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生活的藝術  (共一集)  1995/8  美國達拉斯嘉倫藝術中心  檔名:18-012-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居士,今天承蒙達拉斯僑界的同修們,要我在這個地方跟諸位做一次講演。我跟此地的緣分雖然不能算很深,總算是有緣,這是義不容辭的應當為大眾所做的服務。

  現在各地的淨宗學會大概有二十多所,我不是會長,這是我首先要跟諸位說清楚的,但是是我促成的。每個學會都是獨立的,彼此有聯繫,有密切的合作。我在裡面沒有兼任何職務,我也沒有道場,所以生活就比較自在一點。這次你們給我出的題目叫「生活的藝術」,這個題目很好,實在講佛法就是教我們怎樣過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佛教傳到中國已經接近兩千年的歷史,公元六十七年傳到中國,在中國確實是發揚光大。中國的佛法比印度要殊勝很多,中國人得佛法的利益,這是歷史上都有記載的,我們也都能夠看得到的。任何一樣東西要是傳久了,總免不了要產生變質,佛法也不例外,原本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可是在近代,這是民國初年有些大德們的說法,大概在最近三百年,佛法變成宗教,這就是相當不幸,這個是變質。可是在近代二、三十年間,實在講變化太大了,有變成學術的,佛法變成哲學了,還有很不幸的就是佛法變成邪教,邪教是欺騙一切眾生。因此我們發心學佛,對於佛法一定要認識清楚。前些年我在舊金山,舊金山有一個媽祖廟,是台灣鹿港分到美國來的,主持人是高可達居士,他聽說我在舊金山弘法,就邀請我到媽祖廟去給他們做一次講演。我很歡喜到這個神廟裡面去講佛法,也供養神明,供養媽祖,我的講題就是「認識佛教」,因為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不能充分說清楚。以後有一個機會在邁阿密弘法,正好那個時候有這麼一個緣分,曾憲煒居士那個時候沒有出家,主持那個法會,他的英語能力很強,可以給我翻譯。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人在一起聽,我看到這個情形很歡喜,臨時把講題內容換了,就換成「認識佛教」。這個題目講了七天,以後也留有錄音帶,在台灣也有些同修從錄音帶上把它寫成小冊子,這邊都有流通。所以「認識佛教」是我們第一門的課程,最基本的課程。我們學佛不可以說佛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就是迷信,就是盲修瞎練,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佛是我們的老師,佛不是神,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就錯了。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我們的學長,菩薩是佛的學生,早期的學生,我們是現在的學生,所以我們跟菩薩的地位是平等的。

  既然佛教是教育,佛教給人是什麼?這也就是說,佛教的經典,大家都知道,非常豐富。現在佛教變成宗教,我們不能否認,確實變成宗教了,那麼與其他宗教做個比較,佛教的經典是最豐富的,這麼多的經典,裡面講些什麼我們不能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結集成為經典,再加上歷代祖師大德們的著述,合成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藏經》。而《大藏經》版本之多,現在我們能夠看得到的有三十多種不同的版本,它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都把它包括了,那就是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實相就是真相,我們現在說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就是我們本人。諸位想想看,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樁事情跟我們的關係更密切?沒有了,世間任何教育也沒有這個教育對我們這樣的親切。

  前幾年,我在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給他們一些教授們介紹佛法,他們聽了之後都非常驚奇,說我們從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從來不曉得佛教教育對我們自己有這樣的重要。現在中國大陸一些大學教授發心研究佛學的,前年我在上海復旦大學,陳校長告訴我,他所曉得的,現在已經有一百七十多位教授認真在學習,這是好現象。首先要把觀念轉過來,我們真正認識它,而後我們才真正能夠得到受用。我們曉得它是教育,曉得它的內容是為我們說明自己跟自己生活環境的真相。

  佛告訴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明白的人,在佛法裡面講覺悟,就是明瞭的人,我們就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菩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覺有情」,這是玄奘大師翻譯的,覺悟的有情眾生。換句話說,我們是不覺,我們是迷惑顛倒的眾生,菩薩是覺悟的眾生,可見得他不是神明。佛陀是大覺者,究竟圓滿的覺悟,我們稱他作「佛陀」。佛陀是梵語,意思就是究竟圓滿的覺者。所以覺悟就叫佛,就叫菩薩,不覺則稱為凡夫。可見得凡聖也是平等的,只是迷悟差別不同而已。佛菩薩覺悟,眾生迷惑,覺悟的人生活就自在,在生活裡面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而迷的人是被外面環境主宰,自己不能做主。中國有句俗話講「人在江湖」,這就自己不能做主宰了,那是凡夫。如果是佛菩薩則不然,無論是順境、逆境都做得了主宰。

  我們要問,主宰是什麼意思?自己能做主。我們在此地簡單舉幾個例子。我們希望得到財富,這是舉世之人都夢寐以求的,財富得不到,那你做不了主宰,你做得了主宰就是有求必應。求不是向佛求,不是向菩薩求,不是向鬼神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求不老,求不生病,求不死,都求得到,這是佛法,這是真正的覺悟。大小乘經裡面所謂了生死、出輪迴,確實可以做得到,沒有求不到的。如果求不到,總不外乎,一個是理論上的錯誤,一個是方法上的錯誤。如果是如理如法,你的求願必定可以滿願,這是佛法給我們真實的利益,所以要明理。

