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韓故館長生西六週年追思紀念法會—淨空法師致辭  (共一集)  2003/3/5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161-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是韓館長生西六週年的紀念。我們能夠在此地聚會一堂,懷著無限感恩的心情,來紀念館長。

  在這個地方,出家的同學,悟本師跟我二十年了,悟道師也十九年了。他們出家之後,對於我們修學弘法,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都看得很清楚。在家同修當中,還有一些老同學,他們所看到的,是在我們沒有圖書館之前,那一段艱苦的修學、弘法工作。

  我跟韓館長相處整整三十年,前面十七年,住在她家裡,她每天忙著替我找講經的處所。我記得在那個時候,有租借講堂、有借用她朋友的辦公室,來做講經的處所。所以講經確實沒有中斷過,但是講經的處所是常常遷移,沒有一定的所在。她的工作做得很辛苦,但是她非常認真努力來幫助我。知道一個真正發心學經教的人,他在哪裡學?要在講堂上學,沒有講台,就沒有學習的場所。

  我們不是上根利智,我們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在中國孔老夫子給我們做了代表,所以孔夫子跟釋迦牟尼佛相比,那釋迦牟尼佛是頓根、上根利智,孔老夫子是中下根性。何以見得?我們在《論語》裡面看到,夫子自己說,他說的這些話,我們學經教的同學特別要記住。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段話很重要。他曾經一天不吃飯,一夜不睡覺,他想,想來想去,什麼事情都沒有真實的利益,真實利益是什麼?還是勤學,學習。

  所以他又說:他十五歲立志求學,「三十而立」,三十歲就是求學畢業了。畢業之後,並不是就是終止,畢業就是又一個開始,什麼開始?要把你所學的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夫子學,學的是什麼?學聖、學賢,這三十歲開始落實。他說「四十而不惑」,這就是我們顯著看出來,他是中等根性的人。三十到四十,十年,十年之後,他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了;這個不惑,就是不被外境誘惑了。在佛法講,他得定、得三昧,自己能在境界上做得了主宰。順境善緣決定沒有貪痴,逆境惡緣決定沒有瞋恚,他到這樣的功夫。「五十而知天命」,再過十年,他真正明瞭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佛家常講「種善因得善果」,他通達了。

  人要了解因果報應,心就定了。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讀到,你看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之後,確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既然一切都是命定的,那還學什麼?不必搞了。所以他真的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心定的。他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雲谷禪師問他:這個一般常人做不到,你從哪裡學來的?結果他說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他說:我想也沒有用處,乾脆就不想了。雲谷禪師則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凡夫。所以我常講了凡先生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叫標準凡夫。我們這些人不如他,不是標準凡夫,我們天天還在造業,他能夠不造業了,只受果報而不造業,這是不容易!

  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之後,他才真正覺悟了,命是自己造的,前生的業報!命自己可以改造,所以他從雲谷禪師那裡學到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他開始認真做。首先發願做三千樁善事,我們在他的《四訓》裡頭看到,他十年才做完,相當不容易。但是做了三、四年,他就感覺到他的命運好轉。譬如命中他參加考試,考的名次是第七名、第八名,他忽然考到第一名,這個就是顯著的改變。這是證實佛法教導我們的真實性,絕對不是虛妄的。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自己這一生當中,就要從事改造自己命運的方法。

  世間人不外乎求財富,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不懂道理,不懂方法,違背了這個方法與理論,不但你求不到,你怎麼樣去做,你所獲得的打了折扣。譬如說你命裡頭有一百萬的財富,你不懂方法,不懂事實真相,憑著自己想像,胡作妄為,那你所得到的,可能只有一半,打了對折,甚至於打到什麼?打到二折、三折。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他命中財富很多,因為心術不正,所以打了大幅度的折扣。明瞭這個道理,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改進,不但命中福報不會打折扣,還會增長!福報增長,智慧增長,連壽命都增長。了凡先生的壽命是五十三歲,他走的時候是七十四歲,他多活了二十年,這是說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我們紀念韓館長,韓館長三十年幫助我,成就我講台的學習,我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沒有福,也沒有壽命,這一生福報跟壽命都是學佛之後,明白了,才修得的。幸虧有一點小智慧,對老師的話能夠深信不疑,老師教導我的,依教奉行,這一生能夠改頭換面,重新做起。所以我念老師的恩、念護法的恩,終身不忘。「知恩報恩」是佛教導我們,那麼我們用什麼來報答老師護法的恩德?要以真正的修學功夫,以弘揚佛法的成績來報答。我們自己沒有成就,對佛法、正法久住沒有一點貢獻,那就什麼都談不上了。

