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彌陀經要解  (第十七集)  198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4-0017

  請掀開經本九十九面,發起序。這一段是別序。前面將大意略略的介紹出來,後面還引用《梵網經》裡面的一段話,在第三行的當中:

  解【如梵網經下卷。自倡位號云。我今盧舍那等。智者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

  在發起序裡面,第一段說明這個法門深妙不可思議,因為深妙不可思議,所以沒有人能問,而釋迦牟尼佛自己說出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的名字為發起,正好把前面的文給補出來,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佛觀察娑婆世界眾生與淨土的機緣成熟了,雖然成熟,如果沒有人給娑婆世界眾生點醒,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也就當面錯過了。佛大慈大悲,所以不必等別人發問,自己主動的給我們說出來。第三個意思就是剛才所念的,這是蕅益大師引用《梵網經》做一個例子。《梵網經》的下卷,經文上說:「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等」,由此可知,盧舍那佛是自己說出他自己的名號。智者大師將這段文『判作發起序』,而蕅益大師今天在《阿彌陀經》裡面這一段也將它判作發起序,這個意思就是說有例可援,並不是他首先這麼判的,智者大師判《梵網經》有例在先,是有這個意思。再看下面的經文:

  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一段就是蕅公判作本經的發起序,他老人家在這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明白:

  解【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大師為我們指出這一個法門,所謂是『三根普攝』,「三根」是講,上根之人,這是指法身大士;中根之人是指二乘與三賢;下根之人是指我們六道凡夫,全部都為淨土法門所攝受,這一樁事實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尤其是看得清楚。《華嚴經》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沒有一位不發心求生淨土。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這個意思就是說明獨一無二。過去古德說過「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換句話說,將整個的佛法包括無遺。學佛的人,從理上講,是以心為宗,像《華嚴經》上給我們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能造,萬法是所造,能所不二。第二是從教上來講,是以佛為宗,佛是我們的老師,學佛的人不能夠離開老師。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在課誦本裡面常常念到「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可以說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名號,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統統念到了,一個也不漏。第三個意思是以「絕待圓融」為宗,特別是大乘了義的佛法。「圓融」是無障礙法,像《華嚴經》裡面所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前幾次我們講席當中也給諸位提到過,唯有圓融才很容易悟道,換句話說,容易開悟,容易往生,為什麼原因?障礙少。我們常常在同參道友當中來研究佛法,如果單單以佛法為題目來討論,大概沒有什麼多大問題。如果一舉起例子來說,某人如何,某人又如何,這裡面免不了許多分別、執著都起來了。講佛法好像滿圓融的,提到境界上處處都是障礙,處處成障,這種障礙我們不能夠小看了它,為什麼?到臨命終時要往生,它就變成重大的障礙。所以平素要把這些障礙排除,要學圓融,如果能夠學到「絕待圓融」,那實在是高明極了。

  「絕待圓融」的境界就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你看善財童子,他的境界、他所參訪的那些知識,裡面有學佛的,也有外道,裡面有善人,也有惡人,邪正善惡俱是善知識,這個圓融極了。邪正善惡全是佛菩薩示現,佛菩薩示現無量無邊的境界,讓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開智慧,一切境界是了了分明,不迷惑,哪個是正?哪個是邪?哪個是是?哪個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現前。智慧現前又能夠同時做到如如不動、了了分明,裡面不生分別心,不生執著心,也不生妄想心,這就叫做絕待圓融。

  也許諸位要問,你不生分別、執著,你怎麼曉得有善惡?怎麼曉得有是非?古大德有比喻,好像鏡子,你的鏡子照到外面境界,鏡子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沒分別、沒執著,那裡頭的好人、壞人它是不是都照進去了?是非善惡它統統都照進去,照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模糊,它不分別、不執著。所以佛法裡面教我們「用心如鏡」,我們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鏡,去佛就不遠了。《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學什麼?就是學用心如鏡。所以在一切境界裡面,他圓修十大願王,禮敬、讚歎、供養、懺悔業障,乃至普皆迴向,圓悟、圓修、圓證,這是我們要學的。到達這個境界了,什麼都沒有障礙了,往生西方才絕對有把握,不但有把握,怕的是不去,如果要去,品位不在中下,一定是相當高的品位。

