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2008年追思紀念法會—淨空老法師開示  (共一集)  2008/3/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43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同學們從世界各個不同的地區來到圖文巴市,聚集在這個小道場,追思我們的老師、護法。自古以來,無論是中國、外國,神聖的教育、聖賢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師道的基礎上,而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是師道,我們稱佛教也行,佛教是佛陀的教育,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學佛,首先要認識佛教。佛教是什麼?如果認識不清楚,自然會走向偏差,走向了歧途,現在所說的迷信。不但在過去半個世紀,甚至於我們可以把它延長為一個世紀,佛法衰了,講經教學的人少了,五十年前還有幾個,在今天可以說沒有了。社會大眾看到佛教是迷信,乃至於包括所有的宗教,提到宗教就會跟迷信掛勾,這是很不幸的一樁事情,但是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從小生長在農村,非常閉塞。所以農村裡面,真的,還保存著傳統的文化,所謂的是舊社會。小時候受到傳統教育的薰陶,可是十歲之後,我們從農村搬到城市裡,城市裡面跟農村這個社會完全不相同,不能說是現代化,它是接近現代化的邊緣。最明顯的,就是不再相信佛菩薩了,不再相信有鬼神了,也不再相信有因果,這是最明顯的地方。所以在我從十歲以後,慢慢到二十歲,這十年當中,受都市環境的影響,變成排斥迷信,排斥宗教。小時候,母親到寺廟燒香,我們跟著去玩。到我們長成之後,知道那是迷信,這寺院庵堂都不再願意進去了,走門口過也不會進去。

  從大陸到台灣,那個時候是在動亂的時代,到台灣,生活比較上安定下來,想讀書,沒有這個緣分,自己必須要自力更生,要自己養活自己。到台灣是一個人,沒有親戚朋友,沒有人照顧。在那個時候對於哲學很愛好,但是沒有接觸,聽說台灣有一位哲學家,方東美先生,也打聽到了他是桐城人。桐城,距離我們的家鄉大概只有三十公里,很近,算是小同鄉。我就給他寫信,請求希望能夠在學校裡旁聽他的課程。這封信是自我介紹,完全不認識,沒有接過頭。我還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一個星期之後,方先生回我一封信,叫我到他家裡去跟他見面。見面之後,問我家庭的狀況,過去讀書工作的情形。我都向他匯報,以前我在學校念書,只有初中畢業,戰亂就離開了,所以我的學歷只是初中畢業。方先生問我有沒有欺騙他?我說沒有。我說我想親近老師,聽老師的教學,不可以有絲毫妄語。方先生告訴我說:「你寫的信,你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系的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說我雖然離開學校,失學了,可是我沒有忘記讀書,喜歡讀書,始終沒有離開書本。方先生了解狀況之後,告訴我說:「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到這個話,這老師拒絕了,所以心裡很難過,也很沮喪。這是五十七年以前的事情,當時我感到很難過。

  大概坐了五、六分鐘,方老師又說了:「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一堂課,兩個小時。」所以我的課程是在他家裡他的小客廳,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是這麼學的。一個星期一次,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西方講到東方,講到中國,最後講到印度,末後一個單元是印度的佛經哲學。我那個時候很訝異,我說佛經是宗教,宗教都是迷信,它怎麼會是哲學?方老師告訴我說:「你不知道。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釋迦牟尼是大哲學家。」就是他這樣子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們才重新去認識宗教,去認識佛教。他告訴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說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在寺院裡可能學不到。為什麼?現在寺院已經把學術捨棄掉了,那就是我們看到的迷信的現象,經懺佛事,是為死人服務的。佛教本來是學術,不是宗教,現在變成宗教,你也不能不承認。

  以後我在美國弘法,我就講出現代佛教的四種型態,那你必須要曉得。第一種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本來面目,是教育,是教學,跟宗教完全不相關,那叫真正學佛。第二種的形式就是宗教。所以這裡有法會,有經懺佛事,有超度,這屬於宗教的佛教。第三種是學術的佛教,像在日本看到佛教大學,把佛經當作一門學術去研究,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當作學問研究,學術的佛教。最後一種,還有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招牌,搞自己的名聞利養。有這四種型態,我們要辨別清楚。我們接觸的是哪一種型態?你學的是什麼?如果不是方老師的介紹,我們這一生與佛教永遠沒有緣分。為什麼?成見太深。別人給我講,我不相信。方老師的話,我們對他完全肯定,沒有懷疑,所以這樣走進了佛門。接觸到佛教,方老師說:「佛教在經典。你要真正找到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你要去讀經,那才叫真正佛教的面目。」我接觸經典之後,有困難,很多地方都不懂,但是有信心、有興趣,這是方老師給我的。

