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福六和  (第一集)  2002/05/25  馬來西亞山打根  檔名:21-139-0001

  我們感謝賴老居士的安排以及剛才她老人家的致詞。我們有幸,佛家講有緣,能夠在山打根這個地區與諸位同修們談談佛法。這一次我們所談的題目是「三福六和」。人生活在世間,不能沒有福報,我們在接受三皈的時候,都會念到「皈依佛,二足尊」,這個意思就是佛陀他的福報是圓滿的,這個「足」就是滿足、圓滿的意思,智慧、福報兩種圓滿。世出世間講到智慧、福報,沒有人能夠跟佛相比,所以稱之為「二足尊」。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當然也是這兩種,我們要有福,我們要有慧。所以求福求慧是世出世間從大聖大賢到一切凡俗眾生,這是我們共同希求的。這個希求是正確的,決定沒有錯誤,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帶頭,為我們做榜樣,為我們做模範。

  世間人,我們在今天普遍的能夠看出,無論是中國外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談到求財富、求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可以說決定沒有人反對。無論信什麼樣的宗教,提起這三樁事情,他總是非常歡喜,熱烈的在追求。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求?釋迦牟尼佛一樣也是在求,他能夠求得最圓滿,所以他是我們的好模範,是我們的好老師。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都是果報,果必有因,所以佛教我們求,是從因上去求,果上是求不到的。現在這個社會裡面,有地位非常崇高的,有得大財富的,這不是偶然的事情,是他過去生中曾經修因,這一生他才能得到。如果過去生中沒有修因,你怎麼樣去追求也追求不到。這一樁事情,《了凡四訓》裡面講得很清楚。

  民國初年,清末民初,中國出現了一位了不起的大師,印光大師。學佛的同學們,尤其是老同修,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師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而來的,那還能錯得了嗎?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這是值得我們思惟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出現在民國初年,這個世界已經埋伏下動亂的因素,這個話說起來很長,清朝末年已經種下了不善的種子。到民國建立之後,當時年輕一輩的知識分子,嚮往西方的強盛,誤以為導致中國衰弱的原因,是兩千年來儒家教學造成的結果,所以極力的排斥舊文化,排斥舊的道德,排斥舊的教學,一味崇尚西方。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現在不但是中國,整個世界社會在動亂,無論是貧富貴賤,只要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大家都沒有安全感,不能夠像古時候人過一種真善美慧的生活。這又是什麼樣的原因?我們從這些因素裡面才能體會到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做出挽救世間劫運的示現。

  印光大師一生教我們什麼?我們從他老人家一生行誼,可以總結出他老人家一生所行、所修、所教導世人的,只有十六個字:「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確確實實講,這是對我們這個時代苦難眾生所做的忠告。早年我在台灣,李炳南老居士在往生的前一天跟同學們說:「現在這個世間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唯一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第二天的清晨他往生了。這些都是近代的大善知識,教導我們如何能夠化解這個災難,自度度他。印祖跟我們講的這十六個字,契機契理,我們要能夠細心體會,要能夠深深的理解。他在一生當中,極力提倡的是因果教育。我在早年也常常想,他為什麼不提倡經論的教學、為什麼不提倡儒家的傳統,而提倡因果教育?現在我們明白了,儒跟佛已經衰微了,近一百年當中,真正弘法講經的人愈來愈少。佛教,不但佛教如此,其他宗教我看都不例外,只流於宗教的形式,宗教的內容疏忽了。

  我們細心去觀察佛教,我從接觸佛教那一天起,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我看佛教經典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所作所為,他是教學。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經,看到歐陽竟無先生有一本小冊子,是他在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的講演,他的學生王恩洋寫的講記。他的題目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我看了很受感動,他說的話很有道理。佛教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佛教就是今天西方人常講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在早年第一次到中國大陸,跟中國學術界接觸,這些學校校長邀請我給學校裡面的老師、學生代表做簡短的致詞。當時我寫了六條大綱,第一條就說明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我把這個觀念告訴學術界。第二個說明佛教教學的內容,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就是我們自己本人,換句話說,一切經典裡面所說的,是我們自己與自己生活環境之真相,你才曉得這一門學問、這個課程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

