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三集) 2013/1/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5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二頁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最後優婆尼沙陀分,將大地碎為極微之微塵,其數眾多。法供養之功德,如地球所有微塵之總數,至於財物供養之功德尚不及一微塵」,這個比喻一般人想不出來。「更何能比於地球微塵之總和?此乃盛讚法供養功德不可思議。此較量彌顯法藏菩薩堅勇求正覺,其功德遠超供養恆沙諸聖」。「堅勇求正覺」怎麼求法?堅定的決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堅勇求正覺。為什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究竟圓滿的功德。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在整個宇宙之間也真是一粒沙塵一樣的,微不足道。法藏比丘清楚、明瞭,他一心一意先求成佛,然後才能廣度眾生,自己沒有成就,度不了眾生。
所以底下這一段經文,「願求淨土」。法藏是堅定願力成就了極樂世界,我們今天要堅定的願力往生淨土。為什麼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不能夠如願以償?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堅勇,堅固、勇猛精進,脫離六道輪迴。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前面是「感得淨剎」,然後才能普度眾生。右面這兩小科是求成佛道攝淨土願,「此二偈」,這是第一首,後面是「盡度眾生」,是第二首,這個兩首偈,「實以上諸願之總歸」。發一切大願就總歸在這兩首,我要成就佛剎,要普度眾生,亦是下面四十八願的核心。所以,這個兩首偈八句經文非常重要。底下一首,「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速生兩個字重要,趕快往生,不要留戀,「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我們要做表法,表法給大家看看。
「《普賢行願品》曰: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行願品》的話說得好,假若這些菩薩們,就是以大慈大悲的心、大慈大悲的行,這個心行饒益眾生,令眾生得最豐饒的利益。這最豐饒的利益就是得到正法,正法的利益無邊。聞正法不容易,現在正法都偏了、都邪了,邪是變質,偏是迂迴,我們一般講走彎路,是可以走到,但是時間很長久,時間長久就免不了輪迴。李老師過去曾經說過,不求淨土修學大乘,雖然能成就,但是不免長劫輪迴。這個話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聽到淨土,就應當下定決心早去,愈早愈好。發大慈悲心,行大慈悲行,饒益眾生,這樣就能夠成就無上菩提。所以說菩提屬於眾生,就是你要度眾生,你要幫助眾生,你要成就眾生,你才能成就無上菩提。如果捨棄眾生,無上菩提得不到。
「為成就度生事業之究竟方便,故發大願攝淨國土」。這就是我們現在的話,建立教學的實驗點。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佛如來在遍法界虛空界所建立的一個實驗點,他的實驗成功了。極樂世界建立到現在,世尊告訴我們已經十劫。十劫在整個宇宙裡面是很短的時間,諸佛修行成就都是講無量劫,無量劫跟十劫比較,十劫是很短的時間。這個十劫當中,彌陀度生無量,無法計算。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上句中的「三摩地」就是三昧、就是正定。「願安住於正定之中,常放光明,遍照一切」。由此可知,你能夠放光遍照,放光就是智慧現前,遍照是用你的智慧幫助一切迷惑苦難的眾生,是這個意思。智慧從哪裡來的?從定當中來的。所以上句是「願當安住三摩地」,這是定,把心放在定中。我們今天學佛,把心放在阿彌陀佛名號之中,就是念佛三昧。真正放進心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智慧就現前了。自己有智慧,能度自己,能度自己也能夠幫助別人。所以下面這一句「恆放光明照一切」,這是智慧,利他,上面一句是智慧,自利,自利利他。「此二句正表定慧等持、寂照同時、體用不二之妙德。放光表修德,其體為性德。寂而常照,照而恆寂」。土就是常寂光,身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如來」,無量壽、無量光。身沒有形相,土也沒有形相,整個是一片光明。「故安住寂定,恆放光明,遍於一切」,這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跟一切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一個佛剎土就像世尊一樣,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裡面有十法界、有六道,恆放光明遍於一切。