  接觸不到兩個月,我就認識第二個老師,章嘉大師,這是專門學佛的。很難得,他雖然是密宗的大德,我們那時候才曉得,藏傳佛教不是兩個喇嘛,是四個,四大喇嘛,這四個人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在西藏有兩位,前藏是達賴,後藏是班禪,這個大家知道的很多,還有兩位在蒙古,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內蒙古章嘉,外蒙古是哲布尊丹巴,他們是四兄弟,分別教化四個地區。我很有幸親近章嘉大師,我跟他見面,這是跟出家人第一天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向他請教一個問題:「方老師把佛教介紹給我,我知道佛教是高等的哲學,是學術。有沒有方法,讓我很快的就能夠契入?」向他請教這個問題。章嘉大師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人對著看,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沒說,我等他回答。到半個小時之後,我們的情緒完全定下來了。他說了一個字有。我們的耳朵都豎起來了,有,要注意聽了。這一個字說了之後,他又不說話了。為什麼?說有,我們又有一點激動了,是不是?有一點情緒激動了,所以他又不說。大概等了五、六分鐘,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說話的速度非常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非常有力量。我們沒有定力,我們聽了這六個字,好像是懂得,其實這六個字的意思太深。所以我接著請教他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就是捨棄。從這以後,承蒙大師的愛護,也像方老師一樣,每個星期我們有約會,他有時間,他會給我兩個小時。如果他事情多了忙的時候,至少是一個小時,每個星期見一次面。

  他叫我讀《釋迦譜》、《釋迦方志》。他說你學佛,首先對釋迦牟尼佛要認識。這種教學的方法,其他地方很少有,你要認識佛陀。我們讀了之後曉得,釋迦牟尼佛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神仙,他是人,他是一個覺悟的人,是個明瞭宇宙事實真相的人,《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這些現相,現相真正的樣子,你要了解它,你要認清楚,這個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薩。確實跟我們以前許多誤會的地方不一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他給我們做出的榜樣,是十九歲真的是放下了王位。他是迦毘羅衛國的王太子,捨棄了王位,捨棄了宮廷裡面榮華富貴的生活,到外面去求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去求學,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這很難得,給我們做出好樣子。他的地位特殊,王子的身分,又聰明絕頂,我們知道他有優厚的條件,可以能夠見到印度學術界跟宗教界的高人,他有這個緣分。十九歲開始學,到三十歲十二年,在我們推想當中,這十二年他真是飽學多聞。而且印度,無論是學術或宗教,他們修學的方法都非常重視禪定,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沒有的。佛門講的四禪八定,那是在印度非常普遍,得到這個禪定功夫的人很多。在四禪八定裡面,可以突破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也就是說六道輪迴的狀況,他們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不是推理,他真的看到了。他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但是侷限是六道,也就是我們講的三千大千世界,外面他不知道,這個範圍之內他很清楚。

  我們要曉得,婆羅門教比佛教至少要早一萬多年,對於六道裡面情形,這個狀況婆羅門教講得非常清楚,所以六道不是佛說的,是婆羅門教說的,現在的印度教。我們好學的人總是有疑問,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外面還有沒有世界?這是一般好學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也會有這個疑問。這個疑問找不到答案,在印度學術界、宗教界都沒有法子回答。所以世尊就回到恆河邊上,找到一棵大樹,再去入更深的禪定。我們知道,他那個定是到第八定。第九定是阿羅漢,超越六道了;換句話說,六道怎麼來的明白了,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阿羅漢知道。雖知道,還是有限。怎麼有限?不能出十法界,外頭還有個大圈,四聖法界,他不能出,所以還要入更深的禪定。現在大乘教裡面,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現在曉得阿羅漢只是把執著放下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了,沒有執著,那就是見思煩惱放下了,超越六道輪迴。菩薩聰明,更上一層樓,不但執著放下,分別沒有了,於世出世間法不分別,所以他證得是菩薩果位,正等正覺,他的活動空間十法界,比阿羅漢高明。最後,菩薩再要向上進一級,那就是把妄想放下,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菩薩還起心動念,菩薩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起心動念,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真正修行修什麼?就是放下。所以我很感激章嘉大師,我問的問題,他答覆得非常正確。一個凡夫轉凡成聖,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沒有別的。看破是明瞭,放下是除障礙,放下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做這個功夫,於讀書不讀書、參學不參學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表演的是參學,學放下。我們曉得,學了不放下,就變成所知障。障有兩類,一類是煩惱,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煩惱障。我們學這些大乘佛法,天天在研究經教,講得天花亂墜,如果分別執著不放下,這變成所知障。所以《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研教聽經的心態,教我們「離言說相」,我們聽經不要執著言語,不但不要執著,最好連分別都不要,聽懂就懂,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錯,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離名字相」,名詞術語,什麼菩薩、凡夫,這是名詞術語,你了解其中的義理,不要執著名字。第三個要「離心緣相」,心緣就是你聽了之後、讀了之後,你有意思,我想這應該是怎麼解釋?錯了,沒有解釋,只要你有解釋,全是錯的。這個道理深,這真的是最高的哲學。為什麼不能想?想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第七識,你只要落到這裡面,就障礙了你的心性,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透不出來。

