在今天全世界的政治領袖人物,有幾個人能跟他相比?這麼一個小的國家,彈丸之地,居然能夠在全世界跟這些大國平起平坐,不容易!這確實是個賢明的領導,民主制度之下能夠選出這樣的人,是這一個地方的福報,這是眾生有福。所以確實新加坡在全世界是最有福報的一個地區,這不是假的。諸位在此地,生在福中不可以不知福,要知道自己有福報,再能夠推行佛陀教育。佛教我們開智慧,所以佛家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這個要懂得。絕對是破迷開悟,破除迷信,破除邪知邪見,佛法講的正知正見,這是佛教育。所以佛教育變成了邪知邪見的教育,能夠為賢明政府所禁止,正確的,不是錯誤。除非是有心人士來責難政府,我們頭腦清醒,一定要贊成政府這種措施,贊成政府制定這個法律。

  還有一種形態,變成什麼?變成表演作秀的佛教,場面很大很熱鬧,又唱歌又跳舞,載歌載舞,在當中插幾句佛法。那一種,我叫它做「作秀的佛教」,對於我們大家沒有好處,沒有真實的利益,等於你去看表演沒有什麼兩樣,看完那就過去了。

  最後一種是傳統的佛教,就是我們今天講「佛陀的教育」,這是真的。真的佛教在現在這個世間很少見了,非常希有。我們今天要學的,我們不是學宗教,我們也不是學哲學,我們也不是搞邪知邪見,我們一定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教誨。世尊真實的教誨都在經典上,經典現在讀誦的人很多,去念,什麼意思?不懂。說實在話,經典你去研究,你也研究不出來,往往你還把經典的意思錯會了。

  前幾年,我在中國遇到一些大學教授,這些學者專家們跟我在一起舉行座談會,他們就很好奇來問佛法,我把佛法簡簡單單介紹給他。我告訴他,佛教是釋迦牟尼佛最美滿的教學,他們聽了也感到非常驚訝,從來沒有想過佛教是教育,沒有想過。佛的教學內容是什麼?過去有一年,我有一個學生,他是大學教授,現在在台灣也有相當的知名度。有一年過年的時候,他來給我拜年,夫妻兩個來看我,告訴我,他在輔仁大學講《普賢行願品》。我說:「太好,太難得了。」我順便就問他一句話,我說:「你用一句話來告訴我,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是些什麼?換句話說,這一部《大藏經》的內容是什麼?你用一句話說出來。」我給他出這個題目,他想了好幾分鐘說不出來。他回過來問我,我就告訴他:「《般若經》上講了四個字,『諸法實相』,你同不同意?」他點頭。「諸法實相」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什麼?說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換句話說,世尊一生的教學不是講別的東西,就是說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你說這個教育多麼重要!世間還有哪一種教育比這個教育對我們更密切的?找不到!

  當時這些老教授們聽到我這個話之後,當然感到驚訝,從來沒想過。我說你們不要用宗教的眼光去看佛教經典,你們要用教學的眼光,你這個念頭一轉,你再去看佛經,你領略的就不相同,你的角度轉變了,你才能看到佛家教學真面目、真精神、真實利益。我說這個話也起了作用,前年我到上海訪問復旦大學,復旦的陳校長告訴我,他說現在大學教授研究佛經,已經有一百七十多人,我們聽到非常歡喜。所以就看我們用什麼眼光來看佛法,什麼角度來接受佛法,你才能得到佛法真實殊勝的功德利益。

  讀經要明白經義,明瞭之後要去做。把經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義趣,變成我們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也就是說一定要把佛法、佛經,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工作,變成自己處事待人接物的指導原則。我們搖身一變,我們原本是凡夫,過的是凡夫苦惱的生活,這一變就變成佛菩薩自在快樂的生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今天坐在此地跟諸位也是現身說法。我從二十六歲,從方東美先生那個地方知道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把我的觀念改過來了。這四十多年當中,我真的得到利益,利益非常殊勝。我得到好處,所以我才敢勸大家,我這麼樣肯定,絲毫沒有疑惑,把佛法奉獻給諸位同修,要知道經典上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字字句句都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

  如果你要是問,佛法究竟有什麼好處?好處在哪裡?我要問問諸位,你們希不希望長生?都希望長壽。你們希不希望不老?我也希望不老。你希不希望不病?給諸位說,你學了佛統統得到。最現實的,你學了佛之後就不老、就不病,再告訴你,不死!真的,不是假的,我不騙人。你要問我,我就完全肯定告訴你,我不死。這是世間最難得到的,最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你都能得到,你都能解決,其餘世間那些事,那叫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哪有得不到的!