  歐陽大師講得沒有錯,我們如果不知道自己,也不曉得自己生活環境,那真叫糊裡糊塗來到這個世間,糊裡糊塗又走過去了,這多可惜!所以佛法,佛說了,佛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我們要穿衣吃飯,釋迦牟尼佛也要穿衣吃飯;我們要工作、要應酬,釋迦牟尼佛也要工作、也要應酬,所不同的是一個覺悟、一個迷惑。所以,眾生覺悟就成佛了,不覺悟那就叫凡夫,凡聖之間是一念之差。古時候佛教傳到中國來,那個時候是教育,一直到清朝初期,我看到康熙、雍正、乾隆時代還是教學,還是算佛陀教育。怎麼會變成宗教?實在講這是很晚近的事情,充其量我看不到三百年,這兩百多年當中變質了,變成宗教。本來是教育,佛陀教育,現在變成宗教。有人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因為現在佛教所表現的確實是宗教,它不是教育。於是我們明白這個事情,知道事實真相,如何把佛教再帶回教育,這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

  儒跟佛沒有問題,是我們這些做弟子出了毛病,把儒跟佛本來面目忘記了。原來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那個時候叫講經說法;如果用現代的名詞,天天給大眾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跟孔老夫子一樣,是在教學,是在上課。四十九年沒有休息,一天講八個小時,不容易!我們今天有人說佛教消極、佛教迷信,我們說消極,哪一個人今天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年到頭也不放假,你說這種人消極,那到哪裡找積極的?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佛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獲得圓滿的福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相好,佛在經典上教我們這三樣東西。密宗講的大圓滿,什麼叫大圓滿?就這三樁事情:智慧圓滿、福報圓滿、相好圓滿。相好就是健康長壽,獲得這三種圓滿,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

  由於近代我們佛弟子,出家在家四眾弟子迷失了方向,印光大師非常明瞭,用佛法、用儒家的教學來不及,只有用因果的方法。如果大家真正能夠知道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真相,那麼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自己會收斂一點,你不敢放肆。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惡業一定得惡報,所以印祖一生提倡因果教育。他落實在三本書上,第一本書是《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這本書是袁了凡居士教訓他兒孫的四篇文章,因為印光法師提倡,所以他這個小冊子流通量非常大,讀誦的人很多。依照這小冊子理論、方法去做的人,大有人在。不但在中國,我聽說在日本也非常盛行。這是說明因果的理論與事實真相。第二部書是《太上感應篇》,他老人家提倡的是《感應篇彙編》。《彙編》是感應在歷史上過去、現代因果報應的這些事實,過去的我們都把它看成故事,但是都是真人真事,累積在一起,供給我們做參考。然後你細心觀察現代的社會,無論在中國、在外國,只要你留意,就在我們身邊周圍,你就看到許許多多善惡果報的事實。

  第三部是《安士全書》,是清朝周安士編的。這部書裡面一共有四篇,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跟《感應篇》性質是相同的,那是善惡的標準。什麼叫善?什麼是惡?你首先要有能力辨別。是善,我們要努力去做;是惡,不但不能做,念頭都不能起。第二個部分是《萬善先資》,第三部分是《欲海回狂》,這是講所有一切的惡,這兩種最重:一個是殺生,一個是邪淫,所以特別把這兩個惡業詳詳細細跟大家說明。最後一篇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印祖一生當中提倡這三部東西。我七七年在香港講經,接觸到「弘化社」,就是印光大師所出版的這些書籍,看到這個事實。當時我也非常驚訝,這是中國佛教一代的大德,淨土宗一代的祖師,為什麼他要這樣做?現在我們知道是為挽救現代社會的劫難。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中國、外國古老的預言,都講到兩千年有大災難,《聖經》最後一篇還講到世界末日。但是這些書裡面最後結論都有一句話:這個劫難會不會形成,完全看眾生的心行。這一句話說得很好、很有道理,眾生的心要能夠轉惡為善,這個災難可以化解;眾生的心要是轉不過來,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一意造作惡業,不知道回頭,這個災難就不能夠避免。

  我們看看現在社會實際上的狀況,從哪裡看起?從教學。現代的學校,無論是父母教兒女、老師教學生,教什麼?競爭。這個可怕!好像你在社會上不競爭,你將來就活不了,完全違背因果的理論。我在上個月遇到一位美國的教授跟我談起,因為他是教書的,他教博士班的,一位資深的老教授。我說美國的教育是不是從小就教競爭?對!競爭再要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是戰爭,戰爭爆發是世界末日。我說這個教育是死路一條,到最後是世界末日,你知不知道?東方聖賢人的教育,他不是教人競爭,教人忍讓。這裡面必須要懂得因果的理論與事實,他才能放棄競爭。我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活得好快樂,並不是不跟人競爭就活不了,我活得比你們快樂!你們活得很辛苦,為什麼?天天要跟人鬥爭,你說你的心理、精神負擔多重!這都是基本的原理原則,他不懂,可惜他沒有念過《了凡四訓》。