  所以要怎樣聽?你只管聽,你注意去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聽久了會豁然大悟,你全明白了。如果你不能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所聽的經是你自己意識心裡頭的反映,不是佛的意思。願解如來真實義,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才能解如來真實義。為什麼?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自性都露出來了,沒有障礙了。佛說的這個言語,佛所現的這個現相,表現,全是自性的流露,你今天自性沒有障礙,一接觸就開悟、就明白了。你要是落到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障礙,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個東西障礙的時候,你怎麼懂得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是自性、是本性。這個深,太深!我們跟現在學術界的就是世界上一流的這些教授來談這些問題,他都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他沒有這經驗,他一生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這是真的,真實的教誨。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示現,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另一個就是中國的惠能大師,他給我們做出示現,是不讀書,沒有學過,不認識字,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說只要做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豁然大悟。他悟的這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完全相同,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所以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惠能沒有能力讀,不認識字,不能讀,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他一聽就明白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佛法的修行修什麼?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學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放下是功夫,看破是智慧,看破就是明瞭。你不放下,你就不明瞭,你多放下一分,就多明瞭一分,這是祕訣。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師,他一絲毫隱瞞都沒有,我跟他見面,第一句話問的,他第一句話答覆的,真實不虛,我學佛沒走冤枉路。你沒有煩惱,你有智慧,無論是順境逆境,你都會應付得很自然,都會做到很圓滿,不會生煩惱,不會動感情。

  你要知道,七情五欲都是煩惱,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煩惱,自性永遠是清淨。所以惠能大師難得,你看他見性的時候,性是什麼樣子?無法形容,他能夠用二十個字就說清楚、說明白,真不容易。釋迦牟尼佛見性,沒說話,所以你抓不到綱領,你要在大乘經裡細細去體會。能大師難得,一語道破。自性是什麼?「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我們現在大家染污?沒有,哪有這種道理?染污還能叫自性?從來就沒有染污過。「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看二十個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什麼?就好像空中的烏雲。自性像太陽。烏雲真的障礙了太陽?真的妨害了太陽?沒有。到底怎麼迷的?迷是自己妄念迷的,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除這個東西,沒有迷,確實沒有迷。我們的自性沒有迷,就是《華嚴》講的法性沒有迷,外面的法相也沒有迷。迷的,就是你眼前這一片障礙。

  所以我做了一個道具,講經的時候也表演了幾次。我用了三種顏色的膠片,一個是藍色的、一個是黃色的、一個是紅色的。我把黃色代表起心動念,藍色的代表分別,紅色代表執著。這三張的底片疊在一起,擺在我們眼前,外面東西就看不清楚了,就障礙了。那麼你要問,這三樣東西,外面就是三片,有沒有妨礙眼睛?沒有,眼睛代表自性。有沒有妨礙外面現相、外面法相?也沒有。毛病就是這三張,這三張拿掉,沒事了,確實沒有迷,沒有染!所以說染污迷惑,為什麼想加個「妄」想?這個字是加的,它不是真的,虛妄的。可是人,他就把這個妄的當真,以為真的有這個虛妄,其實沒有。我們做了一個光碟,「凡聖迷悟示意圖」,諸位細細去看看這片光碟會開悟,你會明瞭。如果真的有染污,那怎麼能叫妄?那就不能叫妄了,那你也就去不掉了,真的沒有。