  佛家常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一點不假,有求必應。那也許你說:「我求,我求不到,沒有感應。」早年,說這個話大概在三十年前,我在台北法華寺講《地藏經》,我講經的時候廣欽老法師還聽過一會。講完之後,也就是講到「有求必應」,有一個法師來找我,我下了座之後,他說:「淨空法師,你講這個『有求必應』有問題?」我說:「有什麼問題?」「哪有這個道理?」我說:「怎麼回事?」「我在佛菩薩面前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不應。」我說:「有這麼回事情?」我就轉過頭來請教他,我說:「你老人家道場住眾有多少?」他說:「就一個人住一個小茅篷。」我說:「一個人沒有必要,所以佛菩薩不送來。」我說:「我有求必應。我求的是什麼?我沒有求電冰箱,我求經書。」那個時候是在跟李老師求學的時代,我需要參考資料、需要經書。我心裡求這部書,大概總是一兩個月就會得到,就會有人送給我。多少年來,真的如此。心願求這部書,只有一部時間最常,半年多我才得到,《中觀論疏》。這本書是我求所有參考資料裡面得來的時間最晚,半年才得到。真的是有求必應,沒有求不到的。

  這一樁事情是過去章嘉大師傳授給我的,教給我的。我對於老師非常尊敬,我對於老師的話絲毫不懷疑,所以我做學生是個標準的好學生。老師告訴我:「當你有所求而求不到的時候,你有業障;不是你求不到,是你有障礙,障礙障住了你所求的,就求不到。那怎麼辦?一定要把業障消除,業障消除之後,決定是有求必應。」所以我就懂得了,應當怎麼求?如理如法的去求,我們向佛菩薩求,是我們確確實實需要的。像那一位法師一個人住小茅篷,還要一個電冰箱,那是貪心,要過奢侈的生活,這就錯了,念頭就錯了。佛菩薩怎麼會有感應?所以佛菩薩對我們的感應,絕對不是增長我們貪瞋痴的。如果你以貪瞋痴去求佛菩薩也求到了,每一次求都求到,給諸位說,那不是佛菩薩加持,是魔加持,魔就希望你貪瞋痴天天增長。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你脫不了他的魔掌,永遠被他掌握,所以那是魔,不是佛。佛一定是幫助我們減少貪瞋痴,消滅貪瞋痴,絕對不會給我們增長。佛幫助我們增長智慧,消除煩惱。魔障礙我們的智慧,增長我們的煩惱。所以諸位如果能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辨別,什麼是佛法?什麼是魔法?你也會有一個概念了。

  現在這個世間,正如《楞嚴經》上所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正法希有難逢,妖魔鬼怪的法到處都是,不勝枚舉。我們有什麼能力能辨別?當然讀《楞嚴》是好事情,真正熟讀《楞嚴》確實有能力辨別。所以《楞嚴經》是妖魔鬼怪最嫉妒的一部經典,想盡方法要把這部經典在這個世間除掉。《法滅盡經》說,將來一切佛法會滅,第一部滅的就是《楞嚴》。《楞嚴經》要是不除,妖魔鬼怪現形會原形畢露,他就作不了怪。可是今天讀《楞嚴》的人不多,懂得楞嚴的人更少,妖魔鬼怪在你面前你也不認識,你也不能辨別,吃虧上了當。吃虧上當之後能夠覺悟的,那就算不錯了。但是吃虧上當回頭覺悟的人,還是不多,迷在裡頭的人多!將來法滅,最後一部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最後滅。我們在經上看到,一切法滅盡了,佛以他的神力還令這一部經住世一百年。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人遇到這部經典,聽到這個法門,都能得度。依照這個經典認真去修學,有求必應。為什麼不去修學?為什麼不認真努力去學習?

  佛法修學,指示我們有綱領,有原則。總綱領、總原則是戒、定、慧三學。我們講戒定慧,大家聽得是很熟悉了,可是戒定慧的意思很模糊,你不清楚。如果我們用《無量壽經》經題的幾句話來講,大家似乎會更清楚一點,更明白一點。《無量壽經》經題上,告訴我們修學的總綱領是「清淨、平等、覺」。第一、佛教我們修清淨心,這個重要;第二、要修平等心;第三、要修覺悟的心。清淨心就是戒,平等心就是定,覺就是慧。《無量壽經》經題,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

  我們學佛的人,入佛門第一堂課就是接受三皈。三皈是什麼意思?是正式拜老師,做老師的學生,從今天起認真向老師學習。老師把學習的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你,這個綱領、原則叫三寶。三寶是什麼?給你說「佛、法、僧」,你又迷惑了,又把意思錯解了。不但現在人錯解意思,一千三百年前,大家聽到這個名詞就已經搞不清楚了。所以我們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給人家傳授三皈,他就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怕人家起誤會,得不到三皈真實的利益。他換個名詞,叫「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給我們說明,「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說的就很清楚了。這是我們入佛門,我們從今之後修學的總綱領,就是修「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應酬當中,都掌握著這個原則,你才是佛的學生。如果你還是迷惑顛倒,還是污染,還是不淨,你就不是佛的學生,不是三寶弟子,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還有一會,繼續跟諸位來報告。希望大家利用這三天真正認識佛教,佛教究竟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值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這三天的時間,把這個問題解決。希望明白之後,我們認真學佛,各個人都得佛法殊勝無比的功德利益。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