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培訓班開學開示 (共一集) 199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1-216-0001
主持人:尊敬的本會領導師淨空老和尚,會長李木源大居士,各位法師,各位同修,阿彌陀佛!今天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與淨宗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開課典禮。在本會新廈落成之際,同時在此地舉行培訓班開課典禮,在佛、法、僧三寶威神力加持之下,以及各位大德菩薩的出席,更使我們今天這個開課典禮顯得很殊勝莊嚴。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已進入第三屆,就在這刻佛光開始普照的時候,我們請我們的培訓班教務長,也是居士林司理及淨宗學會會長,李木源大居士為我們致詞。請李大居士。
李木源居士:尊敬的本會領導師及本林領導師淨空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居士。今天是一個非常使人高興的日子,我們第一次在我們新的大廈,淨宗大廈,舉行「第三屆弘法人才培訓班」的開業典禮。我們這培訓班也是在本大廈裡面舉行,我看要看一座樹立的大廈的佛教團體非常困難,可是今天是個開始,相信接下來新加坡很多人會買向上發展的大廈,來作為佛教活動。
導師在很多年以前就講過,我們需要一個培訓中心,一座大廈,這是個概念。那時候提出來,大家感覺很驚奇,這跟佛教一些團體大廈不同。我前個星期到北京,有見過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因為淨宗學會聘請他為淨宗學會的名譽林長及弘法人才培訓班的顧問,他也是有概念,他認為一些佛教的團體也應該建成大廈式。他提議北京佛教居士林建成大廈,他也要把北京圖書館租來成為一個弘法中心和圖書館。這是樸老的思想,跟我們的淨空長老思想不謀而合。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淨空長老在幾年前在弘法團提出,要培養人才,很重要的,一定要培養,我年紀一年一年的大了,應該要培養一些弘法人才,人才很重要,人能弘法,不是法能弘人。這概念提出來,我們就在想,怎樣培養,怎樣找一些人才?中國佛協,樸老在中國佛協開會時候也講過,佛法要興,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也是人才。兩位老人家的想法全部一致的,所以我們大膽的嘗試著第一屆弘法人才培訓班。所有學生回去,他們在各個角落開始講經,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第二屆三十位,他們回去了也在講。
這次我到北京碰到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張琳居士,他跟我提出我們的學生在玄中寺,就是悟證法師作當家,目前搞得非常好。他那邊講經,在那邊弘法,把這個事業管理得條條有序,所以他非常讚歎。很多學生回去開始講經,不論大佛寺、福鼎,或者武漢,甚至普陀山、九華山,來的學生都表現非常優異。普陀山住持妙善大和尚,非常讚歎淨空法師的培訓人才,這次也特地派人來參與,他說這是非常讚歎,每個人回去道心增長,能夠講經弘法,這是目前中國所需要的。中國很多佛學院畢業出來,沒有講堂,講經機會非常少。可是自從來到新加坡以後,他們看到淨空法師的講經說法,學習以後,回去他們就很積極的推動弘法工作。
所以,有第一屆、第二屆的成功,我們再舉辦第三屆。我們在這一段時間,我們很湊巧的買下這座大廈,這大廈買下來,最主要是做培訓人才。本來我們一年是一屆,從九月到十二月,現在我們多了一個三月到六月,一年是兩屆,兩屆培訓班。所有學生吃住在這邊,每天親近老法師,從他身邊學出一種弘法的技巧。這個大廈所扮演的角色是向著全世界開放,希望有志於弘法工作的人,來出席這個弘法人才培訓班。可是地方有限,因為老法師講要好好的培訓他們,人數不要太多,因為要很好的把他們的這種精神提升,給他們有機會上台。所以我們只有不停的舉辦下去,這是我們的宗旨。
諸位學生今天能出來是不容易的,一九九七年本來很多人要出來,非常困難。可是我們這些法師們經過種種困難,他們向有關當局申請,一步一步,雖然被退回,還是申請來。所以,今天正科生有十八位,他們都是一些佛學院的一些教務長,或者一些寺院裡面的尖端人物,他們對佛學都有基本的基礎。相信在老和尚的細心栽培之下,這些好的種子有老和尚單獨的灌頂,肯定你們很快的能夠獨當一面。在此我們宣布,第三屆弘法培訓班開始,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李會長,現在我們請培訓班教授,淨空老法師,為我們訓導。請淨空老法師。