  因果理論裡面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你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你來幹什麼的?凡是到這個世間來的是兩種人,一種是佛菩薩乘願再來的,那個得大自在;另外一種是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是業力受生的。前世造的業,那個業是因,現在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果報。過去造的善業,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享福的;過去造不善業,那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受罪的,來受苦、受難的,果報!業因雖然是前世造的,能不能改?能改。你要曉得這個道理,明瞭事實真相,可以改。從哪裡改起?從因上改起。過去生中我們譬如說沒有修善業,我這一生當中我明白了,我在斷惡修善上下功夫,我就能把我的命運改變。所以佛家講命運是有的,但不是宿命論,命運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可以改變。佛告訴我們,實際上整個《大藏經》還不就是教我們這三樁事情嗎?菩薩行雖然說得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那就是布施,布施裡頭分三大類。通常我們都是用歸納的方法講,把菩薩無量無邊的行門,佛經上也常常講八萬四千行門,歸納為六大類:六波羅蜜。

  諸位都曉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分為這六大類。六大類再歸納只有一條,就是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持戒、忍辱是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屬於法布施。所以,歸根結柢就是一個布施。財布施得財富,你命裡頭錢怎麼來的?是你過去生中喜歡財布施,你這一生得的福報。愈施愈多,不會說愈施愈少,沒有這個道理。如果說布施而得不到財富,佛陀的教學可以完全把它推翻,那佛說的假話,佛說的話不能兌現。愈施愈多。聰明智慧是果報,原因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教學,歡喜教別人,自己知道的歡喜教人,增長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能夠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平安,離開恐怖,得健康長壽。最具體的作法,大家曉得是素食,素食是我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結冤仇,一切眾生看到我都能生歡喜心。愛護眾生,不忍吃眾生肉,得健康長壽,你要肯幹。

  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那個時候我自己感受很深,為什麼不能早十年認識佛教?早十年認識佛教,我的成就不只今天這個樣子。二十六歲才接觸到,我恨太晚了。確確實實佛法是宇宙之間,我們常講天上人間真實的教誨,無比的殊勝!接觸之後才明瞭、才知道,正是如老師給我介紹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的個性跟袁了凡先生差不多,福報還比不上他,袁了凡所有一切惡習氣我統統都有,還沒有他的福報。孔先生給他算命,他還能活到五十三歲,還能做個縣長,這一點我就不如他。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過不了四十五歲,一點福報都沒有。今天這些福報都是學佛之後修得的,這一生修得的。這一生做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成見習氣,完全隨順依靠佛陀教誨去做,做得很有效果,做到充滿了信心。佛不能不學,學佛的人才是天上人間最有福報的人、最幸運的人。佛法是教學,不是一般拜拜,一般拜拜無濟於事。所以佛法稱之為「內學」,內是從內心裡面去覺悟,去做一個轉變,你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我們現在同學們都修淨土,淨土法門非常殊勝,念佛一定作佛。可是為什麼許許多多人念佛,連往生都沒有把握?往年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他是講台中蓮社,一萬個蓮友天天念佛,真正往生只有兩三個。這是什麼原因?口裡念佛心裡沒有佛,所以不能往生。心口要相應,這才能往生。「口念彌陀心散亂」,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常常檢點:我像不像一尊佛?學佛要學得像,像阿彌陀佛、像釋迦牟尼佛。每天供養的佛像,供養在那裡幹什麼?不是給你拜的,你拜他他不會賜福給你。放在這個地方是讓你自己天天看到,我要向他學,我要學得跟他一樣,這就有福,這叫真正拜佛。

  淨宗從什麼地方學起?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從三福。三福是出在《觀無量壽佛經》中,這裡頭有一段故事。韋提希夫人遭遇國家的變故,對人間灰心透了,她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求佛、向佛請教:「有沒有好的修學環境?」她不願意在這個世間住了,想往生佛國土。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說話,用他的神力把一切諸佛的剎土顯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去選擇。那時候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形相讓你看。她看了之後,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她說這個地方好,「我很想去」,向世尊請教怎樣去法。世尊沒有說往生方法之前,先講淨業三福。淨業三福末後佛說了一句話,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我們要非常的重視。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也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眾生、一切菩薩修成佛道,要以這三條為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你就不能成就。

  於是我們就明白,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沒有這個基礎,像蓋房子一樣,你沒有打地基。無論你蓋什麼樣式的房子、多麼高的大樓,最重要是基礎、地基,這三條就是我們修學的基礎。三條第一條是人天福報,所以你就是不學佛,你能夠做到第一條,你來生不會失掉人身,你在人間、天上享福,你不會墮三惡道。第二條是小乘的基礎,聲聞、緣覺小乘人修學的基礎。第三條是大乘人的基礎。這三條就像三層樓一樣,小乘建立在人天福報的基礎上,大乘又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像三層樓一樣。第一條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頭一條。我們想想我們做到沒有?我們有沒有孝養父母?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首先你要懂得什麼叫做孝。中國的文字,我在五十年前就說過,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民族都不能夠相比的。文字是符號,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你看到這個字,你想它裡面的含義,意思很深。你看孝,你懂得這個含義,你才曉得我應當怎樣盡孝。

