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0年馬來西亞弘法大會—淨空老法師開示  (共一集)  2000/6/29  馬來西亞  檔名:21-438-0001

  蔡林長,丹斯里李先生,諸位古晉這邊的大德,新加坡的法師、同修們,今天淨空有幸來到古晉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我們很久就仰慕,也非常希望能到這邊來參學。這邊佛教的修學早已經傳播在海外,我們聽得很多。今天到達此地,確實如古人所說的「百聞不如一見」,我們親眼見到這個美麗的寶島。我們在飛機上就看到這一片綠洲,尤其是現在難得見到的,廣大的森林地區。看到之後非常欣喜,感到在地球上,此時此處不愧為是人間的福地,居住在此地的人民,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福者,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古晉的佛教多半都是居士們來負責主持,這是很如法的。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在當年,一生到處講學教化眾生,四十九年當中,也有許多國王大臣提供講經教學的場所,這些場所全是在家居士負責主持。因此弘法跟護法,在現今的時代必須要有很清楚的認識。

  佛教,正如同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在第四中山大學所說的,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他說這是人生所必須。這個話說得很重,非常有道理。佛法究竟是什麼?歐陽大師並沒有詳細的給我們說出來,可是我們細心去聽他的講演,細心去觀察,我們知道佛法是教學,佛法是教育。從哪些地方去證明?首先我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看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我們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是梵語,意思是禮敬、恭敬,要用現在的話來說,現在中國人常講的尊敬的,南無就是尊敬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尊敬的根本老師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從前稱弟子,現在稱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的關係,這要搞清楚!跟其他一般宗教完全不相同,宗教裡面稱主,主是主僕的關係、主奴的關係,佛教裡面沒有。

  佛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古人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梵語佛陀意思是覺者、智者,意思就講他是覺悟的人,是個有智慧的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間一位具足圓滿智慧,真正徹底覺悟的這麼樣一個人,這是佛陀的意思。菩薩也是梵語,玄奘大師翻作覺有情,我們大家都是有情眾生,有情就是煩惱沒斷,習氣沒有斷,沒有斷不要緊。煩惱習氣斷了你就叫佛,就不叫菩薩。沒有斷還帶著,雖然帶著,但是你也有相當高度的覺悟,也有相當的智慧,這是佛的學生,佛的弟子統稱為菩薩。所以菩薩也不是神也不是仙。我們今天也是佛的學生、佛的弟子,那些菩薩是佛以往的弟子,我們是現前的弟子。我們跟菩薩是什麼關係?同學的關係,學長的關係,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所以你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稱觀世音菩薩,尊敬的觀世音菩薩學長,這老學長!

  這些關係你統統搞清楚了,你才曉得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佛教我們做人,教我們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那就是佛菩薩的生活,一個智慧、覺悟者的生活。我們凡夫生活得很苦,過的是什麼生活?煩惱的生活、憂慮的生活、苦難的生活。為什麼你過得這麼苦?沒有智慧。如果有智慧,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佛始終教導我們,怎樣克服煩惱、怎樣開智慧!佛希望我們大家都跟他一樣,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由此可知,佛是教導我們如何去過高度智慧的生活,現在人講藝術的生活。所以歐陽大師講這個學問是今世所必須,這句話說得不過分,說得實在,沒有一絲毫的勉強。

  佛教是從後漢明帝永平十年正式傳到中國,由中國國家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請,這是國家的大事。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00年,所以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來到中國之後,跟中國朝野接觸,談得非常投機、非常歡喜,於是將印度這些高僧挽留在中國,希望他們發慈悲心留在中國,教導中國人。他們也非常樂意,於是接受中國朝廷的接待,朝廷為他們建道場。在印度,世尊當年在世,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沒有道場,是乞食過日子。這種生活方式在當時的印度,是被大眾所尊敬的。但是這種方式在中國不行,尤其是帝王大臣的老師,怎麼可以叫老師天天到外面去討飯?那這個國王大臣要被老百姓罵死了。所以出家人到中國來之後,托缽的制度在中國行不通,接受中國朝野國王大臣的供養,這是生活方式馬上就改變了。不但生活方式改變,可以說到中國來之後完全中國化,我們講的本土化、現代化,跟中國人生活融成一片。我們中國人看到歡喜,沒有把他當作外國人看待,看作一家人。不但建立非常好的友誼,而且真正尊稱他為老師,向他學習,聽從他的教誨。