  佛法教給我們的沒有別的,就是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慧才能滿足所求,所以佛法自始至終是講高度的智慧。智慧從哪裡來?不是從外面來的。世間人常講廣學多聞,這樣可以增長智慧,佛法所講的跟這個恰好相反,佛告訴我們,智慧是每個人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它不是從外面來的。大家念《六祖壇經》,你看禪宗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向老師提出他的心得報告,其中就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沒有欠缺,圓滿的。剛才我說了,你的財富是圓滿的,智慧是圓滿的,德能是圓滿的,沒有一樣不圓滿,它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求來的,那個難,那個不容易。所以佛法的求不是向外,是向內,因此佛法稱為「內學」。印度「五明」當中,佛法稱為「內明」。佛法要從心性當中求,也就是要從清淨心裡面求,那就對了,清淨心是真心。

  今年有這麼一個因緣,在台灣有十幾位教授,台大佔的多數,還有中央研究所的。十幾位教授來找我,他們想聽《金剛經》,要我講一遍,也找到我們館長,館長也很喜歡。我《金剛經》大概有將近二十年沒有看過了,這一次他們要求,好,給你們再講一遍。希望能夠留一套錄音帶提供後學們做參考,幫助他們。

  《金剛經》確實是大乘經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裡面所說的就是智慧。中國禪宗從五祖以後就依據《金剛經》的理論、方法來修學。由於五祖跟惠能的提倡,所以這部經在中國大陸家喻戶曉。這部經雖然不長,只有五千八百多個字,它的內容之豐富實在是不可思議。初學的人讀誦這個經文的確有困難。這部經的註解,自古以來有幾百家之多。在近代,江味農居士,大家最熟悉的,他是一生專攻《金剛經》,在《金剛經》上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寫出一部《講義》。這部《講義》實在是集《金剛經》古今註解之大成,對我們現代人研究般若實在講帶來很大的方便。從《金剛經》上我們得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這次達拉斯佛教會舉辦一個短期講座,因為時間很短,一共只開了二十堂課,我利用這短短的時間把《金剛經》自始至終略說一遍。我們在新加坡準備用四個月的時間來講這部經,這是細講。它裡面所說的是修學的原理原則,通一切大小乘佛法。如果掌握這個原理原則,像經上所講的「信心不逆」,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定會有成就。如果你修學功夫不得力,你一定是違背經典上所說的理論與方法。所以這是非常好的指導修行的一部經典。

  在最近十幾年當中,我在每個地方都勸大家念佛,都講的是淨宗經典,所以有人就問我,他說法師,你已經專門講淨土,你為什麼去講《金剛經》?如果諸位仔細去觀察,其實《金剛經》跟《無量壽經》、《彌陀經》是一不是二,一樁事情。如果沒有高度的智慧,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他不會修淨土的,我們在許多大經大論裡面看到的。

  我學佛,實在講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好高騖遠,犯這些毛病。我遇到的老師好,被老師折服了。老師的教誡、勸導依然不能完全接受,但是還能接受一半以上,這才得一點小利益。真正對淨土的信仰是講《華嚴經》之後,過去講過十七年的《華嚴經》,在《華嚴經》裡面覺悟了。我看到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善財童子與五十三位善知識,這是著名的五十三參,全都是修念佛法門,這才重新去翻閱、探討淨土的經論,才知道不僅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的最高峰,真正明白這個法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不二法門。

  我跟大家講《金剛般若》,我說得很明白,《金剛般若》講原理原則,《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是講的細行。一個講的是綱領,一個講的是細目,這些綱領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是淨宗經典所說的。《金剛經》修持的總綱領,這一般人都知道,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是相同的。「都攝六根」就是「應無所住」,「淨念相繼」就是「而生其心」,在在處處你去看,這兩部經所說的完全相同。這是江味農居士所以一再提倡,學淨土必須兼修般若,修般若一定念佛求生淨土。一切大乘經,諸位如果深入的去研究、去體會,我們才真正了解佛所說的意思,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把佛的意思錯會,佛法裡面所說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就得不到,那才叫真正可惜。這個殊勝的利益就是我們非常現實的幸福自在、快樂美滿的生活,我們這一生得不到,你說多可惜!

  佛法不但重視理論,更重視的是「行」。理明白之後,如果你做不到,那是空的。所以佛法重在行門上,行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生活。以《金剛經》做例子,經文一開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不像其他大乘經發起的時候放光現瑞,沒有,完全是日常生活,誰能看得出門道?他在生活當中所表演的,乃是從最初發心學佛,經無量劫的修行,最後到成就圓滿的佛果,這些無量無邊的功行都在生活裡面表現無遺,正是《華嚴》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樁事,穿衣是一樁事,吃飯也是一樁事,一切是什麼?從初發心到成圓滿菩提,所修的功德全在這一樁事情當中顯露出來。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為什麼看不出來?沒有智慧。須菩提尊者看出來了,為我們說破,我們聽了也恍然大悟。

  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我們每天早晨起來也穿衣、也吃飯,我們穿衣吃飯表現的是什麼?無量劫來迷惑顛倒、造業受報都在這裡面,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點點滴滴顯示這個東西。諸佛菩薩點點滴滴顯示的就是圓滿的、自在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所以有無限的煩惱、無量的業報,苦不堪言。你要明了《金剛經》,你的眼睛就放光,世出世法沒有一法不清楚,沒有一法不明瞭。剛才說了,明瞭就是菩薩,迷惑就是凡夫。一迷一切迷,一悟是一切悟。這就是講的性德雖然本來具足,要靠修德,修德就是你要會過日子,你要會生活,從前人叫「修行」。現在我們聽說「修行」這兩個字,感覺得都很神奇、很神祕,我們很不容易體會裡面的意思,實際修行就是生活。