  「孝」這個字,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這個意思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現在外國人講有代溝,代溝就是大不孝,孝沒有了。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是孝的意思。儒家教學有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意思,你從古代這些帝王你就能夠明顯的看出來。古代帝王一登基,就等於說他接受這個王位,接受王位他第一樁做的事情是什麼?立太子,後代。如果後繼無人,他自己做得再好,他一生的成績等於零。為什麼?你死了你的事業就完了。培養底下一代比什麼都重要,他要選擇一個繼承人,還要選擇國家最好的老師,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來教他,所以太子受的教育是國家最好的教育,希望他能夠繼承。

  所以一個王朝,它能夠傳十幾二十代,能夠享國幾百年,有它的道理。末世的皇帝一定是違背祖宗的教誨,國跟家才滅亡。如果能夠遵守祖宗教誨而不違背,它會一直傳下去,這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社會上任何一個行業,古時候你就是做生意買賣,叫老字號,他那個字號能夠維持兩三百年而不衰,什麼原因?代代有子孫繼承,他有後人。這個文化中國有,在外國沒有這個觀念。這是正確的,是至善的,是符合大道的。由此可知,孝父母不僅是養父母之身,父母之身當然要養,父母有養育之恩;更重要的,是養父母的心,要讓父母活得很快樂,讓他能夠稱心如意,這是孝,這一點懂得的人不多。

  怎樣養父母的歡心?父母一定希望子女在一生當中都能和睦相處,都能夠互助合作,由此可知,兄弟不和,父母傷心,那是不孝。父母希望自己兒女在社會上與一切人也能和睦相處,在工作裡面或者是他做老闆,或者是他做員工,一定上下能夠相處得很好,同僚相處得很好,父母歡喜。如果在社會上,你對你的長官不忠,對你老闆不忠,對你的同事欺瞞,父母心裡難過。養父母之心,我就不再多舉例子,例子不勝枚舉。更高一層的,養父母之志,那是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古時候跟現在不一樣,古時候人父母對兒女總希望兒女能夠成聖成賢,讀書志在聖賢。現在人讀書不是志在聖賢,志在賺錢。從前是志在聖賢,所以你能夠成為君子、賢人、聖人,那是父母對你唯一的期望。你能不能滿足父母的願望?若不能滿足父母的願望,你就不孝。

  從孝道來講,什麼人能把這個孝做得究竟圓滿?跟諸位說,只有佛。成了佛叫大孝,圓滿的大孝。等覺菩薩不行,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他父親還是在皺眉頭,他不開心。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才是真正圓滿的大孝。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終極的目標是完成孝道。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立刻被中國朝野歡迎接受,這個道理跟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完全相同。中國古聖先賢講的是綱領,佛講得詳細,這兩個一配合,確實聖賢教育真正達到究竟圓滿。所以孝養父母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怎麼作法?大乘經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教導,我們要用心去學習。

  第二句「奉事師長」,這句話就是中國人講的尊師重道。兒女在學校念書,對老師不尊敬,功課不認真學習,父母也操心、也難過。怎樣教兒女懂得尊師重道,這是做父母的事情;怎樣教學生知道孝養父母,是老師的事情。所以一個年輕人的成熟、成就,父母跟老師密切合作把這個人教成功的。父母對兒女說「我是你的父母,你應當孝順我」,這個話講不出口,誰來講?老師講。老師對學生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師重道」,也說不出口。父母講、家長講,兩方面配合,才把這個教學的工作做好。不但要說,而且要做出樣子給小孩看。現在這個社會上已經沒有了,我這個年齡還算不錯,我生在安徽廬江,那個小城是桐城派的根據地,所以文風很盛。我們生長在農村裡面,農村的小孩都念書,文風很盛,念私塾。那個時候還沒有學校,但是我念私塾,我記得大概只有四、五個月的時間,以後就改成學校。改成學校這些禮節都沒有了,看都看不到了。