  當時建立的道場稱之為寺,諸位要知道,寺這個名稱是漢朝時候政府辦公的機關,古時候講衙門,是政府辦事機關稱為寺。這個名稱不是隨便稱的,直接屬於皇帝管的機構才能稱寺。寺的意思是代代相傳,它是永久建立,不可以廢除的,寺是這個意思。像此地道場名稱,「居士林」,林不行,林可以把它砍掉,砍伐掉,可以改變做其他用途;寺不可以,寺是決定不能改變做其他用途。皇帝下面有九個單位都稱寺,你就曉得,佛教道場到中國稱之為寺,中國人對它是多麼重視。這是寺的來源。要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佛教教育部。在那個時代,宰相管的機構稱部,宰相下面有六個部,部長,那時候不叫部長,尚書,尚書是部長,侍郎就是次長。為皇帝管的機構稱寺,寺的長官稱卿,三公九卿,皇帝下面有九個寺。諸位今天如果到中國去觀光旅遊,你到北京看看故宮,故宮裡面很多辦事的機構,你去看看掛的牌子還是寺。

  我們懂得這個意思,寺不是廟,寺不是宗教,與宗教不相干。但是今天寺跟廟畫上等號,佛教已經變成宗教,我們決定不能否認佛教不是宗教,不能否認。今天在全世界佛教一共有五種不同的形態,我們要認識清楚。第一個這很少,太少了,傳統的佛教,教育,佛陀教育很少。第二變成宗教,變質了,我們的老師變成神,我們的學長也變成神仙。許多善男信女向他們燒香拜拜祈福,你說錯到哪裡去了?這是變成了宗教。第三變成哲學,最早在日本,現在在中國也有,在外國也有,一些大學裡面開佛經的哲學。我過去在台灣也曾經教過,把它當作哲學來研究。第四種變成邪教,這是近代大概三十年間,不太遠,第四種形態。實在講這是附佛外道,打著佛的旗號,行邪知邪見欺騙眾生,讓社會蒙受損害,這第四種。第五類的,這也是近代的,是一種作秀的佛教,表演是載歌載舞,然後有法師出來講幾句話,變成一種表演的。

  所以今天在全世界,我們能看到五種不同形式的佛教,我們要學哪一種,這要搞清楚。我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是搞教育,接受釋迦牟尼佛圓滿智慧真實的教誨,這就對了。佛教的性質是什麼?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到底是什麼身分?如果我們用現在的話來給他老人家定位,他就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是完全盡義務,不希求一絲毫的報酬。他是現身說法,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給我們做模範,我們要明瞭。佛教導我們的,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提升自己生活的品質與境界。

  如果大家要問,佛到底教我們什麼?淨土三經《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世尊教導韋提希夫人那幾句話非常重要。韋提希夫人遭了家庭、國家的變故,用現在的話來說,政變,兒子搞政變,推翻了父親的王位,殺父害母,他來做皇帝。韋提希夫人遭這種大難,感受到人間太苦,她是世尊的學生,祈求世尊有沒有好的地方,她想往生,她不願意在這個世間住。世尊非常慈悲,以他的神力十方諸佛世界都展現在她的面前,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畫面一樣,讓韋提希夫人統統看到,看到之後讓她自己選擇。她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世尊很歡喜。她向世尊要求,這個世界好,我想去往生,應該怎麼去?世尊在沒有教給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講了三個條件,就是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講了這十一句。

  然後跟她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八個字重要,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那些修行成佛的人,現在修行成佛的人,以及將來修行證果成佛的人,都是依靠這三條做基礎。就好像我們現在蓋房子,無論你蓋什麼樣式,無論蓋的是高、是矮,這是地基,基礎。佛法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圓滿。所以佛教給我們什麼?我們把它歸納起來兩樁事情,孝親尊師,佛重視這個。這是佛法根本的教學,千經萬論無量法門就是孝道跟師道的完成,孝道跟師道做圓滿了,這個人就成佛。等覺菩薩孝道還虧欠一分,師道也虧欠一分,還沒圓滿,圓滿就成佛。所以你要問佛教給我們什麼?佛教給我們行孝而已。「孝」這個字是佛教的中心理念。我們中國的文字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不能夠相比的,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孝」這個字是會意,讓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其中的意義,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用現在的話來說,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不可以分割的。

  西方人說有代溝,有代溝就沒有孝道。我們再思惟、再引申去想,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構成一個整體,這是生命的整體,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常住法身」。古印度婆羅門教用個「唵」來代表,唵是代表清淨法身,當然他講報身、應身也都包含在其中。要用我們現前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我們是講一體不能夠分的,這是佛家中心的一個理念,你什麼時候證明,你就證得無上菩提,圓滿佛果。你明白了、體會到,你的愛心、慈悲心自然就流露出來,你會愛護一切人,愛護一切眾生,你絕對不會分種族,也不會分宗教,也不會分文化,更不會分國土,虛空法界是個整體。世尊四十九年以種種方便教給我們、指示給我們,或者像禪宗暗示給我們,無非是叫我們體認這個事實真相,認知這個事實。所以佛家的教學是圓滿的孝道,究竟的師道。