  民國早年,小學生的功課裡面還有一門「修身」,現在沒有了。修身跟修行就很接近,行是我們生活行為,換句話說,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做法、說法,這是行為。行為有了錯誤,要把錯誤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這是諸位不能不知道的,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生活行為。從哪裡修?聰明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起心動念,要從這裡修。《金剛般若》就說得非常透徹,說得非常圓滿,在起心動念處,從這裡修。不會修的人在行為上修,在事上修,也行,那叫枝枝葉葉,也能收到一點效果,但是效果就不大。從根本上修的效果是非常大,成就的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懂得修行。

  修行的標準是什麼?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戒定慧三學,這是修行的標準。持戒、修定、開慧,這個慧是真實的智慧。持戒是廣義的說法,不是五戒、十戒,如果這樣說法那意思就太窄小了,這不是佛的意思。戒實在是佛菩薩的教誡,也就是所有經論裡面的教訓我們要遵守。持戒用現代話來講,大家一聽就很容易明白,意思就是守法、守規矩。持戒就是守法,這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養成守法、守規矩的精神。除了佛的教法我們要遵守,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世間,國家憲法、地方上的法律規章,乃至於生活習慣、風俗、道德觀念,統統要遵守,這都是在持戒這個範圍當中。人守法,他心就清淨,所以心安理得,他心是安靜的,才容易修定。不守法,不守規矩,你要叫他修定,他不可能得定。

  所以因戒得定,定就是真心,定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我們凡夫的心不清淨,所以凡夫的心起作用是煩惱、妄想。我們讀《壇經》看到惠能大師不能不讚歎、不能不佩服,惠能大師見五祖,告訴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們看到真羨慕。想想自己常生煩惱,人家常生智慧,差別在哪裡?他的心清淨,我們的心散亂,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煩惱,這是增長六道輪迴,天天在造輪迴業,不是修菩薩道。輪迴是苦海無邊,我們今天搞的是這個,這錯了,覺悟的人就趕緊從錯的地方回來,修清淨心。

  所以戒定慧是佛法指導我們修行的總綱領,其他所有一切法門都不出戒定慧這三個大綱。我們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經題就有「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就是慧,可見得題目上面戒定慧三學就清清楚楚。不但是三學,而且這三樣就是三寶。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三寶,佛法僧三寶。我們要了解三寶真正的意思,不能夠執著在形相上,執著在形相上就錯了。《金剛經》上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是明明告訴你不能從相上去看,要體會這個相所代表的真實意思,我們才有受用,才能真正得利益。

  佛代表覺,佛是大覺之人,他代表覺。法,這是經典,代表的是佛知佛見,如來的智慧德能,也就是諸佛如來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法是代表這個,正知正見。僧所代表的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才是真正的三寶,所以三寶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學佛一入門就把這個修學的原則、方向傳授給你,教給你,這叫做傳授三皈。所以傳授三皈不是皈依一個法師,那就錯了,是法師把三寶傳授給你,就是把覺正淨傳授給你,從今而後,依照這個綱領、原則來修行。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要覺,不能迷;要正知見,不能有邪知見;要得清淨心,心地不能夠被污染。所以佛法修的是什麼?修的是覺正淨。覺正淨就是戒定慧,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們修的是這個。覺正淨圓滿了,本具的智慧就現前,《般若經》講的實相般若就現前了。實相般若是自性裡頭本具的,就是經上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諸佛所證之法,諸佛所得之法,這個法是在我們自己自性之中,不在外面。

  自性就是真心,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要把真心發掘出來。妄心要捨棄掉,妄心是生滅心,妄心就是講的念頭,念頭是虛妄的。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生滅永遠沒有停止,這是妄心,叫妄念、妄想。要把妄想捨棄掉,真心就現前。真心是清淨心,裡頭沒有生滅的妄念,所以這個心生智慧,生的是真智慧,那個不是假的。由此可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是從禪定功夫裡面生的。念佛法門是用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的方法,這方法、手段跟禪宗不一樣,但方向、目標完全一致,淨宗稱作「一心不亂」,禪宗裡面稱為「明心見性」,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所以方法不一樣,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同。每個宗派,每個法門,所用的方法都不相同,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那是方法、手段、門徑不相同,可是諸位要知道,都是成佛之道,到後來成就是相等的,完全相同,這就所謂「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佛說出這麼多法門任憑選擇,佛沒有執著你一定要修什麼,沒有。佛沒有定法可說,法門是你自己斟酌去選擇,當然選擇的條件不外乎要適合我們的根性,適合我們的程度,還要適合我們現實的生活環境,那我們修得就很快樂,就沒有障礙。但是無論是哪個法門,決定不會違背覺正淨,這就是佛法,這就是正法。如果叫你修的這個法門,你還是迷惑,你還是邪見,你心裡面還有污染,這就不是佛法,不是正法。佛法在這個時代,邪正的辨別從這些地方去觀察就決定不會有差錯。現前這個時代,一定要很謹慎、很小心去辨別。佛在《楞嚴經》裡面告訴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當中,末法五濁,濁就污染,我們今天不但是物質環境污染,人性的污染、心地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狀況。這個時候,佛說世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辨別邪正,大乘經裡頭確實有標準,依照這個標準,邪與正我們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知道應該如何取捨,應該如何學習。

