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與漢學對當代的重要性 (共一集) 2016/5/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766-000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大德,大家好!今天是馬六甲孔教會暨雙喜園舉辦「雙親節講座會」的吉日,請蔡禮旭老師講演孝道的主題,「飲水思源,知恩報恩」。蔡老師很客氣,讓我有這個機會,也能跟大家分享個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心得。
得知孔教會暨雙喜園將二O一六年定為「孝道年」,我感到非常歡喜。一方面為了滿足蔡老師的請求,一方面為了讚歎孔教會暨雙喜園的功德,所以我就不揣淺陋,在這裡班門弄斧,向大家報告個人淺顯的心得,希望大家不吝批評指教。
弘揚孝道與漢學的因緣具足
當今這個時代,人們疏忽了倫理、道德、因果的普世教育,著重於競爭經濟利益與滿足欲望享樂,就像孟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大家都見利忘義,這個社會就很危險了。《左傳》上說:「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是把倫常道德捨棄了,這個社會就變成妖魔鬼怪的社會,不像人了。為了挽救這個社會,端正世道人心,孝道與漢學的提倡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是天時的緣分成熟了。
馬六甲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六百年前,鄭和下西洋,到處傳播中華文化,將馬六甲這個地方建設起來,造福當地。六百年後,馬六甲孔教會暨雙喜園在這裡弘揚孝道,馬來西亞漢學院也在馬六甲這個地方成立,以弘揚漢學為己任。這是地利的緣分成熟了。
馬六甲孔教會暨雙喜園的諸位大德,以及馬來西亞漢學院的諸位仁者,和合一心,都以弘揚孝道與漢學為迫切必行的事,這是人和的緣分成熟了。
馬六甲在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緣都成熟了,這是非常難得的。在這裡弘揚孝道與漢學一定成功,能夠造福當地與世界其他地區,這也是令我感到非常歡喜的原因。
孝道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孝道,所以中華文化是孝文化。我們看中國文字「孝」這個字是會意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字,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這意思是父子是一體,不能分的。父親上面還有父親,祖父,再上去曾祖父,再上去高祖父;兒子下面還有子子孫孫,統統是一體。告訴你,我們世世代代,生下來的時候,整個宇宙所有一切人統統是一體,這是孝的含義。
一體就應該怎樣?一體就要愛,要親愛,「父子有親」。別人跟我是一體,不能殺他、不能害他,害他就是害自己。中國教育的原點就是「父子有親」,這是五倫的頭一條。孝是真正的親愛,不是虛偽的,是從自性裡頭發出來的,真誠到極處,這個親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傳統教育的第一個目的,是怎樣保持這種親愛,一生都不會改變。這是中國幾千年的教育理念,一直到滿清都是這樣,沒有改變過。教育的第二個目的,是要把這個愛發揚光大,從子女愛父母、父母愛子女,把這種愛擴大,愛你的家族,愛鄰里鄉黨;再擴大,愛國家、愛民族;最後「凡是人,皆須愛」,愛全天下的人。
由此可知,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所以古德說「百善孝為先」。從孝衍生出四科,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特色,是中國的精神。由此締造出和睦幸福,長治久安,禮義之邦,和諧社會。我們的老祖宗、古聖先賢,為後世子孫留下這些無價的珍寶,我們應該怎樣報恩?我們接受過來,依教奉行,那就是對祖先最好的報答。
今天大家講現代化,真正講求現代化,就不能離開根本。好像一棵幾千年的大樹,它有根、它有本,年年發新枝、長新葉、開新花、結新果,今年開的花果不是去年的,那叫現代化,所以現代化離不開根本。我們今天現代化是把根本剷除,像這棵大樹一樣,把根砍掉,只留下這些新花去插在花瓶裡,它沒有根,好不了幾天枯萎了。但是現代人不知道根,完全迷失了,凡是根本、舊東西都一概要剷除,都不要了,完全做新的,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觀念,會給社會帶來災難。
我們覺悟了、明白了,要救根本。救根本從哪裡救起?從孝順父母做起。怎麼盡孝?依教奉行就是盡孝。這十幾年來,我們也看到一點效果,大家對於《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重視了,在以前根本不重視。現在大家真正看到,儒釋道這三個根管用,真的能帶給社會安定和諧,帶給人類幸福美滿的生活,古聖先賢的東西在今天管用。所以我們要很努力去做,把我們學到的一定要兌現,就像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一句就做一句,學兩句就做兩句。做到的時候你會非常歡喜,法喜充滿,你會真正嘗到法味,這就能夠感化別人。
漢學的重要性
老祖宗、古聖先賢留給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和成效,都完整的記載在《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裡,這是全人類共享的無價文化寶藏,這些智慧經驗,真正能夠幫助現代社會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
我前後買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庫全書》、三百三十多套《四庫薈要》,贈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去收藏。這樣子就不會失傳了,肯定會有留下來的,用這個方法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寶藏,這樣我們就放心了。可是我們又想到一樁大事情,誰能去讀呢?如果沒有人能讀,擺在那個地方,只是廢紙一堆而已,起不了作用。所以我們就想到要辦漢學院,培養能夠讀《四庫全書》《四庫薈要》的人才。
《四庫全書》和《四庫薈要》是用漢字文言文寫出來的。漢字文言文是很特殊的工具,這個工具也是世界第一,找不到第二家。漢字文言文過去是東亞文化圈共用的書面語,東亞文化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它不是拼音,拼音文字會隨著語言而改變。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文字都是用拼音,這種拼音文字語音會變,二、三百年之後的人說話跟現在不一樣,意思就不能溝通了。漢字是表意的文字,不會隨語言而改變,所以就沒有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時代、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漢字都保持不變,這就是漢字的優越性。
中國老祖宗很有智慧,發明了文言文。他知道語言會變,所以把語言跟文言分開兩條路走,說話用語言,書寫用文言。把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經驗、方法、成效保存下來,讓後人也能看得懂,就必須用一種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工具記載下來,這個工具就是漢字文言文。超越空間,無論哪個國家的人,只要學會漢字文言文,都能夠讀得懂,這是超越空間;超越時間,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以後,只要是懂得漢字文言文的人,依然能夠讀得懂,這是超越時間。所以漢字文言文是最有價值的文化載體,對整個人類有最大的貢獻,我們必須好好學習。
我們希望漢學院的學生先補蒙學的課,學習《聖學根之根》,奠定德行的基礎;然後學習漢字文言文,奠定學問的基礎;然後以《群書治要》和《國學治要》做為主要教材,在這裡面選擇一門專攻,成為這一門的專家。我們還希望將來能辦一條龍的學校,從幼稚園辦到研究所。真正扎根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漢學院要辦附屬小學、附屬幼稚園,要從小孩教起,那個根才牢,才能真正發揚光大。我們希望辦的是聖賢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聖賢君子,希望學生是現代的聖賢君子,來拯救社會,延續傳統文化。真正像張子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是以這樣的心懷來辦學,來幫助下一代。
結語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中國傳統文化走到了繼絕存亡的邊緣。如果傳統文化滅了,那是人類的大不幸,人類將進入黑暗時期,那多麼可悲!
為了社會和諧,為了世界和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弘揚傳統文化擔負起一分責任,就從弘揚孝道與漢學做起。相信由大家自身的認真落實,與團隊的通力合作,必然能夠將傳統文化振興起來,帶領全世界人類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最後,祝福座談會順利圓滿!敬祝大家身心安康,光壽無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