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  (第一集)  1992/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3-005-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華藏圖書館又一次的盛會,我們四眾同修聚集在此地研究《觀經》善導大師的著疏。善導大師是唐朝人,是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他老人家對淨土宗的貢獻不但深深的影響了中國,特別是日本與韓國都深受大師的影響。日本許多修淨土的道場都命名為善導寺,我們台北也有個善導寺,這個善導寺是日本人所建遺留下來的。我們聽到這個寺的名稱就曉得它是專修淨宗,而且是依善導大師教誨為中心的淨土宗。

  在近代中國大陸祖庭,我們幾乎都公認是蘇州靈巖山印光大師的道場,這是我們最近一代的祖師。印祖所依的是《阿彌陀經》,尤其特別推崇的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那為什麼不依《無量壽經》?這在過去我們宣講《無量壽經》的時候都有詳盡的說明。《無量壽經》雖然是淨宗第一經,可是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完善的版本,使這部經留滯不能流通達一千年之久,一直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出現,大經才有完善的版本。這個本子出來到現在還不到半個世紀,流通幾乎已經遍及全世界,這是真正令人非常驚異的一樁事情。當然必定是三寶威神的加持,否則一部經流通這麼快的速度,這是自古以來我們都沒見到過的。

  《無量壽經》是淨宗的第一經,是淨宗的根本經,也可以說它是淨土宗的概論,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概論,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面面都說到、都介紹到。小本《阿彌陀經》它的宗旨是勸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所以無論蓮池、蕅益大師在全經大科都判作信、願、行這三個大段落,勸信、勸願、勸我們修行。而《觀無量壽經》也是淨宗重要經典之一,我們稱為淨土三經。這《觀無量壽經》就是第三經,這一部經的內容是給我們說明修淨土的理論,說得很詳細、很明白。修學的方法,我們同修們大多數採用的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出處在哪裡?就在本經。所以本經一開端是教給我們觀想念佛,當中又教給我們觀像念佛,最後給我們講的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這個方法也是出在這部經上。除此之外,它對於西方世界九品因果說得很詳細,補充大經三輩往生之不足。由此可知,這部經在淨宗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們選的本子是善導大師的註解,諸位翻開經本的第一頁。大師將本經分為四個部分,也就是本經的四卷,通常稱為《四帖疏》。在第一面的前面有一個印章,這個印章我們放大了,諸位能看得很清楚。這個印章是溫哥華一位金石家,陳老居士他給我刻的。這兩句話是善導大師對於淨宗非常有名的偈語,「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是善導大師說的。那麼意思很明顯,如來不止是講釋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在九法界裡面示現成佛,為什麼?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就是給我們講淨土法門,這個「彌陀本願海」就是講淨土法門。由此可知,諸佛度眾生出輪迴、了生死、成佛道,最重要的法門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這是善導大師的名言,我們把它印在此地,特別提醒諸位同修。善導在歷史上記載有說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既然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這些話就是阿彌陀佛親自所說的,我們應當深信不疑。

  四分裡面第一分是玄義分。這一次的講座我不講疏,只講經,不講疏。要講這個疏,這個註解時間會很長。這個註解提供諸位同修做參考,我會把大師重要的意思給諸位做簡略的報告。這樣我們每一會,就是每一次的講座都會讓同修們感到我們真正得到切身的利益。這一開端:

  疏【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這個「歸」就是皈依,為什麼?一定要得三寶本願威神加持。如果沒有佛力加持,這個甚深無上的法門我們怎麼會懂?說出來諸位怎麼會聽?你會聽,聽得歡喜,這是佛威神的加持。我們這個道場是長年講經之道場,換句話說,諸佛菩薩從無間斷的加持。所以我沒有在的時候,我們家裡這些人每個月的月終都做一次三時繫念的法會,這個法會超度在這個月當中全世界死難的眾生,我們這個意思在此地。很多人告訴我做得很有感應。我回來告訴家裡人,我說不是你們有功夫,你們修行沒什麼大的功夫。那哪有這麼大的感應?這個感應是三寶加持道場。所以在這個道場做超度佛事,感應特別的殊勝。道理明白了,我們就不會傲慢,不會說這是我了不起,不是的,是佛菩薩威神加持的,一定要知道,說聽都如是。所以善導大師一開端就先勸我們大家,你看不是他個人發願,當然他個人也這樣發願,勸我們大家跟他發同樣的願,求三寶加持。這個偈頌總共有十四首,十四首我們把它念一念,重要的句子給諸位說明一下。