  佛菩薩有能力,這是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要用現在的話來講,所有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我們都有像阿彌陀佛、像釋迦牟尼佛、像一切諸佛那樣究竟圓滿的智慧,那樣究竟圓滿的能力,所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圓滿的相好,德是講能力,相是講相好。我們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看到《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佛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各個人都具足的。為什麼今天我們會生活得這麼苦?這是怎麼回事情?佛說這是我們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遮蓋住!就像今天陰天下雨,很厚的烏雲把太陽蓋住了一樣。是不是真蓋住了?不是,我們坐飛機,飛到雲層上面太陽還是明亮的。由此可知,這個遮蓋是一時,叫一時糊塗,什麼時候覺悟了,烏雲就沒有了。所以佛跟眾生的差別,迷悟之間,一念覺悟,眾生就成佛了;一念迷惑,你這個本來佛墮落成眾生了。

  諸位聽了這個話疑問又生起來,我們本來是佛,現在迷惑變成眾生,幾時我們修行,修了又成佛了,成佛之後,幾時又會迷惑做眾生了?大家有沒有這個問題?有這個問題,很好。這個問題,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代我們問了,釋迦牟尼佛講《楞嚴經》,富樓那尊者在座聽經,他就有這個疑惑,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世尊在《楞嚴經》裡面有詳細的解答,我就不說,你們如果要明瞭,讀《楞嚴經》在第四卷。古人對《楞嚴》很稱讚,「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為什麼不說別的經成佛,單單說《法華經》成佛?因為世尊平常講經方便說、權說,不是真實說,所以都說一闡提不能成佛。一闡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沒有善根的人,這是佛常講沒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但是在法華會上,佛就換了口氣,說沒有善根的人也能成佛,所以才叫它做成佛的《法華》。沒有善根是他自己業障習氣太重,不是他沒有佛性。業障習氣當然他有報應,他要在六道裡面受許多苦難,苦難受盡了,他有一天還是會覺悟、還是會回頭,回頭是岸。只要他肯回頭,佛決定為他示現,這就是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慈悲到極處。你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佛為你示現,佛菩薩會來教化你,會來幫助你覺悟。

  佛的恩德太大了,我們世間人說父母恩德大,佛的恩德超過父母太多了。但是佛還是教我們孝養父母,從孝養父母做起,然後把孝養的心,這種行為擴大,「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盡孝,你的孝道才圓滿;你要是不能夠這樣修,那你是小乘不是大乘。這兩句話是在大乘戒經裡面,佛在定這個戒律,大乘菩薩一定要遵守,要像孝順父母、尊敬佛陀,尊敬、孝順一切眾生,這是佛陀的教誨。所以我們怎麼可以輕慢一個人?輕慢一個人就是輕慢一尊未來佛。不但人不敢輕慢,連蚊蟲螞蟻都不敢輕慢,為什麼?牠是眾生,牠有佛性,牠將來也會作佛。只是現前我們的果報不一樣,我們的報身大,牠的報身小,不可以以大欺小。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實真相。

  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因,果也空了。為什麼說因果不空?說因果不空是說因果的性質,它的特質有三點,第一個因果會轉變,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轉變不空;第二個相續不空;第三個循環不空。因果的轉變、因果的相續、因果的循環永遠不斷,不空是講這樁事情。我們知道因果循環不空,所以佛就勸導我們,佛勸導你真正明瞭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的人一定要修善業,決定不會作惡的。為什麼?善業這個轉變愈轉愈善,循環也愈循環愈善,果報殊勝。只有迷惑的人、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他會造惡業。真正理解的人決定不會造惡業,為什麼?造惡業自己要受惡報,不是別人受,自己受。一切眾生苦樂果報都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與別人毫不相干。這個事實什麼時候我們能把它看破,看破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放下一切惡念,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念頭一轉,我們的業報就轉。過去、現前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如法修學轉變因果的人很多。

  這些人在佛法裡面講三轉法輪,他給我們做證轉,給我們做證明,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能轉,我何以不能轉?新加坡居士林李木源居士轉了,還有個許哲女士轉了。我們這次帶了不少許哲的光碟,諸位大家可以看看,帶了光碟「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今年2000年,一百零一歲年輕人。她的體力大概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這麼高的講台,她跳下去沒有問題,翻跟斗給你看。我仔細觀察她,什麼毛病都沒有,牙齒掉一顆,除掉這個之外實在看不出來。問她,妳怎樣保持妳的健康長壽?她告訴我們大家,她一生沒發過脾氣。你們哪個人能做到?一百歲一生沒有發過脾氣,一生沒有怨恨過任何一個人。李木源居士問她,妳跟同事們相處,那些很惡劣的同事對待妳,妳怎麼辦?這個事情真有,她也遇到很多,她說我回過頭來想自己,我做得不好,讓他不歡喜。她並不是說,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她沒有。