  我記得我上私塾那一天,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這是教育的效果!那個時候是六、七歲,父親帶我去私塾,私塾是在一個親戚的祠堂裡面,祠堂的大殿供一個很大的牌位,是孔老夫子,「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之神位」,我都記得很清楚,很大的牌位。進學那天,我父親帶著我,還帶著禮物供養老師。先向孔老夫子的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那是從前見皇帝的大禮,三跪九叩首之禮。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跟著拜。拜完孔老夫子之後,請老師上座,我的父親在前面,我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我們小孩一看,對老師敢不尊敬嗎?我爸爸對他都這麼尊敬,都給他磕頭,我還敢不聽話?大人就像演戲一樣,演給小孩看的,讓他一生記住,懂得尊師重道是這樣教的。口教沒有用,表演給他看。現在哪裡有?所以現在倫理沒有了,真的家不像家,國不像國,古人所講的話到今天這個社會我們看到了。

  古時候家長對兒女不但養育,還要教導。教導都是做榜樣、做模範給小孩看,不好的模範決定不能讓小孩看到,在小孩面前一定要做得很端莊。這是教他,這是給他奠定德行的基礎,這是真正愛護子女。現代做父母的人不懂,也難怪,他的父母沒教他,他怎麼能教好底下一代?我們看到這些地方非常痛心。今天師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孝道沒有了,家不成家;師道沒有了,很悲哀!古聖先賢的教育可以說已經衰到滅亡的邊緣。現在真的走向世界末日,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之後,我到澳洲遇到澳洲學術界裡面一些知識分子,他們都是大學教授,而且是博士班的教授,很認真的檢討反省:社會愈來愈亂,衝突愈來愈多、愈來愈尖銳,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夠改善,這個世界不會有前途的。所以,大家都集中心力在思考這個問題,想到戰爭、報復決定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報復,我們中國人懂得,「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大家想到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爭端,這是一個轉變的契機。

  我們記得在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在歐洲一次國際會議上說過,訪問日本跟池田先生也談過:「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是英國人說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知名的學者,說這個話影響力很大。當然第一個影響是英國,所以英國現在小學、中學、大學課本裡面都有佛教的課程。有佛教的課程,有儒家的課程。他們在教,已經把儒家的思想跟大乘佛法列入學校正規的功課來學習。澳大利亞跟進,我在五年前在澳洲看到他們學校中學生的課本,佛學的課本;還有不少的老師跟我談,希望我能夠給他們編教材,他們感覺得教材還不太滿意,這樁事情我們是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難得!外國人現在很認真的在學習。針對於現前社會的問題,這個課本編輯的綱領,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要以這八個字做為教學的綱領、編輯教材的理念,這是針對目前的社會。如何再回到倫理道德,劫難才能化解,社會才能恢復正常的秩序,人民才能夠安居樂業。我們佛弟子要肩負起這個重擔,自度度他。

  今天社會出了問題,佛教也出了問題,問題出在哪裡?大家只曉得拜拜求福,不懂得經義。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不是教我們拜神,不是教這個,釋迦牟尼佛是給我們上課,是教學的。世尊當年教學沒有場所,你在經上看到,最初在鹿野苑,這是佛法草創的時候,一個老師,釋迦牟尼佛一個老師,五比丘,五個學生。在哪裡上課?曠野草地上,大樹底下。沒有教室,沒有一切設施。我們要懂得隨時隨地都是教學,走到哪裡教到哪裡,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釋迦牟尼佛沒有蓋過寺廟,沒有供一切神像,也沒有燒香燃燈。但是世尊當年在世,印度宗教很發達,婆羅門教他們教主告訴我,他們的歷史有一萬多年,可是今天世界公認的,他們的歷史有八千五百年。在所有宗教上排名,在歷史久遠上他們排第一,猶太教排第二,拜火教排第三,佛教排第四。宗教很發達,他們有殿堂、有神廟、有供神像,佛沒有,所以佛確確實實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我們要肯定。

  用今天的話來說,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跟中國孔老夫子一樣。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有教無類,都是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慈悲來對一切大眾、對一切學生,這個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佛教裡面有說阿羅漢、菩薩、佛,這不是神的名號,這是什麼?就像現在學校裡頭學位的名稱。最低的學位是阿羅漢,其次是菩薩,最高的學位叫佛陀,就像現在學校裡面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名稱。所以,佛教裡面的一切眾生各個都能夠成佛。佛不是上帝、不是神,上帝只有一個,不能個個都當上帝,所以它是學位的名稱,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學位的標準,經典上講得很清楚,你得到正覺,你就稱為阿羅漢;你得到正等正覺,你就稱菩薩;如果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你就稱佛陀。它有標準的,學位有標準的。你修滿什麼樣的課程,你拿到什麼樣的學位。所以我們從哪裡學起?要知道敦倫盡分,孝親尊師是敦倫盡分的基礎,然後才學習「慈心不殺」,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是善心、愛心。