  底下一句是「超情離見為宗者」,這個與《楞嚴經》裡面「十番顯見」最高的境界,「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凡聖兩邊都不立,這是真心理體完全顯露,一句佛號具足這四個宗旨,無量無邊的功德,有幾個人曉得?蕅益大師大慈大悲為我們拈出來,所以這一句名號真正不可思議。

  『圓收圓超一切法門』,不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一句阿彌陀佛全都包括了,這叫「圓收」。換句話說,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每句話都超越不了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範圍。真的嗎?你要曉得名號的意思就知道不假。這一句名號要是完全翻成中國字,是「皈依無量覺」。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有沒有離開無量覺?沒離開。四十九年所講的就是無量覺,叫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覺而不迷,由此可知,這句名號確實是圓收一切法門,不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法門,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了,再給諸位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佛法也離不開這句佛號,才曉得這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

  「圓超」,不但是包括一切法門,而且超越一切法門,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超越一切法門,真正是一切法門當中,阿彌陀第一。我們學佛的人往往是輕視了淨土法門,輕視了《阿彌陀經》,那是對佛法,說個老實話,沒入門。這些無量的法寶擺在面前不知道哪個法寶是第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講「認假不認真」。在無上法寶裡面,阿彌陀是真,阿彌陀是實,真實的法門,真實的成就,所以古德才說「八萬門中,念佛第一」。如果我們把《華嚴經》跟《阿彌陀經》合起來看,《華嚴經》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看看小本《阿彌陀經》裡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還得念佛、念法、念僧,你就曉得念佛是第一。

  旁邊的這個小註上說,「從未道徹者」,過去許多的大德都沒有說得這麼樣的徹底,難怪印光大師說,阿彌陀佛親自來註這部《阿彌陀經》也不過如此,這是把《阿彌陀經要解》讚歎到了極處,印祖所講的話也不是隨便講的,確確實實。他老人家用的文字雖然不多,把淨土裡面的道理說得是又簡單、又透徹,真正難得。這個法門甚深,這是真的,因為太深了,一般人誤會很淺顯,不容易相信。理甚深,事上看又好平常。理深,智慧達不到,難信。事太淺顯了,好像不足以採信。所以無論在事、在理上都給人家一個難信,難以相信。蓮池大師說,我們在《疏鈔》裡面讀過,念佛這個法門「兼眾德而俱備,統百行以無遺」,如果我們把蓮池大師這兩句話真正體會到了,一生修學就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不要再搞別的花樣了,一句阿彌陀佛決定成功。許多去學其他法門的對佛法沒有能夠徹底的了解,要是徹底了解,沒有不修淨土法門的。所以經上佛自己說,「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真難,不容易。

  今天淨土法門在我們本地修學的人還不少,在國外幾個人相信?大家都去學禪、學密去了。昨天祥雲法師到這兒來,他對於教理也有相當的研究,看的書也不少。他說古德講,如果世間人都學密,佛法就要滅亡了,這個話是有道理。今天學密的風氣普遍是在國內外,是不是好現象?不是好現象。我們提倡淨土,人家說你什麼都不懂,什麼東西都不懂,那只好學學老太婆念念阿彌陀佛。幸虧好我們阿彌陀佛有《彌陀經疏鈔》,講圓滿了,我們保留的錄音帶給諸位去看一看,三百三十五個錄音帶一擺,一看,不敢再說《阿彌陀經》是一個淺易的法門,不敢講,不敢小看淨土法門。如果我們沒有基礎在,今天想弘揚淨土法門,勸人修學淨土法門,談何容易!