  所以夫子五十歲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你看他十年一個境界,十年一個境界,非常顯著。這是漸修,不是頓悟,跟釋迦牟尼佛不一樣,釋迦牟尼佛是頓悟。他三十歲,那是示現大徹大悟之後,在菩提樹下入定,二七日中,給法身菩薩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們從這個地方看,佛是頓悟,他不是十年、十年一個階段。這部大經是給法身菩薩講的,世間人不懂,不能接受。度世間人,這才回過頭來辦學,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這是佛徹悟之後,教化眾生。我說這個辦學,大家好懂。

  在佛說經,前十二年講「阿含」,阿含是小學,現在我們叫小乘教;第二個階段,「方等」八年,就好比是中學;第三個階段,「般若」好比是大學,般若是二十二年。換句話說,般若是佛教化眾生主要的科目,開智慧;最後八年「法華涅槃」,那是研究所,又回歸到華嚴的境界。所以佛是頓悟,孔老夫子示現的是漸悟。我們學孔老夫子能學得成,學佛那就難!所以用孔老夫子這個綱領,我們來修學大乘佛法,肯定有成就。

  也許同學要問,什麼叫「耳順」?什麼叫「從心所欲不踰矩」?耳順就是自己心地真正到了清淨平等慈悲,見善人好,見惡人也好,看到你做善事,很好,看到你做惡事也很好,耳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但是業因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糊塗。如果什麼都好,什麼都不知道,那是白痴,那不叫耳順。耳順是樣樣都知道。

  也許同學問,看到人做惡事,你不救他,看到他墮地獄,這能算慈悲嗎?我們凡夫不知道聖人的境界,聖人境界跟我們凡夫不一樣,他看得透徹。這個人在造惡,你不能勸他,你勸他,他變本加厲,他造得更惡。你隨他去!隨他去,他造的惡少;你要勸他,他造的惡更嚴重,他墮的惡道更苦。所以聖人教化眾生,他很有耐心,不是在一世;這一世教不了你,來世再教你,什麼時候你回頭,想學好,他才來教你。你沒有這個意念,他不會跟你說的。

  他給一切有緣的人說,無緣的人,你在旁邊可以旁聽,他不是直接教你的。這些方法我們都應當學,都要會。所以人在世間,到耳順的時候,不會得罪一個人,不會跟任何人對立。你想想看,這個才叫真淨真善。對於一切境緣當中,絕對不起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曉得,孔老夫子六十歲已經入菩薩的境界,我們稱他是菩薩,在理論上講,決定沒有問題。

  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這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超越十法界了。耳順超越六道輪迴,從心所欲不踰矩,超越十法界,那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這是孔老夫子為我們所示現的。這個「從心所欲不踰矩」,簡單的講,絕對不違背戒定慧,決定不違背我們常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從心所欲」都能與這個相應,所以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所以夫子《論語》這一翻開,前面幾句話,那是他修學的成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就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個「朋」是學生,來跟他學習的。所以自己學不厭,教別人不疲倦,學不厭,教不倦,這是菩薩、佛陀一生的事業,孔老夫子做的是佛菩薩的事業。

  今天有一份資料,水的訊息,供養諸位。這一份資料,對我有很大的啟示。這是大概一個月前,平師從網路上節錄下來的,送來給我看。我看了之後,就聯想到佛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上講的話。從前我學《楞嚴》,《楞嚴》我也講過六、七遍,實在講,沒懂!這一份資料給我一看的時候,《楞嚴經》上這一段經文我懂了,明白了,我了解佛講的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

  《楞嚴經》上有這麼一段話「佛告阿難」,實在講阿難是我們大家的代表,告訴阿難就是告訴我們,「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這一句話,我們聽得很多,《華嚴經》上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常常講「境隨心轉」,《楞嚴經》上還有一句話,「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開示。「唯心所現」,這是總綱領。下面佛說了,「一切因果世界」,這世界是講最大的,我們講現象,最大的現象,「微塵」,最小的,「因心成體」。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現象是心變的、心現的,唯心所現。