  中國古時候教童蒙,四、五歲的小朋友,啟蒙念《三字經》。《三字經》上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話是真的,所有一切眾生的本性是善良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那不是真善。真善是絕對的,善惡的善是第二義,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純善,本性是至善。純善為什麼變成不善?這個原因就是沒有好好的教導,他被世俗風氣感染,特別是現代的社會風氣。他不是聖人,他不是佛菩薩再來的。凡人我們常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近好人,你就是好人,你接觸惡人,你就變成惡人。社會是個大染缸,非常可怕,這是我們非常憂慮的一樁事情。現在的小孩怎麼教法?家庭教得再好,走到社會上就變壞了。尤其現在的社會教育,你看看電視、電影、歌舞、風俗,現在最可怕的是電腦網路,害死人!你家裡的小孩從出生下來,眼睛一張開他就看電視,他腦子裡所學的東西全是電視裡頭亂七八糟的東西,你怎麼能把它洗刷乾淨?所以許許多多做父母的來跟我談兒女不孝,什麼原因不孝?電視看得太多,網路看得太多,你沒有教他,有別人在教他。

  科學技術雖然給我們帶來生活上的某些方便,付出的代價多大?太大太大了!可以說我們得科學技術的利益只佔百分之一,我們付出痛苦的代價是百分之九十九,稍稍不謹慎就導致整個世界的毀滅。中國古聖先賢不從這個方向去發展,那是真實智慧,大慈大悲。像飛行,現在的高科技,中國最初在書籍看到的是漢朝王莽時代,就有人用滑翔的方法來學飛,為什麼以後不繼續再發展?機械化的運輸,我們在古書上讀到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諸葛亮死的時候把全部東西毀滅掉,不留給後世。這是智慧,大慈大悲,知道這個東西副作用太可怕,不向這個方向發展,向道德、向人文方向去發展,正確的!現在西方嘗到科技的嚴重苦果,沒有辦法解決,現在要到東方來取經,向中國學習、向印度學習,這是一條生路。所以,我們要培養慈悲心。培養慈悲心,佛經上雖然講「慈心不殺」,從不殺這個意思我們引申出來,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念頭。眾生造作罪業,佛菩薩決定沒有把他開除、把他殺掉,佛菩薩決定沒有,佛菩薩用真誠去感化,這是教育。

  教育真正的目標是把惡人變成善人,把壞人變成好人,這叫教育。孔夫子教導各個國家的領導人,怎樣做個好的領導人?夫子跟他說:「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你能把這三樁事情做好,你是國家最好的領導人。君就是領導,親是父母,從前地方行政長官叫父母官,愛民如子,用父母的心對待人民。你關懷他,你要養育他,還要做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所以一個領導人,他的責任就是君、親、師。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在家中你是個家長,如何把家長做好?還是這三個字,君親師。你在公司行號當老闆,你的事業怎麼能做得成功?也是君親師。所以你要教,教最重要是身教,你要做典型、做模範,做出來給你的家人看,做出來給你的員工看,給社會大眾看。凡是一切不善的,不但不能做,念頭都不能生。所以一切要教,不教不行!

  要教,頭一個教自己,自己沒有教好,你想去教別人是不可能的。所以齊家在修身,修身就是自己把自己教好,我才能教我的家人,我才能教導社會大眾。要把自己教好,儒跟佛所說的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斷煩惱、求智慧。儒家講「格物致知」,物是物欲,就是對於物質的欲望你要把它降低,你要能把它放棄;致知,是求學問、求智慧。在佛法裡面講斷煩惱障、斷所知障,斷煩惱障是格物,斷所知障是致知。格物致知是修身、開智慧的大根大本,你不從這上面下手,怎麼能成就自己?怎麼能夠幫助社會?人的一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大事是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這個心、這種行為,三種布施都具足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也許說我們的生活很清苦,沒有財力幫助人,身是財,釋迦牟尼佛當年的財布施是什麼?是以身體做義工,為大家服務。這叫內財布施,內財比外財果報殊勝太多。外財是你自己有錢財幫助別人,你自己沒有親身去做。像現在這個道場裡面的義工,義工是用內財布施,用我的身體來布施,為大家服務,這比外財布施的功德還要殊勝,果報不可思議,所以釋迦牟尼佛修的是圓滿的福報。

  我們能夠捨己為人,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整個宇宙整體去想,你就是佛菩薩的心量,你就不是凡夫。一定要曉得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什麼關係,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然後我們才會像佛菩薩一樣,那樣真誠、那樣清淨平等慈悲關懷一切眾生,愛護一切眾生,真正能夠捨己為人去幫助一切眾生。我們能幫助別人,果報得到的是一切人都幫助你,你說那多自在、多幸福!所以慈心不殺這個意思很深,決定不能叫一個眾生因為我而起煩惱,這是慈心不殺真正的意義。這個人看到我就討厭,我一看到他就迴避,躲避他,讓他生歡喜心。這個不是怕他,這是「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是教育,這是教化。我這樣做,表演給別人看,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這樣做,這個世界多和睦、多美好!

