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老和尚開示—香港  (共一集)  2007/8/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410-0001

  自從去年我們參加巴黎的活動之後,我們就到英國去訪問,去看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他們研究漢學,就是研究中國儒釋道三家東西,在世界上是最有成就的,就是權威的教學機構。我們去跟他們漢學系的教授、研究生做了交流,發現他們的程度並不很理想。這不能怪他們,漢學的老家在中國,中國現在儒釋道沒有漢學家,他們到哪裡去學?所以水平下降這是正常現象。回來之後我就感到很憂慮,這個事情你怎麼樣來培養漢學一流的教授,這是我們今天最迫切的問題。你說印這些經藏,這個沒有問題,有錢就可以印,全世界可以流通,但老師到哪裡去找?

  實在說,在清朝開國初年,雍正皇帝就說過,就很感嘆的說過,信解的人很多,對儒釋道三家真正能講的,講得很好的,就是有信解的人很多,他說真正依教修行的,一萬個人當中難得找一個。你想想看,雍正的時候他都有這樣的感嘆,現在比那時候差距太大了,到哪裡去找一個真正能做到的?可是你做不到,做不到這就是儒學、道學、佛學,不是學儒、學佛、學道。

  我在那裡等於說給他們上了兩堂課,在英國上兩堂課。他們的華語講得很好,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翻譯。我告訴他,他們的學生當中有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的,我說《無量壽經》用什麼本子?就用夏蓮居會集本,寫博士論文。有一個用《孟子》,研究孟子的,還有一個學生研究王維,唐朝的文學家王維。我說很難得,你們可以拿中國儒釋道去拿到漢學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你們將來也能夠在世界上著名大學裡面成為名教授,可是你們的一生依舊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界裡。結果大家都笑起來,連他們教授也笑起來了。什麼原因?我說你不能跟我比,我生活在幸福快樂的氛圍裡。什麼原因?我學的跟你們恰恰相反,你們今天搞的是儒學、道學、佛學,我這是反過來,我是學儒、學道、學佛。你能夠說倒過來學佛,你才能得到佛的法喜充滿,你學道你才能真正做到清淨無為,你學儒你才真正能夠把倫理道德從切身做出來,你能做得出來。你要是做不出來的話,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我在倫敦的時候就感覺到這個問題嚴重。

  回來之後,大概我這些談話知道的人也不少,所以國內也有幾位很有名的教授來訪問我,提出九個問題。裡面就有問我,你講的儒學、學儒,佛學、學佛,你能不能再講清楚一點?又問我,為什麼重視《弟子規》?這幾年我們提倡《弟子規》,在國內產生很大的效果,在國際也展開了,《弟子規》的學習運動展開來了。我答覆他之後,我就畫了這個圖表,解釋什麼叫儒學、什麼叫學儒。

  儒家學習的順序有五條,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如果你只有前面四個,沒有篤行,你沒有做到。能說不能行這就是儒學,能說又能行這是學儒,這是最簡單的,你們沒做到。再以「大學」八目來說,你們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得非常之好,也是沒做到。你們寫了很多書,發表很多論文,講了很多,然後我問問你,你家和不和睦?你夫妻和不和?父子和不和?兄弟和不和?跟你鄰居和不和?如果要是不和的話,你的家沒有齊;家都沒有齊,你怎麼能治國?國都治不好,你怎麼能化解國際間的衝突?做不到。

  確實很多教授夫妻不和,離婚率這麼高,這是家庭問題出麻煩。我說你家不齊,肯定你身沒有修。身為什麼沒有修?肯定是你心不正,你心裡面妄念很多,貪瞋痴慢很嚴重,你心沒有修。心為什麼沒有修?你意不誠。意為什麼不誠?你沒有智慧,致知是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你沒有放下,物是物欲,欲望沒放下。所以這是基礎,這個東西是基礎。所以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跟我們凡夫實在講沒有什麼兩樣,就是凡夫執著在物欲,聖人把這個看破了,他放下了,道理就在此地。

  我說上面這個就是儒學,下面物格了,物欲放下了,智慧開了,意誠了、心正了、身修了、家齊了,這叫學儒。「大學」裡面的三綱,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從格物到正心這是明明德,他做到了;心正、身修這是新民,萬古長新;身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止於至善,你能這麼做就是行。學儒是聖賢人,儒學那一般人都可以做到。所以儒學的多,學儒的太少了,真的是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