  文字裡面說,『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這個法門真正要想有成就,一個是上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一聽就開悟了,一聽他就相信,他就不懷疑,就能依教修行,他能成就。第二種是下愚,他有一個長處,你教他什麼法門,他就老老實實修這個法門,他也不要懂理論,死心塌地修學這個法門,決定不改變,他也能成功。最麻煩的當中這一段,既不是上智,他也不是下愚,這樣的人是最難辦,也就是最難相信,最難接受。

  講【念佛法門。事是無上大因緣。理是三德祕密藏。】

  所以是難信之法。旁邊小註上說:「可見正智庸愚,兩不思議者」。這一行小字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就是唯上智與下愚不疑,他們是真正不可思議,為什麼?他真正容易成就。所以自古以來,老太婆念佛成就的不計其數,你不要以為她沒有知識,她早已經見阿彌陀佛了,她為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自以為聰明的人比不上她,比她差得太遠太遠了。再看底下的經文:

  解【西方者。橫亙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十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

  這一段給我們解釋『西方』。諸位要記住,「西方」是從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從我們地球的西方。我們地球是個小世界,太小了。娑婆世界是個大世界,像我們現在在天文學裡發現的銀河系。銀河系雖然也是在轉動,不過它轉動速度雖然是很大,那個太虛空太大了,因此在我們感覺當中,釋迦牟尼佛從說這部經起一直到今天,三千年了,銀河系在太空當中轉動的角度才不過是一、二度而已,好像沒有什麼大的變動。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而銀河系在太虛空當中動的位置,一萬二千年絕對沒有離開西方,它才動一點點,動的角度不大,所以講西方決定正確,無可懷疑。有些人他錯會了意思,以為是我們地球的西方,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給我們指示出來阿彌陀佛示現的處所、方位。

  『十萬億』怎麼個計算法?十萬叫億。『今積億至十萬』,十萬乘十萬,這個地方的意義不是萬萬叫億,它是十萬叫億。這是說明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的遠近,這個遠近當然不能用道里來計,而是用什麼計?用銀河系來計。在我們這個銀河系西方,一直往西面去,當中要經過十萬億個銀河系的那一邊,那一邊有個很大的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一個大千世界,它這個大千世界比我們娑婆的大千世界要大很多。這是講方位、距離。

  解【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

  『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稱它為「三千大千世界」,是因為它的組成是從一個單位世界算起,集合一千個單位世界,我們叫它為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小千世界,我們稱它作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集合一千個中千世界,我們稱它作大千世界。所以一個大千世界的構成有小千、中千、大千,這樣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這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區,稱之為一「佛國土」,一尊佛的國土,他的教化區域。

  下面舉一個例子說,『且以此土言之』,「此土」是指我們娑婆世界。『一須彌山』,剛才講一個單位世界的中心,中心稱之為「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一洲」就是像我們現在所講的一個星球。『同一日月所照』,這就好像我們今天講的太陽系,太陽系裡面許多星球都是接受一個太陽所照。『一鐵圍所繞,名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好比是一個小的單位世界,一個太陽系,今天我們講太陽系。一千個四天下,名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叫大千世界,剛才我所說的。『過』是經過,或者我們講通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極樂世界在哪裡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底下就說了,底下大師假設一個問答:

  解【問。何故極樂在西方。答。此非善問。】

  如果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大師絕對不會說。自古以來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就有,現在也有。為什麼阿彌陀佛不在東方?為什麼阿彌陀佛不在南方?一定要在西方。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也有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來問,這個問得沒道理。大師解答就說,『此非善問』,這問得並不高明,為什麼?