  同修們都有家庭,從家庭做起,從夫妻做起。夫妻沒有結婚的時候,彼此都看到對方的優點,對方是完人,一點缺點都沒有,哪個人要說對方有缺點,她恨透了他。可是結婚之後,天天看對方的毛病,所以天天吵架、天天不和,病根就在此地。如果你能夠懂得佛所教你的,一生只記別人的好處,決定不要記別人的缺點,這家庭多和睦,多麼健康!家庭是社會基本的組織,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千萬不要以為我這個家庭是小事,不會牽涉別人,決定會牽涉到世界和平,牽涉到社會安定。家不和,你的罪就很重,為什麼?你破壞社會安定,你破壞世界和平,你罪多重!這話都是真的。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為整個社會、為整個世界負責任。

  在大乘佛法裡面講範圍還大,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剎土眾生負責任,《華嚴經》上說的。一般大乘經上沒有講得這麼大、這麼嚴重,《華嚴經》上講到。所以我們必須要犧牲小我,要捨小我,要常常為大局著想,為整個社會、為整個世界來想。我們心開意解,你就會很自在,就得快樂。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那種樂趣,你要不認真去做,你想像不到的。人間、天上什麼樣的快樂,不能跟佛菩薩比!古人常講世味,世間的滋味、五欲六塵的滋味,哪有法味濃?法味就是佛菩薩的生活。我們學佛了,最可貴的是過佛菩薩的生活,要把我們凡人的生活轉變成佛菩薩的生活。

  末後一條「修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是世出世間德行的基本條件。我們起心動念要與十善相應,決定不能夠與十惡相應。有人說我今天要不騙人我就不能賺錢,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大錯特錯!這個與賺錢不賺錢沒有關係。賺錢是你命裡頭有財,命裡有財,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那是緣,命裡有財是因,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都會賺錢。你命裡頭沒有財,不管你經營什麼事業,你都不會賺錢。命裡有,命裡頭雖然有了,你還用欺詐的手段對付別人,你命裡面的財減少一半。你命裡頭有一千萬的,你常常騙人,以欺詐的行為去賺錢,你能夠賺得的只剩五百萬,一半丟掉了。如果你誠懇,而且歡歡喜喜幫助別人,能夠多給別人一點好處,你命裡面的財富會增加。世間人不懂這個道理,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這個不得了。我們看到世間有很多億萬財富的命,結果被他折成可能只剩下十分之一、二,他還自以為聰明、自以為高明,其實錯了!命裡面的財富一大半都折損了。所以,這些道理不能不懂。

  你心地善良,行為善良,處處能夠幫助別人,處處能夠成就別人,你的福慧無量無邊。從這個基礎上,這是人天善法,你能夠這樣修,你在這一生當中福報是自然的,你心地是清淨的,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你的環境就清淨,這是健康長壽之道。人在這一生當中,心理沒有壓力,身體也沒有壓力,你說這個日子過得多舒服、多自在!隨緣而不攀緣,以真誠、清淨心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夠解決問題。所以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幫助一切眾生,他不是用別的方法,他用教學,釋迦牟尼佛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政治能不能幫助一切眾生?他要是做國王,他肯定是個好國王,可以幫助眾生,幫助他一國的人,別的國家他管不到。他要想幫助全世界的人,國王的力量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武力只是跟人家結冤仇、結仇恨。他選擇教育,教育能做到。孔老夫子做到了,釋迦牟尼佛也做到了,我們再看看全世界許許多多宗教的創始人,那都是大聖大賢,都是有真智慧的人,都是從事於多元文化的教學。我們在今天經過這兩千多年,我們看到這個教學的成果,看到這個教學力量的偉大。

  在這個世間任何朝代、任何王朝,它存在這個世間年代的久遠,不能跟教學相比。所以,宗教一定要回歸到教育。不但佛教如此,我接觸許許多多的宗教,我都勸導他們:宗教形式固然是很好,也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育。如果宗教離開了教育,這個宗教是迷信的,這個宗教只有軀殼,沒有靈魂,所以宗教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希望每一個宗教天天要跟大家上課,要跟你的信徒上課,要講經說法,要讓大家開智慧,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宗教不回歸到教學,我看宗教的命運不會超過五十年。你們想想看,現在你們這一代看到佛像還會頂禮、會叩頭、會拜拜,還會供養,你看看現在這些學生、年輕人,這些兒童、中小學學生,他們長大之後,會不會在佛像面前禮拜?會不會拿一點錢出來做功德?沒有了!五十年之後,宗教徒怎麼樣?要賣寺廟、賣教堂,沒有法子!他沒辦法生活,一定走上這個路。