  學佛也是一樣,翻過來就是佛學跟學佛。學佛戒、定、慧三學,持戒、得定、開慧這是佛學,你會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好,你沒持。如果戒真的持了,戒做到了,定得到了,慧開了,這是學佛。所以翻過來就是了。我跟他講的時候,這樣一講他很容易理解,然後我們再舉例子。不管你是學還是沒學,你學了世法,或者學了佛法,或者沒有學世法也沒有學佛法,這都不要緊,問題關鍵在具足跟放下。這有兩個很好的例子,學世法跟佛法是釋迦牟尼佛,你看釋迦牟尼佛十九歲他開始去求學,到處尋師訪道去參學。他十九歲放棄了王位的繼承權,他不做國王,放棄榮華富貴的生活,都不要了,他出去求學。求學很辛苦,印度,這諸位都知道,在早期印度宗教非常發達,學術也發達,在今天講的哲學,印度哲學確實很發達。他們的宗教界跟學術界所用的方法都是禪定,所以佛家講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古婆羅門教他們學的。他們真成功了、真達到了,上面他能夠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夠達到阿鼻地獄,也就是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用禪定的方法全突破了,但他超不出六道。所以對於六道裡的狀況非常清楚、非常了解。

  釋迦牟尼佛很聰明,他用這個來給我們示現,我們不是都想求嗎?他求到了,求得很好。可是有三個問題不能解決,六道從哪來的?沒有人能解答;為什麼會有六道?也沒人能解答;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都沒有人曉得。他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十九歲學到三十歲,等於是無學了,所有的這些高人都親近過了。這時候他老人家到恆河旁邊找一棵大樹底下入定,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佛法的祕訣就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滿的,大家一樣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障礙就在此地。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佛,你本來是佛,你是如如佛,你要放下。如果不放下,統統具足,你具足妄想分別執著,你是凡夫,這叫世間法;你能夠放下,你是聖人,叫出世間法。所以凡聖區分就在此地。

  如果說我們學佛了,我們今天聽幾句《華嚴經》,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我們學習《華嚴經》是世間法。如果我們真的能徹底放下,我們今天學習小朋友的課本,那都是圓滿的佛法。所以大乘教裡面講,哪一法不是佛法?放下之後,法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放不下,哪一法是佛法?都不是。關鍵在此地。你放下執著,在佛法講你是阿羅漢;再把分別放下,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那就成佛了。從凡夫相上,你具足妄想,妄想是無明煩惱;你具足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你具足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你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這凡夫。所以,凡跟聖是一念之間,一念覺,就是放下,你就是阿羅漢、菩薩、佛;一念迷,你統統具足,佛法學得再多,《大藏經》能夠背得過來,也是世間法,還是個凡夫。關鍵在此地,所以我們要懂。

  我們當然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這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習氣太重。你看你在六道裡面搞輪迴你搞了多久,這麼深的習氣哪有那麼簡單就放下!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也不要怪自己、也不要怪別人,什麼都不要去責怪,知道這個原因很深,是個麻煩事情。所以佛有方便,聖人有方便,教我們慢慢的放下。一下放下,釋迦牟尼佛表演的,表演一下放下,那叫頓超,頓悟、頓超,一下放下。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他沒有學,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世法、佛法都學了,惠能大師沒學,佛法、世法都沒學。所以一個學、一個沒有學,惠能給我們示現的。由此可知,轉凡成聖,學跟不學沒關係,這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你肯不肯放下。

  惠能大師我們在《壇經》上看到他的故事,他到黃梅去八個月,八個月做義工,在碓房裡舂米破柴,講堂他沒去過,禪堂他也沒去過,他在做工。五祖要傳法了,叫大家做一首偈給他看看,這個緣從這麼來的。他聽到神秀法師這首偈,他說不行,這個沒見性,他把他那首偈改了一下,得到了五祖的肯定。但是你要記住,同行相忌,古今中外都不例外,你在這一行你要出人頭地,別人就要想辦法整你,這個心裡都要明白、都要知道。所以五祖去碓房去看他,問他米舂熟了沒有?他們那都是禪機,話裡頭有話,別人聽不懂。米舂熟了沒有就是問你放下了沒有,是問這個意思。能大師很清楚,說早就熟了,還欠篩,還沒有篩,早就熟了,沒有人給我印證。所以,五祖拐杖在他的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他就曉得,約定三更,半夜三更到他方丈室見面。在方丈室裡面給他講《金剛經》,講大意,講《金剛經》大意。講了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完全明白了。所以他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就是我們的自性。

  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他說「何期自性」,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本來是清淨的。現在有沒有染污?沒有,縱然墮到阿鼻地獄也沒有染污。它真的,真的不會變質,真的不會染污,這自性。第二個他說自性是什麼樣的一個性質,你曉得這是清淨,清淨心,「本不生滅」。本不生滅就是大涅槃,印度所有宗教學派追求的就是不生不滅,自性本來就不生不滅。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具足,這不是從外頭來的,只要你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統統現前。所以你要把這個搞清楚。