  而學佛入門之處,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一個課題。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淨業三福」,又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句話非常重要。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諸佛,就說明不是修一個法門成就的,無量無邊的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圓成佛道,但是任何一個法門都要以這三條做基礎。就好像我們蓋房子一樣,你蓋幾百棟房子、幾千棟房子,形形色色,形相都不一樣,美侖美奐,這個三條是地基,地基是相同的,都要建築一個堅固的基礎。所以三福是所有一切法門、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基礎,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三條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第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們要真把它做到才行,做不到是不行的,做到你才能得受用,你才能得利益,做不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孝」這個字,我們中國古聖先賢非常重視,可以說中國的文化基礎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殊不知印度的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首先,我們對孝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什麼是孝?中國的文字的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文字,它充滿了智慧,「孝」字是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這兩個集合起來,這會意,叫你體會這個意思,父子是一體。西方人有代溝,孝就沒有了,哪有孝?是一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自體。這個西方人很難懂,我遇到一些西方外國人,他問我:你們中國人很奇怪,你的老祖宗已經幾百年幾千年,你根本就沒有見過面,你為什麼還要去拜他,還要去祭祀他?他們不曉得生命是一體的,這是孝的觀念。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講縱的。橫的方面講,佛法講「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用一個符號來代表就是「孝」字,你才曉得盡孝之難。

  什麼人能把孝做得很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給諸位說,只有成佛,孝道做圓滿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還缺一分,還不圓滿。所以孝養父母,諸位要知道,不僅僅是養父母之身,父母的身當然要養,還要養父母的心,要養父母的志。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這是好老師。我們稱釋迦牟尼佛叫本師,根本的老師,佛陀教育的創始人,我們稱他作本師。養父母之心,如果叫父母憂慮操心,這就不孝。於是我們就想到,如果我們念書,我們功課不好、不及格,父母擔心、難過,這個不孝;在學校裡品性不好,不聽老師的話,父母又憂慮,這又是不孝;在家庭裡面兄弟不和,不孝,父母心難過;家族不和,親戚朋友不和,父母都憂慮、都憂心,養父母之心就不容易。讓父母常常能生歡喜心,這是盡孝道。你踏進社會,社會裡面,在你上面是有領導的人,在你底下,你有底下的幹部,你能不能服從長官、愛護部下?能夠與同階層的互助合作,你的父母才能得歡心。於是我們就知道了,孝養父母涵蓋了無量無邊的行門。我們常常在大乘經上念到菩薩修六度萬行,六度萬行都在孝字裡面,沒有一門是在孝字之外的。所以佛法這一句給我們說出來,這是根本,徹始徹終。學佛從哪裡學?從孝道學起,孝道圓滿了,你就成佛了;沒有別的,就是一個盡孝而已。這是養父母之心,後面還有養父母之志。

  父母希望兒女,期望的是什麼?父母智慧開了,希望你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你要做不到,這是不孝。父母如果真的明了、開悟了,他希望你成佛,你成一個等覺菩薩他還不能滿願,你明心見性還缺一分,還不圓滿,這才知道要成究竟圓滿佛,孝字才打一百分,才滿分。作阿羅漢、作菩薩都不行,都拿不到滿分。孝養父母,所以這個孝字就是一個觀念,是一個正知正見,是真實的覺悟。「養」就是行,佛法裡頭常講,那名詞叫「觀行」,觀是觀念,行是生活行持。孝是觀,養是行,涵蓋佛門裡面所說的一切菩薩的觀行,才知道佛教導的真實,佛教導的重要。

  第二句「奉事師長」。我們怎麼懂得孝道?怎麼知道會行孝?老師教的,老師沒有教別的,無非是教你盡孝而已。我們仔細看看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我們今天講的一大藏教,這部《大藏經》裡面講的什麼?教的什麼?教孝、教孝養。老師教學生不是教別的,教別的有世間學校老師。佛陀這個老師教給我們根本法。所以我們對於老師的教誨要奉行,尊師重道。我們對老師如何尊重?老師教導我們的,我們完全把它做到,這才叫尊師。不是對老師恭恭敬敬的,那沒有用處,要把老師的教誨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把它做到。

  後面這些句子可以說都是一些具體的綱領、原則。首先要我們培養慈悲心,培養愛心。慈悲心跟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愛心是一樁事情,但是為什麼說慈悲不說愛?這裡面的確有差別。世間人講愛,這裡面是感情的,是從情生的就叫做愛。佛講的愛是從理智所生的,智慧裡面所生的愛叫慈悲,跟世間人稍稍有一點差別。世間人的愛是感情的,感情不穩定,變化很大,今天愛了,明天就不愛了,靠不住。所以這都是佛教給我們。世間人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他所用的是三心二意,因此這世間人跟你講我愛你,不能相信,不能上當,假的不是真的。他說我很恨你,你也不要著急,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它的變化太大了,變化無常。佛菩薩講的那個愛是真的,永恆不變,為什麼?它是從智慧裡面生的,理性裡面生的,它不是感情的,那才叫真的。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培養慈悲心,從智慧、從理上生出對父母的愛心,對於兄弟姐妹的愛心,對於家族,再擴大到愛護一切眾生。所以這個慈悲從愛緣慈,這是一家人,眾生緣慈,法緣慈,最後到大慈大悲,那是以清淨平等心愛護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讓你從這個地方擴大,從這個地方拓開,這樣才能夠明心見性,這樣才能夠圓滿成佛。