  所以這個東西,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是一種虛幻不實在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覺悟的人立刻放下,就恢復正常了。惠能大師就代表覺悟的,他一下明白了,統統放下,正常了,正常的人是佛。不肯放下的,不正常的人,我們這六道凡夫不正常。十法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接近正常,不是完全正常。真正放下了,那就正常,那是什麼人?《華嚴經》上講的初住以上的菩薩,那是正常的,他真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真的恢復正常。

  恢復正常,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階級?諸位想想,已經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階級從哪裡來的?沒有階級;給你說老實話,沒有階級。為什麼佛又說有階級?這個階級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清涼大師給我們說出來,這四十一個階級,是他無始無明的習氣還有,習氣不礙事,但是習氣沒有斷除,所以把習氣厚薄分為四十一個階級。這個講法講得圓滿,合情合理。習氣的消除是要靠時間慢慢淘汰。為什麼?它沒有方法。所以古人說「此處用不得力」。起心動念尚且不可,你還有什麼東西能把它消除掉?這些我們在華嚴會上,都用了很長的時間,講了很多次,講得很清楚。

  真的,天下本無事,你放下就是了。你不肯放下,就多事了,那個事叫冤枉事,那叫無事生事,這個很苦惱,這是自作自受。所以一定要真正通達明瞭。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好的老師,遇到一個真善知識,就不會走冤枉路了,一生當中成就是必然的。修行要像誰?要像善財童子,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所以方老師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這是全世界第一本書,沒有能超過的,對於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在理論上講得透徹,在方法上講得細密,五十三參還帶表演,你看善財,怎樣把這些理論跟方法,跟日常生活融成一體。他說這樣的教材全世界找不到,這是真實智慧。

  以後我們讀了《華嚴》,學《華嚴》,就豁然想到朱熹編四書,這宋朝的。朱熹對於佛教很有研究,但是他放不下,他要做孔子的學生,希望死了之後,自己牌位能夠放在孔廟裡頭,所以反對佛教,排斥佛教,吸收佛教,排斥佛教。我很懷疑,他編四書的靈感是從《華嚴經》得來的。為什麼?裡面有理論、有方法,又有表演。你看,四書裡頭,《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能夠把《中庸》、《大學》應用在生活上,融成一體的,《孔子》、《孟子》。孔子是善財,孟子也是善財,他們兩個把它做出來表演給大家看,跟《華嚴經》的那個意味非常非常接近,很有味道。回過頭來再看儒家的東西,那就是李老師從前講的,吃了大餐之後,吃冰淇淋,吃小點心。對,這是真實的。

  所以,老師的指導省了我們太多的事情。我們如果一生去摸索,真的很難摸出一條路來,這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恩德,我們念念不忘老師。我們有沒有什麼真的東西創造發明超過老師?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因為自性是平等的。你成了佛之後,超過以前的佛?沒這個道理,平等的,沒有高下;究竟圓滿的,沒有絲毫欠缺。所以你的心永遠是平靜的。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原理,我們以清淨的心、平等的心、包容的心去學習,才真正能排除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圓滿菩提。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無所得,你才得到萬法的全體。你得到是全體,不是部分。

  整個宇宙,一切萬物,是自己心想生的,是自己唯識變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是一不是二。佛法講能所,哲學講能所。佛法不是哲學,什麼原因?哲學裡面能所對立,佛法裡面能所是一體,它不對立,所以這個跟哲學不相同。不但有最高的哲學,我們五十年學下來之後知道,它有最高的科學。今天科學裡面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經上統統都有。宇宙的起源,到現在人都沒有搞清楚,雖然講得叫人聽到的時候也很感到佩服,宇宙起源是什麼?是大爆炸。宇宙現在不斷在膨脹,膨脹的原因,他們說一定是爆炸的現象,其實真正的原因他不曉得。爆炸總有一個點,從點爆炸起來,他們也想出一個爆炸的原點。宇宙的原點多大?科學家說的這個數字我說不出來,不過他有個比喻,我記得很清楚,他說我們的頭髮,頭髮很細,頭髮用刀把它切成兩段,這個頭髮上面有個切除的地方,它是個平面,這是個圓的平面,他說這個平面的直徑可以排列一百萬,後頭三個億,一百萬億億億個宇宙的原點。這個數字看看跟彌勒菩薩所說的能不能接近?都是講剎那生滅,佛經比他講得詳細,講得透徹,這是最高的科學。科學家雖然有這個說法,沒有辦法證實,佛法能證實。誰能見到這個現象?佛在經裡講,八地菩薩。這個定功深,絕對不是九次第定、十次第定,能夠見到極其微細的震動,剎那生滅。