「至於所感得者,乃廣大清淨之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是彌陀的弘願四十八願、彌陀無量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居,指國土。廣大,經中所說的「寬廣平正,不可限極」。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遍法界虛空界,現在所謂全宇宙。「故云廣大清淨居。如《往生論》所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是體,無為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為什麼見不到?為什麼感受不到?就是因為它無為,法身無為。無為是說它沒有現象,有現象就有作為,無現象沒有作為。所以我們說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大乘佛法說它是真空。又說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為什麼?無為法身能現一切法。所現的法就是我們現在所感受的整個宇宙,怎麼現的?一念頓現。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萬相就現前,整個宇宙的相就現出來了,從一念不覺而現的;如果一念覺,這相就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很細心的、很冷靜的去觀察、去體會,
念佛人必須要放下萬緣,為什麼?清淨心才能現前。有一絲毫的染著,就是萬相紛呈,擾亂你的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妄念、雜念那是你的妄心。我們今天是用妄心,不知道用真心,念念都是住在妄念上,妄心當家做主。妄心裡面流現出來的就是六道輪迴,染淨、善惡、因果都從這流出。我們想往生淨佛國土,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放下,心清淨了,佛國土才現前。「故云: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無等倫」,就是沒有跟它相等,沒有能跟它相比。這句話說什麼?說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不能跟極樂世界相比,沒有能夠像極樂世界這樣的,極樂世界超越太多太多,「無能等,無能比」。
「又《魏譯》曰道場超絕」,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通常我們講極樂國,實際上它是個道場,它不是個國家。國家一定有國王,有天帝,這個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沒有天王、沒有大臣,沒有這些天神,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得很多,只說出有佛、有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它是真正諸佛所建立的一個實驗道場,實驗什麼?快速成佛。行嗎?行。你問什麼道理?因為你有佛心,你本來是佛,那怎麼不能成佛?成佛是在自己一念之間。
「《嘉祥疏》曰:修道疾速成佛,故云超絕。嘉祥大師一語破的」,一句話說破了,說清楚、說明白了。修道疾速成佛,沒有能比得上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剎土當然都能成佛,它要很長的時間,唯有極樂世界很快就成就,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我們今天要真幹,遇到不容易,得人身難,遇佛法難,遇大乘難,遇淨宗就更難,你說我們多少個難關我們通過了。我們今天遇到這部經書,淨土裡面你遇到這個會集本難,遇到這個集註更難。我們所有的難關都通過了,現在問題在自己,是不是真信了?是不是真放下了?是不是真願往生?是不是真心念佛?如果樣樣都真,恭喜你,你往生極樂世界就在轉眼之間。
我們看底下這首偈。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這兩個字重要。
【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我們也發心給眾生做個示現,為什麼?今天眾生沒有看到榜樣他不相信。劉素青居士我聽說她還有十年壽命,她發心做試驗。做一個念佛人,而且是依這部會集本,依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依我們講解的這些光碟,她做試驗給人看,她真往生了。她的妹妹劉素雲,在她往生前十幾天,靈感得到一個信息,這個信息是個數字,2012112112,這麼一個數字。她把它記下來,心裡想到可能是她姐姐往生的日子。她送給她姐姐看,姐姐點點頭,沒有說話,把這個紙條收起來了。2012是年,11是月份,十一月,21是二十一號,12是十二點鐘,一分一秒都不差,真的是這個時候走的。在走前這二、三分鐘跟大家有說有笑,時間一到一揮手,好像再見,她就走了。為什麼能?徹底放下了。她能,你也能、我也能,個個都能。她為大家做個見證,因為有許多人對會集本懷疑,對念老集註沒有信心,對我們的修學在觀望。她的表演,用意是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真走得了,說走就走。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淨宗之殊勝超絕,首在疾速成佛」,就在速生這兩個字,疾速,非常快速,「凡夫往生,逕登不退」,這一句重要,因為不退才能夠疾速成佛。除這個法門之外,修學任何法門都有進有退,進進退退、退退進進,所以時間拉得很長。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進步,沒有退轉。「因有此殊勝方便,故普願」,偈子裡面說,『輪迴諸趣眾生類』,包括我們在內,六道輪迴裡頭所有的眾生,從二十八層天到無間地獄,這裡頭所有眾生統統包括在其中,『速生我剎受安樂』。「此之安樂,才是真實安樂」。這個世界不安,這個世界沒有樂,一定要知道。不但世界不安不樂,我們的身體也不安不樂。身體有疾病在纏繞,有冤親債主附身,這種情形很多,國內、國外都常見,無量劫來跟眾生結的恩恩怨怨。極樂世界才是真實安樂,這個安樂誰給的?阿彌陀佛給的,這個不能不知道。「頓脫生死,速成正覺,故云安樂」,往生極樂世界在一念,一念間。極樂世界不但沒有苦給你受,連苦的名詞都聽不到,我們今天有緣願遇到,就要下定願心,真誠願心,求生彼國。