  具體的做法,佛只是說修十善業。我們在生活行持上應當怎麼做?佛跟我們說了十樁事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三善;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口四種善業;意,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念頭上的三種善業。守住這十善業,用在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這樣做就沒錯。這都是講的原則,實際在生活上應用是有變化的,變化再多總不離這個原則,那就對了。懂得這些原理原則不難,如何能夠活潑的應用在生活上,這個難,這才叫真正的智慧,那叫真正的修持。一定要依靠老師教導,所以我們人的一生當中要有成就,師友是很重要的關鍵,要有好老師,好的同參道友。所以你看佛教導我們的,把孝親底下重要的,就是尊師重道、奉事師長,親跟師相提並論,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三福的第二條,這是從人天福的基礎你才能學佛,才能夠接受佛法。我們看到經典裡面常常提到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是有標準的,前面這四句做到了,有這個標準、有這個條件,可以做佛的學生,可以接受佛法。一入佛門,佛就教給你「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佛法要從這個地方學起。受持三皈,就是你一定要遵守覺正淨這三個原則。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我們日常的工作,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覺不迷、正不邪、淨不染,無論你修學哪個宗派、哪個法門,總不離這個原則,這是佛弟子,這是你真正在學佛。我們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知見一天比一天純正,迷惑一天比一天減少,那多快樂!多自在!這是基本的原則。從這個原則裡面,我們學持戒,學威儀。持戒剛才講了,守法、守規矩,威儀就是我們現在所謂處事待人接物有禮貌、有節度。做事情有方法、有程序,有條不紊,這都包括在威儀裡面。然後我們的生活就自在了,就快樂了。

  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成立淨宗學會這個構想是早年夏蓮居居士提出來的,我看到的時候覺得這個想法很好,非常合乎於現代化。佛法是教學,佛法教我們生活,永遠站在現代化的前端。佛法講求的確實是現代化、是本土化,所以佛教教育能夠受一切大眾的歡迎。

  我們仔細去觀察,兩千年前佛教傳到中國,一傳進來就中國化了,生活方式完全採取中國的,沒有用印度的。道場的建築是中國的樣子,衣著也是中國的樣子,不是印度的服裝,一切生活全是中國化,中國人歡迎。如果當年佛法傳到中國,道場建立是印度那個樣子,我們中國人絕對不進去,那是外國文化。這才知道,世尊在大乘經,就像《金剛經》裡頭所說的「佛無有定法可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華嚴》上說的,《楞嚴經》裡面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些教訓都是教我們要考慮到現實,決不能離開現實的生活。

  所以我那一年在邁阿密講經,有不少外國人,他們學佛也相當虔誠,我就告訴他說:佛教沒有到美國來。他說:為什麼?美國佛教也很興盛。沒有是為什麼?你看看哪一尊佛像面孔是美國人?他一看就明白了。這沒有美國人的佛像,也沒有美國的菩薩像,所以佛教沒到美國來。你看看佛教在中國,中國佛菩薩像像中國人。你仔細觀察,日本造的佛菩薩像像日本人,密宗西藏的佛菩薩像像西藏人,泰國的佛像像泰國人。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隨心應量,建築、生活方式完全相同。所以在美國建道場,我那個時候想,要建白宮那個樣子,建中國宮殿式的樣子的時候,這不能弘法,人家一看,這是外國文化,外國人在外面看看,不會進來的。你建成白宮那個樣子,不要他進來,他自己走進來,在裡面一看,佛菩薩形像都是美國人的面孔,他怎麼不歡喜?這是教育,一定要懂得。佛教傳到這裡是教美國人,不是教中國人的。過去印度那些大德到中國來教中國人的,不是教印度人的。所以一定要懂得本土化與現代化,你才為一切大眾所歡迎,一切大眾都能夠接受,才能夠真正解決他的生活問題,乃至於社會問題。不但個人歡喜你,整個國家社會都歡喜,你真正造福國家社會,真正給世界帶來和平、祥和,這都是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的,然後你才曉得自己怎樣修學、怎樣努力。

  菩薩修的六度,這是生活上的六個原則。我們淨宗學會成立之後,在行門上訂了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大願王」。五個科目就能帶給我們美滿快樂的人生,一定要真做。

  三福第三條就真正契入到佛法的核心了。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佛法的初學,好像是新生訓練。這一入了正科,這第一個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徹底覺悟,也就是說一定要對於人生宇宙的真相要理解,不能徹底理解也要有相當程度正確的認識,我們才不會迷失自己一生的方向,不會迷失。「深信因果」,世出世間法總不離因果,因果變化無窮,因變成果,果又是底下一個果的因,所以這個因對前面的果來說,它變成因,對後面,因變成果,果變成因,因果循環無有窮盡。所以佛給我們講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法,對於這個道理、事實要深信不疑。你真的把因果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因果自己可以掌握。怎麼掌握?因為因變成果,當中要有緣。因是沒辦法控制它的,但是緣操縱在自己手上,所以佛法講緣生不講因生,就是緣我們自己可以掌握。能掌握緣,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果報就有求必應,道理在此地。你要不會掌握這個緣,那你求,求願往往就與心願相違背,你就求不到了。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我把緣掌握住。