  我今天在圖文巴建立的是淨宗學院,我告訴裡面這些年輕出家人好好學,不走向教育,我看將來這個淨宗學院也會被你們拍賣掉,肯定的!所以唯一起死回生,一定要回歸到教學。我鼓勵這些學生們,將來到學校去教書,我們要有真正的實學,不在乎學位。現在一般教學的水平都提高了,在從前的大學教授,拿到博士學位就可以當教授,現在不行,博士太多了,現在拿到博士學位,在大學裡面只能當一個講師。如果你剛剛拿到的,講師都拿不到,是助教,助教有幾年之後才能拿到講師;甚至於做二十多年的資深講師,教授還是拿不到。我這一次接觸澳洲幾個大學,我才了解。

  現在澳洲昆士蘭大學跟格麗菲斯大學,校長跟我都很熟,他們邀請我到他學校擔任教授,問我學歷,我告訴他我初中畢業。但是他們曉得我講經教學四十四年,四十四年沒有離開講台,他們肯定:「法師,你真正是資深教授。」天天幹、天天學、天天教。所以我在那裡辦學院,原本我有意思讓我們這些出家人到大學裡面去拿學位,現在我一想不必要了,還是照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辦法,我們歷代祖師的辦法。我定的學制九年,進我這個學院九年不能下山,你家裡父母死了都不能回去,你的心是定的,定能開慧。所以九年我們沒有寒暑假,也沒有過年,也沒有過節,天天認真學習,九年不中斷,才會有一點成就。

  九年的教育,前面兩年是德行,完全接受戒律的訓練。戒律學什麼東西?就是三福,是我們的綱領。我今天跟諸位說的是第一條,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怎樣落實這一條?前面兩句孝親尊師,我們學《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在家是好兒女,在學校是好學生,我們要把它做到,一條一條的都要做到。你會講、會背,沒有用處,你要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行為。後面兩句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部經我們去年講過,希望這部經好好的學習,統統要做到。淨業三福的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五戒要落實,要真正去做到。出家的同學,《沙彌律儀》這十條戒律、二十四門威儀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這是佛在經上講的:不是出家人,你出家這個衣服要脫掉,你做在家居士可以。你要是穿上出家衣服,《沙彌律儀》不能做到,你沒有資格,你穿這個衣服有罪。戒經講結罪,你穿一天結一天的罪,你穿一年結一年的罪,到最後墮落三途,很可怕。

  第三福,我們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我舉的重要參考資料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做為參考資料。這些課程兩年要完成,這是德行的標準。然後當中三年,我們是淨宗學院,淨土五經一論要認真學習一遍。最後的四年是讓學生選一門專攻,他將來專修專學,弘揚這一部經典,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培訓。我現在這個年齡,頂多只能帶一屆,九年,第二屆我就不能帶了。這一屆我只希望招二十個學生,因為真正肯幹的人不多,這個世間搞假的人多,搞真的人就不肯來了。二十個人當中,九年下來我只希望有五個有成就的就行!有五個有成就的,將來就接班,這個學院以後就讓他們去教學,我就可以離開了。現在沒有法子,只好照顧這第一屆,第一屆我來照顧,全心全力來做這個事情。

  學校,現在是兩個大學,一個學校是做世界和平的工作,另外一個學校是做種族與宗教團結的事情,這兩樁好事,我隨喜參加,來協助他們。我們在有生之年要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這個意義是為整個社會、為整個世界眾生去做事情,這個做得有意義、有價值。決不為自己,為自己是最糟糕的。學佛,無論在家出家,功夫為什麼不得力?就是自私自利沒有放下,功夫不會得力。我勸導學生,我們要想真正功夫得力,念佛人講的念佛得力,首先要真正放下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要放下這個念頭。不能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心不清淨。要放下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所有一切煩惱、一切的罪障,根源在此地,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實際上,佛講《金剛經》講得最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連自己的身都保不住,你還能保什麼?到死的時候你都不覺悟!實際上,人每天晚上死一次,你睡著不等於死了?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你想想你睡著了,眼睛一閉,哪一樣東西是你的?一樣都不是,要覺悟!所以一切人事物的環境我們可以受用,不能佔有,你受用很自在,你佔有你很苦。要放下控制,要放下佔有,我們功夫才能得力,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積功累德,成就無比殊勝的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晚上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