淨空法師:李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今天是個非常殊勝的好日子,佛法裡面常講「希有難逢」。記得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來,時間過得非常快,遇到李居士之後,他邀請我每年都到這個地方來,跟諸位同修研究佛法。曾經在青年弘法團第一次講過《無量壽經》,在講經的時候我就談到,我說我們年歲逐漸的大了,記得那年我六十二歲,就想到弘法人才的重要。佛門裡面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續佛慧命是四眾弟子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但是,「法」一定要靠緣分,如果沒有真正發大心的人,因緣很不容易具足。自古至今,可以說從世尊當年在世,這幾千年來,中國、外國如果沒有真正發道心,真正熱忱護持,佛法的因緣就不具足,造成佛法興衰的現象。而佛法之興衰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興衰、社會的治亂,這個我們從歷史上如果細心去觀察,的確有不能分割的因果關係。佛法興旺,朝代就興旺,人民就幸福;佛法衰微,世間社會一定是動亂,人民生活痛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看到這些事實真相,才知道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是真實的慈悲,無盡的關懷。
在我們一生短短數十年當中,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弘護的艱難。所以我們就想到《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二地菩薩修學有八個科目,其中就有一條「知恩報恩」。正好樸老為我們題字也題了這四個字,我們將它影印出來,分送給諸位同修,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世出世間恩德最大的無過於佛法,我們這一生不容易,經上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因緣是從哪裡得來的,一定要清楚、要明白,然後才知道我們如何去報恩。
佛法雖然在中國、在世界弘傳了將近三千年的歷史,這是中國古書裡面所記載的,外國人記載的也超過了兩千五百年。這麼長的時間,流傳下來總免不了有些夾雜,使佛法沒有古時候那樣的純樸,那樣的精粹。這是一般社會的現象,我們能夠理解。像現代這個社會,我們從海內外所看到的,佛法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時存在社會裡面。最普遍的為大眾所熟悉的是宗教的佛教,可是我們曉得佛教不是宗教,但是佛教已經變成宗教了,我們不能否認,它真的變成宗教,而且在社會上影響非常之廣大。
第二種,佛教變成學術、變成哲學,存在一些學術界裡,這也不是真正的佛教。
第三種,可以說很不幸的,這是近代三、四十年之間所發現的邪教的佛教。如果說宗教、說學術、說哲學,對於社會實在講還沒有多大的妨害,但是變成邪教,這個對社會傷害就很大。假借著佛教的名義,裡面所作所為與佛教教義完全相違背,這種現象,實在說世尊當年在世就已經瞭如指掌,他不是不清楚。《楞嚴經》裡面就說得很明白,說末法時期,就是講我們現代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由此可知,佛不是不明白,不是不知道。但是這個演變是不能夠避免的,尤其是在民主自由開放的社會裡面,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沒有人限制,邪說就橫行。這個對於人們心理的健康造成重大的傷害,由於心理的不健全,那就影響到生理,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環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佛法正法的弘揚就非常需要,這是我們講到第四種,是真正傳統的佛教,佛陀的教育,佛陀的教學。我們今天要學習,要把它發揚光大的,是佛陀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們今天不是搞宗教,也不是搞哲學,更不是搞迷信,我們要繼承釋迦牟尼佛的道統,將純正的、智慧的教學發揚光大,利益眾生,這個意義就深廣了。