  心是什麼?你們今天下午要做三時繫念,中峰禪師在《繫念》裡面開示,講到心,他講到肉團心,肉團心這是我們的心臟,這不是真的是假的;他講到緣慮心。這個心是什麼?這個心是識,「唯識所變」,緣慮心是識。後面講的靈知心,那個靈知心就是經上講的「唯心所現」,所以心是靈明覺知,一切萬物都是靈知所現的,因此一切萬物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

  所以這一份資料我一看,水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隨著人的意思,它產生變化。人心善,它變得非常美,人心不善,它變得非常醜陋。這日本的科學家用了八年的時間,得了這個結論。可惜他沒有讀《楞嚴經》,他要讀《楞嚴經》,那就恍然大悟。不但是水如此,微塵都如此;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物質統統是這樣的。

  回想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自己的身體每一個細胞,身體裡頭水分也很多,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所有細胞,佛經上講的毛孔、毛端,都隨著我們情緒在變化。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不生病。為什麼?我常生歡喜心,我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煩惱,只有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個結晶在顯微鏡裡面看,最美好的。最美好的是什麼?佛菩薩,所以佛在經上講,阿彌陀佛住的極樂世界,毘盧遮那佛住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的人心純淨純善,所有一切萬物的結晶都是最美好的,一絲毫缺陷都沒有。我們居住在地球上眾生,起心動念,惡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所以把這個世界變成了五濁惡世。如果我們念頭一轉過來,我們的心行像極樂世界的人一樣,像華藏世界菩薩一樣,我們現前這個世界跟華藏、跟極樂沒有兩樣。

  諸位你要懂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的,你才得受用。所以你們看到我,我確確實實是一年比一年好,我今年這個身體,體質,感覺得比去年、前年好很多。去年、前年,劉大夫還配一點藥來給我養身體的,今年不需要!這個不需要是自己調整。所以我離開新加坡,我寫了一幅對聯,勉勵我們的同學。我這一幅對聯,上聯是「處逆境」,我們的生活環境很不好,處處都有障礙。「隨惡緣」,跟我們在一起的,都是惡人,都不是善人,常常來找麻煩。處在這樣環境裡面,「無瞋恚」,這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一絲毫瞋恚念頭沒有,我們不會怨天尤人,沒有一點瞋恚心,沒有一點報復心。沒有瞋恚,忍辱波羅蜜成就;沒有報復,不殺生這條戒圓滿。所以底下我寫的是「業障盡消」,我們現在講消業障,業障是這樣消的。所以逆境惡緣是我們的善知識,修行不在外境,統在內心,就是看你的心怎麼轉,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就是在自己心要曉得轉,轉惡為善是轉自己,不是轉別人;轉迷為悟,也是轉自己,不是轉別人。佛法叫內學,不是在外頭學,不要去管別人,別人與我不相干。一定要轉自己,轉凡成聖。

  下一聯是「處順境」,我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好,非常順利,處的是善緣,跟我們往來的都是好人,都是來幫助我的,都不會來傷害我,都是好人。這個時候要怎麼?「無貪痴」,人往往在順境起貪心,那就錯了,不能有貪心,不能愚痴,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福慧全現」,你的福慧就現前。

  所以修行,我常常講,講了幾十年,形象很重要,你修行有沒有功夫,看你的相貌,看你的體質。你的相貌沒有變好,你的身體健康沒有恢復,你修行功夫不到家,不夠。你要修行真正有功夫,得到佛法的利益,頭一個,你相貌改變了;相隨心轉。境隨心轉,身體是我們最親蜜的境界,這個身體隨心轉。所以民國初年,諦閑老和尚,這是講經說法的一位大法師,有一次生病了,這個消息傳到印光大師耳邊,印光大師就寫了一封信給諦閑法師,他說你是個講經的法師,你怎麼可以生病?你要生病,可見得你講的那個經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修行沒有功夫。所以說真正講經通達經,就是《楞嚴經》上這一段話,你要是真正通達,你就可以自己調心、調身、調理情緒,永遠不會生病。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求永遠不生病;這個要求不到,那有求必應,就靠不住,這個話就是假話,不是真話。

  我常說真正學佛的人,不老、不病、不死。你連這三點做不到,你學佛叫白學。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假的,決定不要在那上用心,不要去計較。在那上用心、計較,那是造六道輪迴業,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幫助一切眾生,你看諸佛菩薩給我們做的榜樣,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錯了。隨緣,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機會,有機會就做,沒有機會就不做。一定要想怎麼做,你就錯,你是用的攀緣心,你造的是善惡業。造善惡業,你怎麼出得了六道輪迴!