  第四句是自性本定,他說「何期自性本不動搖」,這是自性本定,首楞嚴大定,你從來沒動過的。你現在所動的是什麼?是妄想分別執著在動,你自性沒動。後面這句話很重要,「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從哪來的?生命從哪來的?萬事萬物從哪來的?是你自性變現的。這個比科學家講得好,科學家怎麼講都講不圓滿,他這講得圓滿。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這五句話,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也是這個情形,完全相同。所以這一點你都要肯定,我們學什麼?我們就學這個,就是想反璞歸真,把我自己的真性找到,這叫真學佛。真學佛的祕訣沒別的,就是放下。

  我接觸佛教,頭一天接觸出家人是章嘉大師,第一天我就問他,我說我知道佛法非常殊勝、非常好,有沒有方法叫我很快契入?他就告訴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那上上根人是頓超,他一次一下就放下;中下根性的人就慢慢來,一點一點放下,你就是一年一年放下。能夠放下你就會有進步,會有什麼現象?煩惱輕、智慧長。我今年比去年煩惱輕,今年比去年智慧長,年年都往上升,煩惱是年年少,智慧是年年多。到煩惱天天少、智慧天天多,你這一生怎麼會不成佛?肯定成佛,成佛哪裡要三大阿僧祇劫!

  善財童子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表演的,一生,你看他五十三參,他是表現中下根性,慢慢放下。惠能大師是一下放下,那是圓頓大法;善財是按部就班,一個階級一個階級,統統都做示範給我們看。所以方東美先生那時候把《華嚴經》介紹給我,說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學概論,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五十三參,善財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識表演出來給我們看,這太難得了,世間沒有這麼好的哲學書,沒有這樣完美的。這些我們要懂得,然後你才知道怎麼個學法,學沒有別的,就是放下。

  今天,我們這麼多年來,在國際上走了許多國家地區,接觸我們的同學們,統統犯一個毛病。無論是在家學佛還是出家學佛,全搞的是佛學,沒有學佛的,統統都是搞佛學的。為什麼?沒做到,在家,十善業道沒做到;出家,沙彌律儀沒做到,不但沙彌律儀沒做到,十善業道也沒做到。所以,這就是天台大師講的名字即佛,有名無實,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要成就,要真幹,要真放下。真放下,學《弟子規》,《弟子規》是教我們放下習氣,所以你要懂得字字句句的真實義。

  比如說「父母呼,應勿緩」,用父母做代表,就跟《十善業道經》上佛是以龍王為代表,叫著龍王來跟他講。龍王是誰?是我們。為什麼要龍?龍跟蛇是變化太大,我們念頭、妄想變化太大,所以用他來代表,這個一定要曉得。那全都是教我們的,把我們不好的習氣,別人叫我們,我們懶得答應,這習氣!你要能把這個習氣,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時,把它改過來。父母叫你去做事,你要認真負責的把它做好;任何一個人拜託你做事情,只要你答應了,答應就要負責,就要做好。所以這是什麼?平常習氣很多,《弟子規》重點真的是在改習氣。

  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跟我們講的,我們的障礙是十惡、八邪、不善的心,不善的心就是習氣。不善的心他舉了十一個例子,實在講不善的習氣不知道有多少,要統統改掉。統統改掉之後,你才能夠除八邪、斷十惡,那就簡單了。八邪、十惡斷掉了是什麼?才是一個在家學佛的標準,他十善業道做到了,那裡頭還沒講到沙彌律儀。這就是佛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今天展開經本,「善男子、善女人」,六祖大師的標準是這樣的。所以我們努力先要把這個標準達到,十惡、八邪,所有不善習氣把它改過來。這是什麼?這你才有聖賢的基礎,你有了這個底子,所以我們叫根本教育。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很重視《弟子規》的學習,也引起不少學者專家的疑惑。很多教授來問我,這幾年推行《弟子規》可以說相當有成效,現在國內很普遍了,甚至於國家已經正式公布要作為學校的教科書(科目)來教學,他說為什麼要這麼重視?我就畫了這個圖,我就講,儒家現在一些學者在編「儒藏」,佛教有《大藏經》,道家也有《道藏》,他們現在編「儒藏」。「儒藏」就是經、史、子、集《四庫全書》,這分量很大,《弟子規》只有一張紙,一千零八十個字,印上這一張紙。我說放在天秤上,這一張紙跟《四庫全書》分量是平等的。

  他們就很驚訝,說這個為什麼?我說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整個《四庫全書》,落實到生活上就是這個;如果不能落實的話,那個都變成玄學,沒用處,不起作用。我說這個分量是不是相等?然後我又舉了個例子,好比蓋大樓,你蓋一百層大樓,下面是地基。《弟子規》是地基,這個地基承擔了一百層的大樓,它的分量是不是跟一百層大樓是相等的?你沒有這個基礎,一層都蓋不好。所以這是相等的,你不能不重視它,你要是小看它、輕看它,那你就是真的你是搞儒學,你不是學儒;你要是學儒的話,你就曉得它分量重。