我們有這種認知,得來實在是不容易。我在年輕的時候,二十六歲接觸佛法,由方東美先生的介紹,我跟他學哲學。他告訴我,佛教是世尊至善圓滿的教學,這把我們對於佛教以往的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了,不曉得佛教有這麼好,這麼殊勝。這引起我們對於佛教育的嚮往,對於佛教育的尊敬,接著我的機緣非常之好,非常殊勝,也許是三寶的加持,我們遇到了善知識。接觸佛法沒多久,認識了章嘉大師,所以我佛學的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我就跟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十年,學習講經、說法的技巧。
修學、弘法雖然有一點基礎,如果要沒有機會去實習、去鍛鍊,那還是不能成就。所以,以後遇到韓館長,諸位同修有很多都跟她見過面的,得到他們一家人三十年全心全力的護持。過去她借場所、租場所,邀集同修在一塊共學,三十年當中,使我們講台沒有中斷;一個星期至少我講三次,多的時候一個星期講十幾次,才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我曾經告訴我們年輕的出家同學,我跟他們說的是真話,你們發心做這個弘法利生的事業,肩負如來家業。如來家的事業就是,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我們要擔當這個事業,從事於這樣的工作,完全是犧牲奉獻,不求名聞利養,才能把這個事業做好。真正做好了,後果是什麼?後果是走投無路!因此一定要得諸佛護念,護法神的保佑、擁護,我們才能把自行化他的工作做出成績來。這一點一定要有真實的願心,要真正發願,捨己為人;自己願意受苦受難,乃至於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也決定不退轉,才能談得上成就。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鬼神知道,真信切願就能得到諸佛的護念,我們也不必求佛,佛菩薩自然會明白。我們也不必求人,人當中有很多是佛菩薩再來的,是佛菩薩示現的,他們自動會發心來照顧。我在這四十年當中,體會到的太多,經中所說的句句都是實話,沒有一句是空話,只要我們心正、行正,自然就得到感應。
韓鍈居士護法三十年,佛菩薩派遣來的,她往生那個瑞相之殊勝、希有,我們親眼看到的。她在往生前幾天,我突然想到,我們出家人穿的衣服顏色不如法。佛在經教裡面都教我們穿染色衣,我們穿上黃海青,搭上紅祖衣,這是有違佛制,我想到這一層。那時候我在醫院裡看館長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事情。所以我就立刻打電話給悟道師,請悟道師告訴僧服店給我們做咖啡色的海青,做二十五條的披衣,我們圖書館出家人每一個人都做一件,請僧服店的老闆替我們趕工。
悟道立刻就通知僧服店,僧服店的老闆晚上七點鐘給我量衣服,我們提出要求,希望他能夠快一點給我們做好。老闆告訴我們,他說他知道了,我們就很詫異。我說:你為什麼知道?中午阿彌陀佛通知他,圖書館有急事,叫他要趕工。這是我們沒聽說過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如法,立刻就感應到阿彌陀佛的感應道交。這個時候正是韓館長第二次見阿彌陀佛,她在醫院當中見阿彌陀佛,僧服店的老闆是在他們店裡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囑咐他替我們趕工。我們聽這個話的時候非常欣慰,曉得館長病重是阿彌陀佛帶她去的,阿彌陀佛派她來的,她的任務完成,阿彌陀佛接她回去。所以這種殊勝真正不可思議,我們對於淨宗法門深信不疑。
館長在病重的時候,我問她,我說你對於《無量壽經》、對於念佛法門有沒有懷疑?決定沒有懷疑!我就知道她決定往生,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蓮池海會。所以她生病沒有病容,她走的時候沒有死相,比平常的相貌還要殊勝,還要莊嚴。第一個七,七天,我們給她舉行大殮,那時候還沒有大殮,就是還沒有蓋棺材,看她的面貌如生。她沒有經過化妝,面色像平常一樣的紅潤,每個人看到都感到不可思議,就像睡著的時候一樣,給我們帶來無比的信心。我們才了解,是阿彌陀佛派她來工作的,派她來護持,使我們對佛的恩德格外的感激,一生當中受到諸佛菩薩的關懷、照顧。在外面弘法也是如此,往往護持只得力於一、兩個人。