「又《稱讚淨土經》」這裡頭說,「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這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常常為這些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生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彌陀本願告訴我們,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好!佛是時時刻刻為這一切往生的有情眾生,宣說甚深微妙之法。這甚深微妙之法是什麼?是斷煩惱、消業障,明心見性,究竟涅槃的大法。眾生聽聞之後,能解、能行、能證,佛沒有白講,菩薩們沒有白聽,真正得受用。
「又無有一切身心憂苦」,這是我們當前身心所感受的,心有憂、身有苦,這叫娑婆世界。極樂裡面的眾生,往生的人永遠擺脫身心憂苦,心之憂喜、身的苦樂統統擺脫掉。「唯有無量清淨喜樂」,這個喜樂是自性流出來的,喜是法喜。《論語》裡頭頭一句,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是從學習當中得來的。夫子所說的,世間法,世間聖賢能夠得到世法的喜樂,不藉外緣,跟外緣不相干,這個我們要明瞭。佛法裡面,諸佛國土裡頭,喜樂是從真如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所以它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名稱就從這來的。「故云受安樂」,他們享受的真正的安樂。安是平安,平等心得到了就平,平就安,安就樂。心平等是因,安是果;安又是因,樂又是果。但是心要平,首先得和,和平安樂,這四個字互為因果。
所以佛法,根本法裡頭有六和敬。不和,安樂就沒有了,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有苦沒有樂。佛教人,人與人之間要懂得六和。六和,佛讓僧團做示範,讓所有的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懂得修六和。六和第一個是「見和同解」,就是大家的想法、看法要一致。見和同解是六和的根本,從哪裡得來?佛法當中得來。佛法怎麼得來?佛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就和了。一體,別人有錯誤就能原諒。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牙齒咬破了舌頭,舌頭不會報復,舌頭不會怨恨,為什麼?一體。忍著痛,忍受著流血,也沒有報復的念頭。佛說這個話是真的嗎?千真萬確,絲毫不差,是真的。但是眾生不懂,眾生為什麼不懂?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不懂。這才出了問題,見解個個不相同。這個世間沒有和諧、沒有和平,是因為一切眾生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了解了,問題就解決了。
下面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經云惠以真實之利正指此」,就是指這樁事情。極樂世界有樂沒有苦,因為他們見和同解。怎麼知道他見和同解?他們每天都聽佛講經。極樂世界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過的,從這個地方成就「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所以,極樂世界是六和敬的道場,它是整個世界這六和敬。
下面兩句,『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運是運動,運動是什麼?大慈大悲對一切有情眾生。「度盡無邊苦眾生」,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底下給我們解釋,「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悲是同情心、憐憫心,看到眾生苦,他去救他;慈是愛心,給他樂。給眾生樂,那就得教他,彌陀天天說法不斷,就是給眾生樂,讓眾生天天聞法,法喜充滿。這兩句表法藏大慈大悲的弘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就是大慈大悲的落實、大慈大悲的形象。彌陀「願常為一切眾生拔苦與樂,盡未來際拯濟負荷」,拯濟負荷,現在人所說的使命感、責任感。救苦救難、講經教學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幫助眾生,希望眾生都覺悟過來、都清醒過來,方成正覺,「度盡眾生,方成正覺」。