  疏【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

  『道俗時眾』。「時」就是現前,當時的這些大眾。這一句就是說在家二眾、出家二眾,四眾弟子各人都要『發無上心』,無上菩提心。因為這個法門是大乘法,大乘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什麼叫菩提心?底下這幾句就是菩提心:

  疏【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

  你能夠厭離,那你真的覺悟。世間人都貪圖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能夠看破想把它捨掉,這是真正覺悟。捨了這個世間,求佛法,佛法難聞,你聽到了;不但聽到,你還非常歡喜接受,這個『欣』是歡喜接受,這要不是真正覺悟的人,做不到。

  疏【共發金剛志。】

  這個金剛是比喻發的願心永遠不壞、永遠不變,這叫『金剛志』。

  疏【橫超斷四流。】

  『四流』是欲、見、有、無明。欲就是欲界思惑、見、有、無明,這四樣東西你有了,你就出不了三界。三界裡面欲界,欲是五欲,通常我們歸納起來,財、色、名、食、睡,這是欲界的業因。你只要這些東西不斷,不管你在家出家,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你對於財色名食睡這五樁事情還有貪愛,你就離不開欲界,這叫欲流。這四流第一個就是欲流,你有欲界的業因,你就超越不了欲界。上面還有色界、無色界。色界、無色界裡面有思惑、有見惑,就是有見思煩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思想。這要不能斷掉(這都不能細說了,見思惑平常講得很多),有這兩樣你就出不了三界;換句話說,出不了輪迴,何況還有一個無明。

  此地告訴我們要把這四樣東西斷掉,斷掉,那你就橫超三界,就出離六道輪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所以說實在話,要靠其他法門來修學恐怕沒有指望。唯有淨土,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讓我們橫出三界。這個橫出三界怎麼樣?不需要斷,帶業往生。所以不要斷也能走得了,那只有這個法門。

  疏【願入彌陀界。】

  我們要發真正的願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叫真正的願心?善導大師在本經要給我們說明,我們要特別留意。

  疏【歸依合掌禮。】

  『歸』是回歸,『依』是依靠,『合掌』是恭敬。這下面就是教給我們發願的:

  疏【世尊我一心。】

  這地方最重要的是『一心』。

  疏【歸命盡十方。法性真如海。】

  這一句講的是體,講的是性體。

  疏【報化等諸佛。】

  這是講的相,前面是體,這講的是相。前面是性這是相,性相也可以,體相也可以。這個相裡面講的是正報,報身佛、化身佛。

  疏【一一菩薩身。眷屬等無量。】

  『菩薩』是佛的『眷屬』。

  疏【莊嚴及變化。】

  這一句是講的報土。前面是正報,這個地方還是講的報土跟化佛。『變化』是化佛、化菩薩。

  疏【十地三賢海。】

  到這個地方,裡面包含十方一切真善知識,皆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真正善知識跟佛一定是同心同願,佛勸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善知識跟佛一樣,這叫真正善知識,這包括『十地三賢海』。佛法裡面講這個「一」,不是專一,要專一那就不平等;它是講的任一,任何一個。在《華嚴》裡面,講到十玄門「主伴圓融」,哪個是主?如果我們說毘盧遮那佛是主,其他都是伴,你們想想要不要打架?現在選舉立法院都打架,為什麼?不平。為什麼偏偏毘盧遮那佛做主,別的人不能做主?那佛法界裡也吵翻了天。所以佛法是任一不是專一。毘盧遮那佛為主,所有一切佛菩薩都是伴;阿彌陀佛為主,毘盧遮那佛也是伴;釋迦牟尼佛為主,阿彌陀佛也是伴,這個大家平等,沒有話說。