今年香港回歸,我特別從台灣趕到香港。回歸是個大日子,歷史的日子,我一定要去看看。到香港遇到香港那邊同修們,告訴我:法師,你已經七年沒來了!我說沒有那麼久吧!結果想想確確實實七年沒到香港去了,光陰過得非常快。我就告訴他,我說:不是我不來,你們不請我,我怎麼來?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往年,我是從一九七七年,正好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去講經,那邊同修來邀請。以後認識一個雷居士,雷太太,每年都是她邀請,我每年都會到香港去一次、兩次。七年前雷居士往生了,以後沒人請了。我說不是我不來,沒人請。一個人護法,利益一方。
在此地也是如此,我在十年前,今年是第十年。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新加坡有兩個居士,兩個都姓藍,一個藍萬珠。這兩位居士當時聽我講經,聽了很歡喜,一定邀我到新加坡來。我說:好吧!我就跟你們來。這是第一次到新加坡來,我記得那一年我來了十天,我還感冒還沒有好,帶著病到這邊來參訪。這樣認識李木源居士,李居士每年都邀請我來講經,護法,一個人!你們沒有他,這邊法師雖然很多,道場很多,沒有人邀請我。我跟演培法師私交很不錯,很好,很熟悉,沒有出家我們就認識。他老人家雖然在此地建道場住這麼多年,他沒有邀請我講過經,我到這個地方來了,順便邀請我到他那裡講講開示。他沒有請我到新加坡來,而是我到新加坡來之後,見了面,順便請我去講個一、兩次開示,你就曉得因緣不容易。
今天新加坡的佛法,乃至於南洋、馬來西亞淨宗的帶動,這麼多人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的成就,誰的功德?李居士的功德,這不是我恭惟他。沒有他就沒有十年弘法的機會,更沒有辦培訓班的因緣,這個太希有;世界有許多地方有人請我去講經,沒有人請我去辦學。幫助年輕人,做續佛慧命的工作,是我們出家人第一樁大事。《華嚴經》上就講得很好,世尊就囑咐我們,弘法固然重要,弘法如果不能傳法,你的功德不圓滿;換句話說,你一半都沒有做到。所以,一個負責任的人一定要曉得,培養繼起的人才,續佛慧命,這才是真正報佛恩,這才真正對得起諸佛菩薩,對得起祖師大德代代的承傳,對得起諸位熱心的護持。如果下面沒有繼承的人,我死了,佛法就斷了,我就變成佛法的罪人!可是,雖然有心,這個念頭幾十年了,講座沒有機緣,緣不容易。
今天李居士發這個心,實在講,因為發這個心,所以佛菩薩才把這個道場送來,道場是佛菩薩建立的。我這一生在海外有幾個道場,都是佛菩薩建立的。為什麼?第一個,我們自己沒有發心建道場;第二個,也不肯向大眾化一分錢的緣來建道場。我說向人家化緣,要人家出錢,是增加人的負擔,這是罪過,這不可以的。所以我們道場,大家來,我們歡迎,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絕不拉信徒,絕不向信徒要一分錢,我們一定要做到這個,身心清淨。道場需要多大,需要怎麼樣做,那是佛菩薩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情。
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做這個工作,替佛菩薩做的,替一切眾生做的,不是為自己。需要場所就是這麼大,因為我們教學的對象十個人,十個人就不需要很大的地方。所以,我跟木源居士說,我說我們學生十個人。為什麼十個人?每個人每個星期要上講台講一次,人太多了分配不開,所以每一屆只能有十個人。他跟我講,內地出家人希望來參加的人太多了。我說:那好,我們再招收二十個旁聽生,十個正科生,二十個旁聽生;旁聽生同樣學習,就是不排時間給他上講台,他沒有機會上講台,其他修學、生活完全相同。所以我就想到,我說我們下一屆,下一屆學生就從旁聽二十個人裡面選十個做正科生,再招收二十個旁聽生。我說我們這樣下去倒挺理想的,每個人可以在這個地方住八個月,前面四個月讓他做預備工作,後四個月他上台來講經。這個方法的確是很理想,所以這一次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做。