「常,指時間。過去、未來、現在」,這叫三際,也叫三世。「常即豎窮三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沒有中斷。「無邊兼指空間,遍及十方虛空」,就是橫遍十虛,豎窮三際,這兩句包括一切時空。「故無邊者,乃十方三世無量無邊。法藏菩薩於一切時中,於一切處,大慈大悲度脫眾生,務期度盡方休。但時間無有窮盡,空間無有窮盡,眾生亦無有窮盡,故此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也沒有窮盡。彌陀在極樂世界,的確這個慈悲願心沒有中斷。因為極樂世界的人證得的身是法性身,法性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夜晚,沒有黑暗,所以彌陀有能力在講堂上是永遠講下去,沒有休息。聽眾在講堂裡面,法喜充滿,沒有疲厭,疲倦厭煩,沒有這個現象。
所以我常說,進入阿彌陀佛的大講堂,學生,離開講堂就是畢業了,就成佛了。沒有成佛不會離開講堂,所以離開講堂就是畢業。幾堂課?一堂課。這叫速生,這叫頓超,這叫惠以真實之利,十方世界沒聽說過。進講堂的時候,煩惱習氣沒斷盡,甚至於像我們這種凡夫帶業的,還有三途帶業的眾生,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得的是同樣的身,居住是同樣的環境,都是法性身、法性土,不可思議。經中所說的點點滴滴、字字句句,我們要細心去參透,我們對它產生堅定的信心,認真學習,沒有不成就的。
下面這個話很重要,法藏菩薩於一切時中,於一切處,極樂世界實在說是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當下,我們念佛功夫純熟了,你就見到了。大慈大悲度脫眾生,務期度盡方休,所以眾生無盡,彌陀的弘願無窮。我們看六道眾生有多少,我們所看到是娑婆世界的一個小角落,眾生多難度,什麼時候才能度脫?眾生造業受報,一定要到苦盡甘來,他受報受到苦盡了,他才想我不想再受苦了。能有這一念,這一念是個善念,這一念就是他的得度的機緣。有這一念,佛菩薩就來照顧他,就來幫助他;沒有這一念,佛菩薩不來,為什麼?沒有緣。這一念就是能感,佛菩薩他就能應;沒有這一念,佛菩薩就沒有應,這一念關係很大。我這個苦吃盡了,我不想再吃苦,跟佛菩薩就感應道交。不想再受苦,你就真正能夠把六道捨掉,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我想出離。
底下一段「請證」。法藏比丘請佛給他做證明。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度眾生的願心不退。本頌分三大段,這是講這個地方所說的偈頌,前面第一段是「讚佛」,第二段是「發願」,「在末後四句偈,則為請佛證明,法藏比丘發願已,即請世自在王如來為作證明」。我,是法藏比丘自稱,我的願、我的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他發的願是真願,不是假的,永遠不會變更的,不會改變的。我們世間人發願靠不住,為什麼?他會退心,他會改變,說了往往不算數,這就是願不堅固,這個願不能成就。願不能夠隨便發,不能輕易發,但是現在人發願都是輕易、草率,不是從真心裡頭,妄念裡頭,高興了發個願,他這麼搞的。所以他不是真心,隨著境界他就轉變了,遇順境,被人誘惑了,遇逆境他就改變了,心不專一,所以什麼都不能成就。這些事情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佛知道,菩薩知道。換句話說,現在人打妄語,騙自己、騙眾生、騙佛菩薩,正常現象。你說為什麼?因為他用的妄心,妄心不確定,用真心就確定了。法藏比丘用真心,不是妄心。所以法藏說,我,法藏自稱,「我之願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唯佛世尊三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始能為我真實證明」。法藏不找別人,請佛給他做證明。
五眼,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錄得這一段。眼,「照燭之義」。燭是比喻光,有光才能見,沒有光就不能見。「瑜伽師地論云:能觀眾色,故名為眼。眼是總名,從用分別,則有五種」。大乘經上所說的,這個五種,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剛經》上說的五眼,這個五眼是從作用講的。第一個「肉眼,假父母氣血所成,即人中能見之眼」。肉眼每個眾生都有,人有、畜生有,餓鬼、地獄、諸天統統都有,這叫肉眼。肉眼「見近不見遠」,近距離的我們能看見,遠了就看不見;「見前不見後」,眼能夠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見內不見外」,像我們在房子裡面,我能看到房子內面,我看不到外面;「見晝不見夜」,晝,陽光普照,我看得清楚,晚上如果沒有月亮、沒有燈,看不到;「見上不見下,因有色質障礙故也」,能看到上面,看不到地下,地下有東西,有很多,看不到。這肉眼,受許許多多的障礙。
「天眼,謂諸天因修禪定而得。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它沒有色質的障礙。這個色質,今天講物質現象,它不受物質現象的障礙。天眼的能量比我們大,很遠的東西它看得很清楚,就像在眼前。住在房子裡面,內外統見,牆壁不障礙它。現在人住高樓,往上,上面樓層看得清楚,往下也看得清楚,它沒有障礙,透明的。所以天眼通。
慧眼能量更大,「謂二乘人,以所得慧眼」,阿羅漢、辟支佛,「觀一切法皆空,不見有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也」。二乘人觀一切法皆空,為什麼?這個眼的能量高了。一切法是不是空的?是空的。像我們看電影,老式的電影是幻燈片組成的,慧眼有能力看到每一張、每一張的底片;也就是說,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他沒有障礙,他能夠捕捉得到,就是說他能夠看到二十四分之一秒裡頭的內容,他有這個本事。能看到這個內容,整個宇宙是假的,不是真的,整個宇宙是波動現象所產生的。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身心都是假的。這是慧眼,觀一切法皆空,不見一切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一切眾生生住異滅。捨離諸著,他不執著了,知道是假的,心裡把這一切法統統放下了,這就是小乘涅槃的境界。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執著,於這個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