  回過頭來回光返照,自己真正懺悔、真正檢討,改過自新,絕不怪別人。不會說是那是別人不對,我對,從來沒有這個念頭;我不對,別人對。這是她健康長壽之道。再問她,這社會上有很多壞人、壞事,妳看到妳是怎麼看法的?她說那些人就像我天天上街,在馬路上看來來往往人一樣,一個也沒記住,不放在心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看她,她沒有學佛,也沒有讀過佛經,也沒有聽過講演,她統統做到。最近這兩年才看佛書,看得很有興趣,晚上看到兩三點鐘。我去訪問她,她問我,佛教好,她說我有沒有資格做佛的弟子?我說妳是佛的標準弟子。她發心來皈依,一百零一歲才皈依。她來求皈依,我連五戒證書都給她,為什麼?五戒十善她統做到,要打分數的話,她得的是一百分滿分。我們想想她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她說她自己很有信心,老天爺保佑她,沒有學佛的時候老天爺保佑她。現在學了佛之後,人家問她,妳現在天天想什麼、念什麼?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決定往生!這是我們現前的好榜樣。

  過去我講《地藏經》,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你這個晚年不是說專講淨土,你為什麼講《地藏經》?」我說我沒有,我還是講淨土。他說「明明《地藏菩薩本願經》,你怎麼說淨土?」我說你說的是這個,我問問你,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不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是。算不算淨土三經?算!《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解釋這四句,是這四句的註解,我沒有離開軌道。不但講《地藏經》,我還講《了凡四訓》,還講《太上感應篇》,也講過《文昌帝君陰騭文》,現在講《十善業道經》。諸位要曉得,這許多的經,不管是佛教也好,道教的也好,《了凡四訓》是儒家的,全是這四句話的註解。我們對這四句領悟得太淺,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在日常生活行持當中,我們做不到。

  世尊給我們示範的,是不怕重複,一句話重複一千遍、一萬遍,對方還沒有開悟不算多,一定要等對方開悟,這才顯示出什麼叫做大慈大悲。絕不是說說一遍,你沒聽懂,算了,我不會再說第二遍,這慈悲在哪裡?所以佛法的修學,決定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現在我們要懂得運用高科技,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人有福!古時候聽經聽一遍,想請法師再講第二遍不容易,很難,哪有這麼慈悲的法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一切經都是講一遍,從來沒有講第二遍。可是有個例外,《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是多次宣講,這是古時候翻經的大德們都承認的。《無量壽經》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傳到中國來十二次翻譯,但十二次翻譯當中原本有不同。但是已經有七種本子喪失掉,現在傳下來,《大藏經》裡面有五種,五種古人仔細去研究,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原文,梵文的原文,證明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

  所以這部經才有會集的必要。第一個會集的,宋朝王龍舒居士,我們曉得《龍舒淨土文》,許多人都喜歡念。王龍舒居士是念佛站著往生的,他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裡面。收在《大藏經》,就是佛門在家、出家高僧大德肯定,肯定他的會集本不錯,他的會集本有價值,值得留給後人學習。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本子,總共有九種,除王龍舒的會集本之外,還有魏默深的會集本,夏蓮居的會集本。最近我們也聽說有些人對會集本有意見,我在最近,在新加坡聽李木源居士告訴我,他說有位法師也是非常反對會集本,跟一些年輕的法師談到這個問題。他說這些年輕的法師就反駁他,他說老法師,如果會集本要不能用,我們的早晚課都不能用,因為早晚課都是會集的,你看早課晚課都是會集的。他說不但早晚課本子不能用,我們天天趕經懺的本子也都不能用。你們想想,水陸法會本子是會集的,《梁皇懺》會集的,《水懺》會集的,哪個經懺本子不是會集的?老和尚聽了非常生氣跑掉。全是會集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會集裡面最重要,就是不可以改動原文一個字,這個重要,可以會集,不可以改動原文,不是不能會集。再跟諸位說穿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統統是會集的,他從哪裡會集的?會集古佛所說的。所以世尊講,他一生沒有說過一個字,沒有說過一句法,他所說的,古佛所說的,只是為我們轉述而已。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真正看到什麼是佛法,我們應當如何來修學。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後天還有兩次法會,正式跟諸位介紹《十善業道經》,佛給我們重要的開示。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