培訓班前面兩屆可以說是我們試辦的,我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果?我自己也不曉得。沒有想到這一試辦很成功,同學們感想、心得的報告寫在特刊上。特刊,韓館長看到之後非常感動,她看到這個東西之後,她第一句話就告訴我:這個工作一定要永遠做下去。我聽她這個話也非常受感動,因為在以往,她對於培訓的工作,佛學院教學的工作,她非常失望,很灰心。所以她不希望我去做這個工作,只希望我自己去講經、說法、寫書,利用電視、利用國際網路把佛法來推廣,對於教學沒有信心。沒有想到特刊出來之後,把她這個觀念完全轉過來,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了。我們想這也是佛的意思,也是阿彌陀佛冥冥當中的加持,使她的觀念完全轉變過來。
我們今天有這個機緣在此地聚會一堂,木源居士買下這個大樓之後告訴我,我們這座大樓的使命是作為全世界淨宗弘法人才培訓中心,不做其他用途。我聽到這個話也很感動,非常難得。這個建築不僅是新加坡的佛教培訓中心,是全世界佛教訓練中心。我想我們有個兩、三屆下來之後,培訓工作就可以讓年輕的法師來主持、來推動,我們從旁協助就可以了。這個樣子我們的人才、我們的師資永遠延續不斷,才能把佛法真正發揚光大。
今天時代不一樣,科技日新月異,弘法的工作要把佛法送到每個人的家庭裡面去,我們走這個路子。利用衛星傳播、利用電視、利用網路,網路現在非常普遍,我們所講的東西都在網路上。現在的網路傳播裡面是文字,科技不斷在進步,一些同修告訴我,大概在一、兩年之內,網路裡面就可以直接播影像。像我們現在錄下來的錄相,就能在網路上傳播,有音聲、有形相,不僅是文字。這是潮流的趨勢,我們一定要利用尖端的科技來傳播佛法。所以道場不需要很大,一個小房間,機器架起來之後,就可以對全世界弘法。道場小,開銷少,維護容易,不要向人要錢,這頂重要。
所以,阿彌陀佛送這麼大的道場,也就是看到你們就需要這麼大的道場,就送這麼大道場給你,非常恰當。可以能夠發揮佛法弘揚傳法的工作,這是居士林淨宗學會的無量功德,也是新加坡這個國家,為佛法、為一切眾生所做的一樁大好事,真實無量功德。往後就要你們諸位同修熱烈的來護持,護持不是要出錢,要出力。出什麼力?你們要注意訊息,下個星期,我們是讓現在培訓班的這些年輕法師,讓他們做一個星期的準備工作,再下一個星期,他們要到居士林上台去講經,你們要熱烈的去聽經,這是我在此地要求你們的。
聽講經,聽我講不重要,聽我講沒什麼功德,聽他們講重要,聽他們講是無量功德。過去我在居士林講種樹的比喻,你們要記住,他們是一棵菩提樹,菩提樹苗需要灌溉。怎麼灌溉?你們去聽講、去捧場,讓他們一看「我們講經有這麼多人聽,大概還講得不錯」,信心就起來了。要培養他的信心,培養他們的願力,所以他們需要聽眾,你們有時間一定要來聽經,聽經是幫助他。不但聽經,而且希望你們還能夠批評,當然人多了,批評沒有時間,你們可以寫紙條。哪個地方他講得不太清楚,哪個地方講得你聽了有疑問,你寫紙條交給他,讓他改進,幫助他進步,這是成就你們的真實功德。不要怕,「他是法師,我不好意思批評」,那你就錯了,他們是在學習,不斷的要幫助他們進步,幫助他們改過,幫助他們進步,這就是你在培養菩提樹。木源居士在種菩提樹,你們要灌溉,要常常培養,常常照顧,他們將來的成就,就是我們大家的成就。
佛法四眾是一體,我們希望他們將來各個都是歷史上的大法師,都是一代的祖師大德。他們怎麼成就的?你們灌溉的。你們在這裡培植的,所以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自然來接引,你替阿彌陀佛做了功德,你替阿彌陀佛做了事情,做什麼事情?聽經。聽經捧場,你替阿彌陀佛做的,你替釋迦牟尼佛做的,你們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做的,這是無比的榮耀,哪裡來的這麼好的機會!這個機會只有新加坡居士林有,除此之外沒有二家。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千萬不要放棄,這個機緣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珍惜這個機緣,好好的來幫助這些年輕法師,希望他們有成就。他們的成就,佛法就有前途,佛法的前途光明萬丈,一切眾生就有福報。一定能夠改造這個社會,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得到安定和平,幫助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幸福、美滿,那麼今天這一會,意義就無盡的深廣,就跟華嚴境界沒有兩樣。今天在開學之際,我們非常難得這麼多同修們聚集一堂,我們共同向這個目標、方向去邁進,我的話就講到此地。謝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