  佛在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識所變就是從心想生。如果只說唯心所現,所現的,佛法稱之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現的,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像《華嚴經》上講的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是唯心所現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如何變成十法界?這是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那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是從心想生。你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明白了,抓住它了,你就得自在了,我剛才說了,不老、不病、不死就做到了,它有理論、有方法。

  人為什麼會老?他想老,年歲大了,我老了,他就老了,就這麼回事情。你要不相信,你可以試驗一下。有幾個做醫生的,學佛的,我跟他談這個事情,他們點頭肯定。人在工作的時候沒有這些妄念,年輕體力很強壯,到一退休了,你看看過了兩年,他就蒼老十幾二十年了。他為什麼會老得那麼快?因為退休沒有事情做,想到我老了,天天想老,老了就這裡痛、那裡痛,就病了,天天想病,於是老了沒有事情天天上醫院。病從哪裡來的?打妄想來的,這個很糟糕,不是別的地方來的,他胡思亂想。所以念佛的人跟那些人就不一樣,念佛人年歲很大的,因為他沒想到老,他也沒想到病。我以前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活到九十五歲不要人照顧,還是自己燒飯,還是自己洗衣服,他九十七歲往生的,最後兩年才答應學生照顧他。身體健康,音聲宏量,往生前兩個星期還講經,不老。九十幾歲的人,你看他大概只有我們一般看差不多七十歲的樣子;他在七十歲的時候,你看他只有四十歲的樣子。什麼原因?他沒想,沒想老、沒想病,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為什麼會不老?你不想老就不老,你不想病就不病,你不想死就不死。你為什麼想死?這個麻煩大。所以佛法裡面東西太好了,有道理、有理論、有方法,如果真正搞通達的時候,你能夠靈活運用,真善美慧的人生真得到了。你要是不懂得這些道理跟方法,世間所講的真善美,有名無實,你得不到。

  所以佛法首先給我們一個健康的思想,純正的思想,覺正淨。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他怎麼會生病?一切疾病的來源是什麼?污染,這是疾病的來源,嚴重的污染,最嚴重的是心理的污染,所以佛講貪瞋痴叫三毒煩惱。裡面有貪瞋痴三毒,外面又有嚴重污染相感,那個人怎麼不生病?裡面把貪瞋痴拔掉了,沒有了,外面再惡劣的環境也染不上,你的身體怎麼會不健康?怎麼會不長壽?你怎麼會衰老?學佛,我們看諸佛菩薩就是給我們做一個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樣子,快樂的樣子,幸福的樣子,美滿的樣子,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看了之後要知道向他學習,這就對了。如果學佛的人學得那麼痛苦,讓別人看到了,這佛法還能學?這不能學。學佛要活潑,學佛要快樂,讓別人看到羨慕,他自動就會來打聽,你為什麼那麼快樂?你為什麼那麼幸福?你就可以告訴他,我這個幸福快樂怎麼得來,就傳授給他。所以你看古來的祖師大德們,無論是在家出家,都是給一切大眾,給社會做一個最好的典型、模範。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從這些地方去覺悟、去學習,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得到。愈是深入愈不可思議,愈是深入你愈歡喜,真的是欲罷不能。

  要深解義趣必須認真去做,解行相應,解能幫助你行,行能幫助你更深入的理解,那才真正有味道,才真正得到法喜充滿。學佛人如果學得有煩惱,沒有歡喜心,要覺悟、要反省、要檢點,出差錯了。學佛,無論你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無論你處在什麼樣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總而言之一句話,法喜充滿,這是正常的。如果學得有煩惱,沒有歡喜心,不是在理論上錯誤,就是在方法上錯誤,一定出了錯誤,你要去找這個原因,原因找出來,把原因消除,才能走上正常的道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諸佛,這五十三尊佛所表現的,他們的身分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就說明學佛不一定要出家,任何行業都可以成菩薩,都可以成佛,不必要改換你的生活方式,不必要改換你的工作,不必要改善你的生活環境,不需要,就在你現前生活環境當中,第一個你要認識清楚,把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第二個把錯誤的行為糾正過來,你就行了,就得到了。

  菩薩行裡面,六波羅蜜是六大綱領。譬如妳是家庭主婦,妳每天做同樣的工作做了幾十年,怨聲載道,心不甘、情不願,苦惱無邊,天天在造輪迴業。妳要是覺悟了,那妳行菩薩道了,完全不一樣了。妳從早到晚忙家事,做布施供養,修布施波羅蜜。妳用妳的智慧,用妳的體力,為一家人服務,這裡面有財供養、有法供養。身體是內財,勞力在服務,妳是在修布施供養,念頭一轉就不一樣了。念頭一轉,不累了,我要多修一點福,唯恐事情做少了,唯恐事情做得馬虎不認真,我要修真實的福報。妳做事有程序,有條不紊,那是持戒波羅蜜。妳做事情有耐心,忍辱波羅蜜。每天動腦筋,希望明天做得更好,精進波羅蜜。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禪定波羅蜜。樣樣清清楚楚,般若波羅蜜。妳看看妳在家裡一天到晚忙著做什麼?我在那裡修六波羅蜜。同樣一個道理,你在外面工作,你上班的時候,你在交際應酬的時候,樣樣事情,樁樁件件都是圓滿六波羅蜜。妳不會修,妳就搞輪迴業,妳說妳多可憐!這是佛在大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會的人無量功德,真的是定慧等運,福慧雙修。在哪裡修?沒有離開家庭、工作,沒有離開生活範圍,就在自己本位工作上、生活上圓滿成就六波羅蜜,成就福慧雙修,成就二種莊嚴,哪個人不能成佛?哪個人不能成菩薩?看你會不會。