  解【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

  『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話,我們俗話講抬槓子,這個問不合理。

  解【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何足致疑。】

  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娑婆世界西方十萬億佛國土。如果超過了西方世界,西方世界的西面還有諸佛國土,從他們看,那極樂世界在他們的東方,方位原來就沒有一定。你說台北市,從基隆看,台北在哪裡?在南方;在新竹看,在哪裡?在北方。台北到底是在南還是在北?這種問題是不高明。有人有這些戲論,有這些懷疑,這是叫我們斷疑。

  解【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

  前面一段是敘正報,這一段是敘說『依報』。正報是講身體、是講諸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講國土是「依報」,依報就是講他生活的環境。這個地方我們注意到,有佛、有世界是真有不是假有,這是我們特別要留意的。

  解【豎約三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

  這是解釋『世界』這兩個字。「世」這個字是指時間來說的,我們中國人稱三十年叫一世,所以這個世字的寫法就是三個十,這三十年叫一世,從時間上說的。「界」是從方位上講的,講的是空間。我們今天一些術語,稱之為時空,時間與空間,在古時候人講世界,「世」就是今天人講的時間,「界」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空間,這個世界就是講的時間與空間。

  解【極樂國。梵語須摩提。亦云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眾苦。第一安穩之謂。如下廣釋。】

  『極樂國,梵語須摩提』,翻成中國的話就叫做「極樂國」,向下還有詳細的解釋,又翻作『安養』,也翻作『安樂』,亦翻作『清泰』。這些名稱意思都相當的接近,都是說的『永離眾苦,第一安穩之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造業不相同,所以果報也不一樣,唯獨這個世界很特別,它只有樂沒有苦受,所以稱之極樂世界,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這個經典,你就明瞭了。這個世界往生的人,他有特別的條件,換句話說,他不是業力往生的,他都是願力往生的,所以才能自在。

  經典裡面說得很清楚,信、願、行為往生極樂世界三個必要的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是這三資糧。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業力往生的。六道輪迴是什麼力量在推動?業力推動。你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你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不是願力來的。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業力推動的,是願力推動的。這個世界在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頭很特別,而且所修的都是修一心不亂,換句話說,都是修清淨心的,那他怎麼不樂?當然安樂。

  所以學佛,諸位一定要記住,佛法所求的就是無上菩提。我們讀《華嚴經》,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去參訪善知識,首先提出他的要求,他說「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法所追求的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一句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學佛所追求的是無上正等正覺。修學的方法,一個是菩薩道,一個是菩薩行。所以善財每遇到一位善知識,他就問,我已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不知道如何去學菩薩行?不曉得如何去修菩薩道?請這些善知識大慈大悲來教給我。你從他請教的語氣當中就能夠把整個佛法的綱領一下抓住,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修的是什麼?菩薩行。菩薩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的眾生,玄奘大師翻「菩薩」為「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覺悟有情眾生的行為就叫菩薩行,覺悟有情眾生的誠心就叫菩薩道。道是講誠心,行是講行為。換句話說,我們如何去學一個覺悟的行為,如何去修一個覺悟的心,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各個都是修菩薩行、修菩薩道,這是他的業因。所以他的業,我們實在不得已稱它作淨業,它不染。人家真正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所以那個地方叫淨土,那個地方只有樂沒有苦,道理是在此地。什麼樣的因一定有什麼樣的果報,如果我們都能修覺、正、淨,果報不在西方世界還會在哪裡?太虛空無量無邊世界,獨一無二的覺正淨的果報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曉得?《阿彌陀經》裡面告訴我們,你看後面在蕅益大師所判的流通分裡頭,那個六方諸佛就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在無量無邊剎土裡頭教化一切眾生,都勸這些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此可知,在太虛空裡面真正講覺正淨的世界只有這一個,所以連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還要求生西方淨土。

  諸位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選擇這個法門,你就是現前最大智慧、最大福德之人。好像你選寶一樣,你一下選,最好的寶貝就被你拿到了,不容易。像愛國獎券,你一買就第一特獎,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西方淨土就是第一特獎,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永離眾苦,第一安穩」,這兩句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個法門我們怎麼能不修!