第四「法眼,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法眼是菩薩所得到的,慧眼觀空,法眼觀有,有而非有。菩薩要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所以他對於一切法的真相,體是空的,相有。體空叫真空,真空不空;相是有的,相有是幻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於是他就能幫助眾生,讓眾生了解事實真相,就能夠借假修真。假有裡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像阿彌陀佛無量劫假有當中累積功德,能成就極樂世界。菩薩聚集功德,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是福,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慧,成就眾生,福慧雙修,這得靠法眼。
末後,「佛眼,佛眼者,謂具前四眼之用,無不見知。如人見極遠處,佛見則為至近」,為什麼?在佛、菩薩的境界,時間跟空間沒有了。沒有空間就沒有遠近,極遠的地方都在眼前。我們今天講,幾百萬光年之外的星球,佛看在眼前,今天望遠鏡望不到,佛能看見。時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過去億萬年前的事情,它在眼前,親眼看到;未來,還沒有到的,幾十年以後、幾百年以後、幾千年以後這世界什麼樣子,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這個本事。
這種事情不稀奇,佛在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不是他的專利,菩薩有,能量比他差一點;阿羅漢也有,能量就更差一點。阿羅漢要作意,就是他要入定,他才能看到,看過去、看未來,看此界、看他方。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阿羅漢能做到,但是一定入定。菩薩比阿羅漢高,不必入定就能看到,但是沒有佛那麼清楚,沒有佛那麼究竟。到佛眼那是看到徹底究竟明瞭,能看到極微色,物質的最小單位。念頭,最細微的念頭佛都知道。譬如經上所說的,「相由心生,色由心現」,這都是極微細的,佛說出來了,什麼人懂?明心見性的人懂。不是明心見性,聽了佛這些話,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相信佛說的,為什麼?佛不妄語。不妄語,保證佛所說的話是真的。我們相信是真的,但是沒見到,沒見到總有一個疑問。什麼時候能見到?佛說了,你好好修行,八地以上就見到了。
八地是菩薩的等級,《華嚴經》菩薩一共有五十二個等級,實在講五十一,第五十二成佛了,五十一個等級。五十一個等級裡面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上面一個等覺,再上面就成佛了,再上面叫妙覺。這五十一個級別裡頭,八地以上,如果從最上面來算,最上面的四層,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五十一個階層最上面的四層,佛說的這個他知道,為什麼?他看見了,七地以下沒見到。當然信心,愈往上,信心愈清淨、愈沒有懷疑。像我們現在在門外,初信都沒有證得,這個要知道。我們不念佛不能成就,決定繼續搞輪迴。要想不搞輪迴,你一定要記住,萬緣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決定可以去。不再搞輪迴,輪迴太苦了。
機緣非常難得,我們這一生,這是過去修來的,佛說人身難得,我們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佛法;淨土難信,我們遇到了、信了。但是我們的信心還不夠標準,能夠標準,往生就有把握。我們信心裡頭夾雜著懷疑,夾雜著妄念,如何把我們的懷疑放下、把雜念放下,不受一切外緣的干擾,我們往生就有把握了。而且怎麼樣?可以隨時往生,還有壽命不要了。自己這一生,就是真正學佛人,我們的一生交給佛菩薩,自己不聞不問,一切由佛菩薩安排,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這就對了。
佛眼,「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後頭這句話說得好,無所思惟一切才能見,有所思惟就見不到了。諸佛如來常住定中,八地以上為什麼能見到極其微細的,跟佛的這個見幾乎是相同?那也是他住在定中,他無所思惟,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就回歸自性,五眼是性德,就是法爾如是,一切眾生個個具足,不是說佛有別人沒有,不是的,一切眾生統統都有,只是你現在不能起用。為什麼不能起用?你的心亂了,心好像水一樣,你的水現在渾濁、動盪,不能照見。如果你放下染污,你的清淨心現前,不染污了;平等就不動了,水不動的時候是平等,動它就起波浪,起波浪就不平等,浪有高低,不一樣。清淨心,小定,阿羅漢、辟支佛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大定,不動了。