  時間已經到了,時間雖然很短,把佛法的生活簡單跟諸位做了一個綱領的報告。如果諸位希望真正得到幸福快樂,你們自己去追求去。我們達拉斯這個佛教會裡面有許多的經論、圖書、錄音帶、錄影帶,全部都是贈送的,諸位很容易到那邊去取得。有經書、有錄音帶、有錄影帶,可以幫助諸位同修,但是要深入,要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才得受用。裡面重要的綱領、原則看起來好像與我們的常識、人情相違背,但是它是真理,頂重要的是佛教給我們一切不要執著。

  《金剛經》最高的指導原則,可以說是任何宗派,你要想修行成就,違背這個原則是不能成就的,「無住生心」。所謂無住,心地乾淨,一絲毫牽掛都沒有,要徹底看破放下,不能有一絲毫牽掛。生心是生起歡喜心修六度,為一切眾生服務,雖做了,心又清淨。諸位曉得,心清淨就不會疲勞,再多的工作不累。心不清淨,我做了多少事情,他就累了,還是從心想生,心不想就不累。我們世俗有一句話可以證明,常言說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忘掉了,時間就忘掉了。如果要是有念在裡頭,掛念、牽掛在裡面,我做了好多了,那是度日如年。所以一切法確實是觀念在主宰,在那個地方轉變,我們曉得這個道理,容易控制的。我們今天就報告到此地。

  問:要如何做到不著相?

  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佛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是相有體無,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因為相有,不能離相;因為體無,不能著相,你著相就錯誤了。因此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應無所住就是不執著。剛才也提到過,心裡要清淨,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心清淨,這是不著相,不著有。但是也不能著空,所以要用我們的精神、智慧、體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像剛才講了,修圓滿的六波羅蜜。我們要修福,福慧雙修,這樣子你不著空,空、有兩邊都不著。凡夫的錯誤,著有,所以他煩惱重重,輪迴無盡。聲聞緣覺著空,他不著相,他也不修善,佛說墮無為坑,他不起作用,對眾生沒有好處,對自己也有障礙,不能明心見性。為什麼?因為心性是兩邊不住的,你住一邊都不能見性。佛教大乘菩薩,這是教給你「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道理就在此地。剛才我跟諸位說過,因為心無住,你所做的任何工作,就像《行願品》裡頭所說的「無有疲厭」。你做得再多不疲勞,做得再多不厭倦,為什麼?心裡頭沒有執著,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才得自在,這樣才得大圓滿,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問:如何修清淨心,讓青春永駐?

  答:這是應當要問的,實在講每個人都要問的。佛教導我們離一切虛妄相,我們的心就清淨了。經上說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一切現相,我們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心裡頭不能有,心裡面有就不清淨,心不清淨,道業不能成就,無論修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再給諸位講,淨土法門是大家公認的叫「易行道」,帶業往生,如果心裡有牽掛就不能往生。你想想看,心裡頭有牽掛、有憂慮,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在輪迴裡面,老修應該清楚,初修的他未必理解,決定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比一世苦,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所以即使念佛求生淨土也要心淨則土淨,就是一切牽掛統統要放下。

  剛才我們講到孝道,我學佛之後,唯一一樁牽掛的事情就是我還有個老母親,今年九十一歲了,我就是這樁事情放不下,一定要幫助她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從在香港跟我見了面之後,我勸她念佛,她念了,到今年念了十年了。前些年來的時候有牽掛,牽掛兒子、牽掛孫子,這個東西麻煩大了,所以每次見面、給她打電話就是勸她放下、放下、放下。大概在最近一年,她沒有牽掛了,真的放下了,她說她見過兩次阿彌陀佛,見過一次觀音菩薩,今年農曆五月初一往生,瑞相非常好,她真的往生了。她走了之後第八天,開弔的時候,身體還是軟的,全身都是軟的,面色如生,放光放香,火化之後撿到三百多顆舍利。這是真的往生了,我們對得起。所以我現在沒有牽掛、沒有憂慮,什麼都沒有了,這樣才自在,一絲毫的憂慮都不可以有。人真正到沒有牽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隨時可以去,生死自在,道理在此地,願意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也無所謂,這是人人都做得到,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你都做得到。

  問:請問韭菜為何是葷菜?