  解【然佛土有四。各分淨穢。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

  以下一段經文一共有四個小段,這是第一個小段,也是破除我們的迷惑。因為佛土有四種,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有『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四種。這四種要是細細的去比較,各有淨穢不同,比較起來就不一樣。這些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不搞清楚你就有疑惑,有疑惑就障礙了你的清淨信心,換句話說,障礙你一心不亂。你念佛為什麼不能念到功夫成片?為什麼不能念到一心不亂?你有很多的疑惑,甚至這些疑惑你自己都不曉得,一碰到這個境界,疑惑就現前。斷疑生信,不簡單,所以《阿彌陀經》我們要細細的在一起討論,道理也在此地。還得要在境界裡面認真的去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我們講堂可以說在大乘了義佛法裡面是做得非常的圓滿。無上正等正覺是《阿彌陀經》,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是《梵網經》。《梵網經》前半部就是答覆云何修菩薩道,後半部就是答覆你云何學菩薩行,你們想想還有什麼話好說?善財童子所求的都在我們圖書館,沒錯。《阿彌陀經》跟《梵網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綱要。《大方廣佛華嚴經》講到最後就是《阿彌陀經》跟《梵網經》。我們也是真的從《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才開了道眼,才真正識貨,曉得《阿彌陀經》跟《梵網經》是無價之寶。如果要是不讀《華嚴》,真是有眼無珠,不識貨。一切經擺在這裡,你怎麼曉得去選擇《阿彌陀經》?你怎麼曉得去選《梵網經》?不知道。這個道眼、慧眼是從《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頭得來的,我們《華嚴經》沒有白念,念了《華嚴經》我們才識貨。

  這一段就同居土來說,同居土也有三輩九品,我們在前面玄義裡頭讀過。既有三輩九品,當然有淨穢不同,品位高的就清淨,品位低的就污穢。它再污穢,哪怕是下品下生的,也比我們娑婆世界清淨。這個就是比較,要跟娑婆世界比較的話,那它是純真的淨土,這就是淨土當中淨土的較量。可見得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把習氣盡可能的斷掉,為什麼?你往生的時候,品位就高了,這也是大師在此地這一段經文的用意,勉勵你好好的是斷惡修善,將來往生才增高品位。

  『五濁』,將來在這部經裡面還要細細的來研究,在此地我們簡單的提一提,圓瑛法師《講義》裡頭也說到。「劫」拿現代話來講是時代,現代時代不一樣了。時代不一樣,拿教育來說,從前的學生對老師都有敬畏之心,又敬重又害怕,現在的學生對老師,根本沒把老師看在眼裡,敬畏之心沒有了。在我們台灣還比較好一點,課堂上課看看還有一點點樣子,跟從前不能相比,但跟外國比較還是好一點。你看外國上課那個學生,腿蹺在桌子上,大學學生,甚至還抽著香煙聽老師上課,那成什麼樣子!給老師問答,一點禮貌都沒有,有時候還處處找老師的麻煩,這就是「劫濁」。我們不談別的,就談這一點,劫濁。在從前的人講信用,我們常常到商店去買個東西,拿個東西一句話就行了,到時候才來收錢。現在不管什麼都要寫契約,寫契約到時候還打官司,還要賴帳,沒有信用。

  現在這個年頭真正是父不父,子不子。你看現在的小孩,我也常聽到有做父母的跟我說,現在的小孩好難管,你說他一句,他說你十句。現在一個母親帶二個孩子,好像可憐得不得了,苦得不得了。從前的老人,他養十幾個小孩,七、八個小孩,那個時候又沒有電鍋,又沒有洗衣機,又沒有瓦斯爐,他也過來了,而且還過得滿好,不像現在這麼累。原因在什麼地方?從前小孩聽話,現在小孩不聽話,從前小孩不大纏父母,現在小孩一天到晚纏父母,這也是劫濁。

  環境因素很大,現在都是住公寓房子,小孩不纏父母他怎麼辦?他沒地方去。從前我們住在鄉下,小孩早晨吃飽了,出去玩去了,找都找不到,他才不找父母。什麼時候找父母?肚皮餓了,回家要飯吃,他才來找父母。所以說多養幾個小孩不累,他們都出去玩去了,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他上學去了,我們做小孩很少在家,就是吃飯時候,肚子餓了回家去找母親要飯吃,不纏大人。我這樣跟諸位說劫濁,你們就體會得比較深。