  任何人都可以做主,乃至於我們自己可以做主。我是主,諸佛菩薩都是我的眷屬,都是我的伴,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個個都是主、個個都是伴,這大家平等,沒話說。所以主伴圓融這個主是任一不是專一。有情分上是這樣分,無情分上也是這麼分,這一個世界為主,其他世界為伴。任何一個世界都可以為主,都可以為伴,這主伴才圓融,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白的。下面說:

  疏【時劫滿未滿。】

  這是講你修行,修行的時間。通常修行,從凡夫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那圓滿了。沒有滿的?那修一個阿僧祇劫、二個阿僧祇劫,在菩薩的地位,『未滿』。已滿的、未滿的都包括在裡頭。

  疏【智行圓未圓。】

  這個意思跟前面一樣。

  疏【正使盡未盡。】

  『智行圓未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他開悟,這個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大徹大悟,這個智行是圓了,小悟、大悟的還沒有圓。『正使盡未盡』,「正使」是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有斷盡的,有還沒有斷盡的。

  疏【習氣亡未亡。】

  已經斷盡煩惱的,可能他還有『習氣』,習氣還在。功夫更深一層的習氣也沒有了。

  疏【功用無功用。證智未證智。】

  這個『證智』是說證到佛菩薩的果位,已經成佛,這是證智。『未證智』,他還沒有成佛,像十地菩薩、等覺菩薩。

  疏【妙覺及等覺。正受金剛心。相應一念後。果德涅槃者。】

  淨宗裡頭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些都是我們皈依的對象。由此可知,這個皈依的境界範圍很廣大,不僅僅是阿彌陀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一切諸佛、一切菩薩,剛才講了乃至於一切善知識。因為底下講「正使盡未盡」,這個範圍包括得太大太大。我們初發心,我們沒盡;初發心,我們習氣還沒忘。所以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真善知識就是統統勸人專修淨土,專弘淨土,那都是我們的皈依處。所以這個境界範圍很大。

  疏【我等咸歸命。】

  這種三歸我們在其他地方很少見,這是善導大師確實這個心量、見解跟別人不一樣。與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普度眾生的那些接引眾生的方法、手段真的相應,真相應!

  疏【三佛菩提尊。】

  『三佛菩提尊』就是如來。要翻成中國意思「三」是正,「佛」是覺,「菩提」也是覺,就是正覺,正等正覺的意思。

  疏【無礙神通力。冥加願攝受。】

  我們皈依的目的,是求諸佛如來以圓滿無礙這威神的力量,冥冥當中加持我們、攝受我們。

  疏【我等咸歸命。三乘等賢聖。】

  前面這是求佛力加持,這個地方是求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求這三乘賢聖加持。

  疏【學佛大悲心。長時無退者。】

  這兩句是我們求佛菩薩、羅漢加持的條件。我們有什麼條件請人家加持,他真的就來加持?有些人求佛菩薩加持,求不到,結果是落得一場空。原因在哪裡?常言說得好「要如理如法」。理跟法就在這兩句,我們要有佛的悲心。一切心裡面特別講的是大慈悲心,慈悲是佛心。不但要發大悲心,要『長時無退者』,永遠不退轉的大慈悲心,就與佛菩薩、聖賢心心相應,這個時候有求才會有感應。

  疏【請願遙加備。念念見諸佛。】

  『念念見諸佛』就是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疏【我等愚痴身。曠劫來流轉。】

  這兩句說我們愚痴造業,在六道輪迴裡面受報。

  疏【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跡。】

  善導大師出生的時代是釋迦牟尼佛末法的開端。『末法』是一萬年,我們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善導大師距離我們一千多年,特別示現在末法,與我們關係就特別的親切,我們都是末法時期才聽到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疏【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

  『要』是最重要的法門。極樂世界往生不退成佛,在一切佛法裡面是最重要的法門。

  疏【定散等迴向。速證無生身。】

  這個『定散』就是本經裡面所講的方法,修學的方法,這到後面我們會說到。善導大師把這個修行分為定善、散善。

  疏【我依菩薩藏。頓教一乘海。】

  這一部經是大乘『菩薩藏』,菩薩所學的。不但是大乘,而且它屬於頓教,『頓教一乘』。這個一乘法,佛在《法華經》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我們知道《法華》是一乘,《華嚴》是一乘,這個經也是一乘,而且是一乘頓教,那就非常非常之難得。頓是快速,即生成就。