  答:這個出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上。所謂五葷菜,「葷」諸位要曉得是草字頭,葷不是肉,肉食是腥,我們稱葷腥,要分開來。葷跟腥不一樣,葷是植物,腥是動物。五葷是大蒜、小蒜(我們家鄉叫蕎頭)、蔥、韭菜、興渠。興渠是從前中國沒有,所以就用梵文翻譯,現在我們曉得就是洋蔥,它性質是相同的。佛講這些是對初學人的,諸位要曉得,到真正有功夫的人就沒有了。真正有功夫的人,《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哪還有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不都有障礙了?哪裡能事事無礙?但是初學的人,那真的是處處都有障礙。這五樣東西吃的時候,生理上起反應的作用,生吃容易動肝火,熟吃容易產生荷爾蒙,引起性衝動,都是修定的人的妨礙,道理在此地。但是吃的時候要吃有相當的分量才會起作用,如果你家裡面燒幾個菜,做為香料來配菜的話,起不了作用。就跟酒一樣,酒要喝醉了才起作用,要是喝一點點不醉的話,不起作用。所以這是我們懂得佛制定這個戒條的真正用意在哪裡,我們就知道如何去受持,如何去做。譬如現在社會,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不同,如果佛在現在這個社會裡一定勸大家天天吃大蒜,為什麼?現在的疾病很多,蒜能夠治療,特別是對於肺病。早年的時候我在佛光山,那時候剛剛開山,山上只有一棟東方佛教學院,就那麼一棟房子。那時候教書的,我跟唐一玄、方倫、會性法師,我們幾個人在那邊教學生,山上學生有二十多個生肺病。唐一玄是個大夫,他的醫道很不錯,他就說了一個例子,從前北京協和醫院一個肺病的例子。有一個人肺病得了好像是三期,很嚴重了,醫生跟他講的時候,他的壽命頂多三個月,叫家裡人給他隔離,他想吃什麼東西盡量給他吃。隔離之後,他們家就把他送到菜園,菜園裡頭有個菜寮,搭棚,叫他住在那邊,他就住在那邊,三餐飯送給他。他在菜園裡頭也是無聊,菜園大蒜種了很多,他每天拿大蒜吃,就好像吃水果一樣,他大概吃得很舒服,所以過了三個月也沒事,又過三個月,六個月,他身體愈來愈健康。家裡人就很奇怪,這個醫生診斷不可靠,再把他送到協和醫院,協和醫院一看到這個人的時候,馬上成立一個專案小組來調查什麼原因。結果查他的飲食、生活起居都查不到,最後問他:你除這個之外,你還有吃什麼?他說:我吃大蒜。以後就從大蒜裡面化驗出來,現在治肺病的藥就是從大蒜裡頭化驗出來,是從這個例子裡頭發現的,發明對治肺病的藥物。所以那個時候佛光山二十多個人,唐老居士就給星雲法師講,勸這些學生們吃大蒜,而學生們一定要堅持持戒,星雲法師就搖頭,沒有法子。他這個病還怕傳染別人,麻不麻煩?所以一定要通權達理,要懂得。

  現在我們三餐是服毒,肉裡頭有毒,吃肉多的生奇奇怪怪的病。我是很多年不吃肉了。我在台灣,我就問方東美先生的夫人,那時候她年歲很大了,我就問她:妳老人家想想,妳二十年前吃的肉跟現在吃的這些肉,無論是豬肉、雞肉,味道一不一樣?她大概想了五分鐘,然後回答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二十年前我們這些豬雞都是養在外面,野生的,牠在沒有被殺之前,牠活得很自在、很快樂,身心愉快,肉的味道不一樣。現在的雞跟豬是怎麼樣?一生下來就坐牢,坐監牢,小小的圈子動都不能動,牠是什麼樣的心情?坐監牢獄的心情,那個肉吃得還有什麼味道?不相同。現在我們了解,在台灣豬隻是六個月就殺了,給牠打荷爾蒙,讓牠長胖。雞是六個星期,小雞一孵出來先打三針,牠長得快。你說這種肉怎麼能吃?所以吃了怎麼會不生病?奇奇怪怪的病到處都有,病從口入,這麼來的。蔬菜有農藥。李老師講,米摻滑石粉。什麼都有毒,所以我們天天三餐服毒,哪裡是過的人的日子?這些道理要明白。

  蒜,可以說是對人來講,除了對眼睛不太好之外,對於每個器官都有好處。所以我講,佛如果生在今天一定叫大家吃大蒜,不過不能吃太多,吃太多也不好。

  問:佛法說不殺生,對於蚊蠅等小蟲應該怎麼處理?

  答: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佛不但是讓我們愛護一切動物,連植物都愛護,植物也有生命,所以「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這個草長得活潑,你從上面走過,對它也是侮辱,也是不恭敬。有路一定要從路上繞過去,除非這個地方沒有路,非從這裡走過不可,這是行的,可以有開緣的。

  像植物,從前出家人住在山上蓋個茅蓬,就地取材,要砍樹搭茅蓬,但是在砍樹的前三天要去祭祀他,要去供養他,給他念經念咒,告訴他,我三天之後要取這個樹做材料,不得已。樹有一人高就有樹神,請他搬家。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家裡有這些蚊蟲螞蟻小動物,你要噴殺蟲劑,或者是整理房子,三天之前就在你家裡供的佛菩薩面前告訴這些小動物,請牠趕快搬家。三天之後,我已經三天前通知你了,通知你,你不走,那沒有辦法。很有效果,有許多同修這樣做,他來告訴我,果然沒有了,真有效果。誠心誠意,誠則靈,誠心能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我們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可以跟這些小動物感應道交。以真誠心,我實在不得已,因為保護一家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彼此分開,你在房子外面,我在房子裡面,房子外面決定不殺害,房子裡面每個星期固定的時間,我要來噴這些藥物,來殺蟲,來保持整潔,這樣就很好。如果不預先通知,這就做得太過分了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