  所以這一次台灣那邊的同修想印《四庫薈要》,好,這是我早年的心願。那麼有很多人爭著要印,搶著要印,我就跟道師講,那我們就放棄,我們就不搞,讓他們去印去。我們印這個書的目的在哪裡?是希望這個書數量多,流通得很廣,將來在大災難當中不會被毀掉,總有幾部存在的,目的在此地。既然有人來做,阿彌陀佛,謝天謝地,我們省心省事,我們要是需要的話,頂多需要個幾套,他印好的時候,我們就買幾套就好了!一切隨緣而不攀緣。

  我們道場也是隨緣,現在我們的講堂,這一次是因為工程拖了,本來我們希望在二月底完工,我們今天的法會可以在新講堂做,這也是很遺憾的事情,那隨緣!這個講堂建成之後,我們學院硬體建設到此為止,以後我們不再搞了,我們把心定下來,好好的來學佛,好好的來修,修什麼?修相好。修三十二相,修八十種好,修身體清淨莊嚴,這個樣子就度了眾生。你看我去年到日本,今年到新幾內亞,到吉隆坡,我這個身相就度了很多人。新幾內亞我們去訪問回教跟天主教,他們天主教的大主教,跟我見面的時候,跟我站在一邊,看到他好像有八十多歲,實際上他七十歲,我七十七歲,我大他七歲,這一看就行了。我這個身體能力,這一張桌子我都能上得去,輕而易舉。

  所以自己修好了,就能度一切眾生。你這個形象讓人家看到,如果你學佛,你看你又瘦又乾巴,看到那個樣子不像樣,佛不能學,學佛就變成這個樣子,這還能學嗎?所以你看看諸佛菩薩相貌多麼圓滿,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阿難為什麼學佛?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相太好,所以他想這個相貌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修成的。他是想相好跟佛一樣,才出家去修行的,非常有道理。

  所以這個日本研究的報告,是我們對於大乘經教裡面所講的,就是連虛空都是活的,虛空也是「因心成體」,怎麼知道它是活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在作夢的時候,夢中有沒有虛空?有,有虛空,你夢醒來之後,你夢裡的虛空到哪裡去?由此可以證明,虛空是我們靈知心變現的,虛空就有感應,感應道交,道理、理論,我們就明瞭。我們起心動念,所有一切境界,隨著我們心念起變化,那個起變化就是應。譬如他們研究的水,你喝的這杯水,你在要喝之前,你以感恩的心,愛心看它,你看個一、兩分鐘再喝,它這個水的結晶非常之美,對你的營養就好。如果你很瞋恚,發脾氣,你對待它,這個水喝下去就有毒,為什麼?它的結晶非常壞,這是人家實驗出來的。

  你明白這個,水如此,我們吃的飲食,菜也是這樣的,飯也是這樣的。不但如此,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是這樣。所以許哲居士昨天來了,她來教我們瑜珈。許哲居士告訴我,人發三分鐘的脾氣,三天不能恢復正常,我們從這個實驗得到結論。所以千萬不要發脾氣,發脾氣是自殺,與別人不相干。以為我發脾氣是我對他,對他損害很小,對自己損害很大。你殺別人只有三分,殺自己有七分,划不來,何必?縱然被人坑了,被人騙,被人欺負,都不要發脾氣,為什麼?身外之物,不值得計較。

  所以跟我的同學都知道我,我在每個地方建道場,道場建立,緣不成熟,馬上就丟掉,丟得乾乾淨淨,一點後悔的念頭都沒有。因為我知道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求不來。所以這裡丟掉,到另外一個地方再建立比前面那個地方更殊勝,大家看到很清楚,一次比一次殊勝,一次比一次圓滿。這是證明佛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的理論方法是正確的,一點都沒有錯誤,沒有虛假,我們依教奉行,才真正能夠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我們也只有依教奉行,才能夠圓滿韓館長往生之前,給我們講的十二個願望。我的講話大概到這裡時間差不多?好,我們用這個來紀念館長,報答館長,成就自己,成就眾生!好,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