阿羅漢的心雖然清淨,他還有動,所以他要入定。你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光目女母親過世了,她自己心裡想著,母親一生造很多的惡業,殺生、吃肉,想必是墮在地獄裡頭。自己不知道,找到一個羅漢,求教於他。羅漢入定,出定之後告訴她,她母親在地獄受苦。她想救她的母親,這是個孝女,求阿羅漢教她方法。阿羅漢教她念佛,那個時候清淨蓮華目如來。她一天一夜,用真誠心、恭敬心念了一天一夜,跟佛起感應道交。佛安慰她,因為妳的孝心,感動佛菩薩,感動天地鬼神,妳的母親已經離開地獄了。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這些事情,久遠劫之前的事情,久遠劫之前沒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才十劫,很近。如果是現在的話,清淨蓮華目如來一定教她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淨土法門於是可知,真正不容易遇到。
阿彌陀佛會不會滅度?經上講的有。但是極樂世界有個好處,阿彌陀佛滅度了,觀世音菩薩成佛;換句話說,佛是會換的,道場不會變動,這個道場非常殊勝。觀音菩薩成佛度化眾生不亞於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入滅了,大勢至示現成佛,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彌陀弘願無盡,極樂世界這個道場成就眾生也無盡。我們要相信,我們要一定要求往生,其他的統統放下,連一切法門我都放下了。為什麼?來日無多,機會決定不能錯過。
後面說,「又法藏發願時已是地上菩薩,境界甚深,故非餘人所能知,唯佛聖智始能作證,此亦深表法藏大士妙德難測」。法藏比丘遇到世間自在王的時候,他自己本身也是無量劫修行,證得地上菩薩的果位,哪一地我們不曉得。地上菩薩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從初地到十地,住實報莊嚴土。
最後這兩句,「結誓立心」。『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唐譯》曰,縱然沉淪到無間地獄,如是願心也不退。這個願心非常堅定,非常深廣。「無間地獄,苦毒無限,《唐譯》舉地獄極重之苦以攝諸餘」,墮無間地獄都不退,其他的苦那就是小事了,無間地獄苦是最苦的。這個願就是再大的苦難他也不退心,「正顯前文,我行決定堅固力」。「又《會疏》曰:但有其願,願即虛」,人要發願,只有願沒有行,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有其行,沒有願,這個行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願是先導,願是方向、是目標,如果沒有願有行,不知道往哪裡行,不知道往哪裡去,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所以他不能成就。真正成就,一定是有願有行。
世間法,古聖先賢常說要立志,人要立志。人有志,他的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他決定有成就;人要沒有志,隨波逐流,他有再好的德行,有再好的學問、能力,都不會有成就。佛法亦如是。我們看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你細心去觀察,年輕的時候就有志,一生他就走他的方向,就向著他的目標,中年、晚年他到達了,他成就了。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志在聖賢,所以為社會大眾所尊重。聖人不見得有地位,也不見得有財富,像孔子、孟子,他們在世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做大官,沒有顯要的社會地位,沒有財富。他們一生也都教學,有學生,生活都很清寒。雖然也認識不少諸侯,這些諸侯沒用他。由此可知,古人講得不錯,富貴、貧賤是命,命裡有的你就會有,命裡沒有的不要去強求。
可是佛法,佛法能造命,能改變命運;儒跟道也講,沒有佛講得這麼具體、這麼踏實。改造命運要斷惡修善,佛教人很具體,你想求財富,修財布施;你想求聰明智慧,修法布施;想求健康長壽,修無畏布施。得真幹才能得到,不真幹怎麼能得到?儒也講,道也講,真正相信、真正肯幹的人,他真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貴在真信,真正相信聖賢的話,真正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真正立願。像《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改過修善,命運真改變了。讀書人,以前讀書人,目的是做官,為國家服務,他的功名,今天講學位,命裡頭只有秀才,秀才以上的,舉人、進士他沒分,命裡沒有。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將這些善行迴向求功名,他得到了,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命裡沒有兒子,他求兒子,也真得到了。他命中壽命只有五十三歲,沒有求長壽,自自然然延壽,他七十四歲走的。命中只有五十三,到七十四,他多活了二十一年。這個二十一年沒有求,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延長的。
所以,「願行相扶,所為皆剋」,剋就是成就。你有願有行,你一定會成就,一定會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