  疏【說偈歸三寶。與佛心相應。十方恆沙佛。六通照知我。今乘二尊教。】

  『二尊』就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這個「二尊」是指這兩位佛陀他們的教誨。

  疏【廣開淨土門。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我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也要把這個法門推廣,也要把這個法門盡自己的心力教導一切眾生。希望一切眾生:

  疏【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心願解行要與佛相應,千萬要記住,不能有一點點私心;有一點點私心,你修學這個淨土法門就不相應,你就去不了極樂世界。像哪些地方不相應?我們看到這個經本,往往看到本子後面印的「版權所有」,這就不相應。為什麼?就不能『平等施一切』,就限制住了。

  所以諸位要曉得,今天無論是經書,無論是你自己的著作,只要是勸人學佛,錄音帶也好、錄影帶也好,你印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你的功德就真無量。你是怕人翻印,你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把佛法限制住,你跟佛的心願不一樣。佛是要普度眾生,我不度眾生,那怎麼會一樣?拿錢來我才度你,不拿錢就不度你,這不是佛的願望,佛是無條件的普度眾生。所以你流通得愈多愈好,流通得愈快速愈好,不要去限制,這你的功德真是無量無邊,這叫「平等施一切」,我們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下面,他在玄義這個部門分為七段,七段我們也按他的次第來介紹,我們簡單概略的介紹。我們先看第一段:

  疏【第一先標序題者。】

  第一段先介紹『序題』。他一開頭就說:

  疏【竊以真如廣大。】

  『真如』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確實真的是大。

  疏【五乘不測其邊。法性深高。十聖莫窮其際。】

  這話說的是真的。『五乘』,菩薩、緣覺、聲聞、天、人,真正有修有學有證的。十聖說得就更具體,是地上菩薩,從初地到十地都不能很清楚、很圓滿的知道,我們怎麼能曉得?真正究竟圓滿明白,那是成佛的境界,佛以下不行。所以常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以下,『十聖莫窮其際』,這是給我們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換句話說,這個真相,我們就是要想明白的,明白慢慢來,不要著急。佛是真明白,佛雖然給我們說出來,我們聽了還是不明白,原因在哪裡?我們自己不是那個程度。聽雖然是聽了,聽不懂,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不要緊,依照這個方法修學,漸漸就會明白,總會有明白的一天。先叫我們在此地建立信心。我們把文念一念:

  疏【真如之體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無邊邊體則元來不動。】

  這兩句話說出來使我們很安心。『蠢蠢之心』就是我們凡夫心。諸佛如來所證究竟圓滿的境界,我們每個人統統具足,只是他覺悟,我們迷惑,差別就在此地。我們為什麼迷惑?我們有妄想,我們有執著。這是《華嚴經》上說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如果我們把妄想執著去盡了,那就成佛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去掉,所以他還不能到究竟圓滿;他必須把那一分妄想執著打掉,他就圓滿成佛。由此可知,煩惱愈多、執著愈多,我們的迷就愈深,苦惱也就愈重,就這麼個道理。

  疏【無塵法界。】

  『無塵』是清淨,極樂世界。

  疏【凡聖齊圓。】

  佛菩薩有,我們也有。佛菩薩覺,他有受用;我們迷,雖有不得受用。

  疏【兩垢如如。】

  『兩』是兩種,『垢』是污染,什麼東西?就是妄想、執著這兩樣東西。

  疏【則普該於含識。】

  九法界的有情眾生統統都有,只是多少程度不一樣。像菩薩、阿羅漢他們比較輕一點,染污得輕一點;六道眾生的妄想執著染污得重一點。所以凡聖統統都有,就是輕重差別不同而已,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因此,佛看到我們迷得太久,迷得太深,永遠不覺悟,他老人家很有耐心在那裡等。等到哪一天你差不多可以覺悟了,給你講你相信了,你點頭了,他馬上就來。這叫什麼?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這種感可能我們自己都不曉得,為什麼?自己那個心微微的在動,就是能夠接受佛法,能聽得進去,我們自己真的不知道。一遇到佛法,聽到就生歡喜心,這是你的善心已經成熟。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這個感應非常非常的快速。佛教我們,這一開端就用「三檀四攝」:

  疏【三檀等備。四攝齊收。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

  這兩句很重要。佛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會輪迴?你為什麼會這麼苦?這個東西別人說不出來。世間人沒有能力說出來,科學、哲學、宗教都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不能解釋?不曉得事實真相,光是推測,推測不是事實,距離事實甚遠。為什麼這麼苦?今天世界為什麼這麼亂?我們看到現象,這個現象是果報,是果。果必有因,你前面種了因,後面哪有不結果報的道理?你要好的果報,你要種好因。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果報絲亳不爽。『檀』是布施,佛給我們講三種布施,這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就是說明我們長劫輪迴的苦因,你不肯布施。換句話,你不肯幫助別人。

  這次我從新加坡回來,新加坡有個同修告訴我,他是個做生意的人,他說現在生意很難做,夥計不聽話。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你相不相信佛法?他說:我相信。那相信就很容易。他說:那到底怎麼回事情?你沒有福報!你從前做的生意小,夥計都聽話,你的福報小,你只有那麼大的福報。現在你生意做大,做大了要大福報,你的福報沒有那麼大,所以底下人不聽話,就這麼個道理。那怎麼辦?修福!

  怎麼個修福?佛教給我們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你真正能修三種布施,你是與眾生結善緣,你對眾生有恩惠。眾生與你有恩惠,他就是報恩來的,這個報恩來的,哪有不聽話?他不聽話的,你跟他沒有恩惠。所以人與人的關係,不但是家庭裡面父子兄弟,你在這商店裡面,老闆跟夥計也是這四種關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的夥計都聽話,都盡心盡力替你做,那報恩來的;你對他沒有恩,他來拆你台,來給你搗蛋,把你生意搞垮,報怨來的。唯獨佛法把這個道理分析得是真的清楚、真的明瞭,你要你的生意發達,將來能發大財,趕緊大布施。

  還有一個同修告訴我,他說奇怪,有一天我坐車,車上告訴我。因為我們走到汶萊大使館,汶萊是很小的國家,人口只有二十五萬人,比我們台北市差遠了。二十五萬人這麼一個小國家是世界上首富,最有錢的國家,回教國家,他富有從哪來的?石油太豐富,產油。他就給我講:全世界凡是回教國家都產油,都有錢,都富有。他問我:這是什麼原因?我說:什麼原因?佛講的布施。回教的教義是硬性規定,回教徒每年的收入一定要拿出十分之一來布施。他全國都布施,整個教徒們都布施,他怎麼沒有福報?當然有福報!但是他們的布施只有財布施,他沒有法布施,沒有無畏布施,所以他雖然很富,他生活還不是很快樂、很圓滿,還有很多麻煩在。佛教給我們究竟圓滿幸福的生活,是要三種布施統統要修。

  他聽我這個話聽懂了,他明白了,他發心真正要做。他說:那我要從哪裡下手?他經營的是電子工業。我說:就用你自己經營的這個項目。你可以把佛經,可以把這些《講記》做成電腦磁片,可以把這個錄音的、錄影的做成CD片,你不要收錢,送給你的顧客。除了送給你顧客之外,你能送給全世界學佛的團體機構或者是個人。你盡量的送,不要怕送光,你今天送光,明天連本帶利都加上,決定有的,自自然然源源不斷而來,你決定不要害怕。我們常講捨得,你能捨後頭才得;你不捨,後頭就不得,就完了。財源要像水一樣會流,這流出去,那就流進來,不要叫它成為死水,死水就完了。何況要知道財五家共有,不是你的,你為什麼不拿來做好事?不拿來普遍利益眾生?你能這樣做,你將來的商品在世界任何地方,你開展覽作秀的時候,人家來看一定歡喜你的。你的東西不如人家,人家也歡喜你的、買你的,為什麼?他跟你有緣。就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多少人想不通,冤枉不冤枉。