  現在,我們用《弟子規》可以能拯救這個世界,四書、五經、十三經,你天天講學,救不了世界。所以你從根學,是活的,你沒有從根學,就像花瓶裡面插的花,很好看,死的,不是活的。我跟他講,儒的根是《弟子規》,道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的根是《十善業道》。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十善業道經》很短,我們中文譯本只有四頁。兩次,前面跟後面講了兩次,這十善業是人天的根本,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菩薩法、無上菩提的基礎。那你就曉得了,這真的是地基。這個地基上第一層就是人天法,再上去聲聞,小乘,再上去緣覺,再上去菩薩,最上面是無上菩提,究竟圓滿的佛果,統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你沒有這個基礎,全部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了。你怎麼能不重視它?你怎麼能不認真的去學習它?你要想成就,換句話說,這三個根一定要紮穩。

  這三個根佛教給我們紮的。我們在淨業三福裡頭一條就這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儒的根;「慈心不殺」,道的根,道講因果;「修十善業」,佛的根。你看第一福裡頭,就把這三個東西都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有這個才能學佛,第二條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可見得從前受三皈要具足這個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三皈是假的,三皈不是真的。戒經裡面講,受了三皈,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你有根。你沒有根,受持三皈沒有護法神保護,沒有!護法神保護是如法的,你不如法,沒有護法神。受五戒,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那個戒你真做到;你沒做到,沒有護戒神,這些道理要懂。

  三個根本的分量等同三藏,決定平等,《十善業道》決定跟《大藏經》平等,分量一樣重,《感應篇》決定跟《道藏》分量是相等的。所以,具足三根的修養必有大乘。你有這三個基礎,無論是學道、學儒、學佛,決定有成就,你有基礎;你沒有這個基礎的話,怎麼學都不可能成就。

  我們今天三教都衰了,世界這麼混亂,災難這麼頻繁,可以說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沒有過的,真正嚴重到極處。外國許多宗教都講世界末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現象是末日現象。其他宗教都很感嘆,不知道怎麼挽救。佛法有救劫難之道,有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改正人心。為什麼?一切法是從心想生的,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你只要回歸到自性。要曉得自性是本善、本覺,我們中國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自性,是真的,不是假的;惡是假的,不是真的。馬鳴菩薩講得很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無當然可以放下,沒問題;本覺決定有,只要你放下不覺,本覺就現前,放下不善,本善就現前。本覺、本善不要求,不需要求,放下就是,放下黑暗,光明就現前。

  所以這個道理要懂,然後我們自己就會有信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的學習才會有成就。而且自己也會有信心,我一定會有成就,一定能做得好。你只要肯放,你放了之後你就會得到自性裡面的功德,佛法講的「煩惱輕,智慧長」,儒家講的「不亦悅乎,不亦樂乎」,佛法裡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是你會得到的。實際上來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不必去美容,這是從自性裡面的,一點副作用都沒有。而且心地善,身體健康,百病不生。縱然有病,有病,病的根源從哪裡?都是從不善,貪瞋痴慢裡頭,把你身體的細胞變成帶著病毒的。心地一善良,病毒馬上就恢復正常,病毒就沒有了,這個道理佛經裡頭有說。

  最近我們看了一個報告,美國檀香山土著有一個心靈治療的方法,他不是佛教徒,他講的道理跟佛法一樣。他肯定宇宙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他說心靈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得癌症都沒有關係,只要你把念頭一轉,癌細胞就沒有了,就完全恢復正常。他這種治療的方法居然很有效,現在美國政府和聯合國都很重視,我們看到這份報告。我們相信,我們大乘法裡這麼多年的薰習我們肯定,我們相信,沒有懷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問題就是我們不要求別人,求人太難,要求自己,自己真正發心,真正改過自新,一心向佛,向佛就是向自性,一心回歸自性。

  所以佛法的法門,連淨土念佛都不例外,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我過去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學《彌陀經》,我把我學習的心得畫了一個表送給李老師看,講往生淨土。李老師給我加了一個箭頭,箭頭指歸到明心見性。淨宗也不例外,也是明心見性。禪宗是在此地明心見性,淨土是在極樂世界明心見性。所以禪跟淨是一不是二,方法不一樣,方向、目標完全相同,佛佛道同。佛在《般若經》上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無論學哪個法門都一樣,適合於自己程度,適合於自己修學的環境、生活的環境,你得要方便。所以最方便、最穩當的無過於淨土。好,現在時間差不多了,我跟諸位報告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