  年代、時代不同,劫就是指的時間,時代不一樣。從前小孩知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現在小孩專門找大人的麻煩。今天我們這部經是許惠鈴請的,今天她沒來,許惠鈴就告訴我,她的女兒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認識字了,她看到許惠鈴桌上有一本媽媽手冊,她就翻了一翻,就把她媽媽叫過來,說媽媽妳看,這一條妳也犯了,這一條你又犯了,那一條你又犯了。想想看,小孩倒過頭來教訓大人,不得了,她才一年級,這就叫劫濁,劫濁裡頭才有這些現象。劫濁是怎麼來的?下面四種濁相而來的。

  第一種是「見濁」,見濁就是見解錯誤,換句話說,邪知邪見。在從前帝王專制的時代也有好處,民主有民主的好處,專制有專制的好處。專制的時代,帝王可以下一個聖旨,把邪知邪見的邪說,不准你宣傳,不准你流通,他就沒有辦法,他能夠禁止得了。現在是民主,只要他不犯法律,什麼樣邪知邪見他都可以傳播,他都可以宣揚,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邪知邪見可以說達到了極處,世界怎麼會不亂?天下大亂。正法沒有人宣揚,縱然宣揚了,大家也不相信,他信邪不信正,為什麼?邪見的人多,信邪的人多,你這個少,大概多的總是真的,少的總是假的,那有什麼法子?所以在末法時期,佛講魔說為正,佛說為邪,是非顛倒,這是愚痴,不能辨別是非。

  第二個「煩惱濁」。雖然我們現在物質生活是一天比一天豐富,確實我們的煩惱是一天比一天增長,從前人沒這麼多煩惱,現在這個煩惱不知道從哪來的,太多了。晚上睡覺睡不著,要吃安眠藥,全世界的人都一樣,富貴人有富貴人的煩惱,貧窮人有貧窮人的煩惱,沒有說沒有煩惱的人,煩惱濁。

  第三個叫「眾生濁」。眾生濁講「三緣和合為體」,就是我們這個身以及一切物是眾緣和合而有的。而且這些緣,如果是惡緣聚合的,那就很污濁了。譬如說佛法裡面講,以我們人來說,人與人的關係,佛跟我們講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因緣裡面,如果是報恩,恩惠相聚的,這個眾生濁就輕,如果是冤家對頭相聚的,古人所講的「不是冤家不聚頭」,那這個眾生濁就重了。再遇到討債、還債,永遠糾纏不清,這是濁相。

  第四種是「命濁」。不要以為現在衛生醫藥很發達,世界上的人普遍的壽命都延長了,你只看到這一面,你有沒有看到天災人禍比從前多、意外死亡的人比從前多。在過去沒有這麼多意外死亡的人,所以把年齡一平均,年齡只有往下下降,並沒有提升,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表面上看的是提升,實際上是下降。從前一個戰爭能夠死多少人,現在如果一個核子戰爭打下來,世界人口恐怕要消失一大半以上,史無前例。所以要曉得,表面上看到人壽命是延長了,實際上是短了。

  由於這四種因素,這個年頭變了,這個時劫濁惡。從五濁我們曉得,如果我們見解正而不邪,如果我們煩惱輕,我們對一切眾生能大慈大悲,我們眾生濁就減少了,我們心地清淨,壽命自然增長。真正像佛法裡面,我們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我們的命濁也就輕。能這樣的修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就高,品位高,五濁就輕,在西方淨土裡面比較起來是清淨的。如果我們不修這個,單單只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比較低,比那個品位高的人顯得就濁了,意思是在此地,輕重來分清濁之相。

  如果兩個世界來比較,當然我們娑婆世界五濁重,西方極樂世界五濁輕,他們是五清的世界,不是五濁的世界。可是這個五清也要自己認真的修學,自己要不認真的修學,到那個地方品位相形之下,總是不如上品上生的那麼樣的殊勝,那麼樣的清淨莊嚴。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