  他這一次跟我去旅行,到馬來西亞看到每個地方的同修們非常熱烈的歡迎,布施的!我們的經書、錄音帶免費,哪個地方要,哪個地方趕快送去。所以無論到什麼地方,歡迎的人非常之多,熱烈親切來招待。我說:你做生意像我這樣多好,你的生意就發達,你就發大財。俗話說: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這個話還不太可靠,緣分最重要。一定要與廣大眾生有緣,有善緣、有好緣,不要結惡緣。

  今天一切法裡頭最善的《無量壽經》,最善的淨宗法門。這一點我們在這十年當中,我們深深的體會到、觀察到,自古以來任何法門經論的弘揚都很難推廣,唯獨《無量壽經》。我們提倡《無量壽經》才十年,一九八二年開始,十年這個法門能夠弘遍全世界,為許許多多同修愛好歡迎,這就說出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菩薩護持的法門,一切諸佛弘揚的法門;得不到佛菩薩威神加持,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這是我們看到的。我們弘揚的速度、面這麼大,自古以來查歷史找不到,這絕對不是我們個人的德行。我沒有德行,我也不會說。在講台上你們聽到我好像說的頭頭是道,我想是佛菩薩加持的,為什麼?我下台就不會說話,我見人沒什麼話好說。這是佛力加持,不是佛力加持,這是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財施、法施,我們做CD片,做錄音帶、錄影帶,我們要花錢,錢是財布施,內容是法布施,人聽了之後精神振奮,他一切都不恐怖,無畏布施。一樁事情三檀圓滿,這真是難得,真正不容易。

  『四攝齊收』。這個「攝」是接引眾生的四種方法。這四種方法是布施,第一個是布施,布施跟眾生結恩惠、結好緣,他才會聽。然後下面是愛語、利行、同事,佛菩薩接引眾生的四個方法。我們只要把三檀四攝學會,你這一生真的是自在幸福,你會被一切大眾接受,會被一切大眾歡迎,你在這個世間無往而不利。上有佛菩薩保佑你,下有一切眾生愛護、擁護你,你怎麼不幸福?你怎麼不快樂?這到哪裡去學?佛法裡頭才有,離開佛法學不到,沒有這個東西。

  所以這一大段諸位能夠把三檀四攝學會,今天第一座你就很得受用,你就曉得佛門裡頭,「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知道怎麼求,我知道怎麼修。這是學佛的基礎,這是根本法。世間人先不滿足他世間的需求,他還要學什麼佛法?一定是先滿足現前的幸福快樂,然後我們會想到長遠的:我將來的幸福快樂,我建立在哪裡。我們看大師的開示。

  疏【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這一段故事必須到經文裡面才看到,現在我們不浪費時間。簡單的說要考量我們將來,將來,一般人講死後。有些不明瞭的人認為人怎麼樣?人的一生,生不平等,有人生在富貴家庭,有人生在貧窮家庭,出生不平等。生下來之後,在這一生當中也不平等。最平等是什麼?死了最平等。看錯了,死了更不平等;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有的下地獄受罪,那怎麼會平等。所以要知道生不平等,活了不平等,死了更不平等,這是事實的真相。所以聰明人、覺悟的人他就會想到,我在世間這個時間短暫,時間短那無所謂,將來死後這個時間長,那可重要,那個苦樂比現在這個苦樂要緊得多。我們要想到真正的幸福,永恆的幸福。

  韋提希夫人在這一會裡面,她親身所經歷的、親身所感受的,以及她要求佛對她的幫助。佛教她在十方世界自己選擇,她選擇的是西方世界極樂淨土。她這個選擇,實在講也是代替我們選擇,因為我們所受的苦難、所歷的境界,跟她沒有什麼差別。她覺悟了,我們今天也覺悟了,她選擇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相信一定選擇得很正確,連釋迦牟尼佛也讚歎她,選對了!選對了怎麼個去法?她提出兩句的請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這兩句話很重要。佛在許多大乘經上說一切法自心想生。換句話說,就是求佛教我要怎樣思想,才能夠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大師在前面給我們講,這個法門是大乘最重要的法門,落實到實際修行功夫來講就是本經講的定、散二善。定善是什麼?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無量壽經》上講的「一向專念」,這是屬於定善,這是我們真正修學的功夫。他這裡講的散善跟平常我們講正助雙修的意思不同,他這個定散二善都是正行不是助行,這要知道。假如我們把它看作定善是正行,散善是助行,那我們就看錯。定、散都屬於正行,因此這個定散兩種方法,無論修學哪一種方法都能往生。修定善能往生,修散善也能往生,定散都修那當然更好,都是決定得生。他這有簡單的註解:

  疏【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

  就是一心不亂。這一句佛號念到功夫真正得力的時候,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這屬於定善。

  疏【散即廢惡以修善。】

  這個散善在此,善導大師在本經裡面給我們指出來,「淨業三福」屬於散善,「九品因果」屬於散善。可見得真的這個散善也是正行,不是我們通常講的助行。

  疏【迴斯二行。】

  「迴」是迴向,將這兩種行門迴向。

  疏【求願往生也。】

  這個法門容易,因為這個定散二善人人能修,人人能得,不像其他法門,其他法門難,這個法門容易,叫易行道。底下解釋這個弘願:

  疏【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我們聽了這一句話心就安了。我們為什麼會往生?阿彌陀佛本願在攝受,我們靠這個。自己要具備的功夫,要用前面定散的意思來講,簡單來說是一心念佛,斷惡修善。一心念佛是定善,斷惡修善是散善,你只要記住這兩句話。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我在講席當中講得很多,凡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都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惡。所以真正修行人不要求自利,念念利益眾生,這就對。

  前面你真的要是把它搞通了、搞清楚,你愈捨愈多。你財布施,縱然整個世界經濟蕭條,你有福報,你的衣食財用不會缺乏,為什麼?有福。所以說福報是真正這個世間法的主宰,不是聰明、不是智慧、不是謀略,不是這個東西,福報。你們看三國劉備的兒子劉禪,大家曉得無能,智慧能力不足,他有福報,諸葛亮替他當奴才,你看他多有福報。有福還愁什麼?不愁。福是第一,福報從哪裡來?斷惡修善。斷惡是什麼?斷自私自利。一定要念念當中利益一切眾生,盡心盡力去做,你這個福德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個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阿彌陀佛一定加持你,他這個力量做增上緣,所以你決定得生淨土。底下又說:

  疏【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弗測所闚。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

  前面是我們能夠理解的,這後面是我們不能理解的,不但我們不能理解,『三賢十聖』菩薩他們也不能理解,何況我們?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

  疏【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

  這話說得好!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派我們去,那一邊阿彌陀佛在歡迎,趕快來、趕快來,這還不成功嗎?世尊叫我們去,就是教我們信願行。我們今天明白信願,怎麼行?一心念佛,斷惡修善,簡單明瞭。只要能這樣做法,那邊阿彌陀佛就非常歡迎,念念光明注照你,哪有不去的道理。

  疏【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這個大段落可以說就是大師給我們說講經的因緣,能夠提醒我們明白事實的真相,明白這部經典、法門的重要,生無上歡喜心來學習。真正發心,一定是盡形壽皈依!我們這一生都依靠這個法門。『捨此穢身』。這個捨很重要,我們的身都肯捨,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不能捨?捨是因,得是果,愈是捨愈得的多,愈得的多愈要捨,不要說得多了就不捨,那就壞了。為什麼?那你所得的用完了就又沒有了。就像水一樣,你永遠讓它流通,永遠沒有止境,這個好,不要把它堵起來,不要障礙它。我們在這個大時代當中,在這個亂世五濁惡世當中,我們一定會得到個人一生幸福快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它動亂,我和諧;天下它大亂,我太平,這才真正顯示出福報。

  我們今天把這一段跟諸位介紹出來,使我們學習這部經典先有了一個基礎,從下一次我們就介紹經題。剛才說過,善導大師重要的開示我一定會提出來,大家自己能夠看得懂的,我們統統省略掉,這樣我們進度可以能夠提前,進度快一點。因為現在在全世界各個地區,如果這個經講得太長,大家都不太願意接受。現在人耐心不夠,希望這東西愈短愈好,愈簡單愈好,因此我們的長經要短講,深經要淺講,這是接引大眾的根機。有深入的,到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詳細討論大師的著疏,我們準備做第二次或第三次詳細討論,這一次我們略說。好,今天就講到此地,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