  了解這些,我們真的放下、真的得自在了。方老師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享受是什麼?心裡面沒有煩惱,身外面沒有壓力。現在說生活很有壓力,壓力好苦,身心都有壓力。我們身心壓力全部都解放,全部都放下了,這才得自在,得大自在。所以學佛,真的,要從大乘經教裡面去學。但是,我們的習氣非常重,習氣如何放下?那一定從要戒律上。開頭要勉強,要修忍辱,真正能忍,慢慢的就變成自然。你能放下,你才能覺悟;你不能放下,你覺悟不了。就好像我們上高樓一樣,你不能把第一層放下,你就到不了第二層,第二層不放下,你就上不了第三層,就這麼個道理。你能放下多少,你就能提升多少。不斷的放下,你就不斷的提升。你不肯放下,你就不能提升。所以戒律教我們放下嚴重的一個執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是最嚴重的,必須要放下,你才能入得了佛門,你才真正聽得懂。如果有這些障礙,佛來給你說,你聽得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真放下的人聽懂。所以佛法承傳難,就難在這個地方。

  我們明白之後,這沒有五十七年這麼長時間的薰習,也不容易。如果我要像從前年輕時候算命看相的算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四十五歲那一年如果死了,我要想到今天的境界是不可能的。那個時候,大概只能夠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土下三輩往生,已經就不錯了,就很幸運了。往上提升,把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這真的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需要長時間的學習,不斷的放下,不斷的提升。你愈往上升,愈自在,愈快樂,所以幸福美滿的人生在大乘佛法。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從持戒、修定、開慧,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持戒,決定要守規矩,要約束自己放蕩的心情。得定是什麼?得定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你的心是清淨的,確實能夠保持著不起心動念,這個太深了,我們做不到,我們總要盡量的把分別執著要降低,才能見到真相。如果嚴重的分別執著,你所得到的、獲得的,現在人所講的知識,不是智慧。為什麼?分別執著是智慧的障礙,你得不到智慧,你得到的是常識,充其量說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跟知識完全不一樣,知識超越不了六道輪迴,智慧就超越了。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知識是從廣學多聞可以獲得,智慧不是的,智慧要從定功。所以是持戒,得定,開智慧。這個定叫三昧,正受。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的是不分別、不執著。所以智慧的生活是很難體會的,我們從來沒有這個經驗,我們分別執著成了習慣,想把它止也止不住,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這個障礙。儒家做學問,這世間法都講求克己復禮,才能成就世間聖賢,如果我們不能克服自己,出世間法的門都進不去,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現在時間,今天沒有放鐘錶在這裡。好,趁這個機會,我們紀念老師,感謝老師。沒有老師的教導,我們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與途徑,這是老師教給我們的。沒有護法,我們也不能成就。護法是什麼?我們旅行,他在保護我們,讓我們在這條路上平平安安的到達,所以護法功德不可思議。感恩老師,感恩護法。老師教我的,我的目標道路很清楚,如果沒有韓館長三十年的護持,根本就不可能成就。所以修學的環境讓我們身心安定,這是關係非常大。

  我們今天建立這個道場,提供給大家在此地修行。我常講,修學的成就,老師跟護法都沒有辦法直接幫助你,老師是指路,護法是護持,路,是要你自己走,他不能帶著你走。所以你自己一定要認識目標,認識道路,勇猛精進,一往直前,才能報老師的恩,報護法的恩,這些都是成就我們的人。如果你真正進入境界,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老師,就像善財童子一樣,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護法,山河大地護你的法,樹木花草護你的法,一切眾生都護你的法,你在這一生當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連蚊蟲螞蟻都護你的法,蚊子來叮你一口,看你起不起瞋恚心?你不起瞋恚心,不錯,我感謝牠,牠來考驗我,恩人!你把牠打死,你跟牠結了冤仇,你的道業就大幅的退步了,你就不能精進了。所以沒有一樣不是佛菩薩示現,沒有一樣不是幫助我們成就,你就會生大歡喜心,得大自在。好,今天我就以這一點紀念老師,感恩護法,供養諸位同學,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